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杰,魯鵬,賈博勛,周貴,韓素強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地下室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施工以及投入使用后都將面對外界土壤中水分造成的侵蝕,通過對地下室施工與滲漏防治方式進行分析,可以大幅提高地下室墻體的使用壽命與建筑質量。因此,有必要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以及滲漏防治進行分析。
地下室防水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項目,在地下室施工中,若出現(xiàn)工程滲漏問題會影響工程整體質量與施工安全。由于地下環(huán)境極其復雜,必須根據地下室的防水設計開展防水施工,而且在防水施工中,還應考慮各種因素對滲漏造成的影響,只有提高防水施工的針對性,才能使防水施工在地下室工程中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一般而言,地下室滲漏多數為局部滲漏,在不同的地質條件、施工方案下,滲漏問題也大不相同。但無論是哪種滲漏形式,都會對地下室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常見滲漏形式如下:(1)涌水。由于地下室所處環(huán)境復雜,很多工程都會臨近地下水資源。而地下水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對墻體造成影響,若在發(fā)現(xiàn)異常后沒有第一時間開展有效封堵,極易產生涌水。(2)潛流。在發(fā)生滲漏問題后,部分地下水會順著建筑結構生成潛流。(3)滲漏。滲漏問題是常見問題,墻體會在出現(xiàn)問題后出現(xiàn)滲漏區(qū)域,在滲漏剛發(fā)生時,可以選擇采用布條吸干水分,但若未及時開展針對性滲漏處理,會導致地下室滲漏位置的影響區(qū)域越來越大。(4)構造性滲漏。在工程材料、技術發(fā)生問題后,可能會導致地下室發(fā)生局部漏水。如地基施工、混凝土裂縫等,可能造成漏水通道,進而影響施工質量。圖1 為地下室堵漏。
圖1 地下室堵漏
A 工程為某會展中心項目,施工中涉及B1 地下室改造。在地下室施工中,由于附近土壤含水量較大,需要針對防水施工做出優(yōu)化。相較于地面工程,地下工程施工難度更高,所以,要提前開展防水設計,以此降低地下水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防水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防水計算結果開展各項作業(yè),以此提高防水效果。部分計算公式如下:
底板施工:板厚側面積=底板厚度×底板周長
外墻施工:外墻防水=擋土墻高+頂板厚度+底板、擋土墻凸出面+磚胎膜寬度240 mm+頂板內延300 mm
在A 地下室工程中,剛性材料混凝土、柔性材料瀝青等為核心材料。在施工準備期間,必須加強材料管理,以此保證材料的各項性能指標。其中,剛性材料的性能基本可以滿足工程要求,且材料造價低,但是相較柔性材料,整體防水效果偏弱,因此,需要在準備階段根據防水要求來挑選剛性材料,并加強材料質量控制。施工前,應對混凝土進料、拌和進行分析并開展試驗,通過對材料加熱時間進行控制可以大幅提高混凝土的均勻性。與此同時,準備階段還要對施工設備、材料進行全方位檢查,以此保障設備能夠在正式施工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1]。
在防水施工階段,應結合地下室結構進行自防水處理,利用自防水系統(tǒng)能夠大幅提高地下室防水能力,降低地下水對地下室造成的影響。在開展自防水施工時,要注意如下環(huán)節(jié):(1)挑選防水材料時,必須將材料防水、防滲性能放在首位,并在施工中加強對施工人員防水操作的監(jiān)管。(2)在混凝土澆筑階段,施工人員要重點關注混凝土結構密實度,并對結構裂縫進行預防,這樣能大幅增強地下室抗?jié)B能力。而且相較于地面工程,在地下室施工期間還應該考慮散熱問題,通過加強施工溫度管控,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縫的發(fā)生概率。(3)在拆模階段,要適當延長拆模時間,以增強地下室的結構強度。(4)在施工中,地下室的不同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所以,建筑工程要針對容易發(fā)生滲水的位置開展防滲處理,以此降低滲漏問題所帶來的影響。在此期間,地下室工程還要注意加強養(yǎng)護作業(yè),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滲水情況。
在防水施工中,聚氨酯材料有配制便捷、施工簡單等優(yōu)勢,所以,在選擇防水涂料時,可以優(yōu)先考慮聚氨酯涂料。施工時,要在防水施工期間配制涂料,配制完成后涂料必須盡快使用,若涂料制成超過2 h,會發(fā)生涂料變質的情況。在防水施工中,還可以選擇使用無紡布等材料保證施工效果。與此同時,還應該對基底開展預處理,例如,涂抹涂料開始前將基底含水量降到9%以內,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果,當基底含水量過高時,要利用隔濕劑來控制水分。基底處理結束后方能進行底座噴涂,底座施工有助于進一步增強防水效果。在固化完成后,要采用瀝青卷材進行阻隔施工,其中,上方保護層可以加入厚度為40~50 mm 的細石混凝土來增加防護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回填土在施工中要避免薄膜受到破壞。圖2 為聚氨酯防水施工流程。
圖2 聚氨酯涂料施工流程
3.5.1 穿墻管根
穿墻管的止水環(huán)在施工中要與主管進行滿焊并開展防腐作業(yè),在防水層施工開始前,需要對套管進行清潔,而外部防水層則必須控制鋪設效果,若鋪設留有接茬,會大幅影響施工質量。增設附加層時,應嚴格遵循施工要求,并在鋪設卷材時控制管根處的管材與基面無翹邊等質量問題。穿管安裝結束后,需要在管根位置延伸部位的150 mm 內涂抹防水膜,若在施工中發(fā)現(xiàn)結構變形等情況,可以采用套管進行防水作業(yè)[2]。
3.5.2 后澆帶
施工前,應對后澆帶進行混凝土鑿毛處理,底板、墻板防水是后澆帶施工最為常見的處理工藝。其中,底板混凝土在施工前需要在墊層上加強防水,以此提高抗?jié)B效果。后澆帶兩側則可以在施工中設置擋水墻并涂抹砂漿,這樣能夠讓防水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在墻板施工中,可以在后澆帶外設置370 mm的擋土墻,并在墻上加設防水層。為了提高防水效果,還應在施工中選用無收縮二次澆筑混凝土,并結合后澆帶斷面來開展針對性施工處理。
在地下室施工中,由于施工情況相對較為復雜,混凝土結構容易出現(xiàn)蜂窩、麻面等質量問題,進而造成地下室滲漏。在遇到此類問題時,需要優(yōu)先檢查地下室的滲漏水區(qū)域,然后結合滲漏情況開展堵漏、修補施工。堵漏、修補工藝既可以選擇依次開展,又可以在施工中穿插進行。若滲漏問題本身并不嚴重,可以通過水泥砂漿抹面法直接進行處理。若地下室孔洞整體面積不大但深度較深,可以選擇使用捻實法進行防滲,而當蜂窩、孔洞較為嚴重時,則要及時通過水泥壓漿、混凝土澆筑等方式進行施工。不同施工方式的施工效果各不相同,只要能結合需求選擇適合的處理方式,就可以在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蜂窩等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開展?jié)B漏防治時,要結合滲漏情況與水壓選擇促凝膠漿、氰凝灌漿來進行堵漏施工。在面對未發(fā)生滲漏的施工縫時,可以沿著縫隙剔八字凹槽,并注意清理松散石子。然后要利用素水泥漿打底并涂抹砂漿壓實。已經出現(xiàn)滲漏問題的裂縫的堵漏材料與施工縫相同,未出現(xiàn)滲漏問題的裂縫可以利用水泥壓漿法進行防滲處理。如果裂縫為結構環(huán)形裂縫,則需要采用埋入式止水帶等處理方式。圖3 為施工縫、裂縫滲漏情況。
圖3 施工縫、裂縫滲漏
卷材空鼓時,需要將空鼓位置剪開并分層進行粘貼處理。預埋件漏水時,要優(yōu)先將漏水位置剔成環(huán)形裂縫,然后對其進行堵漏施工。若漏水情況過于嚴重,則要在施工中將預埋件拆除,在準備階段要制作預制塊并涂抹防水層,鑿出凹槽后優(yōu)先添加快凝砂漿并直接放入預制塊。當砂漿具備足夠強度后要采用膠漿進行封堵,素漿壓實后便可分層涂抹防水層進行修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預埋件過于密集,要額外使用水泥壓漿的方式提高防水質量[3]。
在管道穿墻、穿地滲漏后,可以將孔洞擴大并使用半圓混凝土套管埋設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利用套管固定管道,然后利用促凝膠漿、氰凝灌漿進行堵漏。若外墻出現(xiàn)滲漏水,則在處理時必須確保地下水位下降至合理高度。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防滲施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過對防水施工技術以及滲漏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可以在大幅提高地下室防水能力的同時減少滲漏帶來的負面影響。相信隨著更多人意識到防水、防滲施工的價值,地下室防水施工質量將會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