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跨越戶籍界限的“綠卡”: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

        2022-08-02 09:19:58林龍飛陳傳波
        人口與發(fā)展 2022年4期
        關鍵詞:農村

        林龍飛,陳傳波

        1 引言

        作為我國戶籍改革的核心舉措之一,居住證被賦予攤薄城市戶籍福利、實現(xiàn)城鎮(zhèn)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重大使命(謝寶富、袁倩,2019)。居住證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概念,它主要借鑒西方“綠卡”制度而創(chuàng)立的,并最終成為中國的“綠卡”制度(劉麗,2015)。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第109次常務會議通過《居住證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guī)定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行居住證制度,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宣告了自1951年起實施的戶籍管理制度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1)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頒布《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統(tǒng)一規(guī)定了城市戶口登記制度。這是新中國最早的一個全國性戶籍法規(guī)。1958年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標志著中國城鄉(xiāng)二元戶籍管理制度正式形成。,標志著中國打破城鄉(xiāng)戶籍藩籬、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已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居住證施行以來,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不少學者肯定其積極意義?!稐l例》賦予持有居住證的農村流動人口擁有“六大服務”和“七項便利”(2)六大服務分別是: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yè)服務;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國家規(guī)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七項便利分別是: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辦理出入境證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yè)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yè)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國家規(guī)定的其他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橫亙在城鄉(xiāng)之間的戶籍“鴻溝”(孫偉、夏鋒,2018),推進了戶籍與福利的脫鉤(陳鵬,2018),摒棄了以往暫住證隱含的身份歧視(姚先國等,2015),使得持證農村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就業(yè)、教育、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享有基本權益,有助于跨域戶籍界限為流動人口提供當?shù)厥忻窕?,是推動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實現(xiàn)“市民夢”的重要舉措(楊富平,2017)。

        但也有學者直言其存在的問題。居住證是一種施舍性的制度,某種程度上是戶籍制度的“改良”,其核心是在維持現(xiàn)有戶籍居民福利規(guī)模和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逐漸增加和改善對居住證持有者的公共資源與福利的供給水平(楊菊華,2017)。《條例》賦予居住證的清單中夾雜著“充數(shù)”的權利選項,無法實質性增進農村流動人口城市權利(鄒湘江、吳丹,2020),通過“累積賦權”配置社會福利資源仍帶有明顯的區(qū)隔性(王春蕊,2015),居住證可能會降低中小城市流動人口享受當?shù)馗@拈T檻,但同時也給特(超)大城市將外來人口拒之門外提供了一柄“尚方寶劍”,為地方排斥流動人口、尤其是低端流動人口提供了政策上的便利和支持(楊菊華,2017)。

        融入城市是市民化的重要取向。流動人口雖然戶籍在農村,但大多數(shù)長期在城市生活和就業(yè),對融入城市有著強烈的期盼。作為近年來戶籍制度改革的關鍵一招,居住證持有無疑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持有居住證意味著跨越了城鄉(xiāng)戶籍界限,可以獲得與當?shù)鼐用裣喈數(shù)某鞘袡嘁?,是流動人口落腳城市并深入融入城市的重要階梯;另一方面,如果附著在居住證上的權益只是“充數(shù)”的權利選項,對于特(超)大城市反而異化為將外來流動人口拒之門的一柄“尚方寶劍”,那么持有居住證可能并不能促進流動人口城市融入。

        本研究的興趣和疑問是,政策初衷旨在攤薄城市戶籍福利、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居住證究竟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有怎樣的影響?迄今為止,居住證制度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實證研究較為少見。和本文主題相近的文獻是梁土坤(2020)的研究,他利用2017年珠三角流動人口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探討了居住證制度、生命歷程與新生代流動人口心理融入的關系,發(fā)現(xiàn)居住證對新生代流動人口心理融入有顯著影響。這篇文獻極具參考價值,但他并未考慮實證方法上的因果內生性問題,同時也忽略了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異質影響。而中國當前更普遍的一個現(xiàn)實是,隨著城市等級規(guī)模越高,居住證含金量也會越高,但與此同時,以居住證為依托的落戶、社保、教育等也均有相應更高的門檻設置。這意味著在中國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效應會有明顯的差異。

        本文擬作進一步的推進。利用2017年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考察居住證持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分析過程中,為克服潛在的內生性問題,借鑒Roodman(2009)提出的工具變量條件混合過程估計法(CMP)進行回歸,并進一步使用Rosenbaum等(1985)提出的傾向得分匹配法(PSM)構造反事實框架,最終得出居住證持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具有正向效應,且隨著城市規(guī)模等級的逐次上升,居住證的城市融入效應亦在上升的結論。

        本文余下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獻綜述;第三部分是數(shù)據(jù)、變量及模型;第四部分是實證結果與分析;第五部分是城市異質效應分析;第六部分是結論與討論。

        2 文獻綜述

        居住證制度與城市融入是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重要研究主題。居住證實施以來,學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居住證的基本功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居住證改革方向上(楊富平,2017;孫偉、夏鋒,2018;原新利,2019)。居住證避免了“一個國家、兩種待遇”的剛性身份區(qū)隔,可以使持有居住證的農民均等化享有當?shù)鼗竟卜?,進而有助于進城農民市民化(謝寶富、袁倩,2019)。居住證對社會和個人的根本意義在于它打破了城鄉(xiāng)戶籍藩籬,使微觀農民在流入地就業(yè)、教育、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享有基本權益,是助力農村流動人口扎根城市和融入城市的利好制度(姚先國等,2015)。

        盡管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扎根城市意義重大,但作為戶籍制度改革的一種“過渡性”舉措,居住證目前還存在諸多問題(許經勇,2020)。最大問題在于居住證并未觸及到戶籍制度背后福利共享的本質,某種程度上只是戶籍制度作出的局部性改良,居住證雖然賦予農村流動人口準市民身份,但居住證里面包含著“充數(shù)”的權利,無法實質性增進流動人口城市權利(楊菊華,2017;鄒湘江、吳丹,2020)。因而,進一步破冰戶籍制度背后的福利固化(楊菊華,2017)、增強賦權的普惠性(王春蕊,2015)、降低城市準入門檻(李世美、沈麗,2018)是未來居住證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方向。

        “融入”一詞最早源于西方國家外來移民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背景下外來移民如何消減文化差異,適應流入地生產生活,進而達成文化和身份共識(Gordon,1964)。國內學者在研究中國城市融入實際時對國外社會融合理論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先后提出了“再造社會化說”(田凱,1995)、“三階段理論”(童星、馬西恒,2008)、“五階段理論”(楊菊華,2009)等。融入是一個多維度概念,通常指農業(yè)人口在城市不斷適應及融合的過程。有學者認為心理融入是城市融入的最高級,是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的體現(xiàn)(崔巖,2012),也有學者認為城市融入是心理、身份、文化多方面融入的過程(錢澤森、朱嘉曄,2018),還有學者強調城市融入是心理和行為兩方面的體現(xiàn)(唐躍文等,2021)。

        目前進入城市的農村流動人口處于“半融入”或“半城市化”狀態(tài)(蔡昉,2001)。Robert and Ernest(1921)提出的“社會融合理論”強調,融入是一個同化和相互滲透的過程,外來移民進入到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會呈現(xiàn)非同質化的區(qū)隔,而擺脫非同質化區(qū)隔并最終融入當?shù)氐年P鍵是適應流入地的制度規(guī)范。中國農村流動人口進城既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擺脫“鄉(xiāng)土性”的進程(田凱,1995),進入城市新情境的農村流動人口在制度規(guī)范方面通常面臨著再適應和再融合的挑戰(zhàn)。而作為我國戶籍改革的核心舉措之一,居住證可以賦予農村流動人口擁有“六大服務”和“七項便利”,幫助農村流動人口消除城鄉(xiāng)戶籍鴻溝,提供當?shù)厥忻翊?楊富平,2017),擺脫進入城市的非同質化區(qū)隔,最終實現(xiàn)城市融入。

        現(xiàn)有研究多關注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因素,如戶籍分割(王曉峰、張幸福,2019;黎紅,2021)、個體性別、年齡特征(錢澤森、朱嘉曄,2018)、人力資本特征(趙建國、周德水,2018)、婚姻家庭特征(林龍飛、陳傳波,2021)、住房和流動特征(王子成、郭沐蓉,2020;王曉峰、張幸福,2019)等。此外,不同城市等級持有居住證“含金量”可能不同,通常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持有居住證“含金量”會更高(楊菊華,2017)。倪超軍(2021)實證發(fā)現(xiàn),不同城市等級持有居住證具有不同效應,持有居住證對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農民工的福利水平提升均有積極推動效應,其中特大超大城市的作用效應最大。

        目前同時將居住證制度與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關聯(lián)起來的實證文獻極少。在有限的實證文獻中,袁方等(2016)運用2009—2010年上海農民工調研數(shù)據(jù),基于OLS方法發(fā)現(xiàn)居住證制度會顯著改善了農民工的總福利水平。呂明陽、陸蒙華(2020)基于上海市居住證微觀調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居住證持有對流動人口留城意愿具有正向影響。錢雪亞等(2017)同樣以上海市為例,運用CFPS2010-2012年數(shù)據(jù)估算了農民工的居住證積分水平,但發(fā)現(xiàn)農民工當前居住證積分水平較低,市民化程度并不高。梁土坤(2020)利用2017年珠三角流動人口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運用0Logit和傾向得分匹配法(PSM),發(fā)現(xiàn)居住證對新生代流動人口心理融入有顯著影響。

        上述實證研究極具參考價值,但現(xiàn)有研究依然存在進一步推進的空間:一方面,現(xiàn)有研究多將居住證制度與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分開討論,缺乏將居住證和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置于同一個分析框架,特別聚焦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更鮮有研究關注中國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異質影響;另一方面,囿于數(shù)據(jù)的可得性,現(xiàn)有研究通常在方法上多采用簡單線性回歸,缺乏較為嚴謹和多樣的穩(wěn)健估計方法,從而造成理論分析上的缺陷以及實證估計結果的偏誤。

        區(qū)別于已有文獻,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是:第一,利用2017年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將居住證與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置于同一個分析框架,為戶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居住證與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關系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jù);第二,利用工具變量條件混合估計法進行回歸,并進一步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法構造反事實框架,使得研究結論更具有一般性;第三,研究進一步細致考察了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異質性影響。

        3 數(shù)據(jù)、變量及模型

        3.1 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采用2017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調查數(shù)據(jù)(CMDS)進行實證分析(3)感謝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流動人口服務中心提供的數(shù)據(jù)支持。。CMDS數(shù)據(jù)基于分層、多階段、與規(guī)模成比例的抽樣方法,樣本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32個省級行政單位,調查對象為15~59周歲的流動人口??紤]到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農村流動人口,因此僅保留戶籍為農村戶口的樣本。同時,根據(jù)外出流動原因,僅保留務工、經商樣本,刪除婚姻嫁娶、投靠親友、拆遷搬家等其他原因流動的樣本。此外,考慮到居住證辦理條件一般需在流入地半年及以上,本研究僅保留在流入地生活半年及以上的樣本。剔除其余變量的缺失值和錯誤值后,本文最終識別有效樣本為86460個。

        3.2 變量描述

        被解釋變量——城市融入。目前對城市融入概念還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標準,有學者認為心理融入是城市融入的最高表現(xiàn)(崔巖,2012),也有學者強調心理、文化、身份融入是城市融入的重要維度(錢澤森、朱嘉曄,2018),還有學者強調城市融入是心理和行為兩方面的體現(xiàn)(唐躍文等,2021)。同時,測度城市融入的方法也存在不同,有的學者使用單一指標測度,有的學者使用綜合指標測度。本文采用綜合指標測度法,在測度城市融入上側重考察農村流動人口心理層面的融入。原因在于,真正意義上的融入是建立在高度心理認同基礎上的(崔巖,2012)。朱力(2002)發(fā)現(xiàn),城市融入有經濟、社會和心理3個依次遞進的層級,楊菊華(2009)認為心理認同是社會融入的最高級。以心理融入表征城市或社會融入的研究也普遍見于其他文獻中。

        結合2017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調查數(shù)據(jù)指標的可得性,本文分別選取“我喜歡我現(xiàn)在居住的城市/地方”、“我關注我現(xiàn)在居住城市/地方的變化”、“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當中,成為其中一員”、“我覺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為其中一員”4個問題作為城市融入的代理變量,4個問題的答案均是“1完全不同意 2不同意 3基本同意 4完全同意”。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分析系統(tǒng)自動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1個因子,對因子分析的適應性進行檢驗,提取出的因子方差貢獻率為67.40%,KMO達到0.7865,因此認為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借鑒楊金龍等(2020)的做法,本文采用正向極值法將提取因子轉換為0~1之間的標準化值,轉換后的城市融入為連續(xù)變量。

        核心解釋變量 ——居住證持有狀況。問卷向被訪者詢問了“您是否辦理了居住證?”,答案為“已經辦理;沒辦,沒聽說過;沒辦,但聽說過;不清楚”,本研究將回答“不清楚”的樣本做刪除處理,同時將“沒辦,沒聽說過”和“沒辦,但聽說過”歸并為一個答案。本文將持有居住證樣本賦值為1,共60162人,占比69.58%;將未持有居住證樣本賦值為0,共26298人,占比30.42%。

        通常而言,男性適應能力更強,更容易融入城市;低年齡、高學歷的流動人口因技能水平和年齡的優(yōu)勢更容易融入城市;家庭人口數(shù)、家庭負擔比和家屬隨遷狀況是影響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一般家庭人口數(shù)越少、家庭負擔比越輕、有家屬隨遷的流動人口更容易融入城市;在城市擁有住房、社保、從事高職業(yè)層次的流動人口更容易融入城市;經濟收入越高城市融入越容易;在熟人社會情境下,省內流動通常比省外流動更容易在流入地扎根;通常在流入地留居時間越久、流動經歷越豐富,越有助于流動人口城市融入。

        同時,考慮到不同地區(qū)可能會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產生顯著影響,故本文以虛擬變量的形式對地區(qū)效應進行控制(4)本文以虛擬變量形式控制問卷中31個省份。,以弱化回歸分析中可能引起的偏誤。表1列出了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表1 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3.3 模型設定

        基準模型——最小二乘線性模型(OLS)。被解釋變量城市融入是連續(xù)變量,本研究采用最小二乘線性模型分析居住證持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構建實證分析模型如下:

        Integration=αi+βresidencePermiti+φZi+εi

        (1)

        上式中,Integration為被解釋變量城市融入,residencePermiti為核心解釋變量居住證持有狀況,Zi為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影響被解釋變量的其他變量,αi為截距項,β、φ代表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影響系數(shù),ε為隨機干擾項。

        準實驗法——傾向得分匹配(PSM)。本文采用Rosenbaum et al(1985)提出的傾向匹配法,通過構造反事實框架來糾正因樣本自選擇而產生的潛在選擇性偏誤問題。目前這一方法已普遍用于糾正潛在自選偏誤問題(祝仲坤,2017)。本文重點將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劃為處理組,將未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劃為對照組,然后通過多樣匹配方法獲得處理組和對照組的平均處理效應(ATT)。

        (2)

        (2)式中,ATT為準實驗估計量,N為處理組樣本個數(shù),yai和ybi分別表示匹配前與匹配后的樣本差異。

        內生性討論——工具變量條件混合估計法(CMP)。除可能存在的樣本自選擇問題,本文還可能存在反向因果等內生性問題。由于本文中衡量居住證持有狀況的變量為二值虛擬變量,常規(guī)兩階段的工具變量法難以處理(Angrist,2001)。本文采用Roodman(2009)提出的工具變量條件混合過程估計法(conditional mixed process,CMP)進行回歸,以進一步克服潛在的內生性問題。目前這一方法在國內已得到普遍應用(祝仲坤,2017;劉啟超,2020)。工具變量條件混合估計法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將聯(lián)立方程當作一個系統(tǒng)進行估計,第一階段尋找核心解釋變量的工具變量,第二階段將工具變量代入模型檢驗核心解釋變量參數(shù)的外生性,進而獲得一致估計。

        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數(shù)據(jù)采集工作對普查數(shù)據(jù)質量至關重要,要抓好普查數(shù)據(jù)采集、普查表填寫、數(shù)據(jù)錄入和匯總上報等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普查員自審自驗。

        4 實證結果

        4.1 基準回歸

        表2報告了基于OLS模型的回歸結果。方程(1)納入核心解釋變量,結論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居住證持有正向影響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方程(2)在方程(1)的基礎上,繼續(xù)加入其它主要控制變量,結論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顯示居住證有助于提升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方程(3)在方程(2)的基礎上,繼續(xù)控制地區(qū)效應,結論仍然顯示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正向效應。具體從方程(3)來看,持有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系數(shù)為0.015。主要控制變量的影響方向與預期基本一致,但由于控制變量并不是本文的核心關切,同時簡單的線性回歸也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本研究在此對主要控制變量不做過多引申探討。

        表2 居住證持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

        4.2 傾向得分匹配法

        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可能是自選擇的結果,即居住證持有流動人口可能并不滿足隨機指派原則,直接回歸存在自選擇性偏誤。為糾正潛在自選偏誤問題,依照Rosenbaum(1985)提出的傾向得分匹配法,本文將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處理組)和未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控制組)進行傾向值匹配,以弱化匹配前樣本間存在的顯著性差異。

        表3 不同匹配方法ATT結果

        4.3 內生性討論

        除潛在樣本選擇性偏誤之外,本文還可能反向因果的潛在內生性問題。由于本文中衡量居住證持有狀況的變量為二值虛擬變量,常規(guī)兩階段的工具變量法難以處理(Angrist,2001)。參考已有文獻的做法(祝仲坤,2017;劉啟超,2020),本研究采用Roodman(2009)提出的工具變量條件混合過程估計法(CMP),以克服實證模型中潛在的內生性問題。

        本文選擇“流入地中除本人以外其他流動人口居住證辦理的均值”作為個體持有居住證的工具變量。從相關性來看,同一流入區(qū)域內的流動人口容易相互模仿和學習,產生行為上的“同群效應”。已有文獻發(fā)現(xiàn),農民在城市中往往呈現(xiàn)出“同鄉(xiāng)同業(yè)”的行為特征(孫九霞、李怡飛,2020)。同一流入區(qū)域內其他流動人口是否辦理居住證會對該流動人口是否辦理居住證產生決策上的影響。但從外生性來看,同一流入區(qū)域內其他流動人口是否辦理或持有居住證對該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并無直接關系。這種工具變量的選取思路也常見于其他文獻中(何安華、孔祥智,2014)。

        根據(jù)表4回歸結果可知,CMP方法的第一階段回歸顯示,工具變量對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本文的工具變量選取合適。進一步看,CMP方法回歸的第二階段,居住證持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這與基準回歸OLS的結論一致,進一步證實本文核心結論的穩(wěn)健性。同時,CMP方法的內生性參數(shù)Atanhrho-12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這說明本文基準模型中并不存在嚴重的內生性問題。

        表4 內生性討論—CMP方法結果

        4.4 穩(wěn)健性檢驗

        為確保回歸結果穩(wěn)健不變,本文還進行了如下穩(wěn)健性檢驗:一是調整因變量??紤]到已有文獻中常用落戶意愿和留居意愿衡量城市融入。本文分別用問卷中“您是否打算落戶?”和“您今后是否愿意繼續(xù)留居?”兩個問題替換基準模型中的因變量,兩個問題的答案均是“打算(愿意)、不打算(不愿意)、沒想清楚”三分類變量。本文用oprobit模型重新回歸,居住證持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正向效應仍然顯著。二是增加控制變量??紤]到流動人口城市融入與戶籍地土地、宅基地和村集體分紅權益密切相關,本文將“您戶籍地是否有土地?”、“您戶籍地是否有宅基地?”和“您是否有村里分配的集體分紅?”3個問題作為控制變量,重新納入基準模型回歸,回歸結論仍然穩(wěn)健不變。各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詳見表5。

        表5 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

        5 拓展性分析:不同城市等級的異質影響

        前文已經證實,居住證持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具有正向影響。但這一結論只是全樣本的平均效應,并未考慮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異質影響(5)根據(jù)2014年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調整城市規(guī)模劃分標準的通知》 ,并借鑒孫迪等(2020)對城市行政級別和經濟發(fā)展的考慮,本文將樣本城市劃分為特大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4類。特大城市包括北京市、廣州市、深圳市、上海市。一線城市包括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二線城市包括廈門、福州、無錫、昆明、哈爾濱、濟南、長春、溫州、石家莊、南寧、常州、泉州、南昌、貴陽、太原、金華、珠海、惠州、徐州、煙臺、嘉興、南通、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紹興、中山、臺州、蘭州、???。其余城市均囊括為三線及以下城市。。中國當前更現(xiàn)實的情況是,隨著城市規(guī)模等級的上升,公共服務的含金量也越高,同時附著在居住證上的福利也越好,但隨著城市規(guī)模等級的上升,城市融入的難度也在加大,以居住證為依托的落戶、社保、教育等均有更高的門檻設置。本部分進一步關注兩個問題:一是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異質影響;二是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級差規(guī)律。

        本研究采用工具變量條件混合過程估計法(CMP)分析不同城市等級的異質影響,借鑒溫興祥、程超(2017)的估計思路,首先分樣本分別估計不同城市等級中流動人口持有居住證的城市融入效應,然后在全樣本下估計居住證持有狀況和城市等級規(guī)模的交互項系數(shù),以此檢驗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如表6所示,總體來看,從列(4)到列(7)均顯示,持有居住證對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具有正向影響,這與前文基準OLS回歸結論一致,進一步證明文本核心結論的穩(wěn)健。其中列(4)特大城市中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城市融入水平最高,影響系數(shù)為0.083;列(7)三線及以下城市中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城市融入水平最低,影響系數(shù)為0.016。這說明當前以跨越戶籍界限為目的“綠卡”——居住證確實是中國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重要階梯。同時,列(8)中結果顯示,城市等級變量在統(tǒng)計顯著性上存在差異,居住證和城市等級變量交互項的系數(shù)估計值即不同城市等級中持有居住證的融入效應差異,該交互項的系數(shù)估計值為 0.008,在1%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說明不同城市等級中流動人口持有居住證的城市融入效應確實存在差異。同時,進一步具體來看,隨著城市規(guī)模等級的逐次遞減(特大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系數(shù)也在遞減(8.3%→8.0%→2.4%→1.6%),這說明居住證助力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具有明顯的級差效應,即城市等級越高,居住證城市融入效應越大。

        表6 異質性分析結果

        6 結論與討論

        融入城市是中國城鎮(zhèn)化下半場的重要主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達3.76億,數(shù)量龐大的農村流動人口,既是未來在城生活的主體也是融城艱難的弱勢群體。盡管經過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制度障礙的消除,農村流動人口已先后取得“退出權”、“流動權”和“進入權”(蔡昉,2017),但“進入”城市的農村流動人口卻依舊難以融入城市,這其中主要的梗阻原因在于戶籍制度(王曉峰、張幸福,2019;黎紅,2021)。以往的研究大多就戶籍制度本身談戶籍制度改革,鮮有研究專門聚焦居住證制度。而居住證制度作為近年來戶籍制度改革的關鍵破冰舉措,它的變革性意義在于,跨越了城鄉(xiāng)戶籍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城鄉(xiāng)不同戶籍而產生的公共福利享有的差異,使得外來農村流動人口可以與本地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有助于推動數(shù)以億計的農村流動人口扎根與融入城市。

        本文的實證研究佐證了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正向效應,發(fā)現(xiàn)具有“綠卡”屬性的居住證在中國的普遍推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城鄉(xiāng)不同戶籍而產生的公共福利享有的差異,進而有助于外來農村流動人口融入城市。具體而言,文章利用2017年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考察了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第一,居住證持有會顯著提升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在加入主要控制變量、地區(qū)虛擬變量后,結論仍然成立。第二,為克服實證模型的內生性問題和選擇性偏誤,本文運用工具變量條件混合過程估計法(CMP)進行回歸,并結合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構造反事實框架糾正可能的選擇性偏誤,所得結果依然支持居住證持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正向效應。第三,分樣本估計顯示,隨著城市規(guī)模等級的逐次上升,居住證對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效應亦在上升。

        上述結論意味著,推進農村流動人口融入城市,加速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政府應考慮居住證制度和農村流動人口的聯(lián)動關系,要以居住證制度為抓手,推進農村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在居住證下一輪改革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關鍵點是,給予居住證加載更多的福利和權限,實行彈性化的居住證辦理門檻,提升居住證的含金量和覆蓋面,特別是在特大城市和一二線重點城市,需逐步將基本公共福利與戶口性質相脫離,淡化積分在獲取相關公共服務和福利中所起的關鍵作用,要以居住證制度為重要載體,穩(wěn)步推進對農村流動人口城鎮(zhèn)義務教育、基本養(yǎng)老、基本醫(yī)療、就業(yè)服務、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的進一步獲取權。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xiàn)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西西人体444www大胆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夜夜爽夜夜叫夜夜高潮| 国产乱人偷精品人妻a片|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一道一本快点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九九九AV| 91青草久久久久久清纯|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人妻调教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久久香蕉免费国产天天看| 亚洲熟妇乱子伦在线| AV中文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风韵人妻丰满熟妇老熟|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av本道一本二本三区|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米奇小说|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 jk制服黑色丝袜喷水视频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高清| 轻点好疼好大好爽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最新AV|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久久麻豆蜜桃 |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午夜| 久久伊人精品只有这里有| 精品亚洲国产日韩av一二三四区|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