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煒
(云南師范大學 信息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若f≡g,則分數(g,f)-因子稱為分數f-因子.若g(x)=a,f(x)=b對任意頂點x都成立,則分數(g,f)-因子稱為分數[a,b]-因子.特別地,若對任意頂點x有g(x)=f(x)=k,則分數(g,f)-因子稱為分數k-因子.
假設圖G存在多個分數f-因子,把擁有最多邊數的分數f-因子稱為圖G的最大分數f-因子.為了刻畫最大分數f-因子的特征,首先在分數f-因子框架下給出在符號交錯路,調整操作以及增廣路的概念.
約定本文中給出的路徑允許每條邊最多出現兩次.設Gh1和Gh2是圖G分別關于示性函數h1和h2的分數f-因子.記
圖G關于示性函數h的增廣路W是一條長度為偶數的閉路徑,它的邊在大于0和小于1之間交替,且至少有一條邊在h下的值為0.若將增廣路定義為邊的序列W=(e0,e1,…,e2m-1,e0),則對于0≤r≤m-1有h(e2r)<1和h(e2r+1)>0成立,且對某些i有h(e2i)=0.
下述定理1說明了圖G的任何兩個分數f-因子可以通過有限次調整操作進行相互轉換.
定理1設Gh1和Gh2是圖G分別關于示性函數h1和h2的分數f-因子.則Gh2可以由Gh1通過有限次重復調整操作得到.
證明假設f≠g,定義邊集合
Eh1≠h2={e∈E(G):h1(e)≠h2(e)}.
下面說明H中存在關于示性函數h1和h2的符號交錯路.假設符號交錯圈不存在,則在H中取長度最長的符號交錯路P=x1x2…xm.不妨設Δh1,h2(x1x2)>0,下面分兩種情況討論.
1)若m是奇數,則Δh1,h2(xm-1xm)<0. 由于δ(H)≥2, 必然存在i,j∈{1,2,…,m}使得Δh1,h2(x1xi)<0和Δh1,h2(xmxj)>0成立. 從而C1=(x1,…,xi,x1)和C2=(xj,…,xm,xj)均為奇圈. 若i>j, 則C=(x1,…,xj,xm,…,xi,x1)是H的符號交錯圈; 若i≤j,則C=(x1,…,xi,…,xj,…,xm,xj,…,xi,x1)是H的符號交錯圈.
2)若m是偶數,則Δh1,h2(xm-1xm)>0. 由于δ(H)≥2, 必然存在i,j∈{1,2,…,m}使得Δh1,h2(x1xi)<0和Δh1,h2(xmxj)<0成立. 從而C1=(x1,…,xi,x1)和C2=(xj,…,xm,xj)均為奇圈. 若i>j, 則C=(x1,…,xj,xm,…,xi,x1)是H的符號交錯圈; 若i≤j, 則C=(x1,…,xi,…,xj,…,xm,xj,…,xi,x1)是H的符號交錯圈.
下述定理2刻畫了最大分數f-因子的特性.
定理2設Gh是圖G分別關于示性函數h的分數f-因子.則Gh是最大分數f-因子當且僅當G不存在關于h的增廣路.
證明設Gh是最大分數f-因子且G存在增廣路C=(e1,e2,…,em). 設E′(C)={e∈E′(C):0 不失一般性,可以設h(e1)=0. 設:h′(ei)=ε若i是奇數;h′(ei)=-ε若i是偶數;h′(e)=0若e∈E(G)-E(C). 則Gh+h′是G的關于示性函數h+h′的分數f-因子,而它的邊數為大于Gh的邊數,這與Gh是最大分數f-因子的假設矛盾. 反之,設G中沒有關于h的增廣路,證明Gh是G的最大分數f-因子.否則,設Gh′是G的最大分數f-因子,對應示性函數h′,且|Eh′|>|Eh|. 進而至少存在一條邊e1∈E(G)使得h′(e1)>0和h(e1)=0成立. 根據定理1,Gh′可以由Gh通過一些列調整操作得到, 且設h=h0,h1,…,hs-1,hs=h′是調整超過過程中對應的示性函數序列,r是滿足hr-1(e1)=0和hr(e1)>0的最小下標. 進而在Ghr-1中存在符號交錯圈C=(e1,e2,…,em)包含e1.根據符號交錯路的定義可知:對任意滿足h(e) h(ej)≤hr-1(ej) 對偶數j,有 h(ej)≥hr-1(ej)>hr(ej)≥h′(ej)≥0. 根據e1的選擇可知C是G中關于示性函數h的增廣路,與假設矛盾. 本文指出圖G的兩個不同兩個分數f-因子可以通過有限次調整操作進行相互轉換,并且從增廣路的角度給出Gh是最大分數f-因子的充分必要條件.然而本文中給出的定理1和定理2無法直接推廣到分數(g,f)-因子或者分數[a,b]-因子,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分數(g,f)-因子或分數[a,b]-因子在具體某個頂點上的值不固定,導致定理1證明過程中的δ(H)≥2不一定成立.而定理2的證明是基于定理1的,因此定理2也無法直接推廣.關于最大分數(g,f)-因子或最大分數[a,b]-因子的刻畫,還需要進一步研究.3 小結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