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愛川 吉 人 張 宇 趙占釗 侯玉文 劉雨煙 丁海琨
(1.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物資裝備公司;2.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事業(yè)部;3.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國際合作處)
全球頁巖油資源豐富,頁巖油革命方興未艾,產量持續(xù)增長。中國頁巖油資源潛力大,近年來加大理論、技術攻關力度,在細粒沉積與納米油氣連續(xù)型聚集規(guī)律與富集理論、致密儲層體積改造與“工廠化”作業(yè)模式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準噶爾、鄂爾多斯和松遼等多個盆地開發(fā)試驗及示范區(qū)建設獲戰(zhàn)略性突破,成為國內原油穩(wěn)產增產的關鍵領域[1]。
四川盆地侏羅系湖相頁巖油氣具有埋藏淺、保存條件好、地層壓力系數高等優(yōu)越條件,發(fā)育層系多,具備立體勘探優(yōu)勢。暗色頁巖主要發(fā)育在東岳廟段、大安寨段和涼高山組。按照總有機碳含量大于1.5%標準計算,侏羅系大安寨段頁巖油資源量為70×108t[2-3]。該地區(qū)頁巖油氣形成主要受巖相和燕山期古構造控制,大安寨段和涼高山組的烴源巖上下緊鄰厚層致密巖石,形成封閉系統(tǒng)。燕山期油氣生成后以吸附和游離方式賦存在烴源巖地層中,不受局部構造控制,背斜、向斜和單斜都產油氣[4-6]。主要為特低孔隙度、特低滲透率的致密儲層,常規(guī)手段難以進行經濟有效開發(fā)[7-10]。為了提高頁巖油優(yōu)質儲層鉆遇率,有效降低施工風險,本文圍繞水平井地質導向鉆井作業(yè),開展“測定導”一體化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
自1958年以來,四川盆地侏羅系油區(qū)相繼發(fā)現涼高山組、大安寨段和東岳廟段油層。勘探初期,研究對象主要為大安寨段一亞段(簡稱大一亞段)、大安寨段三亞段(簡稱大三亞段)介殼灰?guī)r。介殼灰?guī)r非常致密(孔隙度為0.97%,滲透率為0.07mD),厚度?。?~20m),儲集能力有限。頁巖主要發(fā)育在大安寨段二亞段(簡稱大二亞段),頁巖有機碳含量較高、物性好、分布穩(wěn)定、含油氣性好。針對四川盆地陸相頁巖油氣,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自 2017 年始開展前期評價,提出川中地區(qū)大安寨段具備湖相頁巖油氣成藏條件。
2020—2021年,侏羅系頁巖儲層勘探采用“水平井+體積壓裂”工藝取得重大進展,頁巖油氣實現產量突破。中國石化在泰頁1井測試產油9.84t/d,產氣7.5×104m3/d;中國石油在平安1井測試產油112.8t/d,產氣11.45×104m3/d,展現了四川盆地侏羅系頁巖油氣的生產潛力和勘探前景。
地質導向鉆井將地質要求與工程目標相結合,既保證優(yōu)質儲層鉆遇率,又給后續(xù)完井作業(yè)提供良好的井筒環(huán)境?!皽y定導”一體化技術是以地質綜合分析為基礎,結合隨鉆測井、定向井工程等專業(yè),利用鉆井過程測量的地質、工程參數,實時識別地層與流體性質,通過定向鉆井工藝,引導鉆頭向地質目標鉆進。
(1)“測”的關鍵是儀器優(yōu)選??煽康膬x器作為作業(yè)人員的“眼睛”,可及時準確掌握井下地質、工程情況,為了確保“看得清”,需要依據地質目標結合儀器測量原理及其適用性開展儀器選型,并確保儀器刻度符合相關規(guī)范。(2)“定”的要點是工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軌跡優(yōu)化設計、鉆具組合選型、鉆井參數優(yōu)化、工程風險識別等,通過工程控制,確保鉆頭抵達目標位置。(3)“導”的核心是地質評價。涵蓋多個環(huán)節(jié):前期主要是收集已有地質綜合研究成果,包括地震、鉆井、錄井、測井等資料,識別區(qū)域地質特征,建立地質模型;中期主要是在實鉆過程中進行隨鉆資料解釋,對井下地質情況進行再認識,尤其是動態(tài)修正地質模型,為鉆頭走向提供決策;后期完鉆對比分析,通過翔實的電纜測井資料、完鉆試油成果,對隨鉆資料實施再認識,為后續(xù)井的鉆遇率、鉆井時效提升及風險控制積累經驗(圖1)。
圖1 “測定導”一體化實施框圖
實施過程中,地質導向人員根據儲層類型與地質工程特點,基于區(qū)域地震、測井、錄井、測試相關數據建立地質模型;儀器操作人員根據所鉆井眼地層伽馬、電阻率等參數選擇適應的隨鉆測井儀器,為地質導向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定向人員依據地質決策優(yōu)化井眼軌跡。各專業(yè)之間有機融合,在最大限度保證優(yōu)質儲層鉆遇率的情況下,兼顧井身質量和后續(xù)施工環(huán)節(jié)。
2.2.1 地質建模與“甜點”確定
地質建模是通過地震資料、區(qū)域實鉆井資料、地質認識成果建立地質模型,利用地震資料的橫向約束,測井資料的垂向控制,最大可能逼近目的層的真實情況。實際操作中,需根據富油氣段的縱向分布(甜點段)及地質、工程特征,選擇合適的甜點區(qū)域(甜點區(qū)),建立相應的地質模型,以滿足地質導向作業(yè)需要[11-12]。
頁巖油氣“甜點段”是具有連續(xù)厚度、高TOC、高孔隙度、高脆性礦物含量、高含油氣特征的富有機質頁巖發(fā)育段。四川盆地陸相黑色頁巖分布廣泛,“甜點段”發(fā)育,橫向連續(xù)性較好。侏羅系頁巖累計厚度為160~260m,“甜點段”厚度為50~90m。以自流井組大二亞段頁巖油為例,儲層孔隙度較高(總孔隙度為4%~6%),成熟度高(Ro主體介于1.0%~1.4%之間,處于正常原油—凝析油氣階段),脆性礦物含量高(長英質、鈣質脆性礦物含量為51%~73%,平均為65%),頁理裂縫發(fā)育(構造縫、頁理縫、生烴超壓縫發(fā)育),保存條件好(上下均為致密介殼灰?guī)r,頂底板條件良好),埋深適中,非常利于頁巖油氣源內聚集[7,13-16]。
根據“甜點段”地質特征和平面變化,在資源有利區(qū)中優(yōu)選厚度大、品質好、保存條件優(yōu)的地區(qū)作為頁巖油氣“甜點區(qū)”?,F實“甜點區(qū)”應測井和地震可識別、工程可作業(yè)、經濟有效益。借鑒北美Eagle Ford、Permian等海相頁巖油氣“甜點區(qū)”評價經驗,結合四川盆地侏羅系頁巖油氣地質要素,優(yōu)選黑色頁巖熱演化程度高(Ro大于1.0%)、富有機質頁巖成規(guī)模(TOC大于1%的黑色頁巖,厚度大于20m)、埋藏深度小于4000m作為大安寨段頁巖油氣“甜點區(qū)”評價的3個最重要參數[17-19]。經評價,大二亞段頁巖油氣“甜點區(qū)”富有機質頁巖厚度為20~50m,面積超過2×104km2,目的層埋深為4000m以淺[20-21]。
2.2.2 軌跡優(yōu)化設計與鉆具組合
軌跡優(yōu)化設計時需對地質風險與工程風險進行篩選和綜合分析,并量化評估。其中,地質風險包括地層厚度變化、地層傾角變化、地層識別標志特征不清和儲層位置變化等,工程風險包括井壁穩(wěn)定性、巖石可鉆性和儀器安全性等。根據目的層埋深、地層傾角及優(yōu)質儲層橫向展布規(guī)律,選擇鉆進方位,設計合適的造斜點、著陸點、著陸井斜角及靶前位移。
確定井眼鉆進方位,需考慮兩個條件:一是井壁穩(wěn)定性較好,減少井下復雜情況發(fā)生;二是與最大主應力夾角較大,最大概率鉆遇天然裂縫,有利于后續(xù)壓裂改造。造斜點應避開巖石破碎帶和裂縫發(fā)育帶等易漏失層段,盡量選擇在井壁穩(wěn)定性較好層段。造斜段要選取合適的全角變化率,全角變化率較大會給后續(xù)完井施工作業(yè)帶來困難。造斜段與水平段由于工程目標不同,對鉆具組合的要求也不同。造斜段主要目標是增斜,使鉆頭到達目的層時,井眼軌跡與地層走向保持一致,鉆具組合需具有較強的造斜能力。水平段主要目標是追蹤優(yōu)質儲層,要求鉆具組合在復合鉆進時穩(wěn)斜穩(wěn)方位,減少定向井段。
螺桿與旋轉導向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井眼軌跡控制工具。影響軌跡控制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螺桿彎角及螺桿扶正器直徑、旋轉導向工具類型、地層軟硬程度等。為了降低井下施工風險,提高鉆井時效,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巖屑返出情況、鉆具摩阻等參數,優(yōu)化設計下部鉆具組合,必要時增加旋流清砂器、水力振蕩器等鉆井輔助工具。
2.2.3 實鉆跟蹤與軌跡調整
水平井導向以確保優(yōu)質儲層鉆遇率為目標,準確著陸和水平井軌跡精細控制是關鍵。著陸階段主要采用逐層逼近的方法進行軌跡控制,標志層設定由“宏觀”到“微觀”,越接近目的層,選取點越密集。水平段精細跟蹤的關鍵在于沿井軌跡方向地層傾角計算,依據實鉆的巖屑錄井、氣測、鉆時、隨鉆測井等信息實時分析對比。例如采用等時旋回對比技術解釋鉆進層位、地層傾角、軌跡狀態(tài),明確井斜角與地層上切、下切關系,實時微調井斜角,把軌跡控制在設定箱體內。依據地震資料,從整體構造識別變化趨勢,提前微調井斜,避免滯后調整導致狗腿度偏大。
實鉆地質導向時,隨鉆測井數據及錄井資料是跟蹤鉆頭在地層中所處位置的主要依據。隨鉆測井儀器選型必須滿足兩個特征:一是測量參數能敏感地識別甜點,準確判斷儲層頂、底界面及鉆頭在儲層中的位置;二是測量參數能識別儲層流體,鉆進過程中通過判斷儲層流體性質的變化及時調整鉆頭走向,保證儲層鉆遇率。隨鉆測井作為實時判斷地層鉆遇情況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參數主要有自然伽馬和電阻率。隨著技術進步,測量方式不斷豐富,已從常規(guī)隨鉆測井儀器發(fā)展形成了方位伽馬成像、方位電磁波電阻率探邊、方位側向電阻率成像等多類型隨鉆測井儀器,能夠更加清楚地判斷地層界面[10]。
本文以LA1井為例,闡述四川盆地頁巖油水平井“測定導”一體化實施方案。通過導眼井分析進行箱體優(yōu)選,設計軌跡控制方案;結合導眼井和水平段儲層工程地質特點,完成地質導向施工方案、鉆具組合方案及隨鉆儀器選型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LA1井大安寨段巖心分析:地層以頁巖為主,頁巖與石灰?guī)r互層,脆性礦物發(fā)育(含量為35%~77%),均值為57.2%,膨脹性礦物少。頁巖厚50m,灰黑色頁巖總孔隙度為4.89%~7.13%(均值為5.54%),灰黑色含介殼頁巖孔隙度為2.37%~6.13%(均值為4.06%),介殼灰質頁巖與泥質灰?guī)r互層孔隙度為3.57%~4.7%(均值為3.99%),介殼灰?guī)r孔隙度為1.19%~2.65%(均值為1.92%)(圖2)。
圖2 大安寨段不同巖性孔隙度直方圖
LA1井大安寨段頁巖儲集空間以溶蝕孔為主,其次為黏土礦物晶間孔、有機孔和微裂縫(圖3)??讖椒植挤秶^廣,微孔孔徑主要分布于20~100nm,核磁共振和氮氣吸附實驗測試的兩個樣品孔隙均以介孔為主,2~10nm孔隙占比最高,10~20nm次之;同時存在一定的微米孔。
圖3 LA1井大安寨段頁巖顯微照片
大安寨段頁巖有機質Ro主要分布于0.9%~1.5%,處于成熟—高成熟階段。LA1導眼井8個巖屑樣品(井段3633~3675m)洗油后進行Ro測定(表1),Ro分布在1.36%~1.95%之間,平均值為1.5%,與區(qū)域認識一致。
表1 LA1井巖屑樣品鏡質組反射率
LA1導眼井侏羅系鉆進過程中共見12次油氣顯示,其中7次位于大安寨段。3511.2~3514m井段持續(xù)后效19次,TG峰值為98.9%,組分峰值C1為63.5%,槽面氣泡含量為5%~10%。巖心分析表明頁巖含油飽和度較高,3482~3522m井段為含油飽和度高值區(qū)(圖4)。
圖4 LA1井大安寨段含油飽和度縱向分布
基于核磁共振T2譜,結合常規(guī)測井資料分析,LA1井大二亞段3503~3513.5m處孔隙度最高(圖5),均值為5.0%~5.9%,最高可達8.2%,TOC均值為1.0%~1.6%,最高可達3.7%,含油孔隙度均值為0.7%~0.8%,有效含水飽和度均值為48.5%~51.3%,計算RPI油氣可采指數均值為0.03~0.032,儲層品質較好。交叉偶極聲波測井及電成像測井分析顯示,快橫波方位大部分穩(wěn)定在110°~120°之間,電成像有明顯崩落現象,走向為20°左右,綜合判斷LA1井最大主應力方向為110°~120°。井軌跡鉆進方向選擇中,原則上要與最大主應力方向保持較大夾角,朝大安寨段湖盆中心方向,水平段盡可能兼顧天然裂縫。結合最大主應力方向、大安寨段湖盆沉積特征及平面TOC反演分析,鉆進方位確定為200°,井軌跡方向與最大主應力方向接近垂直。
圖5 LA1井綜合解釋成果圖
綜合分析含油氣性、儲集性、可壓性等,認為水平鉆進箱體為導眼井大二亞段a小層—大二亞段b小層測井解釋油氣層段(3505~3515m),箱體厚10m,巖性為灰黑色頁巖、介殼灰?guī)r,鉆進方位為200°。
3.2.1 地質導向建模
地質導向建模過程中,利用導眼井測井資料合成地震記錄,以此標定地震記錄,顯示具有較好的匹配關系:大安寨段頂界為較連續(xù)弱波峰下零值點;大二亞段a小層為強波峰反射;大二亞段b小層為強波峰下零值點;大安寨段底界為連續(xù)強波峰(圖6),導眼井實鉆大安寨段各亞段底界和厚度與地震剖面層位誤差在-3~2m之間,基本吻合;頁巖儲層縱向主要發(fā)育在大二亞段a小層,橫向連續(xù)穩(wěn)定分布,箱體頁巖段呈連續(xù)強反射特征,箱體頂界為波谷底部,箱體底界位于強反射波峰極大值處,頁巖儲層預測剖面與導眼井測井評價較為一致。地震剖面顯示沿井軌跡方向地層基本水平。
圖6 導眼井合成地震記錄
分析導眼井實鉆測井資料,設置導向標志層,建立軌跡關鍵控制點。從側鉆造斜點至箱體,自然伽馬變化特征標志明顯(圖7),能夠滿足層位識別,通過與導眼井及地震剖面結合,計算地層視傾角。利用導向軟件,結合導眼井自然伽馬特征,從造斜點開始對地層隨鉆測井曲線進行預測,建立先導地質模型,并結合井壁穩(wěn)定性、靶前距要求,設計鉆進軌跡方案(圖8)。
圖7 地層自然伽馬變化特征
圖8 先導地質模型及軌跡設計方案
3.2.2 地質導向軌跡控制措施
(1)造斜段控制措施。通過標志層跟蹤,逐步標定地層垂深變化,優(yōu)化調整軌跡,確保以最優(yōu)井斜入靶(圖8)。針對鉆時慢、井壁穩(wěn)定性差、井徑擴徑段(沙溪廟組一段、涼高山組下段泥巖段),為防止垮塌,確保工程順利實施,以復合鉆方式鉆進。
(2)水平段控制措施。參考地震剖面提取地層傾角,鉆進方向水平段前段地層傾角基本水平,水平段后段地層以1.5°左右下傾。在實鉆過程中,根據隨鉆數據求出實際地層傾角,將軌跡控制在箱體中上部。
3.2.3 優(yōu)化鉆具組合方案(1)側鉆段及造斜段鉆具組合方案。造斜段鉆具選用復合增斜效果好的鉆具組合,減少定向進尺,提升軌跡平滑程度。LA1井側鉆點位于沙一段,巖性為砂泥巖互層,井眼尺寸為311.2mm,比215.9mm井眼尺寸大,在螺桿輸出扭矩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鉆頭破巖體積大,效率低;鉆具剛性較強、彎接頭支點力度不夠,易導致側鉆起砂慢;井下螺桿振動會破壞剛形成的劃槽,因此鉆頭使用側向切屑能力較強的復合鉆頭。鉆具組合:φ311.2mm復合鉆頭+φ216mm單彎螺桿1.5°×8.64m+φ203mm回壓閥+φ203mm MWD循環(huán)短節(jié)×0.83m+φ203mm無磁鉆鋌×9.36m+φ203mm鉆鋌×3根+轉換接頭+φ139.7mm加重鉆桿×30根+隨鉆震擊器+φ139.7mm鉆桿。側鉆成功后,井斜增至10°左右時,根據鉆頭使用情況提鉆更換PDC鉆頭。
(2)水平段鉆具組合方案。進入頁巖箱體后,鉆進以小幅度井斜調整為主,鉆具選用復合穩(wěn)斜效果好的組合。鉆具組合:φ215.9mm PDC鉆頭+螺桿1.25°+回壓閥+無磁承壓鉆桿×1根+隨鉆測井儀器+懸掛+φ127mm加重鉆桿×4根+φ168mm隨鉆震擊器+φ127mm加重鉆桿×1根+φ127mm鉆桿×3柱+水力振蕩器+φ127mm普通鉆桿×4柱+φ127mm加重鉆桿×4柱+φ127mm普通鉆桿×50柱+φ139.7mm加重鉆桿×12柱+φ139.7mm普通鉆桿。
3.2.4 優(yōu)選隨鉆測井儀器
導眼井測井曲線分析可見,從造斜點至箱體,地層巖性變化明顯,自然伽馬區(qū)分度高,可滿足層位識別。水平段箱體內,自然伽馬值從上到下呈降低趨勢,與地質導向軟件配合可以準確求出地層傾角;底部為介殼灰?guī)r,標志層明顯,利用自然伽馬可以準確區(qū)分儲層。頁巖水平段鉆井容易發(fā)生垮塌、卡鉆等復雜情況,區(qū)域內NC2H井大安寨段發(fā)生卡鉆回填側鉆,在區(qū)域施工認識較少的情況下宜簡化鉆具組合。LA1井隨鉆測井工具組合為常規(guī)MWD+GR隨鉆儀器組合。
(1)LA1井完鉆井深4700m,“測定導”一體化作業(yè)總進尺1718m,水平段長1000m。鉆井過程中動態(tài)更新地質模型(圖9),大一亞段較導眼井地層淺4.1m,計算地層傾角為上傾0.6°。根據自然伽馬變化特征,結合錄井巖屑及氣測顯示、實鉆地震跟蹤,將水平段軌跡控制在箱體中下部優(yōu)質頁巖段。
圖9 完鉆地質模型圖
(2)水平段測井資料與導眼井對應關系較好,綜合解釋A點到B點Ⅱ—Ⅲ類頁巖油層1000m,箱體鉆遇率達100%。3666~3873m、3913~4085m、4305~4366m井段,斯通利波能量衰減較明顯,測井計算TOC平均含量為1.3%,孔隙度平均值為5.6%,含油飽和度為49%,脆性礦物含量平均值為39%,與導眼井結果基本一致。排液試油獲油2m3/d、氣3000m3/d,大安寨段頁巖突破出油關。
(3)根據實鉆情況,及時優(yōu)選鉆頭,造斜段機械鉆速由0.49m/h提升至2.02m/h,時效提高4倍。水平段滑動與復合段長度比例為1∶2.8,作業(yè)時長比例為1.1∶1,提高了鉆井時效。實際鉆進過程中,儀器操作工程師發(fā)現自然伽馬值升高后,立即反饋至地質導向工程師,根據曲線變化對比分析,提前4.1m鉆遇設計地層,定向工程師重新規(guī)劃后期入窗軌跡,造斜率由4.4°/30m提升至5.8°/30m,地質導向工程師向業(yè)主方匯報新的入窗方案,獲得同意后按新方案鉆進施工,整個過程在30min內完成,“測定導”一體化施工顯著提高了決策時效。
(4)造斜段全角變化率最大為5.3°/30m,水平段全角變化率最大為2.2°/30m,井眼軌跡平滑,后續(xù)施工順利。
(1)箱體選取目標為地質與工程甜點,即具連續(xù)厚度、高TOC、高孔隙度、高脆性礦物含量、高含油氣量的富有機質頁巖集中段。井軌跡鉆進選擇與最大主應力方向成較大夾角的方向,盡可能兼顧天然裂縫。
(2)井震結合建立鉆前地質模型,以識別甜點段、控制井下風險為目標優(yōu)選隨鉆測井儀器組合,結合導眼井實鉆巖性特征、井壁穩(wěn)定性、靶前距要求等,優(yōu)化設計鉆進軌跡與下部鉆具組合。
(3)四川盆地頁巖油水平井勘探開發(fā)前景廣闊,“測定導”一體化技術可有效降低施工風險,保證箱體鉆遇率和井眼質量,有利于儲層改造,有助于頁巖油高效經濟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