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訓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與文化傳承,一直受到中華民族的重視。家訓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因具體的“家國一體”概念,它又與社會道德風尚、民族教育、國家前途等緊密相關(guān)。在清代,嘉定錢氏是東南望族,因“嘉定九錢”等名人輩出而聞名于世。其背后因素眾多,家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嘉定錢氏家族的家訓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以錢大昕、錢大昭兩兄弟為中心,從家學、家風、美德和家業(yè)建設(shè)等方面梳理其家訓的踐行與傳播,對今天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 嘉定錢氏家族;家訓;踐行與傳播
【中圖分類號】G78?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8-005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8.01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當代中國語境下的家庭傳播研究”(批準號:20BXW056)的階段性成果。
家庭是社會與國家的細胞與基本單位,在中國古人的觀念里,家是國的起點。無論是《大學》,抑或是《詩大序》等都強調(diào)家庭對于國家、社會建設(shè)與治理的重要性。家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家訓,如諸葛亮《誡子書》、顏之推《顏氏家訓》、朱熹《朱子家訓》等,對傳播、繼承與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清代嘉定錢氏家族的家訓為例,通過以錢大昕、錢大昭為中心的家訓踐行與傳播研究,詮釋家訓中的家學、家風、美德、家業(yè)等建設(shè),揭示家訓踐行與傳播對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一、嘉定錢氏家族及其家訓
錢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享有《百家姓》所列“趙錢孫李”第二位殊榮的姓氏?!跺X氏大宗譜》尊少典氏為錢氏一世祖,因距今年代久遠,多屬于傳聞。自五代錢镠開始,錢氏家族多奉錢镠為錢氏始祖。錢镠,字具美,吳越開國國君。他戎馬一生,著有《錢肅王八訓》《錢肅王遺訓》《錢氏大宗譜》等,成為后來錢氏家訓的直接來源。
嘉定錢氏是錢氏家族重要的一支,其祖上錢镃“自常熟雙鳳里徒居嘉定之盛涇”[1]697,因此被稱為“嘉定錢氏盛涇支”[1]657,或因錢大昕緣故被稱為“嘉定竹汀公侍讀學士派”[2]。家族因“嘉定九錢”在乾嘉學術(shù)上享有盛名而為人所稱道?!捌鋾r海內(nèi)名家,雖不可數(shù)計,然‘嘉定九錢'實不愧一時儒宗,九錢者:大昕曉征、大昭晦之、塘學淵、坫獻之、東垣既勤、繹以成、侗同人、東壁星伯、東塾學仲,一代文物,萃于一門,堪稱嘉話”[3],嘉定錢氏能夠長盛不衰,人才輩出,成為“東南之望”族[4]的背后因素是什么呢?其原因較多。比如,“嘉定九錢”所處的乾嘉盛世,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相對繁榮,給學術(shù)發(fā)展帶來了外部條件;學術(shù)發(fā)展到明清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對古典學術(shù)、文學進行總結(jié)現(xiàn)象,而“嘉定九錢”的學術(shù)剛好符合清代學術(shù)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清初統(tǒng)治者采取禁書、文字獄等文化高壓政策,文人們不能去從事經(jīng)世致用之學,只能到古籍中尋找慰藉,從而考證之學大興,“嘉定九錢”也走上這條道路。本文將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即“嘉定九錢”之所以能揚名與其家訓及家訓的踐行與傳播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嘉定錢氏家族的家訓散見在錢大昕等人的文集文稿中,其內(nèi)容頗為豐富,形式亦多樣。其一,有以格言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如在錢東壁、錢東塾《竹汀府君行述》中,用十四個“云”的格言形式,涉及孝悌、交友、婚姻、節(jié)儉持家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其二,有以齋名堂號形式呈現(xiàn)的,詮釋其深刻家訓含義,如“養(yǎng)新堂”“十駕齋”“潛研堂”。錢大昕在《十駕齋養(yǎng)新錄自序》說,祖父曾取“養(yǎng)新”二字,榜于讀書之堂,“大昕兒時侍左右,嘗為誦之?!?[5]據(jù)《竹汀居士年譜》載,錢大昕三歲就要誦讀堂上匾字[1]9。十駕齋是錢大昕的齋名之一,取意應是來自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6]。這既是錢大昕的謙辭,也是在不斷鼓勵自己和家族門人努力。潛研堂是錢大昕又一齋名,取“潛心鉆研、細心考訂”之意。堂上高掛著“詩禮傳家”之匾額,是嘉慶九年(1804)錢大昕親筆書寫的,寄托著他對家庭成員的厚望;其三,有以對聯(lián)形式呈現(xiàn)的,如嘉慶丁巳(1797)立秋后五日,七十歲的錢大昕用隸書寫給次兒錢東塾的“教子聯(lián)”——“閑每勸人為善樂,貧惟教子讀書勤”,要求兒子以讀書立品為務(wù);其四,有以石碑形式呈現(xiàn)的,譬如,為了更好傳承家風,在族人修建好錢氏祠堂時,錢大昕撰寫《錢氏祠堂記》一文,被刻在了宗祠的石碑上。
在“嘉定九錢”中,錢大昕、錢大昭排名最前。兩人不僅是其他七人的長輩,而且在當時的學術(shù)地位上要高于其他七人,尤其是錢大昕,其學術(shù)在當時就影響巨大,有“南錢北紀”之美稱??梢哉f,錢大昕、錢大昭是家族里的領(lǐng)軍人物,對他們家訓踐行與傳播的研究,有助于更完整深入地了解“嘉定九錢”乃至嘉定錢氏家族。
二、錢大昕、錢大昭家訓的踐行與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7]錢大昕、錢大昭兩兄弟生活在“康乾盛世”的時代,當時的社會繁榮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反觀之,“康乾盛世”自然離不開當時每一個家庭的良好建設(shè)。以家訓形式呈現(xiàn)的家庭建設(shè),是其家族盛名背后的因素之一。
(一)家訓中的家學建設(shè)
什么是家學?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在《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shù)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guān)系》一文提及它,“當時門第傳統(tǒng)共同理想……不外兩大要目:一則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內(nèi)行,一則希望其能有經(jīng)籍文史學業(yè)之修養(yǎng)。此兩種希望,并合成為當時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項之表現(xiàn),則成為家風;后一項之表現(xiàn),則成為家學?!盵8]171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古代家學是家族世代相傳具有經(jīng)籍文史專業(yè)之學。
錢大昕、錢大昭生于書香之家,他們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邑諸生,日常生活“以課徒自給”,有著良好的學識。祖父錢王炯,字青文,精通文字、音韻之學,“謂讀書必先識字,故于四聲清濁,辨別精審,不為方音所囿。”[1]695著有《字學海珠》三卷、《星命瑣言》一卷。父錢桂發(fā),字芳五,號小山,著有《小山吟稿》三卷。兩位長輩對錢大昕嚴加管教,錢大昕二歲時,祖父“教以識字”[1]9;五歲時,祖父“親授以經(jīng)書”[1]696;十歲時,祖父“教以訓詁、音韻”[1]11;十四歲時,父“獨喜教府君(錢大昕)為詩,示以唐人安章宅句之法” [1]659。我們可以看出,錢氏家學擅長小學與考證之學,兼有詩歌。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之下,錢大昕文字、音韻、訓詁、詩章等有著扎實的基礎(chǔ),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弟弟錢大昭也從小接受家學教育,得到了父親和長兄的親自教導,尤其是追隨長兄錢大昕留在京城那段時期,曾參校錄入《四庫全書》,對他的學術(shù)涵養(yǎng)有著重大的意義??梢?,家學幫助二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這種家學傳承與傳播不僅僅體現(xiàn)在祖孫幾代縱向發(fā)展,更能在家族成員橫向發(fā)展上體現(xiàn)。在家中長輩教授錢大昕學業(yè)時,族人錢楷、錢燿與之隨行,“朝暮課誦”[1]658,族子錢塘“相與共學”[9]13195。家族其他族子自幼承家學,“東垣與弟繹、侗,皆潛研經(jīng)、史、金石。”[9]13236這種家塾式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給族中子弟提供了重要的學習平臺。通過教授、學習、交流、反饋等過程,家族中學習氛圍濃厚,族中子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傳統(tǒng)的家學打下扎實的童子功。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學傳承與傳播的過程中,家族中的女性也是其中一環(huán)。錢大昕二歲時,母親“指‘玉而’二字教之”[1]9;在愛女錢敬小時候,錢大昕親授“篆隸之學” [1]711。雖然資料記載不多,然而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家族中的女子既是從教者,也是受教者,在家學傳承與傳播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獨特作用。
(二)家訓中的家風建設(shè)
關(guān)于家風的定義,說法不一。一般來說,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10]。家風有好有壞,且家風又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因此古人非常注重家風建設(shè)。
錢大昕、錢大昭兩兄弟自小就被長輩要求“立德”。錢大昕在《記先大父逸事》一文記載,朝廷恩賜七十歲可領(lǐng)粟帛,鄉(xiāng)里很多人謊報年齡,年值六十九歲的祖父正色說:“壽命由天,人可欺,天可欺乎?欺天而罔上,吾不為也?!盵11]363在祖父逝世后,錢大昕還能憶起,可見這件事對他影響深遠。再如,當鄉(xiāng)里出現(xiàn)大饑荒時,祖父“議勸富民捐谷,于次年春,分四鄉(xiāng)煮粥,以食餓者”[1]698。祖父這種關(guān)心民生、心懷百姓的崇高品德躍然紙上。
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重言傳,重身教,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品德,可以培育出良好的家風。正是在長輩們的言傳身教下,家族子弟樹立崇高的道德,培育高尚的品德,并將之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行動,踐行在日常生活中,家族的優(yōu)良家風才得以傳承與傳播。譬如,在錢大昕晚年時,當?shù)匕l(fā)生水災,鄉(xiāng)民失業(yè),無法溫飽。病痊愈未久的他出謀建言,而其子錢東塾卻要求錢大昕努力加餐,錢大昕正色喻之曰:“吾忝冒皇恩,在官無澤民之德,居鄉(xiāng)無濟急之才。今者目擊荒歉,而汝等屑屑以口腹相勸,總使下咽,度我心安乎?”[1]669錢大昕在祖父的影響下,發(fā)揚家風建設(shè),將之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行動,同時積極引導自己孩子傳承與傳播家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家訓中的美德建設(shè)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有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美滿,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在古代,圣人經(jīng)常提及傳統(tǒng)美德,如孟子提倡“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毕襁@種尊老愛幼、夫妻和諧、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等家庭美德就屬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范疇,除此之外,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還有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愛國、利義、仁愛等表現(xiàn)。
錢大昕、錢大昭對傳統(tǒng)美德的踐行與傳播是多方面的,這里只是舉些例子來說明二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家訓中美德的建設(shè)。譬如,孝悌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之一,古人常說,百善以孝當先。錢大昕在日常生活里就為年邁的父母分憂,主動照顧弟弟,常?!皭蹜z備至”[1]688;當母親飲食減退時,他就不去赴館,日日服侍湯藥,“衣不解帶者兩月余?!?[1]664小時候的錢大昭,對長兄恭敬,視之如嚴師,“凡讀書行事,必承府君(錢大昕)指示,始愜于心?!盵1]668步入老年的錢大昭,與長兄“聊床笑語,至夜分不寐”[1]668,并繪《對床風雨圖》,記錄他們這段美好時光。從這些例子中,我們知道錢大昕、錢大昭對父母孝順有加,同時兄弟二人感情篤厚,到了晚年兩人還聊天至深夜,這種現(xiàn)象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是不常見的。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建設(shè),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不僅要求將傳統(tǒng)美德灌輸在腦子里,還要求踐行到日常生活上,進而傳播到家族子女身上,影響到社會去。所以,古人就以言傳身教、立家訓、定家規(guī)等形式以達到傳承與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目的。錢大昕曾著格言貽子女,如“保家之道曰儉、曰勤;保身之道曰謙、曰慎”[1]680,希望子女具備這些美好品德,傳承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
(四)家訓中的家業(yè)建設(shè)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儒家的“三不朽”成了古代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準則。嘉定錢氏家族被稱為“侍讀學士派”,可見,立言是作為嘉定錢氏家族追求的最大目標。
縱觀錢大昕的一生,立言可謂是他的奮斗目標。雖然他早年去博取功名,那也是為了改善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或許也可以說他有立功的志向,但是,在京做官時,他常?!拔ㄒ越?jīng)史自娛,討論異同,貫串古今,丹黃不去手,既專心于著述?!盵1]889由此可見,他做官時不曾為了功名利祿而廢掉著述,不曾忘記立言這一目標。耗費他五十年左右的著作《廿二史考異》,就在這段時期開始著手的。在他辭官后的二三十年里,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孜孜問學,矻矻著述,撰寫下非常多的著作。這些著作影響了清代學術(shù)的發(fā)展,為社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錢大昕不僅自己以立言為目標,還常常教導他的孩子,“去其自大之心,而專力于學”[1]681,而他的兒子錢東壁、錢東塾也的的確確專力于學,在書畫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據(jù)《嘉定縣志》記載,東壁“貢游京師,詩、古文名重公卿間,書法秀勁,能懸腕作蠅頭。晚摹蘭亭,日必一本,間畫竹石?!盵12]次子東塾“好書畫,尤喜寫山水,書工分隸,樸茂得漢人氣息,晚年俱不輕作?!盵13]
錢大昭不似其長兄錢大昕早年追求功名那樣,他“好讀書,而不汲汲乎榮利之嗜”[11]348,所以他一生未曾出仕,而是專心于治學,將立言作為他最大的追求目標。他的幾部著作如《廣雅疏義》《說文統(tǒng)釋》《兩漢書釋疑》等,耗費其一生心血,為學界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他的孩子東垣、繹、侗,也像他一樣專心于學問,潛研經(jīng)、史、金石,在當時就被人稱為“三鳳”[9]8,留下了諸多著作。
從錢大昕、錢大昭的家業(yè)踐行與傳播來看,兩人帶頭表率,把立言做到實處,給家中子女樹立了榜樣,從而帶動子女將家業(yè)繼續(xù)建設(shè),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不僅如此,二人的立言目標,勤懇的著述,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影響了一大批考據(jù)學者,形成了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潛研學派,在乾嘉考據(jù)學鼎盛時期大放異彩。
家訓是中國古代教育的一種重要的形式,也是優(yōu)秀的世家大族最為看重的。它能夠使得一個家族在幾百年中常常有人才輩出,對于優(yōu)秀人格的培養(yǎng)、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訓往往是起源于家族的子弟教育,能夠在前后代之間傳承,也能在家族成員間平行傳播,甚至一個家族取得成功后,往往能為同時或后世的其他家族接受,呈現(xiàn)出代際與橫向傳播的特點。這種特點使得其中的精華得以在歷史長河中傳承、流衍,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嘉定錢氏家訓的梳理,證明古人非常重視家庭以及家庭建設(shè),結(jié)合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不斷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分去利用主流媒體+自媒體等“融媒體”相結(jié)合的宣傳平臺,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營造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對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經(jīng)國.錢大昕年譜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20.
[2]錢文選.士青全集[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9:263.
[3]顧吉辰.錢大昕研究[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17.
[4](清)江藩.漢學師承記箋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24.
[5](清)錢大昕著,楊勇軍整理.十駕齋養(yǎng)新錄新注 前言[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7.
[6](戰(zhàn)國)荀況著,(唐)楊倞注,耿蕓標校.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
[7]潘旭濤.習近平談家風建設(sh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07-22(5).
[8]錢穆.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論叢[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9.
[9]趙爾巽等.清史稿:第43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0]夏征農(nóng),陳至立.辭??s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023.
[11](清)錢大昕.潛研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2]上海市嘉定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嘉定縣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858.
[13](清)震鈞.書人輯略卷八[M]//三十三種清代人物傳記資料匯編:第43冊.濟南:齊魯書社,2009:266.
作者簡介:
翁文芳,女,漢族,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