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星宇 孟莉莉
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以來,新體制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證書作用逐漸凸顯,貿易流通和紡織部門已把新體制棉花檢驗證書作為棉花交易的唯一質量憑證,未參加技改的加工企業(yè)已經淡出市場。目前昌吉州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實驗室承檢的昌吉州新體制棉花加工企業(yè)共65家,棉花公證檢驗覆蓋率已達100%。2021棉花年度實驗室完成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7601批,31.82萬噸,1411644包。
本報告依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鋸齒加工細絨棉》國家標準,對長度、馬克隆值、顏色級、軋工質量等主要指標進行匯總統(tǒng)計,并綜合生產、市場和政策等多方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而成。
本報告所稱的新體制棉花,是指按照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要求進行生產、加工,并在棉花產地經過儀器化公證檢驗的成包皮棉,昌吉州的新體制棉花以鋸齒加工細絨棉為主。
為全面掌握2021年度棉花質量整體情況,本報告對近3年的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長度是棉花最重要的內在質量指標之一,與棉花的整體使用價值密切相關。細絨棉的長度由25毫米級至32毫米級依次分為8個長度級,其中28毫米級為標準級,30~32毫米級的棉花使用價值較高,25~26毫米級的棉花使用價值較低。棉花長度并非指單根棉纖維的長度,而是根據一定數量的棉花所有棉纖維長度分布的數理統(tǒng)計量。
2021年棉纖維主體長度值為29毫米,所占比重為51%,主體長度比前兩年增加了1毫米(見圖1);28毫米所占比重為23%,比2020年占比降低了29個百分點,比2019年占比降低了27個百分點;較短的27毫米所占比例為3%,比2020年占比降低了26個百分點,比2019年占比降低了8個百分點;30毫米及以上所占比例為23%,比2020年占比增加了21個百分點,比2019年占比增加了18個百分點(見圖2)。
圖1 2021年度昌吉州棉花長度分布圖
圖2 2019—2021年度昌吉州棉花長度占比分布圖
馬克隆值是反映棉花纖維細度與成熟度的綜合指標,是棉花主要的內在質量指標之一,與成紗質量有密切的關系。棉花的馬克隆值數值越高,一般棉纖維成熟度較好;馬克隆值過高,則成熟過度,纖維較粗,纖維抱合力差、成紗強力和條干均勻度不理想;馬克隆值過低、細度過差、成熟不足,則容易產生有害疵點,織物染色性能差;只有馬克隆值適中,棉花的細度適中、成熟適中,才具有較高的紡紗性能,獲得較全面的使用價值。
2021年度,昌吉州棉花細絨棉馬克隆值級A級占比34%,比2020年增加了26個百分點,比2019年度降低了20個百分點;2021年馬克隆值標準級B2所占比例為62%,比2020年降低了18個百分點,比2019年增加了21個百分點;2021年馬克隆值標準級B1所占比例為2%,比2020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比2019年降低了2個百分點(見圖3)。
圖3 2019—2021年度昌吉州馬克隆值占比分布圖
b
)確定類型,依據反射率(Rd
%)反映出的明暗程度確定級別,通過類型和級別在顏色分級圖中對應的區(qū)域確定棉花的顏色級。從類型來講,白棉和淡點污棉使用價值較高;淡黃染棉由各種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棉、污染棉、爛桃棉或是淡點污棉變異而來,使用價值較低;黃染棉是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出現的,因多年存儲變異,或回潮率大的籽棉未及時晾曬而變黃,這類棉花品質極低。各個類型中,1級為最好。2021年棉花白棉顏色級標準級三級占比為75%,比2020年增加了5%,比2019年增加了1個百分點;2021年淡點污棉、淡黃染棉占比為3%,比2020年降了17個百分點,比2019年降低了11個百分點(見圖4)。
圖4 2019—2021年度昌吉州棉花顏色級占比分布圖
軋工質量是指籽棉經過加工后,皮棉外觀形態(tài)粗糙程度及所含疵點種類的多少。根據現行棉花國家標準,鋸齒加工細絨棉的軋工質量分為好、中、差三檔,分別用P1、P2、P3表示。
從2021年度新體制棉花檢驗情況來看,昌吉州棉花的軋工質量主要集中在中檔,占到99%,其中2021年度P2中級軋工質量占比為99%,與2020年持平,比2019年度增加了3個百分點;2021年度P3差級軋工質量占比為1%,與2020年持平,比2019年度降低了3個百分點(見圖5)。
圖5 2019—2021年度昌吉州軋工質量占比分布圖
細絨棉按斷裂比強度值和使用價值從高到低依次分5個檔,即很強、強、中等、差、很差,分別用S1、S2、S3、S4、S5。斷裂比強度很強檔、強檔的棉花使用價值較高。
2021年度,全州新體制棉花細絨棉平均斷裂比強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很強、強、中等3個檔。其中S1占比為16%,比2020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比2019年增加了9個百分點;S2占比為46%,比2020年增加了24個百分點,比2019年降低了1個百分點;S3占比為38%,比2020年降低了36個百分點,比2019年降低了8個百分點(見圖6)。
圖6 2019—2021年度昌吉州斷裂比強度占比分布圖
2021年度昌吉州鋸齒加工細絨棉各項質量指標有高有低。從纖維長度來看,平均長度略有增加,長度指標體現在主體長度比前兩年增加了1毫米;從馬克隆值上來看,馬克隆值指標上升明顯,A級占比大幅增加;從顏色上來看,顏色級以白棉比例較高,高達97%,大多數都集中在白棉三級、白棉四級兩檔。從軋工質量來看,軋工質量主要集中在中檔,中檔占比達到99%。從以上對比數據來看,昌吉州2021年度棉花總體質量狀況明顯高于2020和2019年度。
昌吉州現在棉農種植的棉花品種較多,棉農各自為政,種植較分散,區(qū)內的一些地方沒有形成集約化的種植,以及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的方法不同和病蟲害、氣候影響等,使棉花質量差異較大。
昌吉州棉農大面積使用機采棉花設備,機采率占95%以上,導致在采摘及加工環(huán)節(jié)經多道籽棉清理和皮棉清理工序,造成了棉花纖維長度損失較大、纖維較短。同時無人機打藥,也造成棉株頂層和底層發(fā)育度不同,底層棉稈的綠葉增多,造成收購時雜質增多。
一方面由于棉企加工利潤越來越小,出現勞動用工減少、質量管理不到位現象。一些企業(yè)加工過程中未正確處理好產量和質量的關系,軋工速度控制不當、排雜不徹底或不排,導致棉花長度嚴重損傷、短纖含量增加,同時含雜較高,棉結、索絲較多。
棉花加工是一項季節(jié)性很強的工作,在棉花加工季節(jié),加工企業(yè)大量招收的季節(jié)工經簡單培訓后就上機操作,這些工人技術差,責任心不強,為了多拿工錢,只求產量,不管質量,不嚴格按照棉花加工操作規(guī)程的規(guī)定進行操作加工。不及時調整和保養(yǎng)機器,再加上帶班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和質檢人員的疏忽,使加工出來的皮棉品質降低。
6.1 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強棉花市場監(jiān)管。嚴格棉花收購、加工的資格審查,市場監(jiān)管、經貿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加大管理力度,加強部門聯(lián)合形成合力,加強流通管理,提高流通效率,扶持正規(guī)新體制企業(yè)做大做強,取締非法棉花加工,嚴厲打擊棉花質量違法行為,規(guī)范棉花市場行為,穩(wěn)定昌吉州棉花生產,避免大起大落,保護國家、企業(yè)、棉農的長期利益。
6.2 認真研究“質量補貼”“價格保險+期貨”政策,制定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補貼機制,扭轉植棉戶重產量輕質量的傳統(tǒng)觀念,鼓勵棉農統(tǒng)一種植優(yōu)良品種、做好棉花“四分”,優(yōu)棉優(yōu)價、優(yōu)質優(yōu)補。棉花加工企業(yè)增強質量意識,嚴格按照棉花國家標準分級收購、加工提高棉花質量,促進全州棉花質量穩(wěn)步提升。
6.3 加強棉農種植管理的技術指導。目前,昌吉州棉花種植仍然處于農家分散種植,每個縣種植品種數十個,田間管理缺乏科學指導,科技含量低,種植效益差。農業(yè)科技部門應加強技術指導,選擇適宜當地土壤環(huán)境、氣候條件的優(yōu)良品種,走科學種植、規(guī)范田間管理的標準化種植。
6.4 近年來氣象災害也是影響棉花產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氣象部門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提前預防、預警,擴大天氣預報在農業(yè)生產中的利用,利用天氣預報指導種植棉戶適時播種、噴灑脫葉劑(氣溫、降雨會嚴重影響脫葉效果)、采摘,降低天氣變化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提升棉花質量與產量,確保種棉戶收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