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新作文 執(zhí)行/清揚
哈佛大學有句校訓:人的成功除了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茖W實驗可以培養(yǎng)和活化科學的思維方式。熱愛科學,從科學小實驗開始。在中學階段,科學實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動手動腦動思維。每個科學實驗都是需要動手來做的,不是純知識,也不用記公式,做了才懂。在做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思考,比如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從做實驗的準備、過程、觀察和記錄來總結、驗證科學原理,這便是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
小編們在中學階段,操作過哪些實用的科學小實驗呢?本期就來看一下吧。
@清 揚
進入中學,物理和化學是兩門重要的課程,做實驗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記得當時每到實驗課,大家都很興奮。各種量杯、燒杯、化學試劑、定滑輪、動滑輪,一一操作起來。物理老師還算淡定,化學老師就很頭疼了,生怕出現(xiàn)一點實驗事故,總是一再嚴肅地告訴大家要嚴謹、仔細,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所有裝置完成,最后再點酒精燈”。
每到上實驗課,大家看到老師在講臺上示范操作,都忍不住想動手。但真的開始做實驗時,我就思想緊繃,即便是很小的一個操作,都要嚴格按照實驗步驟,特別小心地完成,寫實驗報告時又很頭疼。
化學課第一個實驗是測試氧氣。先把黃色的硫塊放在燃燒匙內,點燃酒精燈加熱,藍色的火焰若隱若現(xiàn)。再把硫放進氧氣瓶內,火焰一下子旺了起來,變成了炫目的藍紫色,還會生成刺鼻的污染氣體二氧化硫。把鐵放入氧氣瓶,會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還會發(fā)出聲響。這就是化學反應和氧化反應。
如今,課堂上的很多實驗都忘記了,但上學時學習到這些知識時的新鮮、好奇,到現(xiàn)在仍記憶猶新。科學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又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茖W家的一個小發(fā)現(xiàn),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能造福千萬人。有人說,如果外星人來到地球,最先想要了解的一定是地球上人類的科學水平。因為科學水平的高低最能代表這個星球的智慧。所以,我們仰望科學。
@肖 堯
中學階段有什么讓我印象深刻的小實驗?還真有,而且都是物理學科的。試舉兩則吧。
初中時一次物理競賽,有一道題,大約是說人投籃,結果籃球撞回來了,是什么原理。我當時不大明白,考后老師當場解答: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么。這么簡單不知道?當即就找了個籃球場,讓我試一下。結果投籃后籃球反彈到我身上,撞得我生疼??刹痪褪橇Φ淖饔檬窍嗷サ拿?。
又一次,也是做一道物理題,突然記起老師提過一句“油比水輕”,就“彎道”超車完成題目。后來老師讓我站起來分享經驗,我就提議全班一起做這個“油比水輕”的實驗,只不過當時的鄉(xiāng)村初中不具備實驗條件,大家都是回家完成的。結果,再碰到類似題目,所有的人都記住了,“油比水輕”,并且舉一反三從沒再出過差錯。
為什么對這兩個小實驗至今印象深刻呢?是因為它們至今還在指導著我的生活。比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識學習、人情往來、服務社會,何嘗不遵循此理呢?在此處用力,此處就會回報以“力”。而油和水的輕重關系,不僅常讓我在廚房這塊耕耘不輟的領域里有所頓悟,還讓我對人世間很多的輕重關系有不同側面的思考。
人生沒有白學的知識,從來也沒有無用功。所學皆有用,關鍵是用在正途,用得恰到好處。
@寒 云
我們上學那個年代,家里書不多,也沒有讀過《十萬個為什么》,開始接觸科學,大概就是小學時學的《自然》,雖然是副課,我卻從中學到了許多科學小知識,了解了許多的自然現(xiàn)象并開始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初中的時候學化學,那些神奇的化學現(xiàn)象很有意思,印象最深的就是做化學實驗,加熱高錳酸鉀就可以分解出氧氣,然后在水中收集起來,還明白了鐵銹、銅銹的化學成分等等。而對于物理就有些吃力了,尤其是電阻什么的,我在做實驗的時候完全不懂是什么原理。等到了高中,物理、化學就完全學不會了。我早知道我是要學文的,因為我數(shù)學不好。轉學文后我的學習勁頭和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在文科里,地理是一門偏理科的學科范疇,天文、地質等其實也屬于科學,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計算,但我卻學得津津有味。大學的時候,宿舍有兩個同學是學理的,我常饒有興味地問他們一些理科知識,尤其是物理方面的。
其實對于一個人來說,文科理科知識都應該掌握,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常識。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愚昧的,沒有人文的科學是危險的,都不可偏廢。
@明 燈
記憶中的中學種種實驗,早已模糊不清、毫無印象。好在家里尚有初中學段的侄女,從她口中倒也聽到不少趣味實驗。
比如可口可樂和雪碧都是夏令時節(jié)的理想飲料??煽诳蓸肥堑稚囊后w,而雪碧汽水則是清澈透明的液體。那么,“可口可樂”變成“雪碧”的小實驗大家知道怎樣完成嗎?
取可口可樂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體積的蒸餾水。取燒杯一只加入50毫升酒精,并加入適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將配好的溶液倒入可樂瓶中,邊加邊振蕩直到溶液的顏色和可樂相似為止。一瓶“可樂”制好了。在干燥的瓶蓋內放入硫代硫酸鈉(大蘇打)粉末,然后取一張糯米紙蓋在粉末上,再將瓶蓋輕輕地蓋在瓶口上,小心蓋緊,注意不要使大蘇打粉末散落在瓶內。
將可口可樂瓶用力一搖,很快一瓶“可口”變成了無色透明的“雪碧”。
原來,硫代硫酸鈉和碘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褪去碘溶液的顏色,反應方程式如下:
自然,這種“可口可樂”不會可口,“雪碧”也不會令人清爽,它們絕對不能飲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