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曼
(大慶市人民醫(yī)院腫瘤三科,黑龍江大慶 163000)
隨著飲食習慣及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肺癌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肺癌屬于國內常見的惡性腫瘤,預后較差,臨床死亡率較高,其中,非小細胞癌為常見的肺癌病理分型[1]。肺癌早期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確診時多處于腫瘤中晚期。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發(fā)生轉移的常見部位是骨,骨轉移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骨痛、高鈣血癥[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骨痛發(fā)生的病因是腫瘤細胞能夠促進破骨細胞的異?;罨?,誘發(fā)出現(xiàn)病理性骨折、椎體壓迫截癱等多種并發(fā)癥,且癌細胞、腫瘤基質細胞能釋放致痛因子。臨床患者接受放療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增大,減少致痛因子的釋放,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本研究探討姑息性放療聯(lián)合3階梯止痛原則治療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大慶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措施的不同分為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各30例。聯(lián)合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49~81歲,平均年齡(63.92±1.73)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3.46±1.36)年;單發(fā)骨轉移14例,多發(fā)轉移1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1.13±1.52)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3.47±1.74)年;單發(fā)骨轉移12例,多發(fā)骨轉移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大慶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3]中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骨骼增強MR、CT及細胞活檢均符合非小細胞肺癌的病理分型,且有骨質破壞,符合骨轉移的指標;②患者的疼痛發(fā)生由骨轉移引起,疼痛評分(NRS)≥3分[4];③患者無認知功能障礙,無嚴重肝腎疾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②臨床骨轉移不明確的患者;③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研究期間病情惡化,預計生存時間較短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采用3階梯止痛原則治療,在治療期間倡導口服用藥。如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疼痛,結合藥物的代謝時間,按照給藥時間用藥;針對患者的疼痛評分,了解患者疼痛程度,給予對應的鎮(zhèn)痛藥物,最大限度滿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在治療期間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對癥處理[5]。輕度疼痛患者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塞來昔布膠囊(青島百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325,規(guī)格:0.2 g/粒)口服治療,0.1~0.2 g/次,2次/d;中度疼痛的患者采用曲馬多緩釋片(北京萌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214,規(guī)格:0.1 g/片)口服治療,0.1~0.2 g/次,2次/d;重度疼痛患者采用鹽酸嗎啡片(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220,規(guī)格:10 mg/片)口服治療,5~15 mg/次,1次/d;隨著疼痛緩解可以將藥物換成鹽酸羥考酮緩釋片(BARD PHARMACEUTICALS LIMITED,注冊證號H20120518,規(guī)格:5 mg/片)口服治療,5 mg/次,2次/d。聯(lián)合組患者聯(lián)合姑息性放療治療,通過CT等影像學檢查定位,將骨轉移部位作為腫瘤靶區(qū),放療靶區(qū)將骨轉移標記的部位向外擴大0.6~1 cm,采用6MV-X線(武漢科爾達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ZD-2001)進行調強放療,設置總劑量為3 000 cGy,分割時使劑量為300 Gy,1次/d,放療5次/周,治療兩周。2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6]。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率。生活質量的評估依據卡氏評分(KPS)標準[7],生活質量提高:治療后KPS評分較納入研究最初的分數(shù)增加≥10分,生活自理;生活質量穩(wěn)定:KPS評分增加<10分;生活質量降低:治療后,KPS分數(shù)較最初分數(shù)降低≥10分,生活難以自理。生活質量改善率=(生活質量提高+生活質量穩(wěn)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評分(NRS)。NRS評分標準采用數(shù)字量表,10分最高分,患者的疼痛程度最重,0分為無疼痛感;1~3分為輕度疼痛感;4~6分為中度疼痛感;7~9分為重度疼痛感[8]。③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嘔吐、低熱及腹瀉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率比較 聯(lián)合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率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NR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NRS;疼痛評分。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聯(lián)合組 30 6.36±1.32 2.27±1.03*對照組 30 6.52±1.83 3.27±1.73*t值 0.388 2.720 P值 0.699 0.009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聯(lián)合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晚期常見表現(xiàn)為骨轉移,惡性腫瘤細胞隨著血液達到骨髓后,通過惡性腫瘤細胞與骨基質細胞、成骨細胞的相互作用,在局部或者全身刺激破骨細胞的增生,破壞骨組織,加速骨質溶解,出現(xiàn)局部疼痛、高鈣血癥等[9],使惡性腫瘤不斷增生并多處轉移。骨轉移可分為混合性、成骨性及溶骨性骨轉移,骨轉移患者多伴有局部或者全身不同程度的骨疼痛[10]。
目前,臨床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治療方法有3階梯鎮(zhèn)痛藥物止痛、放化療及生物靶向治療等。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 NR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應用可明顯減輕骨轉移造成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的應用能夠在短時間內減輕患者的疼痛,但是肺癌骨轉移患者的疼痛長期存在,長時間應用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容易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11]。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能夠通過順鉑注射液等化療藥物阻止惡性腫瘤細胞的浸潤和增生,幫助減輕骨轉移患者的骨痛,延緩病情的發(fā)展。但在化療治療期間,化療藥物在對惡性腫瘤細胞殺傷的同時也會損傷機體的正常細胞,降低機體免疫力,增加不良反應[12]。臨床上,化療治療常用的藥物為長春瑞濱及順鉑,長春瑞濱通過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解聚微管,在腫瘤細胞分裂過程中,抑制微管,使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停止在中期,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13]。生物的靶向治療常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或者轉移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主要是利用分子靶向藥物的特性阻斷生物學功能,使腫瘤組織或細胞的驅動基因發(fā)生變異,阻斷腫瘤細胞相關傳導的通路,從分子水平逆轉腫瘤的惡性行為,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14]。
放療可通過射線殺傷腫瘤細胞,減少腫瘤細胞的數(shù)量,縮小腫瘤細胞的體積,同時抑制腫瘤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轉移疼痛患者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具有安全、有效的優(yōu)勢,備受患者的青睞。放療能夠加速機體膠原蛋白的形成,促使生成大量血管纖維基質,激活成骨細胞的活性,修復惡性腫瘤細胞的骨轉移病灶,同時骨組織細胞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干擾機體疼痛信號的轉導,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緩激肽、前列腺素等疼痛介質的分泌,從而幫助患者減輕骨轉移的疼痛,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15]。非小細胞肺癌早期骨轉移患者若長期放療治療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耐受性。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夜間疼痛的加重,長期放療會損傷患者的神經,增加患者出現(xiàn)復雜疼痛綜合征的概率[16]。本研究顯示,聯(lián)合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應用安全性較高。在放療期間,注意患者出現(xiàn)的胃腸道反應、骨髓移植等不良反應,并及時對癥處理。同時,放療期間要保證營養(yǎng)均衡,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放療時,盡量穿著寬松、柔軟的衣物,避免放療部位在陽光下直射。部分患者在接受放療后,腫瘤體積縮小,給后續(xù)的手術治療提供了機會。
綜上所述,姑息性化療聯(lián)合3階梯止痛原則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疼痛,用藥更安全,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