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春,梁 立,孟立寧,楊 曼,陳宏洋,韓愛勇,岳燕軍
食管癌是具有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的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一般認為其致病因素包括遺傳、飲食、生物化學因素、生活方式、精神、環(huán)境、家族史等,是由多種因素聯(lián)合作用而產(chǎn)生的惡性疾病[1]。食管癌病理類型以鱗癌為主,其早期發(fā)病隱匿,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發(fā)展為癌癥中晚期,失去手術(shù)治療時機,同步放化療是晚期食管鱗癌的重要治療方式,而不同個體對放化療敏感度不同,療效及預后也存在一定差異[2-3]?;蚨鄳B(tài)性研究可為腫瘤的早期篩查、治療及預后評估提供可靠的指標及干預靶點。表皮生長因子(EGF)和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是臨床公認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腫瘤血管新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4-5]。已有研究顯示,EGF、VEGF可能與肺癌、皮膚黑色素瘤具有顯著相關(guān)性[6-7]。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晚期食管鱗癌患者EGF、VEGF相關(guān)位點基因型分布,探討EGF和VEGF的基因多態(tài)性和血清表達水平對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晚期食管鱗癌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2例,女36例;年齡18~76(59.42±10.28)歲。①納入標準:均符合食管癌臨床診斷標準[8],且經(jīng)內(nèi)鏡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晚期食管鱗癌;均失去手術(shù)治療指征,同意接受同步放化療方案治療;年齡≥18歲,首次發(fā)?。恢委熐癒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60分,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獲有效隨訪,臨床資料完整。②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合并全身免疫系統(tǒng)疾??;合并活動性感染、消化道出血、休克;未完成治療及隨訪者。本研究已獲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同步放化療:化療方案為第1天給予多西紫杉醇135~175 mg/m2,第2~3天給予順鉑40 mg/m2,持續(xù)治療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放療方案為三維適形放療,每周5次,每次劑量1.8 Gy或2 Gy,總劑量為40~74 Gy,中位放療劑量為60 Gy。如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予以對癥治療,毒副作用Ⅲ~Ⅳ度則考慮減少用藥劑量或停藥。
1.2.2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所有患者于同步放化療前采集空腹靜脈血2 ml,EDTA抗凝,采用酚氯仿法提取總DNA,擴增目的基因序列,通過基因芯片微陣列法對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點及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點基因型進行分析。PCR反應體積為20 μl,94 ℃預變性5 min,再按下列程序循環(huán)35次,即94 ℃變性40 s,56 ℃退火1 min,72 ℃延伸1 min;末次循環(huán)后,72 ℃延伸5 min。VEGF及EGF擴增產(chǎn)物應用ABI3130、ABI3700和ABI3730等DNA測序儀采用Snapshot法進行測序。檢測完成后隨機抽取5%樣本進行重檢,以確保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
1.2.3資料收集: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9]、飲酒史[10]、腫瘤部位、腫瘤長度、AJCC分期、腫瘤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放射總劑量,同時觀察所有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EGF、VEGF水平,以及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點和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點基因型。采用希森美康XN-3000血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檢測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EGF、VEGF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預后情況,囑患者出院后每3個月門診隨訪1次,并行彩超或CT等影像學檢查,隨訪時間為12個月,觀察患者復發(fā)(原食管瘤床復發(fā)、吻合口復發(fā),縱隔、鎖骨上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和腹腔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腫瘤遠處轉(zhuǎn)移(肺、骨、肝、胸膜等遠處部位轉(zhuǎn)移)[8]和生存情況,并據(jù)此分為預后良好組(病情控制穩(wěn)定)和預后不良組(疾病復發(fā)、新發(fā)轉(zhuǎn)移或死亡)。比較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EGF和VEGF的基因多態(tài)性、血清表達水平及臨床資料,并分析影響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危險因素。
2.1預后情況 隨訪12個月,108例晚期食管鱗癌中死亡9例,局部進展13例,遠處轉(zhuǎn)移12例,共34例,占31.48%,均納入預后不良組。74例無進展生存,占68.52%,納入預后良好組。
2.2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一般資料比較 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腫瘤部位、腫瘤長度、AJCC分期、腫瘤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放射總劑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晚期食管鱗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3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生化指標及基因型比較 預后不良組血清白蛋白水平顯著低于預后良好組,血清EGF、VEGF水平顯著高于預后良好組,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點基因型GT、AA占比及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點基因型TT、CT占比顯著高于預后良好組(P<0.05,P<0.01)。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晚期食管鱗癌兩組生化指標及基因型比較
2.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作為因變量,將上述存在差異的相關(guān)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量化賦值:預后(良好=0,不良=1)、血清白蛋白(≥31.27 g/L=0,<31.27 g/L=1)、血清EGF(<1.49 μg/L=0,≥1.49 μg/L=1)、血清VEGF(<252.87 pg/ml=0,≥252.87 pg/ml=1)、EGF rs11568848位點基因型(GG和TT=0,GT=1)、EGF rs11568849位點基因型(CC=0,AA和AC=1)、VEGF rs3025039位點基因型(CT和CC=0,TT=1)、VEGF rs833061位點基因型(CC=0,TT和CT=1),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血清白蛋白、EGF、VEGF水平以及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點基因型與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點基因型是影響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P<0.01)。見表3。
表3 影響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目前,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是分析復雜疾病、識別群體基因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手段,相關(guān)基因型檢測可為癌癥篩查增加新的生物學標志物,并提供利于治療的干預靶點[11-12]。腫瘤血管生成是腫瘤細胞增殖、分化、轉(zhuǎn)移的形態(tài)學基礎,腫瘤間質(zhì)血管數(shù)增加可促進腫瘤生長,增強侵襲性,同時使血行轉(zhuǎn)移風險升高[13]。腫瘤血管生成過程由眾多生長因子調(diào)控,EGF基因?qū)τ薪z分裂具有促進作用,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4]。VEGF在促腫瘤血管生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具有作用強、特異性高的特點。以EGF、VEGF為藥物作用靶點,通過阻斷腫瘤血管產(chǎn)生,從而抑制癌癥進展是目前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15]。若能在治療前通過可靠的生物學標志物篩選出潛在獲益人群,并預測患者療效及預后,將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探討EGF和VEGF的基因多態(tài)性和血清表達水平對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預后不良組血清EGF、VEGF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點基因型GT、AA占比及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點基因型TT、CT占比顯著高于預后良好組,且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EGF、VEGF水平以及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點基因型與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點基因型是影響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潘慧文等[16]研究也顯示,EGF基因型和血清EGF水平升高可能與食管鱗癌發(fā)生及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相關(guān),具有GT、AA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患者更易發(fā)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另有研究顯示,食管癌患者血清中EGF、VEGF表達明顯升高,且二者具有明顯相關(guān)性[17]。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晚期食管鱗癌患者機體多種體液因子和腫瘤基因可通過VEGF促進或抑制腫瘤血管生成,VEGF過度表達則促進食管鱗癌細胞增殖、轉(zhuǎn)移,造成患者預后不良。還有研究表明,EGF可通過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誘導VEGF mRNA表達,升高VEGF表達水平,并以VEGF作為共同途徑促進腫瘤的血管生成[18-19]。EGF及VEGF對食管鱗癌細胞增殖具有協(xié)同作用,故檢測二者表達對預測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具有臨床價值。
本研究還顯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也是影響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與趙若妃等[20]研究結(jié)果相似。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評價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可反映患者蛋白儲量及身體功能情況。晚期食管鱗癌伴有嚴重營養(yǎng)不良患者免疫系統(tǒng)功能低下,黏膜屏障破壞、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顯著上升,對患者預后不利。
綜上,不同預后晚期食管鱗癌患者血清EGF和VEGF水平及基因分布存在較大差異,EGF和VEGF的基因型和血清表達水平對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預后具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