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蓮
(河南譽美腎病醫(yī)院三病區(qū),河南 淇縣 456750)
慢性腎衰竭是由多種因素所致的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我國發(fā)病率約為10.8%,嚴重威脅患者生存質量[1]。慢性腎衰竭主要表現(xiàn)為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危及機體各個系統(tǒng)。中早期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目的在于緩解臨床癥狀,抑制疾病進展。中醫(yī)理論認為,慢性腎衰竭病機與脾腎陽虛密切相關,通過補腎溫陽、健脾益氣有助于保護腎功能[2]。同時,近年來有研究認為氧化應激反應在慢性腎衰竭進展中有重要作用,通過監(jiān)測氧化應激程度有助于明確疾病進展[3-4]。本研究用溫脾補腎方輔治早中期慢性腎衰竭脾腎陽虛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9例,均為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中期慢性腎衰竭脾腎陽虛型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4例。對照組男39例,女15例;年齡53~71歲,平均(61.96±4.27)歲;病程6~23個月,平均(14.52±4.07)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19.2~27.2 kg/m2,平均(22.92±1.09)kg/m2;原發(fā)疾病為高血壓腎病11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0例,糖尿病腎病23例;臨床分期為失代償期36例,代償期18例。觀察組男38例,女17例;年齡52~73歲,平均(62.41±4.42)歲;病程5~25個月,平均(14.81±4.22)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18.9~27.8 kg/m2,平均(23.05±1.14)kg/m2;原發(fā)疾病為高血壓腎病10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1例,糖尿病腎病24例;臨床分期為失代償期35例,代償期20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中相關要求。
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經B超檢查、放射性核素腎圖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早中期慢性腎衰竭;血清肌酐(Scr)>133 μmol/L,腎小球濾過率(GFR)>30mL/min。②中醫(yī)辨證分型為脾腎陽虛型;主癥: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肢寒畏冷、食少納呆;次癥:脘腹脹滿、夜尿清長、大便不實、腰部冷痛、舌淡、脈沉弱。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血壓、血糖經控制;③臨床資料完善,可配合完成研究;④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近6個月有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②本研究藥物禁忌;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心肝功能不全。
兩組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诜头桨被崮z囊(南京圣和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27)350mg,日2次;口服卡托普利(安徽城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710)12.5mg,日2次。
觀察組加用溫脾補腎方。藥用大黃12g,山茱萸9g,當歸9g,桂枝9g,附子6g,熟地黃12g,人參6g,芒硝6g,山藥9g,干姜9g,甘草6g。日1劑,常規(guī)煎煮,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均治療3個月。
以中醫(yī)證候評分評估總有效率。依據(jù)癥狀嚴重程度,由輕到重主癥依次記為0、2、4、6分,次癥依次記為0、1、2、3分。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大于75%;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45%~75%;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小于45%。
以生化分析儀檢測Scr、血尿素氮(BUN)評估腎功能。
抽取空腹靜脈血4mL,離心提取血清,以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評估氧化應激反應。
用SPSS22.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55 23.42±4.15 10.11±2.45 20.342 0.000對照組 54 22.74±4.03 15.82±2.66 10.531 0.000 t 0.868 11.660 P 0.388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Scr(μmol/L) BUN(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5 229.65±28.46 158.34±19.32*14.62±2.04 8.62±1.54*對照組 54 227.61±27.59 178.66±22.06*14.35±1.96 10.38±1.68*t 0.380 5.118 0.704 5.703 P 0.705 0.000 0.483 0.000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MDA(nmol/L) SOD(μ/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5 8.62±1.15 5.06±0.94*74.26±8.41 120.36±11.55*對照組 54 8.43±1.09 6.83±1.02*76.12±8.94 96.42±10.81*t 0.885 9.424 1.119 11.168 P 0.378 0.000 0.266 0.000
慢性腎衰竭屬中醫(yī)“尿毒”、“癃閉”范疇。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導致氣血不足、腎脾虧虛,進而水毒濕邪蘊于體內,造成酸堿失衡、內分泌紊亂,發(fā)為本病[5]。慢性腎衰竭病位在腎,為脾腎陽虛證,病機為氣化功能不足、腎氣虧虛,治宜健脾補腎。溫脾補腎方以大黃、山茱萸、當歸、桂枝、附子、熟地黃、人參、芒硝、山藥、干姜、甘草等藥物組方而成,方中附子、桂枝可溫陽補腎,共為君藥;山茱萸為臣藥,可補肝脾、益精血,滋陰補腎;佐以大黃、芒硝、當歸、人參,可益氣養(yǎng)血;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溫脾助陽之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附子、桂枝提取物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擴張腎血管,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可減少自由基產生[6]。因此,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溫脾補腎方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有助于保護腎功能。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且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Scr、BUN水平均降低更加明顯,說明溫脾補腎方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具有明確效果。
相關報道指出,慢性腎衰竭可導致腎小球過濾率持續(xù)降低,造成機體酸堿平衡紊亂,導致腎臟缺血、缺氧,提高自由基水平,導致氧化應激反應,并進一步造成腎功能損傷[7]。MDA是脂質過氧化物,其水平變化可分析機體細胞損傷程度;SOD是酶類抗氧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效果,對改善氧化應激損傷有積極作用。溫脾補腎方中甘草、人參提取物可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性,且具有調節(jié)血壓作用,對改善機體缺氧、缺血狀態(tài)有積極作用[8-9]。因此,溫脾補腎方可有效改善慢性腎衰竭氧化應激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證實溫脾補腎方可通過緩解氧化應激損傷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溫脾補腎方輔治早中期慢性腎衰竭脾腎陽虛型可提高治療效果,緩解臨床癥狀,保護腎功能,降低氧化應激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