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林承雄
時事新聞素材是指能反映時代鮮明特征和社會生活現(xiàn)狀的作文素材,包括時政要聞、生活暖聞、社會熱點、輿論焦點等,是議論文寫作的源頭活水。首先,時事新聞中的模范人物、先進事跡等可以成為說理論證的典型、鮮活的論據(jù),增強分析論辯的說服力。其次,時事新聞中的現(xiàn)象、問題、熱點等可以成為討論探究的話題、研判辨析的焦點,有助于培養(yǎng)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再者,時事新聞中彰顯的時代精神、主流價值、人民立場、公序良俗等,是提升議論文立意站位的理念坐標。最后,時事新聞中呈現(xiàn)的觀察角度、思維方法、報道形式等,對議論文立論角度選擇、中心論點表述、論據(jù)選擇與剪裁、思路結構安排等,都有多方面的借鑒價值。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顧誦芬一生立志讓中國人自己擁有“有底氣、能爭氣”的飛機;在國家需要核能時,王大中毅然選擇了核反應堆專業(yè),永不放棄,攀登高峰。拳拳愛國心、追夢赤子情,引領科技創(chuàng)新征途,孕育出累累碩果。2020 年度獲獎科技成果,許多都來自基礎研究領域。面對科研“無人區(qū)”,基礎研究更需要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劍”“甘坐冷板凳”。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發(fā)言稿,參加興華中學高三(1)班召開的“愛我中華,立志報國”主題班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這是一道基于交際情境的時事材料作文題。材料來自對2020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相關報道。材料概述了顧誦芬和王大中兩位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先進事跡,還指出2020 年度獲獎科技成果中有許多來自基礎研究領域。此外,材料還分析了累累碩果的成因:拳拳愛國心、追夢赤子情。審讀材料時,在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還應留意體現(xiàn)主題意蘊的若干關鍵概念,諸如“一生立志”“毅然選擇”“永不放棄”“創(chuàng)新”“十年磨一劍”“甘坐冷板凳”等,由此提煉出文章的主旨。
同時,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題干給出的寫作任務指令。該題設置了“愛我中華,立志報國”主題班會這一交際情境,規(guī)定了發(fā)言稿這一應用文體。同學們應基于設定的主題、讀者對象、時代語境,深入挖掘材料中先進事跡的豐富意蘊,結合當代青年成長發(fā)展的現(xiàn)狀,著重圍繞青年如何“愛我中華,立志報國”這一核心問題,來展開具體深入的討論探究。
參考立意如下:1.青年當立大志、做大事;2.青年當厚植家國情懷;3.青年當敢于造夢、執(zhí)著追夢,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4.青年當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等等。
厚植家國情懷,牢記使命擔當
〇一考生
①林則徐詩云:“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顧誦芬一生立志讓中國人自己擁有“有底氣、能爭氣”的飛機;在國家需要核能時,王大中毅然選擇了核反應堆專業(yè),永不放棄,攀登高峰。這兩位院士以拳拳愛國心贏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其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令人景仰。
②人生譬如朝露,怎樣度過才更有價值?這是每個青年都應深思的問題。顧誦芬、王大中等一大批國之脊梁,正是新時代青年應追求的偶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青年一代,應胸懷祖國、放眼天下,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不懈奮斗。
③孔子有言:“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睍r下,部分青年貪圖安逸生活,沉溺于利己主義,缺失家國情懷,忘卻使命擔當,乃至淪為“巨嬰”“啃老”一族;還有人暮氣沉沉、萎靡不振,信奉“佛系”哲學、“躺平”主義,隨波逐流、渾渾噩噩……難以想象,如此狀態(tài),如何修身齊家呢?
④“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敝敬娓哌h,才能充分激發(fā)人的潛能,鼓舞人拼搏奮斗,抵達無限風光的巔峰。勤勉拼搏,才能行穩(wěn)致遠、有所建樹。馬克思從小勤奮好學,早在中學時就立志為人類謀幸福。他在中學畢業(yè)論文中表示,一個人只有立志為人類勞動,才能成為真正的偉人。魯迅棄醫(yī)從文,是因為他意識到“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為了喚醒麻木的國民,他惜時如命,一心投身于寫作。立大志、勤努力,才能成就一番功業(yè)。
⑤當代青年當以顧誦芬、王大中這樣的人物為榜樣,厚植家國情懷,培養(yǎng)愛國情,堅定強國志,落實報國行。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青年立志,當有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的自覺意識,將人生愿景、職業(yè)規(guī)劃與時代責任、國家需求相對接,挖掘自身潛能,發(fā)揮個體才智,從而更好地成長。李大釗少年時就立下大志,一定要改變中國的面貌。他曾在《獄中自述》中表示,自己開始上學的時候,就已立下了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而努力的志向。周恩來年輕時面對老師“你們?yōu)槭裁匆x書”的提問,也慷慨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p>
⑥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唯有厚植家國情懷,牢記使命擔當,才能繼往開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
原文立意切合材料內涵,論點鮮明,結構完整,思路大體清晰,論據(jù)確鑿充分,有一定說服力。其不足之處主要在于:
1.論據(jù)陳舊,缺乏時代感。如④段中列舉的馬克思、魯迅的事跡,⑤段中列舉的李大釗、周恩來的事跡,雖然典型,但都顯得陳舊,不夠鮮活。
2.論據(jù)堆砌,缺乏分析。如⑤段接連列舉李大釗、周恩來這兩位偉人的事跡,只是單純羅列,缺乏深入分析、具體闡釋,有以敘代議的毛病。
基于上述缺點,升格環(huán)節(jié)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剪輯時聞,更新論據(jù)。可從當代“感動中國人物”“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100 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等時代楷模中遴選相關素材,將其作為事實論據(jù),以彰顯文章的時代氣息。
2.靈活組織論據(jù),增強論據(jù)說服力??刹捎猛愂吕徊⒘信e或典型事例單獨列舉的方式,以排比鋪陳或敘議結合的手法呈現(xiàn)。轉述先進事跡時,可適當保留精彩細節(jié),如人物的心聲、相關的數(shù)據(jù)等,以突出論據(jù)的真實性與典型性,增強說服力。
3.調整論證思路,深化理性思維。當代青年應如何立志,這是論證的重點,可以結合青年先鋒人物事跡來闡述道理;同時,調整局部段落層次,增加過渡句,呈現(xiàn)遞進說理的思路。
厚植家國情懷,牢記使命擔當
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顧誦芬一生立志讓中國人自己擁有“有底氣、能爭氣”的飛機;在國家需要核能時,王大中毅然選擇了核反應堆專業(yè),永不放棄,攀登高峰。這兩位院士以拳拳愛國心贏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其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令人景仰。(引文扣題,引述材料,扼要點評,呼應題旨。)
②人生該怎樣度過才更有價值?這是每個有為青年都不可回避的終極命題。顧誦芬、王大中等一大批國之脊梁,不正是新時代青年當奮力追求的偶像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鼻嗄暌淮?,應胸懷祖國、放眼天下,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不懈奮斗。(提出問題,立足當下,結合材料,申明主旨。)
③“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睍r下,部分青年貪圖安逸生活,沉溺于利己主義,缺失家國情懷,忘卻使命擔當,乃至淪為“巨嬰”“啃老”一族;還有人暮氣沉沉、萎靡不振,信奉“佛系”哲學、“躺平”主義,隨波逐流、渾渾噩噩……難以想象,如此面貌,豈能修身齊家?(從反面概括舉例,指出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缺位的隱患。)
④“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敝敬娓哌h,才能充分激發(fā)人的潛能,鼓舞人拼搏奮斗,勇攀高峰,一覽無限風光。勤勉拼搏,才能行穩(wěn)致遠、有所建樹?!耙鲆涣:梅N子”的袁隆平,立志學農,奮斗一生,只為14 億多中國人有飯吃?!拔疑鷣砭褪歉呱蕉窍鳌钡膹埞鹈?,投身于教育事業(yè),傾情守護大山里的孩子?!耙欢ㄒ屜乱惠吶诉^上好日子”的毛相林,歷時7年,帶領鄉(xiāng)親們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8千米長的“絕壁上的天路”。各行各業(yè),唯有立大志、勇拼搏,方能成就萬眾矚目的功業(yè)。(從正面論證立志、勤勉的意義,以當代先進人物事跡為事實論據(jù),典型、確鑿、鮮活。)
⑤那么,該如何立志,才能有所成就呢?立志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志氣,二是志向。前者是精神意志,表明個人對生命價值的理想和追求,表現(xiàn)為一種積極上進的信心和勇氣,會演化為持久的精神激勵和行為動力。后者是行為目標,代表你未來的成長規(guī)劃和進取方向。二者密切關聯(lián)、相互促進。志氣要因勢而立,志向須因時而定。(遞進一層,從兩個方面分析立志的內涵以及立志的策略。)
⑥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黃文秀畢業(yè)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百色革命老區(qū)工作,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用美好青春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其之立志,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將人生愿景、職業(yè)規(guī)劃與時代責任、國家需求相對接,這正是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當代青年應以時代先鋒為榜樣,培養(yǎng)愛國情,堅定強國志,落實報國行。(以當代青年模范黃文秀的事跡為事實論據(jù),闡述其個人立志與國家需求的緊密聯(lián)系,呼應上文立志須因時因勢的觀點,彰顯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⑦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唯有厚植家國情懷,牢記使命擔當,才能繼往開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援引名句,強調立志作用;發(fā)出號召,總結全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