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衡
說到石頭,大多數(shù)人會以為是尋常之物。它無處不在,俯拾可得,何奇之有?何貴之有?實不盡然。而今在談到青田石時,不用說國人皆知,聲名斐然,即使是走出國門,也不乏知曉其聲價者。它的存在,使石頭高貴神圣了起來。
青田石因僅產(chǎn)于浙江省的青田縣,故名青田石。其硬度為3~4級,素以質(zhì)地晶瑩、色感雅麗、硬度可人著稱于世。自被先民認識以來,有趣地走過了一條從物美價廉、充珉替玉,到邁珉勝玉、令玉稱臣的堂皇道路。青田石材被利用,至少已有近1600年的歷史。六朝之際,即有以鐫刻的拙樸臥豬作為殉葬明器者。然以余之陋見,彼時之石皆得之表層,而非采自深處,故缺乏洞石的溫潤可愛。
清初周亮工在其所撰的《賴古堂別集印人傳》里,有一段關(guān)于青田石用途的記載,稱“金陵人類以凍石(青田)作花枝葉及小蟲,嬉為婦人飾,即買石者亦充此等用”。這段記錄明季故事的文字很有價值:一、說明青田石中的凍石,在明季已得到廣泛的開采和應(yīng)用;二、說明青田石已具有超越地區(qū)一隅的大市場,千里外的南京即是其市場之一;三、證實青田石的用途是制作成民間衍用的飾物或玩件,并以其類玉的外觀及低廉的價格,滿足大眾的需求。
青田石的大彰于世及登文人雅士之室,當(dāng)在明代中葉。當(dāng)時,篆刻大家文彭偶以青田石充作印材,替作金屬、牙骨印材之用。偶然的嘗試,居然石破而天驚,有意無意間爆發(fā)了一場篆刻用材的革命。宜于奏刀、雕刻的青田石被引入篆刻領(lǐng)域,使宋元以來有制印雅興、面對堅頑銅印又興敗氣餒的文士群,終于尋覓到自篆自刻的理想印材,從而調(diào)動、激發(fā)出他們前所未有的刻印熱情。文彭的倡導(dǎo),時代的需求,文士的期盼,一時間,以石材刻印的風(fēng)氣應(yīng)運而生,風(fēng)靡天下。所以,毫不夸張地說,正是青田石在篆刻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和推廣,使沿襲了20個世紀的銅印時代結(jié)束,代之以文士為主體、個性為特征、流派紛呈、名家輩出、生機勃勃的石章時代??梢?,以石替銅、印起八代之衰,在中國印章史上,青田石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劃時代貢獻。
幸運的青田石,因時日的推移,用途益廣,妙處益顯,知音益眾。它既是雕件藝術(shù)的載體,又是印材的最佳石選。
以雕件論,六朝時的各式臥豬,以及今天猶能見到的當(dāng)時少許的工藝品,其施藝水平都還處于實用為旨的階段。雖具拙樸之美,而畢竟鈐有初生期欠成熟、少文化的烙印。青田石雕件的趨于精美是在清乾嘉以后,惜名王巨匠皆不可考,物存名佚,殊為可惜。近半個世紀以來,青田石雕真正成為一種文化構(gòu)筑,其雕刻技能、風(fēng)格塑造、情趣意境,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美輪美奐的程度。這跟政府的大力組織倡導(dǎo),增強文化與藝術(shù)的熏陶,特別是與圈內(nèi)外行之有效的觀摩切磋,安定、優(yōu)越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與求高求精的追求相關(guān)??傮w來說,青田石雕自成流派,而眾多名工又各立徑畦?;{(diào)體現(xiàn)為實而尚意,精妙而大器,細膩而見難度,抓形而見神采。手法則不主故常,圓雕、鏤雕、高淺浮雕、線刻交替為用,以其嫻熟而不同凡響的相石、開坯、雕琢、封蠟、潤色工序,使青田石雕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成為海內(nèi)外公私藏家青睞的重寶。
青田印石
以印材論,上品的青田石本身即是藝術(shù)品,無論其質(zhì)地凍或非凍,石性皆庸純無滓,“堅剛清潤”“柔潤脫砂”,最適于奏刀聽命,最宜于宣泄刻家性靈,因此是印人最中意、信賴的首選印石。古來第一流印人無不樂于選用青田石奏刀,即是一大明證。此外,歷來印人對其他印石中看不中用的批評反證了青田印材是其親密的摯友。
青田石是一總稱。其因產(chǎn)區(qū)、坑洞的有別而品類繁多,各呈風(fēng)貌性情。最早艷名于世的燈光凍,其他若封門青、藍花凍、五彩凍、藍花釘、醬油凍、黃金耀等亦是個中佳品。青田佳品,品類數(shù)十,而其主調(diào)尚清、尚淡。即便是紅、綠、藍、赭、紫、黃諸色,皆已褪盡火氣,絕無火爆刺眼之弊。又,青田石即便是其色大別,而磨出之石粉皆呈白色,此又迥別于他地之石。我素愛青田印石,先后入藏頗豐,興來置諸石于畫案。亦蒼亦翠,間赭間黛,或赤或紫,百面千態(tài),和而不犯,同中有異,具雍容嫻靜之態(tài),無取寵獻媚之貌。我觀石,石觀我,我玩石,石玩我,兩相知,兩相依,不知晝?nèi)?,不知老至,自有一種百看百回頭的癡迷。
石不能言最可人。在筆者的心目中,青田石姿色多方,七彩流光,顯示出撩人的美麗。故而,吾嘗喻之美人,如浣紗女西施;喻之丹青,青田若水墨,典雅秀妍,一派清光;喻之香茗,青田石如雨前獅峰,青碧欲滴,芬芳撲面,回味無窮。青田石乃石中之翹楚,令刻家和藏家心曠神怡,是得一望二、嫌少欠多的尤物。然純以刻印出發(fā),則吾唯傾心于青田。
《江南仙韻》青田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