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舒,胡祥鵬,周建梅,陶 莉,李 慧,朱元榮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國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發(fā)病率居世界前列,其總體5 年生存率不足50%[1],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5 年生存率可>90%[2]。白光胃鏡是臨床最普遍、應用最廣的內鏡檢查之一。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為EGC 的首選手術方式。有無黏膜下(submucosal layer,SM)浸潤是決定EGC 患者能否行ESD 或手術切除最關鍵的因素,因此術前對浸潤深度的準確判斷是選擇恰當?shù)闹委煼绞降闹匾獥l件。白光胃鏡、小探頭超聲(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EUS)是臨床評估EGC 浸潤深度的兩種重要手段。通過觀察白光胃鏡下病灶的大小、位置、病灶黏膜質地、有無自發(fā)性出血以及病灶黏膜顏色等來預測胃癌的浸潤深度和分化程度[3]。mEUS 是超聲探頭與內鏡技術的結合,既可以直接觀察病變黏膜表面,還可以通過觀察病灶的層次結構回聲的改變,從而判斷病灶的浸潤深度[4]。但是目前對兩者預測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仍然存在爭議[5-7]。本研究以術后病理為金標準,旨在比較mEUS 與白光胃鏡對EGC 有無SM 浸潤的預測價值,并分析影響mEUS 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準確性的因素。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2018 年3 月-2021 年6 月經術后病理證實為EGC 的39 例患者。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②已完成白光胃鏡與mEUS 檢查;③我院行外科手術或ESD 術;④術后病理證實為EGC。排除標準:①術后病理為進展期胃癌;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③受檢前有新輔助化療史。本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術前患者及家屬已同意并簽署檢查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①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②腫瘤的部位:胃上1/3(胃底、賁門、上胃體)、胃中1/3(下胃體、胃角)、胃下1/3(胃竇、幽門);③腫瘤大?。焊鶕?jù)病變直徑分為<2.0cm 和≥2.0 cm;④記錄mEUS 與白光胃鏡以及病理對EGC浸潤深度的分期,將浸潤深度分為無SM 浸潤(<T1b)和有SM 浸潤或更深(≥T1b);⑤腫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型、未分化型;⑥分析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準確性的影響因素。
1.3 評價標準
1.3.1 胃癌浸潤深度病理診斷標準 胃癌TNM 分期[8]:T0:無原發(fā)腫瘤的證據(jù);Tis:原位癌,高度異型增生,局限于上皮內,未侵犯固有層;T1a:腫瘤僅侵犯至固有層或者是黏膜肌層,未侵及黏膜下層;T1b:腫瘤浸潤超過黏膜層,已至黏膜下層。腫瘤細胞無SM 浸潤的Tis、T1a 記錄為<T1b,有SM 浸潤以及浸潤深度超過SM 記錄為≥T1b。
1.3.2 mEUS 浸潤深度判斷標準[9]①Tis:第1 層呈回聲明顯增強,第2~3 層無聲學改變;②T1a:第1~2層呈低回聲改變,第3 層聲學無改變或者僅顯示增厚而連續(xù)性完整;③T1b:第3 層呈低回聲改變,第4層無聲學改變;④≥T2:低回聲改變累及第4 層,或者是累及固有肌層、漿膜層。
1.3.3 白光胃鏡圖片浸潤深度判斷標準[10]①Tis/T1a:病灶黏膜光滑,周圍黏膜無隆起凹陷,無皺壁糾集和中斷;②T1b:病灶表面黏膜粗糙、色調發(fā)紅、發(fā)白,或紅白相間,凹陷區(qū)域可見小結節(jié)樣改變,病灶邊界可見黏膜下腫瘤樣抬高;③≥T2:潰瘍樣病灶或者是隆起樣病灶,病灶表面可附著污穢樣白苔,病灶表面不平整,病灶周圍黏膜僵硬。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描述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n)和(%)表示,計算mEUS 與白光胃鏡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值、曲線下面積(AUC);率的比較和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39 例患者中男31 例,女8 例;年齡42~78 歲;黏膜內癌26 例,黏膜下癌13 例;位于胃上1/3(胃底、賁門、上胃體)24 例,胃中1/3(下胃體、胃角)10 例,胃下1/3(胃竇、幽門)5 例。病灶直徑<2 cm 有17 例,直徑≥2 cm 有22 例;9 例病灶為潰瘍性病灶,30 例病灶為非潰瘍性病灶。分化型癌31 例,未分化型癌8 例。
2.2 白光胃鏡、mEUS 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比較 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大于白光胃鏡,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EUS與白光胃鏡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與組織病理學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AUC 均大于白光胃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者敏感性相同,見表1、圖1。
圖1 白光胃鏡、mEUS 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的受試者工作曲線
表1 白光胃鏡、mEUS 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比較
2.3 影響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準確性的因素 單因素分析顯示,當EGC 伴有潰瘍、組織病理類型呈未分化型時,mEUS 診斷EGC 有無SM浸潤的準確性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性別、腫瘤位置、腫瘤大小比較,mEUS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準確性的因素(n)
2.4 mEUS 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過度分期與分期不足的分析 mEUS 預測潰瘍型病灶過度分期多于分期不足,而病灶位于上1/3 病灶少于分期不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mEUS 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過度分期與分期不足分析(n)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以往手術是其主要的治療方式。內鏡技術的發(fā)展為EGC 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正確判斷EGC 的浸潤深度,是決定EGC 能否進行內鏡下治療的關鍵。目前臨床上有多種方式評估EGC 的浸潤深度,但各有優(yōu)缺點,例如放大內鏡、窄帶成像等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識別EGC 及界定腫瘤邊界,而對浸潤深度方面其價值小于超聲內鏡[11-13]。白光胃鏡是臨床上診斷消化道早期腫瘤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其操作相對簡單、耗時較短、患者痛苦相對較小,并對EGC 有無SM 浸潤有一定的預測價值,而mEUS 因能夠客觀顯示胃壁的層次結構,可較準確地判斷浸潤深。但是目前關于兩者對EGC 有無SM浸潤深度的預測價值尚存在一定的爭議。本研究發(fā)現(xiàn),mEUS 與白光胃鏡在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深度準確性方面,無顯著差異,推測mEUS 可能不是EGC 的術前必須檢查項目。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白光胃鏡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小于mEUS(74.36%vs76.92%),但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Watari J 等[14]研究結果相似。此外,本研究中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低于Choi J 等[5]研究,可能與本研究中潰瘍型EGC 例數(shù)占比較多有關,與既往研究一致[15,16]。本研究通過計算白光胃鏡和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敏感性和特異度分類評估白光胃鏡和mEUS 的實用性,發(fā)現(xiàn)白光胃鏡和mEUS 診斷EGC有無SM 浸潤的敏感性較低,均為69.23%;而特異度方面,mEUS 高于白光胃鏡,說明mEUS 可能對確認SM 或更深層次腫瘤浸潤的診斷方面優(yōu)于白光胃鏡,但兩者在排除SM 或更深層次腫瘤浸潤方面價值偏低,這對于篩查SM 或更深層次腫瘤是不夠的。
本研究中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準確性的單因素分析顯示,EGC 是否合并潰瘍及病理組織類型影響mEUS 診斷的準確性,與Park JS 等[15]和Shi D 等[17]研究一致。剔除潰瘍型EGC 及未分化型EGC,后發(fā)現(xiàn)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升高,這表明EGC 合并潰瘍、EGC 病理呈未分化型是降低EUS 診斷準確性的影響因素,其原因可能為潰瘍型病灶通常有纖維化和炎癥細胞浸潤,這可能被誤認為腫瘤侵襲,容易使EUS 分期過度[15]。而未分化的組織缺乏腺體的形成,通常表現(xiàn)為單個或小巢狀腫瘤細胞,使得EUS 難以檢測,從而降低EUS診斷準確性[17,18]。本研究中腫瘤的部位及直徑大小對mEUS 診斷EGC 的準確性無顯著影響。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mEUS 對胃上1/3 病灶分期不足例數(shù)相對偏多,表明病灶位置可能影響mEUS 診斷EGC的準確性,這與王會豐等[19]和Hamada K 等[20]研究相符合,原因可能與胃的上1/3 部分SM 層相對較薄,易纖維化,血管較多,從而使SM 浸潤的征象難以發(fā)現(xiàn),導致分期不足有關。
綜上所述,白光胃鏡與mEUS 在預測EGC 有無SM 浸潤準確性相似,潰瘍型EGC 及未分化型EGC影響mEUS 診斷EGC 有無SM 浸潤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