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亦寒 劉明閣 楊興進 劉李林 王 遠
(1.西南林業(yè)大學機械與交通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建投機械制造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120)
醫(yī)用床是能承載患者,協(xié)助患者調整體位,促進患者康復,方便理療人員實現(xiàn)治療操作過程的一種設備,主要在各大醫(yī)院、社區(qū)服務中心、私人理療會所等使用。
目前市場上的醫(yī)用床主要分為手動醫(yī)用床、電動醫(yī)用床和床板三大類,也存在一些兼具特殊功能的醫(yī)用床,如家居理療床、燙傷床、帶便盆醫(yī)用床和超低三功能電動床等。但目前市面上的醫(yī)用床或護理床都是以協(xié)助病患起身、平躺為主要功能展開的研發(fā),如可分離的多功能助老床、聯(lián)動式護理床和模塊化多功能護理床,都沒有協(xié)助患者倒立、定位、夾緊固定等功能。
已有研究表明,倒立能協(xié)助某些醫(yī)療過程取得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如:廣西來賓市武宣縣中醫(yī)院采取半倒立俯臥位,ESWL治療后尿道結石,可讓沖擊波自恥骨聯(lián)合上經充盈的膀胱斜射向膀胱頸至后尿道,聚焦于結石上,以中等沖擊功率即可碎石,并且定位準確,移動方便,比原位ESWL治療后尿道結石取得的臨床效果更加令人滿意。福建省泉州市光前醫(yī)院對單純性腎下盞結石患者應用體外碎石后,輔助倒立體位排石,可明顯提高結石排凈率,且簡便易行。
可見,采用倒立體位協(xié)助某些理療或醫(yī)療過程可取得有益效果。但病患或理療者倒立后難以自行控制與維持身體平衡,理療或醫(yī)療過程中,必須有輔助醫(yī)用設備才能長時間維持倒立狀態(tài),因而亟需研發(fā)具有夾緊、定位功能的倒立式醫(yī)用床,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
本設計的醫(yī)用輔助倒立病床主要由床板2、推桿電機9和床架1等組成,總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中床架1主要由交叉式電機支撐桿11、床板支撐框10、4根立腿12和4個萬向輪8等組成,推桿電機9一端連接在交叉式電機支撐桿11上,另一端支撐在床板2上。左/右側護板7/3、左/右護肩5/4安裝在床板2上,構成床框。床架1與床框采用鉸鏈6連接形成轉動副,以使床框可繞床架1一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翻轉。左/右護肩5/4及左/右側護板7/3采用絲桿傳動機構,由電機帶動可實現(xiàn)上下升降。床板上可以附設安全帶,以進一步協(xié)助固定醫(yī)療過程中的患者。
該醫(yī)用輔助倒立病床在床框未翻轉狀態(tài)下的長、寬、高分別為1 800 mm、800 mm和640 mm,可供身高低于1 900 mm、體重小于110 kg的患者使用,能滿足絕大部分患者需求。
圖1所示位置為患者平躺,床框處于一定角度的翻轉狀態(tài)。
使用前,床框位于水平位置,左/右側護板7/3、左/右護肩5/4位于床板2之下。
使用時,先讓患者按照所需體側位躺于床板2上。
當患者需要倒立、仰臥平躺體位時,讓患者仰臥平躺于床板2左右側的居中位置后,先升起左/右護肩5/4,讓患者肩部抵靠在護肩上,再升起左/右側護板7/3,之后使護板橫向移動,直至抵靠在人腰部附近的兩側。左/右護肩5/4、左/右側護板7/3移動到位,系上附加安全帶后,開啟推桿電機9,驅動床框繞鉸鏈軸翻轉至醫(yī)療過程所需角度,患者此時便處于一定角度的倒立狀態(tài),以協(xié)助需倒立輔助治療的過程。
倒立、平臥位治療結束后,反向開啟推桿電機9,使床框繞鉸鏈軸反向翻轉,放平床框,再下降左/右護肩5/4、左/右側護板7/3與床板平齊,卸下附加安全帶,此時患者便可離開醫(yī)用床,結束平躺、倒立體位的治療過程。
當患者需要處于倒立、右側臥位時,讓患者右側臥于床板2上,單邊升起右護肩4、右側護板3,使患者側躺時的下肩抵靠在右護肩4上,后背抵靠在右側護板3上,系上附加安全帶后,開啟推桿電機9,驅使床框繞鉸鏈軸翻轉至治療過程所需角度,患者此時便位于一定的倒立角度、右側臥體位,待治療過程結束后,反向開啟推桿電機9,放平床框,下降右護肩4和右側護板3與床板2平齊,卸下安全帶,此時患者便可離開醫(yī)用床。
患者需要倒立、俯臥平躺時的操作流程與倒立、仰臥平躺時相同。需要倒立、左側臥位時與倒立、右側臥時相似,只需單邊升降左護肩和左側護板即可。
兩個護肩采用絲桿傳動機構控制其升降,絲桿機構采用直流電機驅動。絲桿采用梯形螺紋傳動螺桿1,螺距2 mm,螺紋外徑16 mm,設置移動距離100 mm,護肩3安裝在移動導槽2中,其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
護肩3外形長120 mm、高120 mm、厚30 mm,其內加工與傳動螺桿相旋合的內螺紋孔。直流電機采用聯(lián)軸器安裝在傳動螺桿1下端,并固定在床框上的專用安裝板上。
工作時,直流電機驅動絲桿轉動時,護肩3只能在移動導槽2內做升降運動。護肩升起支撐肩部時,升起高度超出床板平面90 mm,此高度低于單側肩膀寬度與厚度,即患者處于平躺、側臥位時,均能達到護肩并支撐患者的效果,保證患者處在倒立位置時不會沿著床板面下滑,起到了定位與固定的作用。護肩的升降通過控制直流電機的正反轉來實現(xiàn),同時設置限位開關,達到限位預定升降高度后,限位開關發(fā)出信號,控制電機停止工作,從而確保在工作過程中護肩能處在所需的位置。
護板的升降與左/右移動傳動原理如圖3所示,該傳動機構由垂直相交的兩組絲桿傳動機構組成,絲桿傳動采用與護肩傳動機構相同規(guī)格的梯形螺旋傳動機構。護板外形長300 mm、高120 mm、厚30 mm,長度兩端設計為半圓柱形,頂端棱邊倒圓,以免使用過程中劃傷患者。
護板1內加工與升降螺桿3相旋合的螺紋,升降螺桿3的另一端采用聯(lián)軸器與直流電機連接,滑塊4與升降螺桿3之間形成間隙滑動配合,同時也起著支撐升降螺桿3的作用。滑塊4與水平移動螺桿5形成絲桿傳動機構,滑塊4與水平移動導槽6形成間隙滑動配合,水平移動螺桿5的另一端采用聯(lián)軸器與直流電機連接。兩直流電機都固定在各自的專用安裝板上。
工作時,先開啟升降螺桿3直流電機,驅動其轉動,把護板1升到預定高度后,再開啟水平移動螺桿5直流電機,驅動其轉動,推動滑塊4在水平移動導槽內移動,從而把護板1推動到預定位置。護板1上安裝上下、左右位置限位開關,當護板1運動到與身體接觸時,位置開關發(fā)出一個信號,切斷直流電機電源,使兩側護板以預設壓緊力緊靠在患者身體兩側,達到定位、夾緊作用,保證患者在整個倒立輔助醫(yī)療過程中不會發(fā)生身體側翻等意外。
主推桿電機指推起床框繞鉸鏈轉軸翻轉一定角度的電機,參照陳磊等人的多功能護理床主推桿電機的安裝設計要求,其安裝尺寸如圖4所示,床框翻轉一定角度θ時的位置為圖中雙點劃線所示,圖4中點O代表床框與床架鉸鏈連接的轉動副,點A、B分別代表主推桿電機底端與床架、頂端與床框鉸鏈連接的轉動副。設計中翻轉角θ設定在0°~50°,此角度范圍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需倒立輔助醫(yī)療過程的需要。
當轉角為θ時進行受力分析,由余弦定理有:
由正弦與余弦關系可得:
受力分析時,忽略各轉動副摩擦和主電機推桿自身的質量,可把工作過程中主電機推桿AB視作二力桿。同時,床框與患者對轉軸O的合力作用點取距點O為300 mm處,并對點O取矩,可得電機推力F和力G之間的關系:
300G×cos θ=500F×sin∠ABO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考慮現(xiàn)實中大部分患者體重小于110 kg,設計中床板、護肩與護板等總重小于40 kg,取重力加速度為10 N/kg。在Matlab軟件中對算式(1)求值,得到主電機推桿受力F與轉角θ的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隨著轉角θ在0°~50°范圍內增大,力F減小,轉角θ=0°時,最大值約為1 212 N。取安全系數(shù)1.5,得主電機推桿推力應大于1 818 N。故選取推力為2 000 N、速度為5 mm/s、電壓24 V的直流推桿電機。依據(jù)安裝要求和最大轉角θ=50°計算,推桿行程應大于326 mm,取行程335 mm。推桿電機行程大于300 mm時,其安裝尺寸一般為行程距離加210 mm,故此設計的最小安裝長度為545 mm,小于設計初始安裝長度560 mm,可以進行安裝,設計合理。
該醫(yī)用輔助倒立病床設計可協(xié)助患者處于不同體位、以一定角度倒立,并固定患者,使患者在整個需倒立輔助治療的過程中不會發(fā)生體位改變與下滑,能保證患者在全治療過程中的安全。希望本設計能為相關領域的設計提供一定的技術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