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圓
這種困惑始于20 歲。借助小說的敘事方式,楊本芬將過往人生經驗賦予惠才與呂兩位主人公?;莶啪妥x的中專學校解散后,她揣著兜里僅有的三塊錢,從湖南只身前往江西尋求出路。異鄉(xiāng)為客,她認識了在縣城醫(yī)院工作的呂。
惠才雖再次得到讀書的機會,卻在畢業(yè)前夕被下放。呂承諾未來供她繼續(xù)讀書,不過他希望先結婚。同是天涯淪落人,惠才自從得知呂和自己相似,出身也不好,便對其升起了惺惺相惜之情。他的相貌,也是她喜歡的,倆人可謂一見鐘情。可她覺得自己太年輕,還不想結婚,何況他們剛認識兩個多月。結婚那天,惠才低頭坐在床沿上時,甚至不知呂的年紀多少、性情如何。
“我跑到江西來,就是想讀書,再繼續(xù)考學校,或至少找一份工作,送我弟弟上學,我的家庭就是那么缺錢嘛。剛結婚的時候,我辮子那么長,看到自己要結婚,我氣得嘍,把辮子都剪掉。我好恨結婚?!被赝^早踏入婚姻,楊本芬仍能體會自己當時有多懊惱。
不甘于當“寄生蟲”,結婚第二天,惠才就到生產隊找了個落腳的地方,開始單獨生活,呂則長時間待在單位,每周日晚飯后去看她,坐上一會兒,又回醫(yī)院,“沒有陪我吃過一餐飯,也沒有到他食堂打過一份菜給我吃。”楊本芬的二女兒章紅推測父親在結婚之初的心理,其中固然有時代因素,擔憂自己下放,需要在醫(yī)院里及時接收消息,但更多的是,過慣了單身生活的他,彼時的情感歸屬尚在單位。
婚姻生活徐徐展開,以一種不由分說的方式。用楊本芬的話形容,“性格不合的夫妻,結了筋又和好”。初遇時那雙“頂有柔情”的眼睛、同病相憐的家世,織成了“他會對我好”的期待,在實際相處中,這期待屢屢落空。呂不懂得體貼,惠才需要幫助時,他的回應幾乎總是,“不要搞得嬌生慣養(yǎng)”。
新婚不久,惠才去鄉(xiāng)下探望呂的親生父母,呂父臨走前抓了兩只雞讓她帶回去。這一對油光锃亮的白雞,后來不翼而飛?;莶鸥嬖V呂,那日未鎖大門,想必是遭了賊。呂兩三個月對她愛搭不理。直至多年后,在一次爭吵中,惠才發(fā)現(xiàn),呂一直認為是她把白雞賣了錢寄回家。這因誤解而來的冷暴力令惠才深感受傷?,F(xiàn)在看來,也是物資匱乏給婚姻籠罩上的陰影。
“文革”開始,呂經常下鄉(xiāng),留下已懷著二女兒的惠才在家。精心飼養(yǎng)的黑兔子深夜被人偷走,惠才聽見了動靜,卻無能為力。呂得知后,沒有安慰的話,連連逼問惠才“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怎么不出來打賊”,這令她無語。
楊本芬覺得自己對伴侶的要求并不高,“能夠疼惜我,愛護我,給我一點溫暖,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講幾句安慰話,就可以了?!彼龘碛惺趾湍赖脑彝?,“根本不理解夫妻還有這樣的情況?!?/p>
章紅認為,如果用光譜來描述人們的性格,父母可能正好處于光譜的兩極。母親情感豐富,父親則提供不了她所渴求的精神滋養(yǎng)和所謂的情緒價值?,F(xiàn)實中,楊本芬的丈夫章醫(yī)生在兩歲多時被送到一戶不能生育的人家當養(yǎng)子。土改時養(yǎng)父母被劃成地主,在一個夜晚雙雙上吊自殺。其時他尚未成年,想回到親生父母家,卻被拒絕。這段經歷成為他永久的創(chuàng)傷。
《我本芬芳》中講述的婚姻狀況,引起了許多讀者共鳴。豆瓣上有一條熱評寫道:“想起了父母輩和祖父母輩的婚姻,和家族中所有女性的一生?!?/p>
站在妻子的位置上,面臨的窘況是真實存在的。第一個孫輩降生后,楊本芬一家請了個保姆幫助照看孩子。嬰兒的尿片要換,丈夫絕不喊保姆,而是喊妻子去換。保姆把聲音拖得老長說:“楊阿姨,虧得你唷,章叔叔也是親外型的人,和我爸爸一樣。只不過我爸爸還打我媽媽,章叔叔不打人?!?/p>
“所謂的親外型,不是一種人格,是文化作為基因在個人身上留下的烙印。老婆是可以隨便對待的。如果我對外人不好,是會有后果的;我若對別人好,則會得到贊許。對待外人時,人性中這種獎懲機制在正常地起作用?!闭录t分析道。
1984 年,章紅準備高考,為了給她籌備上大學的開銷,家中買來兩只小豬養(yǎng)著。也許是因為養(yǎng)豬過于勞累,章醫(yī)生年輕時的肺結核復發(fā)了。在治療過程中,用藥過量,以致得了球后視神經炎,視力急劇減退。章醫(yī)生在長沙住院的26 天里,楊本芬無法陪在他身邊。中途她去探視過一次,他像個小孩般執(zhí)拗地要和她一起回去。
相伴大半生,楊本芬說不清丈夫對伴侶的需求,只知道在生活中他很依賴自己。家中電話鈴響,一定由她來接。2008 年搬進的這間三室兩廳的房子,裝修事宜也是她一手安排的?!八臍w屬感還是在這個家庭,在我母親身邊?!闭录t記得,在他們三姐弟小時候,父親只要一會兒不見母親,就會問:“姆媽哩?姆媽哩(媽媽呢)?”
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在20 世紀80 年代都考上了大學,優(yōu)秀的子女成為兩人最大的慰藉。“我也經常跟自己講,我做得對,堅持下來還是好。如果我不堅持,肯定他們不可能成為三個大學生,我不愿意離婚的原因都在這里,沒有孩子時,就是往好里過,慢慢會好的,也盼望有了孩子,會對我更好。等有了孩子以后,更不愿意離婚?!?/p>
“他真的老了,我現(xiàn)在還是對他特別好的。他也無力傷害我了?!睍r光逐漸磨平了相互碰擦的棱角,但沒有改變兩人的性情,楊本芬喜歡幽默,樂于制造一些生趣,章醫(yī)生則不茍言笑?!皩殮狻保跅畋痉业募亦l(xiāng)方言里指的是喜歡談笑、談笑有時不得體的人。有時,這個詞從章醫(yī)生口中蹦出,化作對妻子的評價。她不以為意:“有朝一日,我不能寶氣了,你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沒有第二個人像我一樣哄著你?!?/p>
老來伴,老來伴,即便認清了其殘酷的本質——“彼此被枷住了,躲無可躲,逃無可逃”,楊本芬仍不甘于只背負責任的沉重與苦澀,她對婚姻中溫情的追求從未止歇。2021 年10 月,楊本芬在電話里和章紅討論《我本芬芳》的封面,一旁的章醫(yī)生問,“燦爛是什么意思?”章紅聽到媽媽轉頭對爸爸說,“燦爛就是一個人笑得很開心?!?/p>
隨著第一個孩子的到來,楊本芬上學的夢想再沒有實現(xiàn)。“我本身就是愛寫、愛閱讀的人,那時候就是因為沒有條件?!甭男辛耸浪咨顚ψ陨淼囊螅度ゲ衩子望}的重擔,楊本芬晚年在寫作中覓得了一份自由。她愛了一輩子文學,書架上五百多本藏書,暗示著她部分的創(chuàng)作來路。
在章紅看來,母親的寫作是真正的“救贖”。從前兩部對大時代下個體命運的書寫轉向更隱秘的精神剖析,“我媽媽說她覺得自己很勇敢,我也是同意這個判斷的,當你過了一輩子之后,在耄耋之年,能夠直面婚姻的真相?!?/p>
楊本芬也很清楚,并非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樣,擁有書寫的能力?!吧狭四昙o的人呢,更加不被人家看見。認為他們也老了,根本不需要情感。但事實上不是這么一回事,怎么可能咧,一個活活的人。他們還是希望在婚姻里面得到溫暖,得到體貼?!薄跋裎疫@種婚姻的比比皆是,跟別人聊起天來呀,都是差不多同類的,沒有得到疼惜,那我也感同身受。”在楊本芬的記憶里,那個年代,恩愛夫妻有,但不好的婚姻要更多一點。
如今,年近九十的章醫(yī)生由老家來的一位中年男子照料起居,在請護工之前的十幾年里,楊本芬一直擔任著照護者的角色。章醫(yī)生醒得早,凌晨四五點,“啪噠”把床頭燈開亮,楊本芬便會立刻跟著醒來,擔心他有什么需求,即便他只是翻了個身,她也會惦記著是不是踢掉了被子。
幾年前,章醫(yī)生還很清醒的時候,楊本芬問了他一個問題,“如果有下輩子,你還愿意和我在一起嗎?”他搖了搖頭。她覺得不可思議,心想,我這一生做得這么好,為你付出這么多,也培育了很好的孩子。過了一會兒,她又跑到老伴身邊?!跋螺呑幽氵€愿意和我在一起嗎?搖頭不算,你親口告訴我。”“不愿意。”三個字說得清晰。
章紅在其中看見兩個同樣受傷的人,“一個人婚姻不幸,而另一個人覺得幸福,這種情況基本上不會有的。一個女性的覺知提高,獲得解放之后,也意味著一個男性獲得了解放,得到幸福的可能性變大了。不要以為僅僅是男性在欺負女性,不是這樣簡單的對立關系,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互相傷害了。如果毫無覺知,這種相互的傷害會一代一代繼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