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一
(上海市育才中學,上海 201801)
在數(shù)學學科教學與學習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能有效地激活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有效而且積極的探究,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注重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學生善于準確、高效地解決教材和教輔中呈現(xiàn)的問題,善于“學答”而不善于“學問”,從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
已知直線=-2與拋物線:=2相交于,兩點,為坐標原點求證:⊥
整理得:-2-4=0,∴+=2,=-4,
∴=(+2)(+2)=+2(+)+4=4,
上述習題由直線、拋物線、原點、垂直等基本要件構成,如何能改變相關要件提出新的命題呢?首先,將上述命題推廣,使其成為特例,并做出解答;進一步適當改變或變換題目條件,提出問題,并進行多向探究本文先進行一般性探究,再從逆向、縱向、橫向探究,以上探究都能得到滿意的結論
1已知直線=(-2)與拋物線:=2相交于、兩點求證:⊥
=1,即上述原始問題
設(,),(,),
得:-2-4=0,∴=-4
2已知直線=(-2)與拋物線:=2相交于,兩點求證:⊥
=1,=1,即上述原始問題
設(,),(,),
得:-2-4=0,∴=-4
通過上述研究,其中發(fā)生變化的量是斜率,定點(2,0),⊥沒有發(fā)生變化,本題中體現(xiàn)了變與不變的相對性及辯證性,⊥與無關,與定點(2,0)相關這里看似仍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層面,但解題思維要靈活得多,要素分析得透徹,為后續(xù)深層挖掘做準備
3已知,在拋物線:=2(>0)上,且⊥求證:直線經(jīng)過定點
設直線方程=(-)
∴=-4
得:-2-2=0,∴=-2
∴=-4=-2,∴=2
∴直線過定點(2,0)
4已知、在拋物線:=2(>0)上,點(,)是拋物線上一定點,且⊥求證:直線經(jīng)過定點
∵⊥,∴=-1,
設直線:=(-)代入=2,
得:-2-2=0,
所以,過定點(+2,-)
直線的方程為:
?-(+)+2=0 (2)
即定點(+2,-)
5已知,在拋物線:=2(>0)上,(,)是拋物線上一定點,·=,求證:直線經(jīng)過定點
上題中斜率乘積等于-1改為即可得證
∵⊥,∴·=
?-(+)+2=0 (2)
這里不僅有逆向思維,顯示了證法的多樣性,更將結論由特殊問題解決轉(zhuǎn)向一般問題解決促成思維的功能性發(fā)展,使提出問題的層面上升了一個臺階
6已知,在拋物線:=2(>0)上,且⊥,⊥,垂足為求點的軌跡方程,并說明它表示什么曲線
由變式3可知,直線經(jīng)過定點(2,0),又⊥,∴點的軌跡是以為直徑的圓(除去原點),其方程為(-)+=(>0)
7已知、在拋物線:=2(>0)上,點(,)是拋物線上一定點,且⊥⊥,求點的軌跡方程,并說明它表示什么曲線
8已知,在拋物線:=2(>0)上,點(,)是拋物線上一定點,=⊥,求點的軌跡方程,并說明它表示什么曲線
上述探究又轉(zhuǎn)到了另一個層面,把問題引申到縱向,完全體現(xiàn)問題研究的多樣性,既保持主要元素的不變性,又體現(xiàn)多元性只有把握住可變要素,才能做出精彩的探究,提出更精彩的問題
從拋物線上看,完成證明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變?yōu)闄E圓、雙曲線后,猜想結論成立,構建命題比較容易,證明過于繁雜,只有勇于探究,一定能取得完美證明
設直線:=(+),
得(+)+2+-=0,
-2(1-)=(+)(+)+-),(+)(+)
=-2(1-)-(+)(-)(+)(+)
=-(-)(+)
(-,0),(,),(,),
得:(+)+2+-=0,
(+)(+)+=0,
(+)(+)+(+)(+)=0,
(1+)+(+)(+)++=0
(1+)(-)-2(+)
+(+)(+)=0,
(+)-2-(-)=0,
[(+)-(-)](-)=0,
代入直線:=+,得:
以下變式可讓學生課外小組進行研究雖然證明過程、方法更為復雜,但是能夠吸引學生做深入研究,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11過圓錐曲線上的一定點(,)作兩互相垂直的弦、,若非等軸雙曲線,則必過定點;若為等軸雙曲線則直線必有定向
證明可仿上
拋物線:=2,定點(+2,-)
12過圓錐曲線(雙曲線、非等軸雙曲線)上的一定點(,)任作兩互相垂直的弦,,聯(lián)結,過作的垂足,則點在定圓上
方法略,模仿拋物線可完成
設(,),(,),直線:=+,
得:(+)+2+-=0,
+(+)(+)=0,
(1+)++=0,
(1+)(-)-2+(+)=0
-+--2++=0,
--+=0,
(+)-(1+)=0,
∵||||=||||,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研究性學習已經(jīng)走進課堂,研究性試題也開始進入高考試題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積極構建問題場景,創(chuàng)建新的學習平臺、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研究型人才落實探究教學,還課堂研究氛圍,活躍學生思維,提高提出問題、解題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數(shù)學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