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起兵,劉麗燕,劉同方,曾萍,陳少強,于燕波*
1. 深圳市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深圳 518117);2. 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江門 529156)
在人和動物的腸道中棲息著數(shù)量巨大的微生物,統(tǒng)稱為腸道菌群,其跟宿主的生理、代謝和免疫,甚至情緒和認知能力都有關聯(lián)[1],腸道菌群一旦失調會對宿主的健康產生影響。國內外航天微生態(tài)學的研究結果表明,航天特因環(huán)境會導致航天員腸道菌群失調[2-5]。雙歧桿菌是一種重要的腸道有益微生物,在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和腸道功能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水蘇糖能被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利用,促進有益菌雙歧桿菌的增殖[6]。水蘇糖作為一種天然植物功能成分,具有食用安全性高、功能性強、性價比好等優(yōu)點[7],是極具開發(fā)潛力的航天功能食品原料,能作為載人飛行尤其是中長期飛行任務的有效防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航天特因環(huán)境對航天員腸道菌群的不利影響。采用尾吊模擬失重環(huán)境,通過在大鼠飼料中添加水蘇糖,觀察食用水蘇糖對大鼠腸道雙歧桿菌的影響,為從膳食營養(yǎng)途徑維護失重條件下腸道微生態(tài)的平衡提供試驗依據(jù)。
SD大鼠:SPF級,24只,雄性,體重120±10 g,斯貝福(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動物生產許可證號SCXK(京)2019-0010。試驗大鼠按體重隨機分為4組,分別為地面對照組(FC組,飼喂基礎飼料)、地面處理組(FTK組,飼喂添加水蘇糖的飼料)、尾吊對照組(SC組,飼喂基礎飼料)、尾吊處理組(STK組,飼喂添加水蘇糖的飼料),SC組和STK組大鼠尾部懸吊,后肢離地無負擔,軀體縱軸與水平呈25°~30°夾角,大鼠前肢接觸籠底,可以自由活動和飲食。
所有大鼠均飼養(yǎng)在SPF級動物房。飼養(yǎng)條件:單養(yǎng),1只/籠,飼養(yǎng)溫度21~25 ℃,濕度45%~55%,采用12 h/12 h晝夜間斷照明,飼養(yǎng)室條件始終保持穩(wěn)定,以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試驗期間大鼠全天自由進食飲水,飼料根據(jù)分組情況而定,添加水蘇糖的飼料為定制大鼠全價營養(yǎng)飼料,水蘇糖添加量0.56 g/100 g,所用原料為承德京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P80型水蘇糖,所喂飼料均是SPF級飼料,飲用水為純凈水。
分別在試驗開始后的第7,第14,第21和第28天(D7,D14,D21和D28)采用逼迫法取大鼠新鮮糞便樣品,移至事先稱重的無菌試管中,盛裝糞便樣品后的試管再次稱重,差減求得樣本質量,加入1 mL生理鹽水稀釋,用渦旋振蕩器振蕩混勻,制成混懸液,用生理鹽水以10倍的稀釋比稀釋成系列梯度稀釋樣品。
選用通用雙歧桿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TPY,嚴格按檢驗手冊要求制備[8]。
取0.01 mL上述制備的系列梯度稀釋樣品,接種到TPY培養(yǎng)基上,置于厭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在37 ℃下厭氧培養(yǎng)48 h后,觀察記錄菌落數(shù)。
菌落計數(sh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以對數(shù)值表示,按式(1)計算。
所有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組間兩兩比較的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檢驗水平α=0.05。
每天觀察并記錄大鼠的一般狀態(tài)1次,每周稱量體重1次。
試驗期間,無動物死亡,各組大鼠生活習性無明顯改變,除SC組外各組大鼠一般臨床觀察未見異常,SC組大鼠在試驗中、后期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病理表現(xiàn),如毛色發(fā)黃不光潔、脫毛等。
試驗期間大鼠體重變化見表1。各組大鼠體重均有所增長,與非尾吊組(FC組、FTK組)相比,尾吊組(SC組、STK組)大鼠體重增長有降低的趨勢,說明尾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鼠體重,但各組間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試驗期間大鼠體重變化情況(單位:g,x±s,n=6,♂)
試驗期間,各組大鼠糞便樣本雙歧桿菌檢測結果見表2。與FC組比較,SC組雙歧桿菌數(shù)量在試驗過程中各時間點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或極顯著性(P<0.05或P<0.01),說明模擬失重條件可導致大鼠腸道內雙歧桿菌明顯減少;與FC組比較,F(xiàn)TK組雙歧桿菌數(shù)量在D7,D14和D21這3個時間點顯著性增加(P<0.05),說明在非模擬失重條件下,水蘇糖能促進大鼠腸道內雙歧桿菌的增殖;與SC組比較,STK組雙歧桿菌在試驗過程中各時間點均顯著性增加(P<0.05),說明在模擬失重條件下,水蘇糖也能促進大鼠腸道內雙歧桿菌的增殖。
表2 大鼠糞便雙歧桿菌檢測結果 [x±s,x=log(CFU/g),n=6,♂]
在航天特因環(huán)境下,多種內外部因素都會對腸道菌群的穩(wěn)態(tài)特別是對腸道菌群結構與代謝活動產生持續(xù)而又復雜的影響[9]。保持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對于航天員的健康非常重要,通過觀察水蘇糖對模擬失重條件下雙歧桿菌的影響,對于開展航天特因環(huán)境下的腸道微生態(tài)防護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水蘇糖是天然存在的一種四糖,由α-葡萄糖、β-果糖和2個α-半乳糖以α-1, 6糖苷鍵連接組成,與其他功能性低聚糖一樣,水蘇糖是腸道內有益菌的增殖因子,有效攝入量較低[10],其中最明顯的增殖對象是雙歧桿菌,能促進形成有益菌在腸道內的優(yōu)勢菌群地位,其發(fā)酵終產物為短鏈脂肪酸,也具有重要生理活性作用。
試驗觀察到,在模擬失重條件下,大鼠腸道內雙歧桿菌的生長受到抑制,數(shù)量顯著降低,這與文獻報道一致[4,11]。雙歧桿菌的減少不僅會影響腸道整體的功能,還會增加發(fā)生腸道內源性或外源性感染的風險[12],因此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食用水蘇糖能夠明顯促進腸道有益菌雙歧桿菌的增殖,無論在模擬失重條件下還是非模擬失重條件下,均有促進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模擬失重導致的大鼠腸道微生態(tài)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