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映勤
巴黎是我向往已久的城市,這樣的城市還有很多,世界上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勝地在召喚著我們,而我們大多只能在心中向往、渴望、等待,尋找著機會將我們的視線與它們焊接。但巴黎不一樣,它有太多的面孔、太多的誘惑,藝術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時尚之都、愛情之都……難怪當年徐志摩曾感嘆:“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庇辛诉@次的法國之行,感受巴黎不僅成為了可能,也將變?yōu)樯焓挚杉暗默F(xiàn)實。這種期盼讓我們每一個同行的游客瞪圓了雙眼,注視著前方即將出現(xiàn)的城市景象。
中巴車始終快速行駛著,我們在急切地飛速奔向巴黎,確切地說,是在趕往巴黎塞納河的碼頭。因為最后一班游船即將開航,錯過這班,就要夜游或者第二天再安排,這會打亂我們的旅游計劃。意大利籍司機克勞迪奧不僅車技嫻熟,而且十分熟悉巴黎的路況,我們的車三轉兩拐,很順利地到達了碼頭。此時,離開船只剩下五分鐘。
行色匆匆、急不可待,我們就這樣進入了巴黎,登上了塞納河上的游船。
游船很大,干凈整潔,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船艙里回蕩著悠揚的音樂和包括中文在內的五種語言的導游詞,人們卻十分安靜,他們耳朵聽著,眼睛看著,手里的相機、手機不停地拍照,沒有人喧嘩,沒有人大聲說話或走動?!按藭r無聲勝有聲”,他們被美麗的塞納河風光所震懾,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兩岸的景物。
我注意到,塞納河的河面不寬不窄,水流不緩不急,潔凈的河水微波蕩漾,看不到任何漂浮物。河的兩岸,樹木繁茂,郁郁蔥蔥,綠色怡人。河床寬闊處的水泥平臺上有三三兩兩的人,他們或躺或坐,或讀書或發(fā)呆。有的身著泳衣、戴著墨鏡,像在沙灘上一樣享受著陽光的撫慰;有的伸出手臂,面帶微笑向游客友好地招手致意,讓素不相識的我們倍感親切與溫馨。
當然,最讓人感到驚奇的還是兩岸那些瑰麗多姿的建筑,它們風格各異,裝飾精美,雄偉壯麗,多姿多彩。一座座古老的建筑,隨著游船的緩緩行駛,像畫卷一樣在人們眼前慢慢展開。
巴黎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塞納河兩岸,星羅棋布,盡收眼底。富麗堂皇、流光溢彩的亞歷山大三世橋,高聳入云、巍峨挺立的埃菲爾鐵塔,氣勢恢宏、莊嚴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歷史悠久、藏品豐富的盧浮宮,以及薈萃人文藝術精華的法蘭西學院、石頭砌就的火車站式的奧賽博物館、矗立著埃及方尖碑和精致雕像的協(xié)和廣場、安葬著拿破侖的榮軍院、戴安娜王妃遇難處的隧道,等等。塞納河猶如巴黎藝術畫廊的流動通道,集中展示了巴黎的歷史、文化、藝術,以及巴黎的浪漫與瀟灑……
坐在游船上,盡覽兩岸風光,滿目的恢宏、炫麗與壯美讓人怦然心動。塞納河的美是難以形容的,它充滿了高貴的藝術氣質,融匯了巴黎特有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目光所及之處,我?guī)缀鯖]有看到一座新式建筑。在城市規(guī)劃和古城保護上,巴黎人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傳統(tǒng)。法蘭西輝煌的過去讓后人感到驕傲,巴黎人為生活在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我想起了十九世紀的法國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詞“外省人”,難怪他們把巴黎以外的法國人都稱為外省人,在他們心目中恐怕再也沒有比巴黎更漂亮的城市了。
巴黎的誕生及發(fā)展離不開塞納河。兩千多年前,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的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從公元六世紀起,它開始成為法國的王都。十一世紀至十二世紀,歷代國王在河的兩岸大興土木,相繼建成教堂、博物館、廣場等各種建筑。直到今天,世世代代的巴黎人始終深深地愛著這條緩緩流過的母親河,他們發(fā)揮聰明才智,盡力將它打扮得嫵媚動人。
如果說巴黎的主要建筑是一顆顆光彩照人的珍珠,塞納河就是一條晶瑩華貴的絲帶,將它們和諧地緊緊相連,使它們渾然一體、熠熠生輝。它蜿蜒曲折,款款流淌,如詩如畫,如醉如癡,向世人展示著巴黎古老的昨天與嶄新的今天。
在塞納河上,我的心緒是煩亂的,只覺得時間匆匆、過得太快,許許多多精美建筑還沒來得及被我記住名字就在眼前一掠而過。轉瞬即逝的美麗,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只能顧此失彼、浮光掠影般走完行程。
是的,通過塞納河,我感受到了巴黎的美麗、巴黎的高雅、巴黎的嫵媚、巴黎的浪漫、巴黎的奢華……雖然只是匆匆一瞥,走馬觀花,好在還有幾天的時間彌補意猶未盡的遺憾,巴黎的方方面面等著我們去慢慢體味。
在巴黎市中心,你想不看到埃菲爾鐵塔都難,它實在太高大、太雄偉了,320.7米高的塔身,聳立在美麗的塞納河畔,似乎整個巴黎都被罩在它的身影下。就像法國一位作家說的:“只有站在巴黎鐵塔上,才能不看見鐵塔。”
鐵塔是法國最高的建筑物,也曾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這個紀錄一直保持了四十五年,直到一九三一年紐約帝國大廈落成。我難以想象,一百三十多年前,法國就能造出如此規(guī)模的龐然大物。
第一眼看到鐵塔,是在進入巴黎的當天下午。我們在塞納河上乘游船觀賞兩岸的風光,船駛過亞力山大三世橋,埃菲爾鐵塔遠遠地出現(xiàn)在前方。人群明顯有些騷動,人們紛紛站起身,以鐵塔為背景留影紀念。河岸上瑰麗多姿的建筑人們大多叫不上名字,唯有埃菲爾鐵塔沒有人會認錯,它是獨一無二的巴黎的標志、巴黎的名片。
第二天上午,我們來到鐵塔腳下,四個呈等邊分布的水泥塔座像鋼鐵大廈般屹立在戰(zhàn)神廣場四角,舉頭望去,只見鐵塔像一個巨大的A字般高聳入云,巍峨挺立。走上臺階,一樓的標示牌,注明它的建造年代:一八八九年。
那一年是法國輝煌、驕傲的一年,世界萬國博覽會在巴黎舉行,同時又趕上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日。為了隆重慶祝,巴黎市政府決定建造一座鐵塔,由法國人古斯塔夫·埃菲爾負責設計。
巴黎人對藝術的酷愛、對歷史的珍重是世人皆知的。眷戀舊物、尊重傳統(tǒng)往往伴隨著對新生事物的懷疑與排斥,要在風景如畫的藝術之都建造一座鏤空的鋼鐵巨物,巴黎人在情感上顯然是難以接受的。埃菲爾的設計方案遭到了一片抨擊、謾罵和反對。有些市民擔心年深日久它會倒塌,更多的人則認為它丑陋,與美麗的城市風景不協(xié)調,一批藝術家和建筑師聯(lián)合簽名了抗議書《反對修建埃菲爾鐵塔》。
抗議書寫道:“人們去設想吧,巴黎美麗的建筑怎么能與一個使人目眩的、可笑的、黑色怪異的大煙囪相融合呢?黑鐵塔以它野蠻的格調破壞了整個巴黎建筑的氛圍,使巴黎傳統(tǒng)建筑變得丑陋了,著名建筑隨之掉價了,美麗的巴黎將在一場噩夢中消失。在今后的二十年中,我們都將看到世紀怪物——那個用螺栓固定的鐵皮柱子——在城中央顫抖著晃來晃去,如同一滴墨水灑在一張白紙上一樣,給巴黎臉上涂上了可憎的污點?!?/p>
聯(lián)名抗議的各界著名人士達到三百人之多,這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作家左拉、小仲馬、莫泊桑、魏爾蘭等人。莫泊桑甚至揚言:“鐵塔建成之日,就是我出走巴黎之時,我要遠離法國?!笨梢娙藗儗ㄔ扈F塔的計劃深惡痛絕、極度排斥。雖然巴黎市政府力排眾議,支持埃菲爾的大膽設計,但同樣沒有十足的信心,他們決定在鐵塔建成三年之后將其拆除。
鐵塔建筑在一片反對聲中如期完成。一八八九年三月三十一日,當時世界第一高的埃菲爾鐵塔正式落成剪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fā)現(xiàn),巨大的A形鋼筋鐵骨不但不笨重,反而顯得優(yōu)美輕盈。它高大聳峙、勢壓全城,逐漸與巴黎的建筑景致相適應,最終被巴黎人所接受,并成為他們引以為傲的“云中牧女”,成為城市的象征。
埃菲爾也因建造鐵塔而名聲大噪。這位杰出的設計師曾經(jīng)設計了一百多座著名建筑,據(jù)說天津的萬國橋(現(xiàn)解放橋)就是他的杰作之一。
鐵塔共分三層,第一層高五十七米,第二層高一百一十五米,第三層高二百七十六米。每一層都設有帶高欄的平臺,電梯可在各層將游客載到塔頂,在那里游客可以鳥瞰巴黎全景。在鏤空的塔身鋼架中,我乘電梯來到第二層,塔上的游客密密麻麻,寬闊的塔臺上設有各種商店。依欄遠望,巴黎的美景盡收眼底。
這座九千噸重、由近兩萬個部件組成的鋼鐵建筑,無疑是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產(chǎn)物。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它竟然誕生在一百三十多年前。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風雨考驗,埃菲爾鐵塔仍然容光煥發(fā)、青春常在。
而在一八八九年——中國的光緒十五年,我們又是一種什么景象?當三百二十多米高的鋼鐵巨塔屹立在法蘭西大地上的時候,中國甚至還沒有一家“洋灰”廠;當歐洲大陸上的機車吐著白煙,風馳電掣地拉動西方經(jīng)濟突飛猛進之時,我們的運輸工具主要還是咿呀作響的牛車和馬車。當然在埃菲爾鐵塔建成八年之前,我們建成了第一條運煤鐵路,這條鐵路從唐山到胥各莊,全長只有9.7公里。而在鐵路投入使用之初,朝廷怕火車震壞了皇陵,只準用騾馬拉拽著煤車前行。
差距如此之大,埃菲爾鐵塔讓我想到了我們的過去。
盧浮宮有“萬館之館”之稱,這座古老的建筑中收藏著四十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要想將這些展品大致瀏覽一遍,據(jù)說至少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我以為,巴黎“藝術之都”的美稱,很大程度上與盧浮宮豐富的藏品有關。當然它不僅僅屬于法國,更屬于世界。歷史上的法國國王和所有統(tǒng)治者一樣,強烈的占有欲貫穿著他們生命的始終,他們不僅僅對權力、金錢、女人有占有欲,對藝術珍寶更是如此。長時間的瘋狂收集與掠奪,豐富了盧浮宮的館藏。
八百多年前,為了鞏固防御,巴黎人在市中心的西岱半島上修建了一座橋頭碉堡,這就是盧浮宮的前身。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擴建和修葺,最初的碉堡成為巴黎重要的軍事堡壘。到了十四世紀,酷愛藝術的國王查理五世決定將堡壘改造成一座奢華的庭院式皇家宮殿,并將皇室圖書館搬到宮殿中的一座高塔內。從此盧浮宮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隨后不久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使這座皇宮遭到了嚴重的損壞。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盧浮宮經(jīng)歷了不斷的修葺擴建,歷代法國國王在此大興土木,希望在盧浮宮的歷史上留下他們的印跡。凱瑟琳王后對盧浮宮進行了最著名的一次擴建:作為宮殿的補充,杜樂麗宮以及花園的修建讓宏偉的宮殿更顯氣派。歷經(jīng)國王與王后的心血,盧浮宮最終恢復了往日的光彩。無論是奢華的內部裝修還是精致的室外花園,盧浮宮無處不閃耀著當時建筑藝術的精美。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國王亨利四世決定把盧浮宮修建成宏偉的一體宮殿。為了使盧浮宮與杜樂麗宮間的所有建筑都連成一片,他下令將兩座宮殿間的街區(qū)夷為平地,并在原址上建造一條巨大的方形長廊作為聯(lián)結各處的通道。亨利四世去世后,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繼續(xù)對盧浮宮進行修葺擴建,他們不惜財力,希望把盧浮宮建設成為體現(xiàn)法國藝術的皇室。一六六一年,路易十四移情別戀,看中了巴黎郊外的一處村落,將他全部的熱情轉移到了修建凡爾賽宮上。盧浮宮從此失去了皇宮的地位,卻擁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盧浮宮博物館。
盧浮宮經(jīng)歷了由城堡到皇宮再到博物館的演變、擴建過程。千百年的歷史、歷代人的心血將它打造成一座聞名世界的藝術宮殿。廣場前的小凱旋門、兩側的立體雕像與遠處的盧浮宮融為一體,古老的藝術氛圍和濃重的建筑風格相得益彰,為美麗的巴黎留下了精彩絕倫的一筆。
但是在盧浮宮的入口處,我看到的是一座玻璃金字塔形建筑,它與周圍的建筑風格格格不入。盡管它出自我們的同胞貝聿銘大師之手,盡管這個設計受到了種種贊譽,但是我覺得它建在盧浮宮門口實在是大煞風景。金字塔通體由玻璃建成,作為一座單獨的建筑,它是相當別致精美,但矗立在古樸典雅的宮殿式建筑群中,則顯然有些不倫不類。當然大師的設計總有別出心裁、標新立異之處,驚世駭俗、匠心獨具、與眾不同也許正是藝術家所追求的效果。但是作為舉世聞名的盧浮宮的附屬建筑,過于現(xiàn)代的玻璃金字塔總會給人一種不協(xié)調、不舒服的感覺。也許因為浪漫的、富于藝術氣質的巴黎人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玻璃金字塔才能在盧浮宮前安身立命。
我們是從玻璃的、怪異的現(xiàn)代建筑金字塔的地下進入盧浮宮的。我無法形容盧浮宮內部的豪華壯麗、展品豐富,中國、印度、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美索不達米亞……世界各地古老、珍貴的文明成果在這里匯聚一堂。短促的半天時間里,我們即使走馬觀花也只能窺見其中的部分展品。德籍華人女導游事先已囑咐過我們,只要看到盧浮宮的鎮(zhèn)館三寶——《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和《蒙娜麗莎》,就算不虛此行,其他的看到就是白賺。
的確,進入迷宮一樣的盧浮宮展館,到處是壁畫、雕像,琳瑯滿目的藝術珍品,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旅游旺季已過,館內的游人比想象中的要少。在標示牌的指引下,我們很快便找到了目標。
熟悉而又陌生的維納斯女神雕像就在眼前,它佇立在館內顯著之處,格外引人注目。雕像四周圈著隔離繩,觀者不能靠近。雖然維納斯女神已經(jīng)失去了雙臂,但它的魅力依然。作為美的象征,維納斯女神雕像曾經(jīng)無數(shù)次進入我的視線,今天我終于站在了它的真跡面前。談不上激動,談不上驚奇,維納斯的美麗、莊重、典雅需要細細地品味,而在簇擁的人群中,我只能對它投去匆匆的一瞥,用相機留下它綽約的豐姿。
在蒙娜麗莎神秘復雜的微笑中,我慢慢地走向她。畫像前面是站立兩旁的保安和工作人員,我的前后是緩步移動的觀光游客。達·芬奇的名畫裝在玻璃鏡框中,掛在前方,畫中的蒙娜麗莎表情復雜,似笑非笑。是悲是喜?是苦是樂?是親近還是冷漠?我們實在難以讀懂蒙娜麗莎微笑背后的含義。不準照相,無法駐足,我只能隨著絡繹的人群走近瞻仰其美麗的尊容。
對《勝利女神像》,我們顯然是陌生的。這座缺少頭部、背生雙翅的女神像雖然已經(jīng)殘破不全,但雕刻精細,氣勢不凡。
讀不盡的盧浮宮,看不夠的藝術品,盧浮宮向世人展現(xiàn)著它舉世無雙的獨特魅力。
責任編輯? ?梁樂欣
特邀編輯? ?張? ?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