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超
(山西藥科職業(yè)學院,山西太原 030031)
黃芩,又名山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和內蒙古自治區(qū)中東部,味苦而寒,清熱、抗病毒、消炎和抗氧化等作用顯著[1-3]。黃芩藥材中含有黃芩苷、黃芩素等多種有效提取物成分。近年來的報道稱,黃芩苷除了具有傳統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功效外,還具有較為廣泛的抗癌活性[4-6]。本研究選用黃芩苷處理人肝癌細胞HepG2,通過MTT實驗檢測黃芩苷對腫瘤細胞存活的影響,并使用細胞流式檢測、Western Blot實驗和實時定量PCR實驗,對黃芩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促進效應做了初步的探討。
黃芩苷(baicalin),95%,溶于DMSO,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spase3、Bcl-2、Bax等抗體試劑,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rizol-RNA提取試劑、q-RTPCR實驗相關試劑盒,日本TAKARA公司;DMEM培養(yǎng)基,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penicillin-streptomycin,日本同仁公司;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前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物由Invitrogen(上海)合成。
Galaxy 170 S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德國Eppendorf公司;MX2型微孔板振蕩器,韓國FINEPCR公司;Infinite F50型酶標儀,瑞士Tecan公司;TG-16型離心機,上海盧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BD FACSCalliburⅡ型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PowerPac HC型電泳儀、CFX Connect型熒光定量PCR儀,美國Bio-Rad公司。
MCF-7(人類乳腺癌上皮細胞株)于DMEM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加入10% FBS及1% penicillin-streptomycin,培養(yǎng)條件:5% CO2、37 ℃、55%濕度。
選取適量處于對數生長期的HepG2細胞,接種在96孔板中,細胞充分貼壁后,分別加入200 μL含20 μmol/L、40 μmol/L、60 μmol/L、80 μmol/L、100 μmol/L黃芩苷的培養(yǎng)基,每組5個復孔,對照為PBS,在5% CO2、37 ℃、55%濕度條件下培養(yǎng)24 h后取出;更換100 μL新鮮培養(yǎng)基,再加入20 μL MTT(5.0 mg/mL),繼續(xù)培養(yǎng)約4 h后終止細胞培養(yǎng)。在避光環(huán)境下,將孔內培養(yǎng)液吸凈后加入150 μL的DMSO,低速震蕩10 min。置于酶標儀,檢測570 nm處各孔的吸光度值。按照式(1)計算黃芩苷對HepG2細胞生長的抑制率。
其中,A1為實驗組吸光度均值,A0為對照組吸光度均值。
將經不同濃度黃芩苷(0、50 μmol/L、100 μmol/L)處理24 h的HepG2細胞收集起來后,1 000 r/min離心10 min,棄去上清,加入1×結合緩沖液100 μL重懸細胞沉淀,并轉移至流式細胞管中,加Annexin V-FITC 5 μL和 PI 5 μL,避光染色 15 min;加入1×結合緩沖液400 μL,流式細胞儀檢測,Annexin V-FITC熒光通道為FL1-H,PI熒光通道為FL2-H,獲取細胞數量為15 000個/樣,不足15 000個收取全部細胞;最后于流式細胞儀上機檢測,結果用FlowJo軟件分析,統計細胞凋亡百分率。
將黃芩苷處理過的HepG2細胞收集起來,經裂解提取細胞蛋白,BCA法測定蛋白濃度。取樣20 μL電泳分離、轉膜、5%脫脂奶粉封閉2 h。接對應蛋白一抗孵育過夜(4 ℃、搖床緩慢搖動)。次日,接經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標記的二抗孵育2 h(室溫、搖床緩慢搖動)。TBST溶液充分洗凈雜交膜后,在暗室內滴加發(fā)光液,經X-光膠片曝光、顯影、定影處理后,條帶記錄對應蛋白的表達情況。用Image Lab軟件進行定量分析。
收集加黃芩苷后培養(yǎng)24 h的HepG2細胞,提取總RNA,逆轉錄為cDNA,稀釋。5 ng cDNA、引物各0.4 μmol/L(序列見表 1)和 7.5 μL Mix組成的 15 μL反應體系上機進行實驗。內參基因為GAPDH。ΔΔCt法分析其表達情況。
表1 相關引物序列
通過MTT實驗檢測了黃芩苷對HepG2是否存在增殖抑制效應,如圖1所示,黃芩苷濃度與HepG2細胞增殖抑制率正相關。
圖1 黃芩苷抑制HepG2細胞增殖(劑量依賴)
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經黃芩苷處理后的HepG2細胞凋亡情況,如圖2所示。對照組HepG2細胞的凋亡率為3.71%,早、晚期凋亡率分別為3.08%和0.63%;經50 μmol/L與100 μmol/L黃芩苷處理后,HepG2細胞凋亡率分別為22.20%(19.70%+2.50%)、54.87%(48.80%+6.07%)。結果表明,黃芩苷可有效促進HepG2細胞凋亡,并呈現劑量依賴效應。
圖2 黃芩苷誘導HepG2細胞凋亡
經 30 μmol/L、60 μmol/L、90 μmol/L 黃 芩 苷處理24 h后,HepG2細胞內Caspase-3、Bcl-2、Bax的表達情況如圖3所示,相對表達量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HepG2細胞中Caspase-3的表達明顯上調(P<0.05),Bcl-2相對表達量顯著下調(P<0.05),Bax的表達明顯上調(P<0.05),且呈濃度依賴關系。
圖3 黃芩苷處理后HepG2細胞內凋亡相關蛋白表達Western Blot結果
圖4 黃芩苷處理后HepG2細胞內凋亡相關蛋白相對表達量
實時定量熒光PCR法檢測不同濃度黃芩苷處理后HepG2細胞中Caspase-3、Bcl-2及Bax的表達量,如圖5所示??梢钥闯觯珻aspase-3的表達明顯上調(P<0.05),Bcl-2相對表達量顯著下調(P<0.05),Bax的表達明顯上調(P<0.05),且呈濃度依賴關系。
圖5 黃芩苷處理后HepG2細胞內凋亡相關因子的mRNA相對表達量
以上結果表明黃芩苷可誘導HepG2細胞發(fā)生凋亡,且與Bcl-2/Caspase-3信號通路相關。Bcl-2家族和Caspase家族是細胞凋亡的標志性分子,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多條凋亡通路的共同下游;Bcl-2和Bax可作為上游分子,通過線粒體途徑激活死亡蛋白執(zhí)行酶Caspase-3,參與細胞凋亡的執(zhí)行。其中,Bax基因參與促凋亡,而Bcl-2參與抑制凋亡[7-8]。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報道開始聚焦于黃芩苷抗腫瘤的機制研究,如何更為高效地發(fā)揮中藥小分子類藥物的抗腫瘤效應成為熱點課題。通過本研究前期實驗及相關研究表明,黃芩苷的抗腫瘤機制主要有抑制增殖、調控周期、誘導自噬、促進凋亡等[9-11]。細胞凋亡作為一種細胞起始死亡過程,在腫瘤發(fā)展與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12]。
本實驗初步研究了黃芩苷對肝癌腫瘤細胞HepG2的凋亡誘導效應,結果表明其誘導凋亡與Bcl-2/Caspase-3信號通路相關。Caspase家族相關的細胞凋亡的途徑廣泛,其上下游效應分子及相關調控機制也很復雜,本研究僅探討了其中可能的一種通路,還需要進一步探尋黃芩苷發(fā)揮作用的關鍵靶點,為其抗腫瘤機制的研究提供新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