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軍
(景德鎮(zhèn)市昌江區(qū)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水利局,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根據(jù)水利部頒布的《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2003[271]號)和有關安全鑒定事項的文件內(nèi)容,在對大壩安全進行科學鑒定時,需要實施制度內(nèi)容,并且在竣工后五年時間里完成首次鑒定任務,而后以六年或十年作為鑒定周期,進而全面把控大壩運行動態(tài),有效評價楊灣水庫大壩的安全狀況,了解大壩的運行性態(tài),充分發(fā)揮工程效益,本人對楊灣水庫大壩防洪能力進行復核。
楊灣水庫地處景德鎮(zhèn)市昌江區(qū)荷塘鄉(xiāng)境內(nèi),饒河水系昌江支流雙溪水上,大壩壩址座落在荷塘鄉(xiāng)陳灣村上游約1.0km處,其地理位置為E117°11′,N29°13′,距景德鎮(zhèn)市中心15km。壩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積14.0km2,水庫正常蓄水位88.90m(黃海系統(tǒng)高程,下同),相應庫容為145萬m3;設計洪水位(P=3.3%)91.37m,校核洪水位(p=0.5%)92.06m,水庫總庫容198.9萬m3。楊灣水庫于1965年開始建設,1967年正式投入運行,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養(yǎng)殖的小(1)型水庫。
楊灣水庫位于位于流域內(nèi)皆為山地,植被茂密,地勢較陡,水土保持良好。楊灣水庫歷次流域特征參數(shù)復核成果詳見表1。在對大壩運行安全進行科學鑒定時,應當參照河道建設圖(1∶10000)航測圖,進一步優(yōu)化復核效果,此時最終獲取的結(jié)果與2015年除險加固復核成果基本一致。本次采用控制流域面積14.00km2,主河道長度4.53km,主河道平均比降51‰。
表1 楊灣水庫流域特征參數(shù)
工程所在地處東亞季風區(qū),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性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四季更替明顯。多年平均降雨量1805mm,降雨年內(nèi)分配不均,降雨年際變化也較大。多年平均蒸發(fā)量956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多年最大平均風速為12.5m/s。
楊灣水庫壩址以上流域及其壩址下游附近無水文測站和雨量站。水文部門在本水庫附近的昌江干流上設有渡峰坑水文站,臨近流域荷塘水上建有荷塘水文站。各測站基本情況如下:
1)渡峰坑水文站:
渡峰坑水文站位于景德鎮(zhèn)市新楓街道莊屋下村(渡峰坑河對岸),屬饒河水系昌江,距壩址直線里程約12km。該水文站1952年遷至渡峰坑村,于1957年改名稱為渡峰坑水文站。該水文站集水面積5013 km2,為國家基本站,且是饒河流域昌江的控制站,觀測水位、流量、降水量、泥沙至今。
2)荷塘水文站:
該站于1978年1月設立,位于昌江區(qū)荷塘鄉(xiāng)童坊村陸家?guī)X小組,屬饒河水系荷塘水,距壩址直線里程約4km。該水文站集水面積16.3km2,站址以上主河道長度L=5.35km,站址以上主河道平均比降J=18.01‰,觀測水位、流量、降水量至今。
2015年,景德鎮(zhèn)市水利規(guī)劃設計院編制了《江西省昌江區(qū)楊灣塢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設報告》,設計洪水標準為30a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a一遇。
楊灣水庫屬于小(一)型水庫,大壩為漿砌石重力壩。根據(jù)GB50201-2014《防洪標準》與2017年公布的洪水劃分標準相關內(nèi)容,能夠認定景德鎮(zhèn)市大壩構筑物,本身屬于四級建筑物,而且還包含五級臨時建筑物。此時,需要設定30a一遇洪水標準。經(jīng)過核對后,即可達成200a一遇防洪標準,其中楊灣水庫不作為短期防洪標準予以設計[1-2]。
楊灣水庫附近未設置觀測站,此次研究中匯總的暴雨相關文件信息,需要對其實施合理推演。該水庫位于江西省地區(qū),依據(jù)相關查算規(guī)范,在復核時可以借助公式推演形式知曉洪水標準,而后在復核中以此為主,進行設計洪水計算。
設計暴雨采用《手冊》圖表查得的統(tǒng)計參數(shù)特征值計算。在對楊灣水庫防洪能力展開復核時,還要知曉該河道建設區(qū)域內(nèi)的相關信息,并且可以查找相關文件,知曉年度暴雨平均值(1h)與年最大降雨量(6h),之后由有關人員按照相關規(guī)范順利求取相關數(shù)值,最終憑借對模比系數(shù)的求取,以及下述公式知曉具體值,其中模比系數(shù)為暴雨設計值(H)與平均值的商值,即HP=H×KP,其余數(shù)值利用(3.1)、(3.2)進行計算:
H3P=H1P·31-n2
(1)
(2)
3.5.1 產(chǎn)流
3.5.2 匯流
按《手冊》公式(3)、(4)列表計算Qt-t、Qτ-τ對應關系,其中:
Qt=0.278F∑ht/t
(3)
(4)
式中:Q為流量;t和τ、L、F、ht為時間、長度(主河道)、流域面積以及多時段凈雨量;M為水庫匯流;J為比降均值。在推算楊灣水庫的匯流特征時,還應當依據(jù)第Ⅶ區(qū)對應的關系式,求出匯流參數(shù)值。
即:
m=0.100(L/J1/3)0.417。計算后需要圍繞各參數(shù)的分布關系進行繪圖,而后從曲線圖中分析各參數(shù)的相關性。包括繪制Qt-t、Qτ-τ曲線圖,Qt-t、Qτ-τ對應的交點,能夠指示具體匯流的時間點與流量值,此兩個數(shù)值是Qm地下與τ。其中可以用作“%”記錄轉(zhuǎn)折點數(shù)值。至于洪峰值的求取,可以按Qm地下=R下·F/3.6T計算,為Qm地下對應的“結(jié)束點”,此時在了解徑流過程時,可以利用Qm地下定點對應的三角形面積推測變化規(guī)律。經(jīng)過三角形變化情況的分析,能夠推算出200%時間可以充當三角形的底寬數(shù)值,而R下代表的是深度值,T代表底寬(徑流過程線),以T=9.67W/Qm地面進行分析W=0.1h24F(104m3)是屬于24h時段凈雨量。
徑流過程中,時段的增減往往伴隨著流量的降低(△t=1h),降低幅度為△=Qm地下=Qm地下·△t/T式中的T值表示的是底寬。對于洪峰流量值的計算可從徑流過程線中進行求和分析。
圖1 楊灣設計洪水過程線
3.5.3 設計洪水成果的選用
本次復核采用推理公式法分別推求設計洪水。本次推理公式法推求的校核洪峰流量較2015年初設成果偏小,故本次采用2015年初設的洪水成果。
表3 設計洪水成果表
在此部分中需要匯總泄流變化趨勢以及庫容量與水位指標的關聯(lián)圖、洪水設計值等相關資料。
1)設計洪水過程線:
因本次推理公式法推求的設計及校核洪峰流量較2015年初設成果偏小。故設計洪水采用本次復核的洪水成果復核,然后與2015年初設成果進行比較選定校核及設計洪水位。
2)水位庫容曲線復核:
本次對楊灣水庫的水位庫容關系曲線進行了復核,并與原設計資料進行了對比復核。經(jīng)復核發(fā)現(xiàn),與2015年除險加固成果基本一致,水位庫容關系曲線詳見表4。
表4 水位-庫容關系表
3)泄流曲線復核:
楊灣水庫現(xiàn)有的泄水設施有溢洪道及輸水涵管。本次復核的調(diào)洪計算中,僅考慮溢洪道泄洪。此次調(diào)洪演算起調(diào)水位為正常蓄水位88.9 m。
明渠水流適用條件為:δ/H>10,寬頂堰適用條件為2.5<δ/H<10
其中:δ為堰長,m;H為堰上水深,m。
由上可知,楊灣水庫溢洪道按寬頂堰水流計算,堰上水頭及下泄流量關系表可按SL253-2000《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公式(A.2.3)計算溢流堰的泄流曲線:
(5)
式中:Q為流量,m3/s;B為溢流堰總凈寬,B=10m;m為流量系數(shù),取m=0.32;H0為計入行近流速水頭的堰上總水頭,H0=H+v2/2g;g為重力加速度,g=9.81m/s2;ε為閘墩側(cè)收縮系數(shù)。
根據(jù)上式,可求得堰上水位與溢洪道泄量關系,然后加上堰頂高程即是相應的庫水位,最后得到庫水位與溢洪道泄流量關系。結(jié)果見表4。
表4 楊灣水庫庫水位-溢洪道泄流量關系表
本次復核的調(diào)洪計算中,僅考慮溢洪道泄洪。楊灣水庫溢流壩位于大壩中間偏向左岸,采用溢流壩型式,分三孔溢流,堰面曲線為克奧Ⅰ型,溢流總凈寬18.8m,控制段采用曲線型實用堰,堰頂高程為88.90m。楊灣水庫洪水調(diào)度規(guī)則為:
1)當庫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88.9m時,水庫繼續(xù)蓄水。
2)當庫水位上升超過正常蓄水位88.9m后,溢洪道按泄流能力自由泄洪。若入庫流量大于溢洪道泄流能力,庫水位繼續(xù)上漲;若入庫流量低于溢洪道泄流能力,庫水位逐漸回落。
3)當庫水位回落至正常蓄水位88.9m,溢洪道停止泄洪。
于此階段計算調(diào)洪時需要參照下述公式求值:
(6)
式中:對應的△t為計算時段;q1、q2與Q1、Q2以及V1、V2數(shù)值分別代表的是計算時段內(nèi)的初末下泄流量、入庫流量、庫容量。而庫存與下泄水流量關系如下:
q=f(H)=f(V)
(7)
通過試算法,聯(lián)解上兩式可求得水庫最高洪水位。
在復核中通過各項資料的整理,可以按照洪水頻率變化情況進行推演試算,也要參照調(diào)度規(guī)則等有用信息,其中獲取的最終結(jié)果見表5。
表5 楊灣水庫調(diào)洪計算成果表
《楊灣初設》中,校核洪水位為92.06m,設計洪水位為91.37m,本次復核的洪水過程線計算的特征水位小于原初設成果。依據(jù)SL258-2017《水庫大壩評價導則》及《江西省大中型水庫大壩定期安全鑒定實施辦法》,特征水位采用原初設成果就,即校核洪水位92.06m,相應庫容198.9m3;設計洪水位91.37m,相應庫容187.9m3[3]。
表6 楊灣水庫調(diào)洪計算成果對比表 m
按SL258-2017《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6]要求,需進行大壩抗洪能力復核。根據(jù)《砌石壩設計規(guī)范》[8](SL25-2006)中的規(guī)定分別計算88.9m起調(diào)水位下需要的壩頂超高,壩頂超高按下式計算:在風速指標確定上,可以將其控制在150%年風速極限均值。而在非常運用條件下,可以假設其數(shù)值為吹程1000m,在計算壩頂超高(y)時,需要以下列公式進行求值:y=R+e+A,對應的各項指標含義為R、e、A為最大波浪在壩坡上的爬高、風壅水面極限高度與安全加高,計算后得出對應結(jié)果,可對其進行客觀復核。選值時,其基礎單位均為“m”
1)平均波高及平均波長:
根據(jù)規(guī)范SL274-2001,波浪波高h0.5%楊灣均波長Lm采用采用莆田實驗站公式:
(8)
2)風壅水面高度:
(9)
式中:K為綜合摩阻系數(shù),K=3.6×10-6;D為風區(qū)長度,1000m;β為風向與水域中線的夾角,β=0°。
3)平均波浪爬高:
(10)
式中:m為斜坡的坡度系數(shù);取m=1.31K△為斜坡的糙率滲透性系數(shù),根據(jù)表A.1.12-1查得K△=0.8;KW為經(jīng)驗系數(shù),按表A.1.12-2查得。hm為平均波高,m;Lm為波長,m;
對于4級漿砌石壩,設計波浪爬高取累積頻率為0.5%的爬高值R0.5%,即R=R0.5%=1.84Rm。
大壩頂超高計算結(jié)果和壩頂高程計算值見表7。
表7 大壩頂高程復核計算表
由表7可以看出,楊灣水庫大壩的壩頂高程均能滿足在校核工況下(P=0.5%)及設計工況下(P=3.33%)洪水安全運行要求,且楊灣水庫壩頂設有1.0m高的防浪墻,在以上兩種工況下不會漫壩,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楊灣水庫溢流壩位于大壩中間偏向左岸,采用溢流壩型式,分三孔溢流,堰面曲線為克奧Ⅰ型,溢流總凈寬18.8m,控制段采用曲線型實用堰,堰頂高程為88.90m,采用差動式挑流消能。經(jīng)現(xiàn)場檢查,溢流壩段結(jié)構基本完好。
1)經(jīng)復核,溢洪道能夠安全下泄最大流量。
2)溢流壩位于大壩中間偏向左岸,泄水時對大壩無不良影響。
3)下泄洪水時對下游河道無影響。
1)楊灣水庫在的洪水標準設計值符合實際防洪要求以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
2)經(jīng)復核,本次計算的特征水位小于原初設成果,按SL258-2017《水庫大壩評價導則》要求,選用原特征水位值。
3)在泄洪復核上也得出達標結(jié)果。
4)楊灣水庫在調(diào)度作業(yè)上依然存在匹配性,可以提升水庫運行安全性。
5)楊灣水庫在復核后,確定各項參數(shù)均符合實際設計規(guī)定,且按照對安全等級評價標準的分析,認定楊灣水庫大壩防洪安全性為A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