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野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 北京 100700)
中醫(yī)講“腎主生殖”,落實到辨證就是認為生殖系統疾病的證候以腎臟證候為主,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本文從婦科疾病辨為脾臟證候、腎臟證候的比較以認識中醫(yī)證候的非定位性。
《中醫(yī)學基礎》稱腎“藏精、主發(fā)育與生殖”[1]。“腎主生殖”指腎主導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2],反映在辨證論治上則是依據‘腎主生殖’理論,臨床中生殖功能障礙所致的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習慣性流產、圍絕經期綜合征等多從補養(yǎng)腎精腎氣入手調理。補腎藥能有效改善女性黃體功能不足、無排卵、卵泡發(fā)育障礙”[3],“腎對生殖起到了主導作用,腎虛存在生育力低下、性腺功能障礙、基因表達失控等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4]。
本文分別提取《中醫(yī)婦科學》教材[5]《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以下簡稱《標準》)中各婦科疾病所辨脾臟和腎臟證候并進行比較。
筆者以往已闡明脾氣虛證實際上是全身性氣虛證的代表[7],同理腎陽虛證、腎陰虛證實際上也是全身性陽虛證、陰虛證的代表,腎陽虛證多由脾氣虛證發(fā)展而來[8,9]即是明證。因此,本文提取的脾臟證候和腎臟證候,還分別包括氣虛證、陽虛證、陰虛證,并以句號區(qū)分不同證候。
《中醫(yī)婦科學》教材中:①只提取“各論”中的內容;②提取最具體疾病“辨證論治”項下最具體的證候,如“各論·第七章 月經病·第一節(jié) 月經不調·月經先期”,疾病指“月經先期”,“一、血熱·實熱”,證候指“實熱”;③“辨證論治”項下如缺乏病位、病性信息,則再依據其下的“證候分析”項或/和“治療原則”項補充。補充的內容以括號表示。如“月經先期”的“虛熱”證,其后“證候分析”有“腎陰不足,虛熱內擾,則……”,所以錄為“(腎陰不足)虛熱”證?!氨缆钡摹捌⑻摗弊C,其后“證候分析”有“脾氣虛弱……中氣不足……脾陽不運”,“治療原則”有“益氣固本”,所以錄為“脾(氣、陽)虛”證;④個別證候著作中未給出證候名稱,則依據“證候分析”項或/和“治療原則”項概括出名稱,放在括號內。如“胎氣上逆”病未給出證候名稱,其“證候分析”有“孕婦素體肝郁脾虛……也為肝旺脾弱所致”,“治療原則”有“疏肝扶脾,理氣行滯”,所以概括證候名稱為“肝郁脾虛”;⑤“氣脫”證歸為“氣虛”證,“陽脫”證歸為“陽虛”證,“虛寒”證理解為“陽虛”證;⑥脾臟證候和腎臟證候復合者拆分,“脾腎陽虛”證拆分為“脾陽虛”證和“腎陽虛”證。
《標準》中只提取“ZY/T001.3-94 中醫(yī)婦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內容;提取每一病種“證候分類”項下的證候;脾臟證候和腎臟證候復合者拆分,如“氣陰兩虛”證拆分為“氣虛”證和“陰虛”證,“脾腎兩虛”證拆分為“脾虛”證和“腎虛”證。
表1 《中醫(yī)婦科學》教材中婦科疾病辨為脾臟證候、腎臟證候比較
表2 《標準》中婦科疾病辨為脾臟證候、腎臟證候比較
《中醫(yī)婦科學》教材45個婦科疾病中,脾臟證候有24個,腎臟證候有25個?!皹藴省?3個婦科疾病中,脾臟證候有21個,腎臟證候有23個,可見兩書中婦科疾病辨證為脾臟證候或腎臟證候的比例無明顯差別。
從上述結果看,即使中醫(yī)講“腎主生殖”,但落實到辨證上,生殖系統疾病的腎臟證候并不比脾臟證候有更高的比例。這從一個角度說明與字面描述不同,中醫(yī)證候實際上是非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