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李渭清 劉孔英
(1.溫州市水利建設管理中心,浙江 溫州 325000;2.杭州市河道與農(nóng)村水利管理服務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4;3.浙江同濟科技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混凝土防滲墻是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重要防滲措施,適用于覆蓋層地基和土石壩。由于混凝土防滲墻的相關缺陷問題日益突出,混凝土防滲墻缺陷修復是水利工程管理與維護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多例滲漏引起垮壩的事件表明滲漏水庫除險加固決不能輕視,滲漏水庫除險加固可以消除滲漏安全隱患,保障水庫安全,保護下游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提高工程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1-3]。
趙山渡引水工程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屬于珊溪水利樞紐工程,由引水樞紐和輸水渠系組成[4-6]。建筑物主要有泄洪閘、重力壩、河床式電站廠房等。工程屬Ⅱ等工程。設計洪水標準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千年一遇。泄洪閘采用消力池底流消能,消力池下游依次布置輔助消能工護坦、海漫和防沖槽。
自2004年12月以來,趙山渡水庫大壩多個泄洪閘閘墩下游側(cè)的結構伸縮縫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滲漏現(xiàn)象。由于水庫已經(jīng)投入運行,水庫閘壩滲流缺陷引起的原因往往很難發(fā)現(xiàn),對缺陷進行有效處理更為困難。目前對運行狀態(tài)下的滲漏缺陷處理研究較少,該類工程缺陷處理有較好的技術研究與市場應用前景。
本研究中補強加固技術的目標為:在不放空趙山渡水庫,保證溫州地區(qū)城鎮(zhèn)正常供水的前提下,通過對防滲墻補強加固施工,研究探索防滲墻滲漏處理方法,最終使趙山渡水庫大壩泄洪閘下游墩縫漏水現(xiàn)象消失,基礎揚壓力明顯下降,滿足設計和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具體內(nèi)容[7]如下:
a.判定砂卵石地層中的混凝土防滲墻滲漏缺陷可能位置、范圍、滲漏量。
b.確定砂卵石地層中混凝土防滲墻不同大小、深度及滲漏強度等缺陷的處理方法。
c.從現(xiàn)有防滲補強灌漿材料中,針對混凝土防滲墻不同大小、深度及滲漏強度等缺陷情況,選擇相應的堵水、補強灌漿材料。
根據(jù)研究目標與目前技術,防滲墻補強加固的主要技術難點如下:
a.水庫不放空的條件下,水下沙礫石地層中的鉆孔成孔。
b.水庫不放空的條件下,砂卵石地層中的混凝土防滲墻滲漏缺陷可能位置的判定。
c.水庫不放空的條件下,混凝土防滲墻滲漏位置的封堵、加固處理。
2.2.1 滲漏缺陷位置分析
趙山渡泄洪閘防滲墻是薄壁結構[8],主要薄弱部位有:?防滲墻每個槽段Ⅰ、Ⅱ序孔之間接縫處;?防滲墻頂部和墻體連接處施工縫;?防滲墻頂部伸縮縫之間止水結構。滲漏缺陷問題主要有:?施工時閘基地質(zhì)條件引起的塌孔導致防滲墻墻體變薄的質(zhì)量缺陷;?澆筑混凝土時產(chǎn)生混凝土骨料離析現(xiàn)象引起蜂窩等質(zhì)量缺陷;?由于防滲墻墻體較薄,水庫蓄水后防滲墻運行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細裂縫。
2.2.2 加固處理的原則
經(jīng)過對趙山渡工程泄洪閘的水下檢查、試驗性修補及上游護坦和垂直止水系統(tǒng)的全面修復,淺灘區(qū)泄洪閘基底揚壓力變化不大,閘墩下游伸縮縫漏水仍然明顯,表明趙山渡泄洪閘的淺灘區(qū)防滲墻墻體內(nèi)存在較大的滲漏通道。為確保趙山渡工程的安全運行,必須加固防滲墻,封堵滲漏通道,消除漏水、降低基底揚壓力,使泄洪閘的滲透穩(wěn)定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的要求。根據(jù)趙山渡引水工程承擔的功能任務,水庫運行的實際情況,宜按照以下原則對防滲墻進行加固處理:
a.由于水庫承擔著溫州地區(qū)供水功能,并且放空水庫具有較長的施工工期,經(jīng)濟投入較大,因此在考慮技術與投資條件下,需要在保證水庫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采取水下作業(yè)來尋找防滲墻滲漏發(fā)生部位。
b.雖然無法直接判斷防滲墻滲漏缺陷的具體部位,但考慮到泄洪閘位于砂礫石之上,其基礎滲漏處理需要符合滲透變形基本原理,即常用的“上堵、下排”方法。首先,封堵上游滲漏入口,切斷滲漏路徑,阻礙滲入。其次,考慮到砂礫石的影響,需要鋪設土工布于消力池基建面之上。
對泄洪閘的基底揚壓力進行監(jiān)測,結合滲漏情況的分析,并參考防滲墻CT檢測成果,確定全面灌漿范圍與重點灌漿區(qū)段,先處理重點區(qū)段,后處理其他區(qū)段。
趙山渡引水樞紐具有飛云江下游和溫州地區(qū)的供水、灌溉、生態(tài)等功能,要求灌漿施工使用的材料本身無毒環(huán)保,且具備耐久性。由于水下滲漏處理施工工藝復雜且在水下進行,因此在進行泄洪閘防滲墻滲漏處理時,盡可能降低庫水位以減少水下作業(yè)處理的范圍,減小水下工作量,提高施工質(zhì)量,縮短施工工期。泄洪閘現(xiàn)有防滲系統(tǒng)由原混凝土防滲墻、泄洪閘上游護坦伸縮縫和閘墩垂直伸縮縫止水系統(tǒng)組成,伸縮縫已經(jīng)按照要求處理完畢,本文主要對泄洪閘防滲墻處理方案進行研究探討。
該方案是緊靠原防滲墻上游側(cè)新設一道防滲帷幕與原防滲墻一起形成新的防滲墻。優(yōu)點是:?符合防滲系統(tǒng)離上游較近的原則;?對原防滲墻潛在缺陷的修補作用較強;?新設的防滲帷幕施工要求較獨立的防滲帷幕可低一些。該方案缺點是:?灌漿帷幕位于上游砂礫石層,表層有近3m厚的拋石,成孔難度較大;?灌漿過程中向上游側(cè)范圍較大,容易漏漿,材料使用量難控制。
該方案直接在防滲墻墻體中鉆孔灌漿,對防滲墻的缺陷進行加固處理,優(yōu)點是:?對工程原設計防滲體系進行補強加固,針對性強;?混凝土內(nèi)鉆孔不易塌孔,灌漿易控制。但由于原防滲墻厚度僅為0.80m,在水庫不放空的情況下,對在防滲墻墻身內(nèi)鉆深孔技術要求較高,施工難度大,施工期較長,容易對原防滲墻產(chǎn)生新的破壞。
該方案在原防滲墻下游側(cè)水平護坦部位鉆孔灌漿,形成新的灌漿帷幕。優(yōu)點是鉆孔相對容易成孔,灌漿量控制相對容易。缺點是:?防滲體距上游較遠;?對原防滲墻沒有補強加固作用;?需要在護坦混凝土上開孔(數(shù)量較多),如封堵不密實,極易形成新的滲透通道;?灌漿后造成新的地基強度不均勻,容易引起泄洪閘不均勻沉降。
考慮原防滲墻結構安全及施工可行性等因素,直接在防滲墻墻體鉆孔灌漿方案對防滲墻破壞明顯,而且防滲墻滲漏缺陷定位難度相當大,技術上可行性較差。因此,排除直接在防滲墻墻體灌漿的方案。綜合考慮剩余2個方案的技術與經(jīng)濟相關指標,選擇在原防滲墻上游側(cè)進行帷幕灌漿的補強加固處理方案,盡管該方案存在拋石層成孔難度較大、灌漿過程向上游的漏漿不易控制的缺點。
水下基礎灌漿技術難度大,必須根據(jù)趙山渡防滲墻滲漏特點,選用滿足水下動水灌漿要求的灌漿材料。對幾種典型的灌漿材料的可灌性、防滲性、初凝時間、終凝時間等指標進行試驗研究,包括有機灌漿材料、普通硅酸巖水泥、特種快速早強水泥、水泥-水玻璃灌漿材料等。
聚氨酯化學灌漿材料屬于親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其特點是遇水乳化、分散、固結,延伸性較好,能適應活動縫的變形,尤其是遇水膨脹的性能(可達250%)可以調(diào)節(jié)。其處理活動裂縫的原理是親水性基團與混凝土的黏結力較強,黏結強度大于1MPa,廣泛用于各種裂縫的封閉處理[9]。此種材料除了價格昂貴,同時需要相應的水下密封材料來達到灌漿效果。
根據(jù)施工方案特點,通過試驗研究了幾種常用化學灌漿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發(fā)泡時間、止泡時間和發(fā)泡倍數(shù)與溫度、催化劑含量、水溫的關系,飽和面干(潮濕)黏結強度(3天),凝膠時間,催化劑對凝膠時間的影響,不同水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抗壓強度(含彈性恢復),抗拉強度和遇水膨脹率等指標或關系。凝膠時間實驗結果(見圖1)表明該類材料可以顯著提高凝結效果。
圖1 凝膠試驗結果
水泥-水玻璃材料作為灌漿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水泥和水玻璃,需要將兩種材料按照比例,在雙液混合器內(nèi)充分混合,得到雙漿液。該材料的特點是經(jīng)濟投入少、毒性小、凝結快速、強度高等,同時具有化學漿液與水泥漿液的特征[10]。該材料的凝結時間范圍廣,可從幾秒到幾十分鐘,結石率可達到100%,較純水泥漿有明顯提高。
4.2.1 凝結時間
水玻璃與水泥的相對含量、水灰比、水玻璃模數(shù)是影響該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水玻璃含量對凝結時間影響較大,以水泥漿的體積為基準,水玻璃在25%~60%之間時,凝結速度較快,同時變化較為平緩。水泥、水玻璃雙漿液試驗結果(見表1)表明凝結時間具有以下規(guī)律:
表1 水泥、水玻璃雙漿液試驗成果
a.水玻璃模數(shù)與二氧化硅含量、凝結時間、結石強度成正比。
b.水泥漿濃度提高加快了凝結時間。
c.在30~50°Bé范圍內(nèi),水玻璃濃度與凝結時間成反比。
d.水玻璃與水泥的體積比在0.3∶1~1∶1范圍內(nèi)時,水玻璃用量與凝結時間成正比。
4.2.2 結石強度
該材料結石的抗壓強度主要受水灰比的影響,同時也受水玻璃溶液的濃度、水玻璃與水泥漿液的比例等因素的影響。其主要規(guī)律如下:
a.水灰比與結石的抗壓強度成反比。
b.當水灰比較小時,水玻璃濃度與不同齡期結石的抗壓強度成正比;而當水灰比處于中間狀態(tài)時,無明顯規(guī)律性;當水灰比較大時,二者成反比關系。
c.水玻璃與水泥體積比存在一個適宜的比例范圍,使得水泥與水玻璃的化學反應完全,結石強度較高。
4.3.1 材料特征
該類型材料的主要技術特點如下:
a.工作性好:水灰比較小時,流動性較好,填充間隙的能力較強。
b.早強高強:3d、28d的抗壓強度分別大于45MPa、70MPa,安裝較快。
c.黏結強度較高、收縮較小,可以與接觸材料牢固結合。
d.耐久性好:屬于無機灌漿材料,抗老化,基本無銹蝕。
4.3.2 使用方法
該類型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
a.需要先清理干凈填充空間再灌注清理干凈,表面需預濕半天左右。
b.對于小空間二次灌注,直接加水拌和。對于大空間二次灌注,可加入5~10mm粒徑的石子。
c.可用人工插搗處理較小的空隙,需要提前把氣體趕跑,經(jīng)12h后需要及時養(yǎng)護(澆水或濕草袋覆蓋),養(yǎng)護期1~2周。
灌漿材料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膠凝速度、可灌性、結石強度等指標。由于原防滲墻上游側(cè)有30多m厚的砂礫石層,表面有3m厚的拋石層,都會影響灌漿效果,因此這里采用多種灌漿材料,包括水泥、特種水泥、水泥-水玻璃、聚氨酯漿材等常規(guī)松散層灌漿漿材。而具體灌漿過程還需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所選材料指標如下:
a.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技術指標:抗壓強度:3d不小于17.0MPa,28d不小于42.5MPa;
抗折強度:3d不小于3.5MPa,28d不小于6.5MPa;
流動度:199mm。
b.水玻璃:
成分組成:二氧化硅,氧化鈉;
技術指標:水玻璃模數(shù):2.4~3.4;
波美度:30~45°Bé。
c.特種水泥:
成分組成:還原性特制硫鋁酸鹽水泥,聚丙烯酰胺絮凝劑;
技術指標:形狀:灰白色粉末;
密度:2.8~3.0g/cm3;
結石率:不小于98%;
抗壓強度:1d 15MPa,7d 30MPa;
凝結時間:20~90min可調(diào);
流動度:280~320mm。
用灌漿技術處理土石壩滲漏問題有許多成功經(jīng)驗,而用于處理類似趙山渡工程的混凝土壩體滲漏較為少見。施工過程中,進行了調(diào)整成孔工藝、在主要滲漏通道部位增加鉆孔密度、改變漿液配比等一系列探索性工作,最終取得了封堵滲漏通道的成功,消除了下游結構縫的漏水,降低了閘壩的基底揚壓力,滿足了大壩滲流穩(wěn)定要求。本研究中防滲墻的灌漿加固處理,有許多可供總結的寶貴經(jīng)驗,可為類似水利工程除險加固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