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鳳華 房金英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人民醫(yī)院 山東 菏澤 274700)
齲齒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引發(fā)兒童牙齒疼痛的主要因素,其是因牙釉質受到酸性物質腐蝕而致。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成分改變,且缺乏口腔保健相關知識,是口腔疾病的高危人群。齲齒屬于細菌性疾病,極易繼發(fā)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甚至造成牙齒喪失。臨床將齲齒分為淺齲、中齲、深齲,后兩者會造成患兒出現牙齒疼痛癥狀,對咀嚼功能造成影響,進而降低食欲,導致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再加之兒童齲齒通常為乳牙,會導致牙周、牙齦發(fā)育不良,若不能及時干預會影響恒牙的生長。良好的治療措施僅能對患兒牙齒疼痛癥狀進行緩解,但并不能避免齲齒的危險因素,故需開展有效的預防措施。為此,就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在兒童齲齒防治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對2019年10月—2021年1月九江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收治的82例齲齒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干預方式不同分為2組,將采用NF-1型護齒儀+常規(guī)護理的40例患兒納入對照組,將采用NF-1型護齒儀聯合口腔護理的42例患兒納入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9歲,平均年齡(6.83±0.45)歲;體重10~20kg,平均(15.07±1.92)kg。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5~8歲,平均年齡(6.86±0.39)歲;體重10~21kg,平均(15.04±2.11)kg。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健康教育:叮囑家長注意兒童口腔衛(wèi)生狀況的觀察,并向其詳細宣教口腔衛(wèi)生的相關知識,包含牙齒生理功能、口腔狀態(tài)、齲齒的危害、治療方式等。(2)口腔清潔指導:對兒童家長普及相關知識,選擇含氟牙膏;定期開展知識講座,指導家長監(jiān)督兒童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掌握合理的刷牙時間與次數等;組織兒童觀看以“保護牙齒”為主題的動畫片,促使兒童嫻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式;同時使用問答游戲的方式,對兒童展開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含口腔保健知識、飲食結構、口腔健康等,促使其掌握口腔保健相關內容。(3)加強心理護理:兒童通常對牙齒疼痛、牙齦出血及相關治療具有恐懼心理,需引導家長耐心安撫其負性情緒,鼓勵其接受齲齒治療;告知兒童齲齒是因不良飲食習慣而致,若長時間大量進食糖食、不按時刷牙,會加重牙齒疼痛癥狀,促使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4)合理的飲食干預:兒童牙齒發(fā)育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若長時間飲食習慣不良會增加齲齒風險。需針對兒童的飲食習慣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維持每日的營養(yǎng)需求及各種微量元素的攝入,降低甜食與酸性食物的攝入;叮囑家長錯誤的飲食會對兒童牙齒造成危害,導致口腔內細菌定植,對牙釉質造成損傷,形成齲洞;在飲食方面,家長需監(jiān)督兒童,盡量選擇含糖量低的食物,多進食高蛋白質、高纖維的食物,能有效清潔牙齒表面,降低食物在牙齒間殘留。
1.3評價指標
①比較2組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的人均齲齒數量。②比較2組患兒的配合度,采用該院自制的配合度量表,重測信效度為0.821,克倫巴赫α系數為0.804,配合:患兒對于多樣化操作內容均配合,不排斥,且在操作過程中很配合;一般配合:患兒有排斥反應,但經家長督促可正常完成操作;不配合:患兒拒絕所有操作,抵抗情緒較強,多種交流溝通無效。配合率+一般配合率=配合度。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用配對t檢驗,組間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2組齲齒數量
干預前,2組齲齒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3個月齲齒數量均比干預前高,但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2組齲齒數量比較(x±s,顆)
2.22組配合度比較
觀察組配合度為97.62%意義(P<0.05),見表2.(41/42),高于對照組的67.50%(27/40),差異有統計學。
表2 2組配合度比較例(%)
齲齒的發(fā)生與小兒口腔中的細菌、環(huán)境,以及家長對齲齒危害的認識均有關。近年來,兒童齲齒的發(fā)生率有逐年升高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兒的健康成長,對其發(fā)育造成一定影響,且還會造成感染性疾病,故應給予高度關注。口腔綜合護理中NF-1型護齒儀在臨床治療齲齒中較為常用,其利用直流脈沖電場將大量的負離子透入牙體組織,改變牙齒表面結構及抗酸功能,且利用氟化物抑制細菌菌斑,并且降低釉質羥基磷灰石的溶解度,增進羥基磷灰石晶體的完整性,促進釉質再礦化,進而增強牙齒的抗齲能力,減緩齲齒發(fā)展速度,減輕牙痛,是有效預防齲齒的簡便措施。但因兒童的年齡較小,難以分辨事物,易產生不良行為及飲食習慣,影響治療效果。口腔護理是研究有關預防保健、治療疾病及康復過程中口腔護理理論與技術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是預防疾病,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改善生活質量,保持身體健康的技術[8]。本次研究將NF-1型護齒儀聯合口腔護理用于齲齒患兒觀察其臨床效果。
目前,臨床學者普遍認為齲齒主要與細菌、口腔環(huán)境、宿主、時間等因素相關。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口腔健康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能有效避免齲齒的發(fā)生。齲齒好發(fā)于兒童,其主要是因不健康口腔衛(wèi)生習慣與日常飲食中精制碳水化合物及糖類較多有關。研究從健康宣教、飲食干預、心理干預及口腔清潔指導四方面著手。其中健康宣教能有效提升兒童及其家長對口腔健康的認知,主動保障口腔健康,強化遵醫(yī)行為;通過心理干預,緩解兒童的抵觸心理,消除恐懼,進一步強化口腔健康行為;飲食干預,能指導家長為兒童提供合理的飲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改善兒童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減少日常生活中致齲性糖類物質的攝取,降低齲齒發(fā)生率;口腔清潔指導,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兒童正確的刷牙方式,糾正錯誤口腔衛(wèi)生行為,降低細菌在牙齒表面附著的風險,進一步降低齲齒發(fā)生率。
總而言之,對兒童開展綜合口腔護理干預能有效預防齲齒的發(fā)生,促使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