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琥 (含山縣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安徽 合肥 238100)
某受損檢測房屋建于20世紀90年代,建成后一直用于住宅使用。該房屋為二層磚混結構,基礎采用磚條基礎,墻體采用空斗墻砌筑,樓面結構采用預應力多孔板,屋面結構為三角形木屋架。2021年2月該房屋受車輛撞擊影響,一層4/B~(1/C)軸區(qū)域墻體出現(xiàn)嚴重損壞。
經(jīng)現(xiàn)場檢測及查看,并繪制了該房屋平面布置簡圖如圖1~圖2所示。被測建筑物系二層磚混結構,平面基本呈長方形。一層層高約3.6m,二層層高約3.0m。一層、二層房屋開間為3.8m,最大進深為6.0m。該房屋為縱橫墻承重體系,建筑物四角及縱橫墻交接處均未設置構造柱,一層頂設置圈梁。承重內墻體采用普通粘土磚空斗砌筑,砌筑材料為三合土,承重墻體厚度為240mm。樓面結構采用預應力多孔板,屋面結構為三角形木屋架。
圖1 一層平面布置簡圖
圖2 二層平面布置簡圖
砌體結構中的材料強度現(xiàn)場檢測,包括燒結普通磚的強度和砌筑砂漿的強度檢測。燒結普通磚的材料強度檢測采用的為ZC4型磚回彈儀進行現(xiàn)場檢測,砌筑砂漿的材料強度采用的為ZC5型回彈儀進行現(xiàn)場檢測?;貜椃z測燒結普通磚強度,根據(jù)回彈平均值、測區(qū)抗壓強度換算值及抗壓強度標準值?;貜椃z測砂漿強度,從每側位12個回彈值中剔除最大最小值,求剩余10個回彈值的算術平均值,再根據(jù)每測區(qū)平均碳化深度求出各側位砂漿抗壓強度換算值,再由砂漿抗壓強度換算值確定砂漿等強度換算值,最后由砂漿抗壓強度換算值確定砂漿等級。
2.2.1 墻體砌筑砂漿強度檢測
隨機抽取2片墻體,采用回彈法檢測墻體砌筑砂漿強度,結果見表1。
單片墻體砌筑砂漿強度檢測結果 表1
回彈法檢測墻體砌筑砂漿強度代表值為5.6MPa、5.3MPa。
2.2.2 墻體砌筑用磚強度檢測
隨機抽取2片墻體,采用回彈法檢測墻體砌筑粘土磚抗壓強度,結果見表2。
單片墻體砌筑用磚強度檢測結果 表2
回彈法檢測砌筑粘土磚強度換算值為10.71MPa、9.66MPa。
2.3.1 房屋整體結構變形
現(xiàn)場對受損房屋的部分承重墻體的傾斜值進行測量與基礎不均勻沉降情況進行檢測,具體的測點布置情況及墻體傾斜值檢測結果見表2。抽檢的建筑物墻體傾斜值最大為5mm,未超出《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 125-2016)規(guī)定允許限值。
墻體傾斜值檢測結果 表3
2.3.2 房屋受損情況檢測
對照《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2016)對被測建筑物進行查勘,發(fā)現(xiàn)該樓存在以下危險點或危險情況。
①一層4/B~(1/C)軸墻體為直接受損區(qū)域,墻體中部因撞擊造成約3m2缺損,該墻體損毀嚴重,具體詳見圖3;一層(1/3)~4/B軸墻體存在斜向貫穿裂縫且裂縫已延伸至4/A~B軸墻體,最大裂縫寬度約0.25mm,具體詳見圖4;一層頂3~4/B~(1/C)軸預制板與被撞墻體支承處存在明顯錯動、局部損傷。
圖3 墻體直接受損區(qū)域
圖4 二層4/A~(1/B)軸墻體水平向裂縫
②一層3/B~(1/C)軸墻體跨中部位存在超過層高1/2的豎向裂縫,最大裂縫寬度約0.2mm;大部分門窗洞口角部存在豎向及斜向裂縫;一層2/B~(1/C)軸墻體跨中部位存在超過層高1/2的豎向裂縫,最大裂縫寬度約0.12mm。
③二層4/A~(1/B)軸墻體(距地面約1.6m)存在水平向裂縫,裂縫長約1.2m,最大裂縫寬度約0.12mm。
④屋面三角形木屋架直接擱置在空斗墻上方,木屋架端部與墻體缺乏可靠連接。
2.3.3 地基基礎檢測
因受場地條件限制,檢測過程中未對基礎采取開挖檢測。主體結構未見因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的裂縫、變形等異常;抽檢的建筑物墻體傾斜率未超出《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 125-2016)規(guī)定限值,因此地基基礎評定為安全狀態(tài)。
依據(jù)《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 125-2016),該房屋危險性評級為C級,構成局部危房。
針對墻體中部受車輛撞擊損傷嚴重,建議處理方案:①相鄰樓板采取可靠支撐措施后,墻體缺陷部位重新砌筑(MU10燒結承重墻+M7.5混合砂漿);②該墻面整面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面層雙面加固;③高性能混凝土面層加固墻體完成后按原墻粉刷做法進行恢復。
針對墻體存在多處貫穿裂縫,建議處理方案:根據(jù)墻體裂縫寬度大小,出具不同的處理方案。①裂縫寬度≤3mm時,采用砌體裂縫修補劑(注射劑)對裂縫進行注漿處理;裂縫寬度≥3mm時,采用改性環(huán)氧類注漿料對裂縫進行修復處理。②該墻面整面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面層雙面加固;③高性能混凝土面層加固墻體完成后按原墻粉刷做法進行恢復,具體詳見圖5。
圖5 高延性混凝土墻面嵌縫處理
針對預制板與被撞擊墻體支承處存在明顯錯動、局部損傷,建議處理方案:拆除存在局部損傷及明顯錯動位置的預制板,按原狀更換恢復。
針對三角形木屋架直接擱置在空斗墻上方,木屋架端部與墻體缺乏可靠連接,建議處理方案:屋面三角形木屋架采用可靠加強措施,加強木屋架與墻體連接。
針對建筑物四角及縱橫墻交接部位均未設置構造柱且承重墻體采用空斗砌筑方式,屬于抗震不利體系,建議處理方案:①采用高延性混凝土-砌體組合構造柱做法增設構造柱;②所有承重墻體整面采用高延性還那樣面層雙面加固的方式進行處理,具體詳見圖6。
圖6 高延性混凝土-砌體組合構造柱
3.6.1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強墻體
鏟除原墻抹灰層,將灰縫剔除至深5mm~10mm,用鋼絲刷刷凈殘灰,吹凈表面灰粉,灑水濕潤,刷水泥素漿一道。墻體存在裂縫時,應先對裂縫進行壓力灌漿處理,原墻面堿蝕嚴重或有局部松散時,應先清除松散部分,已松動的勾縫砂漿應剔除。高延性混凝土面層采用手工分層壓抹方式進行施工,應分層抹制,每層厚度不應大15mm。高延性混凝土面層在轉角處應連續(xù)施工,不得在轉角處留施工冷縫。施工環(huán)境在20℃以上的情況下,高延性混凝土面層在壓抹收光后的2小時內即開始噴水養(yǎng)護,實施濕潤養(yǎng)護至少7d,在此期間應防止加固部位受到硬物沖擊,當施工環(huán)境溫度低于20℃時,應適當推遲噴水養(yǎng)護時間,冬季施工應有可靠的保溫措施。
3.6.2 墻體裂縫處理技術
鏟除裂縫兩側(100~200mm)及灌注部位的抹灰層,若有油污也應清除干凈。然后用鋼絲刷、毛刷等工具,清除裂縫表面的灰土、浮渣及松軟層等污物;用壓縮空氣清除縫隙中的顆粒和灰塵。間距100mm~300mm標定注膠/漿嘴位置,在裂縫的起訖點、交叉點及裂縫較大部位均應布置注膠/漿嘴(裂縫貫通墻體時應雙面設置),每條裂縫上還必須設置排氣嘴,注膠/漿嘴采用環(huán)氧膠泥騎縫固定在標定位置,注膠/漿嘴之間的裂縫表面應采用封縫膠封閉。封縫膠固化后應進行壓氣試驗,檢查密封效果。注膠/漿應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進行,在注膠/漿壓力下,上部注膠/漿嘴有膠/漿液流出時,即可轉入下一個注膠/漿嘴進行注膠/漿,直至注完整條裂縫。待縫內膠/漿液初凝時,應立即拆除注膠/漿嘴和排氣嘴。并用環(huán)氧膠泥將嘴口部位抹平封閉。
3.6.3 維修材料要求
砌體裂縫處理用砌體裂縫修補劑(注射劑),其安全性能應符合《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guī)范》(GB 50728-2011)第4.6條的相關規(guī)定;裂縫處理用改性環(huán)氧類注漿料的安全性能應符合《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guī)范》(GB 50728-2011)第5.2.1條的相關規(guī)定。
高延性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d50,其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為27.6N/mm2,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為3.8N/mm2,其性能應符合表4規(guī)定。
高延性混凝土性能要求 表4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生產廠家應提供型式檢驗報告、使用說明書、出廠檢驗報告(或產品合格證)等質量證明文件。高延性混凝土采用合成纖維作為增韌材料,合成纖維應為單絲纖維或粗纖維,合成纖維的規(guī)格、力學性能、物理性能等應滿足《高延性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DB34/T 3469-2019)的有關要求。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離析、泌水,纖維不得聚團,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最大含量應符合《高延性混凝土性應用技術規(guī)程》(DB34/T 3469-2019)的有關要求。
結構的加固材料中含有合成樹脂(如常用的結構膠)或其他聚合物成分時,其所使用的膠和聚合物的粘結性能,應通過耐長期應力作用能力的檢驗。
本文主要針對受撞擊損傷磚混結構房屋進行檢測鑒定,主要介紹受損房屋的鑒定程序及鑒定內容,依據(jù)《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 125-2016)對該房屋進行了綜合分析及評定。最后,針對該房屋存在的受損情況及部分抗震構造缺失等問題提出相應的維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