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海(長沙市明德中學(xué)語文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
是啊,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不能忘記我們曾走過的路。那些歷史的足跡,值得我們回望;那些先賢的智慧,值得我們汲取。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推崇的人生理想,是有所作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實學(xué);認定的成才之路,是發(fā)憤學(xué)習。中國人重視讀書、勤奮好學(xué),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學(xué)習的格言,亦流傳著許多發(fā)憤苦讀的故事。前者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后者如孔子??鬃右簧l(fā)奮學(xué)習,到了晚年,依然反復(fù)誦讀《易》等著作。由于孔子刻苦學(xué)習,勤展書簡,竟使串聯(lián)竹簡或木簡的牛皮條斷了三次。“韋編三絕”,就是人們在傳頌孔子勤奮好學(xué)的精神。而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等。
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需要我們學(xué)習先賢“學(xué)知不足,業(yè)精于勤”的精神,從歷史和書本中汲取智慧,增長才干,為“趕考”奠定基礎(chǔ)。
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tǒng),就有為利益眾生而四處奔走的生命價值追求。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碧拼乃苇Z,少年博學(xué)多才,不到弱冠之年中進士。唐中宗時,宋璟直言觸怒了中宗,被貶為刺史。到地方后,他廉潔奉公,盡力為百姓做好事,使當?shù)孛耧L淳樸,家家戶戶都安居樂業(yè)。當時廣東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經(jīng)常發(fā)生大火,宋璟在廣州任都督時,教人們用磚瓦蓋房,減少了火災(zāi),造福了百姓。當時人們稱贊宋璟像長了腳的春天,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溫暖帶到哪里。
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需回望如宋璟一樣的先賢,無論身在什么樣的崗位,都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這是我們“趕考”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中,既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情懷信念;又有“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知難而進;更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勇毅。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宋代的蘇東坡雖然不斷被貶謫,但卻在黃州、惠州、儋州這三處貶謫之地做出了人生最大功績。雖然生活艱苦,可是他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真正起到了移風易俗、開啟民智、推動發(fā)展的作用,為當?shù)氐纳鐣M步作出了極大貢獻。
新時代的“趕考路”上,我們同樣面臨著一場場硬仗:疫情、洪水、鄉(xiāng)村振興等。這需要我們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堅定不移地傳承先賢迎難而上、敢于擔當?shù)膬?yōu)秀品質(zhì)。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被赝麣v史的天空,閃爍的星星指引我們前行,也照亮我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