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 紅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山東 泰安 271219)
幽門螺桿菌(Hp)為常見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具有較強的生存與抗酸能力,可在患者胃部生存[1]。當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時,其患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與胃癌的幾率大幅提升,其中患者患有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的幾率最高[2]。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常常伴有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少量)、泛酸、上腹部飽脹、噯氣、食欲降低等癥狀,對其日常社交與交往帶來了較為顯著的影響。因此如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消除幽門螺桿菌,已成為人們關心與關注的重點[3]。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多接受藥物治療,但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效果并不明顯,患者臨床體驗較差。為此醫(yī)護人員提出了全新的治療方法,即雷貝拉唑四聯(lián)治療,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并已得到人們的認可[4]。但該治療方法的資料與記錄較少,難以提供臨床查閱,甚至對后續(xù)實驗的開展造成了一定阻礙[5]。為此本文選取了80名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對其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觀察與分析兩種方法的效果及價值,并為后續(xù)實驗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為保障研究順利開展,降低對我院的影響,在與院方多次商討后,最終將研究起止日期定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將研究對象設為我院收治的80名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并將其按照1:1的比例進行分組(甲組、乙組)。甲組患者信息如下:男、女人數比值為23:17,患者年齡區(qū)間為20~67歲,均值(43.50±2.36)歲,病程均值為(6.50±1.12)年;乙組患者信息如下:男、女人數比值為18:22,患者年齡區(qū)間為20~66歲,均值(43.00±2.28)歲,病程均值為(6.00±1.21)年,比對兩組患者基本信息可知,兩組數據差異較小(p>0.05)。
參研標準:①實驗嚴格按照倫理規(guī)范與要求開展,同時取得了本院與倫理委員會的實驗授權。②患者均已成年,且年齡范圍為20~67歲,神志清醒,并無精神類疾病或認知障礙,不需他人作出決定。③患者經病理診斷后確診為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
排除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缺失,不能提供臨床參考與查閱。②患者身體素質較差,且有重大疾病史、如患有白血病、心臟病或腎衰竭等,對本組實驗不耐受。
實驗終止標準:①患者依從性與配合度較差,不利于后續(xù)實驗的進行,并對后續(xù)實驗的開展帶來了一定阻礙。②患者自愿退出本實驗,并簽署了退出實驗申請書。③實驗開展與進行過程中,發(fā)生較大的醫(yī)療事故,對患者生命造成了一定威脅,及時終止實驗。④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無法接受治療。
1.2方法
甲組:給予甲組患者常規(guī)西藥治療,給予患者一定量的阿莫西林膠囊(仁和)(生產商:安徽安科恒益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文號:H34023532;規(guī)格:0.25g*10粒*4板)、奧美拉唑腸溶片(瑞奧)(生產商:貝克諾頓(浙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文號:H19990160;規(guī)格:20mg*14片)、枸櫞酸鉍鉀膠囊(生產商:浙江中同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文號:H19993634;規(guī)格:0.3g*10粒*2板)與鹽酸左氧氟沙星片(生產商:江蘇潤邦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文號:H20057398;規(guī)格:0.1g*12片)。阿莫西林膠囊的服用頻率與服藥量如下:患者每次服用0.2g(2粒),每隔6~8小時1次,一日劑量不得超過4g(16粒),患者持續(xù)服藥4周;奧美拉唑腸溶片(瑞奧)的服用頻率與服藥量如下:患者每次服用20mg(1片),每隔12~24小時1次,每日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患者持續(xù)服藥4周;枸櫞酸鉍鉀膠囊
的服用頻率與服藥量如下:患者每次服用2粒,每隔12小時1次(早晚各服2粒),患者持續(xù)服藥4周;鹽酸左氧氟沙星片的服用頻率與服藥量如下:患者每次服用0.1g-0.2g(1~2粒),每日兩次,病情偏重者可增為每日三次。
乙組:以甲組為基礎,給予乙組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一定量的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濟諾)(生產商:濟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文號:H20061220;規(guī)格:20mg*7粒),服用頻率與服藥量如下:患者每次服用20mg(1粒),一日一次,并保持與甲組相同的服藥時長(4周)。
注意事項:①為保障實驗的嚴謹性,降低不良影響,醫(yī)護人員應嚴格按照給藥標準給予患者藥量,并保持相同的給藥時間、環(huán)境等。②若患者出現(xiàn)浮腫、口齒不清、胸悶心悸、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止給藥。③告知患者服藥期間的注意事項,合理控制飲食與睡眠規(guī)范,并告知其自行增減藥量或停止服藥的危害。④醫(yī)護人員應告知患者藥物間的相互作用,防止其服用相克的藥物。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血清水平與癥狀緩解情況,并對最終結果進行比較與分析,若比較結果低于0.05,則表明兩組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判斷標準:記錄與比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X-2與E-cadherin的變化情況。
血清水平判斷標準: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水平(IL-2、Il-4)進行記錄與比對。
癥狀緩解情況判斷標準:觀察兩組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
1.4統(tǒng)計學分析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數資料(%)率;t值比對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2.1 對比2組患者臨床指標的變化情況
乙組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治療后COX-2與E-cadherin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甲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對比2組患者臨床指標的變化情況分)
2.2 對比2組患者的血清水平
乙組患者治療后IL-2的水平明顯低于甲組,而IL-4的水平則高于甲組,乙組血清細胞恢復狀況顯著更優(yōu),數據差異較大(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對比2組患者的血清水平
2.3 對比2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情況
甲、乙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癥狀嚴重程度與患病情況基本相同,但乙組患者在接受雷貝拉唑四聯(lián)治療后,其癥狀得到顯著改善與緩解,且改善情況優(yōu)于甲組,組間數據差異較為明顯(P<0.05),詳細數據見表3。
表3 對比2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情況分)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常見的傳播方式有不潔餐具、聚餐、不潔排擋用餐等,且隨著人們不健康的社交、飲食習慣,每年患有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的人數逐漸增多[6]。比對近幾年患病數據可知,我國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的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我國常見的胃部疾病,分析其原因為不衛(wèi)生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7]。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多接受藥物治療,即給予其一定抗生素如奧美拉唑等,該治療方法難以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效果并不明顯[8]。為此醫(yī)護人員對其進行了補充與創(chuàng)新,并在其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治療方法,即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9]。
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提升抗生素利用度、增強抑酸能力等功效,可有效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10]。通過分析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相比常規(guī)西藥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接受雷貝拉唑四聯(lián)治療的效果更優(yōu),具體表現(xiàn)如下:乙組患者COX-2、E-cadherin與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且緩解情況優(yōu)于甲組,數據具有較大差異(p<0.05);甲組患者治療后IL-2、IL-4的水平為31.53±4.15與11.19±4.12,其改善程度明顯低于甲組(25.89±4.04與14.91±3.83),組間比對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患者雷貝拉唑四聯(lián)治療的效果更優(yōu),有利于臨床癥狀的緩解,預后效果突出,對患者更有幫助意義,應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