張秀楠
(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醫(yī)院婦產科,遼寧 朝陽 122000)
現(xiàn)今,剖宮產分娩方式在臨床中越來越普遍,因剖宮產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也越來越多。產后出血是一種常見且非常嚴重的并發(fā)癥,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引起產婦死亡[1]。一旦剖宮產產婦產后出現(xiàn)出血情況,需立即展開有效的止血干預。臨床中常用的干預方法有宮腔紗條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術、子宮動脈栓塞術以及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等。如患者經此類操作后仍不能有效止血,就需行子宮切除術。但切除產婦子宮也就意味著其失去了生育能力,對產婦自身精神狀態(tài)與家庭都會構成一定的影響[2]。因此,針對剖宮產產后出血,積極探索有效的止血方式顯得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剖宮產產后出血采用子宮背帶式縫扎術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活動展開的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選擇該時間段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90例。所有研究對象通過單復數(shù)分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數(shù)量均等,為45例。觀察組中年齡最大為38歲,年齡最小為20歲,平均年齡為(27.40±2.70)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為(39.40±1.20)周。對照組年齡最大為36歲,年齡最小為20歲,平均年齡為(27.70±2.80)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為(39.80±1.40)周。兩組孕產婦的年齡、孕周等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所有產婦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宮腔紗條填塞法展開治療,經高壓滅菌處理后,取有效期內長2 m、寬3~4 cm、4~5層厚的無毛邊紗布條。將紗布條使用甲硝唑注射液打濕后擰干,確定產婦宮腔內無胎盤殘留的情況下進行填塞。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產婦子宮底部,使用卵圓鉗取紗布條從切口置入宮底。從上至下均勻而堅實填塞整個宮腔,從子宮角一側開始,將紗條左右交替迂回折疊填塞至子宮切口部位,填緊。紗條另一頭從宮頸口送入到陰道內3~4 cm。進行子宮切口縫合處理時應注意避免縫到紗條,以免加大術后紗條取出難度。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通過子宮背帶式縫扎術治療。將產婦子宮拖至腹腔外,雙手擠壓子宮后觀察出血情況,以確定縫合術的成功率。隨后快速清除產婦子宮內積血,以維持手術視野清晰。使用1號可吸收線于子宮下緣切口右側3 cm的下緣2~3 cm進針,貫穿子宮下段全層,出針應在上緣切口2~3 cm。將可吸收線在患者子宮體表面進行拉緊,使可吸收線沿著患者的子宮底部繞到子宮后壁和子宮前壁,其出針的部位為進針部位的相對應點。然后從右側和左側相同水平線上朝子宮后壁穿出,使可吸收線緊緊的貼著患者的子宮表面繞過子宮底,從子宮的前下壁距離子宮切口2~3 cm部分進針,并穿過子宮切口的下段和右側,在相同水平處出針。子宮左半部分的縫合與右側相同,最后拉緊可吸收線,在其表面打結。檢查子宮止血完好,縫合子宮切口,觀察子宮顏色變化,關閉腹腔。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效果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顯效:患者經過治療之后的出血量為0~20 mL/h,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恢復良好的宮縮;有效:患者術后出血量21~50 mL/h,出血逐漸減少或停止,產婦生命體穩(wěn)定,宮縮良好;無效:術后產婦陰道出血量超過50 mL/h,出血不能控制,出現(xiàn)宮縮乏力等。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產后出血量 統(tǒng)計兩組研究對象產后2、24 h的出血量。采用面積測量方法和稱重方法對產后不同時間段的出血量進行測量,如果產后出血量超過500 mL,則視為產后出血。
1.3.3 負面情緒 對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緒進行對比。①焦慮采用廣泛性焦慮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評估,共包含7個方面的內容,每方面均分4等級,包括完全無、時而有、一般以上時間有、幾乎天天有,分別賦分為0~3分,總分21分,4分之內為無焦慮,5~9分為輕度焦慮,10~13分為中度焦慮,14~18分為重度焦慮,19~21分為極重度焦慮。②抑郁實施健康問卷抑郁癥狀群量表(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評估,共包含9個方面的內容,每方面均分4等級,包括完全無、時而有、一般以上時間有、幾乎天天有,分別賦分為0~3分,總分27分,4分之內為無焦慮,5~9分為輕度焦慮,10~15分為中度焦慮,16~21分為重度焦慮,21~27分為極重度焦慮。
1.3.4 生活質量 按照簡明健康狀況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評價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8項,每項賦分25分、24分、10分、6分、10分、6分、30分,每項因子的最終賦分均以公式“×100”計算,即最終每項評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理想。
1.3.5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繼發(fā)性貧血、產褥感染和痛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文中所有的數(shù)據均導入IBM SPSS Statistics 26.0中實施統(tǒng)計學檢驗。治療有效率為等級資料,記為[n(%)],實施秩和檢驗,推導U(Z)值,統(tǒng)計P值;繼發(fā)性貧血、產褥感染和痛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計數(shù)資料,記為[n(%)],實施χ2驗證,推導χ2值,統(tǒng)計P值;產后2 h和產后24 h的出血量、GAD-7評分、PHQ-9評分、SF-36評分為計量資料,記為(),實施t檢驗,推導t值,統(tǒng)計P值;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43例,占比為95.56%)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對照組(38例,占比為84.44%)明顯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產后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在產后2、24 h的出血量上和對照組相比明顯更少(P<0.05)。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產后不同時間出血量比較(mL,)
表2 兩組研究對象產后不同時間出血量比較(mL,)
2.3 兩組焦慮和抑郁情緒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焦慮和抑郁情緒方面均沒有顯著不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好轉效果比對照組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研究對象經過不同護理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比較(分,)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生活質量上的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在生活質量上的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理想(P<0.05)。見表4。
表4 兩組研究對象不同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4 兩組研究對象不同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分,)
2.5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2例,占比為4.44%)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對照組(11例,占比為24.44%)明顯更低(P<0.05)。見表5。
表5 兩組研究對象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剖宮產產后出血是非常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直接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嚴重時可能引起產婦死亡[3]。引起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有子宮瘢痕、巨大兒、雙胎妊娠、宮縮乏力以及胎盤粘連等。另外,產婦的心理因素也是引起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在產婦高度緊張、焦慮的情況下,產后出血率會明顯提升[4-5]。也有部分產婦產后出血因醫(yī)源性因素造成,如產道損傷、麻醉藥物使用不當?shù)?。為確保產婦生命安全,一旦出現(xiàn)產后出血,應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減少出血量。常見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治療方法有子宮動脈結扎術、球囊填塞術、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等,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不同的優(yōu)勢,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要依據產婦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整體治療效果相比對照組更為理想。這能夠充分說明,對患者通過子宮背帶式縫合手術,能更好的實現(xiàn)對剖宮產術后產后出血的治療。進一步分析:子宮背帶式縫合手術可盡快促進患者的康復,對患者開展治療的主要原則是減輕患者盆腔動脈所存在的壓力,并利用機械性的縱向擠壓對患者的子宮平滑肌進行壓迫性止血,實現(xiàn)減少出血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能夠實現(xiàn)對子宮的子宮壁功狀血管的擠壓工作,這樣就能使得子宮的血流量大幅度的減少[7]。另外,該術式利用局部所添加的壓力可促進血栓的形成,因此可以利用血栓發(fā)揮止血作用。將子宮背帶式縫合手術應用在產后出血的治療中,可以避免患者因為產后出血而不得不切除子宮,這樣就能充分的保證患者的整體生命質量和子宮功能。因此這種治療方法在目前是一種科學、安全且理想的確?;颊呱彻δ艿闹委煼椒ǎ米訉m背帶式縫合手術對患者實施治療能避免因為患者的生理結構出現(xiàn)的變化而使患者面臨嚴重的生理和心理損傷[8]。與傳統(tǒng)的子宮填塞紗布的治療方法相比,這種治療方法效果更加確切,因此更容易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接受和認可。
臨床對子宮出血在治療上方法相對較多,主要包括對患者通過藥物保守性治療、子宮按摩治療、宮腔紗布填塞和壓迫性動脈止血等[9]。但綜合各個臨床研究的治療效果來看,雖然通過傳統(tǒng)治療方法可在某種程度上達到止血的目的,但是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不得不考慮將子宮切除,導致患者的身心損害比較嚴重。利用子宮背帶式縫合手術充分的避免了切除患者子宮的風險,同時也提升了治療的安全性,是一種科學的治療方式[10]。
但本研究作者認為,在對患者開展治療的同時也要準確的評估患者的出血量。在手術治療前對患者常規(guī)行宮頸按壓以判斷患者的出血狀況是否能得到更好的控制。通過子宮背帶式縫合手術實施治療應注意拉緊縫線,這樣才能使得縫線扎緊子宮,但在此過程中應避免斜向的拉拽,防止過度用力而使患者的子宮出現(xiàn)損傷,繼而加重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此外,也可在開展治療的過程中,通過靜脈滴注葡萄糖酸鈣的方式來加強子宮的收縮能力,以使患者整體的止血效果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針對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患者通過子宮背帶式縫合手術對患者實施治療相比宮腔填塞紗布而言效果更好,能有效的減少患者的產后出血量,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提高整體生活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