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 彭娜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濟南 250000
帕金森病是多種病因誘發(fā)的以姿勢不穩(wěn)、肌僵直、震顫和運動遲緩為主要癥狀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病癥之一,又稱為震顫麻痹,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1〕。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是帕金森病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對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等具有重要作用。敘事護理主要指護士傾聽和吸收患者的故事,幫助患者重塑疾病與生命故事的意義,發(fā)現(xiàn)護理要點,從而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護理模式。共情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干預模式,其要求護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內(nèi)在需求,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工作,提高臨床療效〔2〕。根據(jù)相關報告指出,將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應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護理中,干預效果滿意〔3〕。本文擬探討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對帕金森DBS患者負面情緒、社會支持的影響及效果評價。
選取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6例納入討論領域,將入選對象采用雙盲隨機法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38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研究項目均按相關流程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監(jiān)督下進行操作,帕金森病患者或其家屬簽署了診療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全部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發(fā)布的帕金森病相關診斷標準〔4〕,②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均經(jīng)頭顱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④臨床資料全面者,⑤未伴有嚴重的心衰與肝腎功能不全者。排除標準:①臨床信息資料不全面者,②有精神病史及家族史者;③嚴重癡呆、構音障礙影響情感表達者,④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⑤不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⑥殘疾、惡性腫瘤與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⑦反復腦卒中發(fā)作史者。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采用單純共情護理方式),具體護理內(nèi)容如下:①耐心傾聽:患者受疾病影響,心理較為脆弱,且帕金森病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案,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患了絕癥,容易產(chǎn)生無助、抑郁等負面情緒,患者主訴通常較多。此時,護理人員必須專心、耐心傾聽,并判斷話語的價值,千萬不要邊傾聽邊忙于其他護理,以免患者誤認為護理人員敷衍了事。②適時回應:在傾聽患者主訴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在恰當?shù)臅r間點進行回應,可用“好的”“嗯”等簡短語言回答,也可用眼神示意、點頭等肢體語言給予回應,回應時,眼睛盡量盯著對方,以便護理人員細致的觀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③換位思考:護理人員要注意與患者及家屬保持換位思考,用患者的眼光看待他們的問題,親身感受患者的痛苦和無奈,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④共情體驗:醫(y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動作與言語,及時了解患者的想法,掌握其情緒變化,同時將自己的共情傳達給患者,使患者有被理解的感覺,幫助患者樹立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使患者學會如何正確地自我調(diào)節(jié)負面情緒。⑤積極引導:護理人員在了解到患者的情感需求后,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說明不良情緒對患者預后的不良影響,并向患者講解疾病具體狀況、護理對策和康復鍛煉方案,幫助患者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解除心理負擔。鼓勵患者放松肌肉,緩慢深呼吸,分散其注意力,時刻保持情緒穩(wěn)定,同時為患者講解康復病例,使患者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與愿望。觀察組(采用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方式),具體護理內(nèi)容如下:①組建敘事護理小組:敘事護理小組成員由精神科相關責任護士共同組成,由1名主管護師與2名主任醫(yī)師擔任指導老師,對護理小組組員進行培訓,確保組員均能嚴格執(zhí)行其工作職責,培訓內(nèi)容包括敘事護理的理論知識、護理技巧、護理方案與注意事項等。②建立信任:認真、耐心傾聽患者的故事,秉持謙遜、尊重和好奇的原則與患者交談,介紹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病房布局和主管醫(yī)護人員;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與患者充分溝通,例如可以對患者說“病情恢復康復后你最想做什么事情?”“你喜歡現(xiàn)在的生活嗎?”,通過此類問題引導患者談論自身生活,充分傾聽談話內(nèi)容,在故事中知曉患者帕金森病的發(fā)病癥狀與原因等,在建立信任的基礎上,充分傾聽患者的故事,引導患者充分表達困擾自身的現(xiàn)實問題,宣泄負面情緒,使患者能夠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愛。③問題外化:面對問題本身,用具象的語言來表達,引導患者將自身和病癥、問題分離出來,幫助其篩選出困擾自己的嚴重問題,通過以下步驟幫助患者從新的角度看待問題:命名問題、詢問影響、影響評估、論證評估等。將問題外化,例如:“負面情緒是如何影響你的?你怎么應對的?”幫助帕金森病患者更加客觀地面對問題,提高其處理問題的勇氣。④解構問題:護理人員運用好奇、尊重、謙遜的態(tài)度,并借助精巧的提問與澄清、共情等咨詢技巧,引導患者回憶以往相似的經(jīng)歷,幫助患者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認為平凡的事物,跳出當前文化的桎梏,將問題還原到原本社會脈絡中,探討問題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比如“帕金森病對你和家庭有什么影響?”“是否有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通過解構問題,拓展患者的敘事空間,總結(jié)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患者樹立解決困難的信心。⑤改寫問題和見證:在敘事的基礎上,制定患者的意義藍圖與行動藍圖,探索患者主線故事外被忽略的積極、富有意義的閃光事件,例如“你以前是如何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并得到現(xiàn)在的工作的?”通過改寫問題,將特殊事件背后隱藏的積極力量、價值觀與積極認同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問題,將消極的支線變?yōu)榉e極的支線以達到改變問題觀點和行為的目的。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獲得社會支持,積極面對新的生活。
①采用抑郁評分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兩個自評量表均包含20個項目,得分越高代表其負面情緒越高。②采用社會支持個人資源詢問表(PRQ)對患者社會支持狀況進行評價。內(nèi)容包括主觀支持11項、客觀支持14項,每項按程度分為1~5級,評分越高代表社會支持水平越高。③通過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PDRS)進行評價,評價項目主要包括情感、行為、治療并發(fā)癥、精神、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等,滿分為147分,得分越高代表其運動功能越差。③采用該院自制的問卷調(diào)查表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其中十分滿意(80~100分),滿意(50~79分),不滿意(0~49分)。總分為100分,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
兩組患者護理前SDS、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帕金森病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DS評分與SAS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觀社會支持評分、客觀社會支持評分與社會支持總分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社會支持評分比較(分,
兩組護理前UPD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帕金森病患者護理后的UPDR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UPDRS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帕金森病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7.37%,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84.21%,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帕金森病為臨床常見的神經(jīng)科疾病之一,其病因尚不清楚,主要與環(huán)境、年齡和遺傳因素有關〔5〕。當癥狀出現(xiàn)時,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后數(shù)年依然能夠繼續(xù)工作,部分患者的病變也有可迅速導致殘疾,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通常會損失50%以上。近年來,隨著我國帕金森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fā)病率居中老年人多發(fā)病的第四位〔6〕?;颊咤F體外系易出現(xiàn)退行性病變,現(xiàn)階段基于此疾病尚未找到根治的辦法〔7-8〕。
同時有研究顯示,大部分帕金森病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甚至使得部分患者對生活喪失希望〔9-10〕。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是帕金森病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對于改善負面情緒等具有重要作用。共情護理是我國目前臨床上較為普遍的護理方法,其通過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在恰當?shù)臅r間點進行回應,與患者及家屬保持換位思考,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共情體驗,掌握其情緒變化,同時將自己的共情傳達給患者,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積極引導,幫助患者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解除心理負擔。雖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理質(zhì)量,但僅通過共情護理的實施效果尚不理想〔11-12〕。
給予患者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可提高護理效果。通過組建敘事護理小組,認真、耐心傾聽患者的故事,建立起信任感,將問題外化,幫助帕金森病患者更加客觀地面對問題,提高其處理問題的勇氣,解構問題,拓展患者的敘事空間,總結(jié)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患者樹立解決困難的信心〔13〕。改寫問題,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獲得社會支持。共情護理以患者為護理中心,耐心傾聽其心聲,進行換位思考,真實地了解和體會患者的感受〔14-15〕。引導患者宣泄情緒,給予對應性的情感支持,促進疾病早日康復〔16〕。敘事護理是將后現(xiàn)代心理學敘事療法的思想和方法應用于護理中的一項心理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需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在敘述事件時打開心結(jié),針對性給予情感支持,以便積極配合臨床治療〔12,17〕。
在葛小麗和胡夢麗〔18〕的研究中也顯示,將人文護理應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干預中,也能夠取得較好效果,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明顯降低,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其結(jié)果和本研究類似,能夠說明敘事護理聯(lián)合共情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有較高價值。同時在Xiaohong L〔19〕等研究中顯示,將親情護理應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干預中,也能夠取得較好效果,MMSE量表各維度及總分,改良Barthel指數(shù)顯著提高。其結(jié)果和本研究類似,可見敘事護理聯(lián)合共情護理的應用效果受到一定的認可。在本文研究中,相較于單純共情護理方式,帕金森病患者通過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更低,主觀社會支持評分、客觀社會支持評分與社會支持總分更高,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受疾病因素,心理較為脆弱,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患了絕癥,容易產(chǎn)生無助、抑郁等負面情緒,給予患者敘事護理與共情護理,傾聽和吸收患者的故事,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內(nèi)在需求,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工作,調(diào)節(jié)負面情緒,幫助其重塑疾病與生命故事的意義,使患者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與愿望,提高患者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度。相較于單純共情護理方式,帕金森病患者通過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后的UPDRS評分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提示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的實施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其心理狀況,提高社會支持水平。
研究結(jié)果表示,帕金森病患者入院后,給予共情護理聯(lián)合敘事護理,對于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社會支持度等有重要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