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彤
1945年4月至6月,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隆重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合計755人,代表著當時全國121萬名黨員。林輝山是浙江省出席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之一,他后來一直精心保存著他的代表證,是共產黨員自覺為黨存史的縮影。2007年6月,林輝山家屬將他的中共七大代表證連同存放布口袋無償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
林輝山(1906—1980),浙江蒼南人。193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浙南一帶從事革命活動。1939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黨的七大正式代表,10月,離開浙江赴延安。1940年12月到達延安,入馬列學院和中央黨校學習,參加延安整風運動。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七大??箲?zhàn)勝利后,被派往東北工作。1949年隨解放軍南下浙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農工委副主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浙江省博物館珍藏了林輝山的中共七大代表證,以及存放它的兩個布口袋。這張七大代表證縱8.3厘米,橫6厘米,外殼為暗紫色素布封面,內芯兩頁,粘貼在外殼上,左頁藍色線框內載“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下面豎排“代表證”三字,其右為“第六三八號”;右頁也是一藍色線框,上面兩行分別為座號和姓名,下面印有七大秘書處制作的注意事項(“1.絕對不得轉借,不得遺失。2.出入會場須受門衛(wèi)檢查。”)。兩只存放七大代表證的布口袋中,其中一只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白色布口袋,長17厘米,寬14厘米;另一只是新中國成立后的軍黃色布口袋,長11.8厘米,寬8.9厘米;兩只口袋均為手工縫制。
林輝山生前曾經留下20多萬字的回憶錄,“給后人留下歷史的真相”是他的最初動機。他在回憶錄里詳細介紹了自己如何長途跋涉、歷經艱辛,奔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以及如何保存這張代表證的情況。
193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決議,準備在不久的將來召開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并初步分配了各地代表名額。
根據中共中央和東南分局的指示精神,為準備召開浙江省黨代表大會,選舉浙江省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中共浙江省委于1939年2月通過《關于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準備工作的決議》,要求全省各級黨組織做好宣傳和選舉工作。4月至6月,浙江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擁護中共七大的宣傳活動,并完成了出席省黨代會的代表選舉工作。在此基礎上,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浙南平陽縣鳳臥鄉(xiāng)的冠尖和馬頭崗兩地召開。26名代表出席會議,代表全省近2萬名黨員。劉英代表省委致開幕詞,并作了政治報告。
大會通過了《關于目前抗戰(zhàn)形勢與浙江黨的任務的決議》等一系列文件。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劉英任書記,汪光煥、薛尚實、龍躍為常委,張麒麟、鄭丹甫、林輝山、劉清揚、顧玉良為委員,楊思一、林一心為候補委員。大會還選舉劉英、汪光煥、龍躍、張麒麟、顧玉良、鄭丹甫、林一心、楊思一、丁魁梅、林輝山、孫紹奎、劉發(fā)羨(即劉先)12人為浙江省出席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林堯、謝廷齋(即肖崗)等3人為候補代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一次全省黨代表大會。大會總結了抗戰(zhàn)以來浙江黨的工作,部署了今后的任務。
大會結束后,考慮到主要干部都去延安將會影響浙江工作,決定汪光煥、龍躍和顧玉良留下;丁魁梅因有孕,改由候補代表謝廷齋遞補參加。這樣,9人代表團在省委書記劉英率領下,從麗水出發(fā)往東南局集中。代表團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后,不久接到中共中央來電,由于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時局逆轉,劉英不能離開浙江。劉英在征得東南局同意后,帶領楊思一、張麒麟、鄭丹甫3人返回浙江,其余5名代表在林一心率領下,與其他省份代表一同奔赴延安。他們跋山涉水,備嘗艱辛,輾轉經年,于1940年12月16日到達延安。
在《魂歸甌江——林輝山革命回憶錄》中,林輝山講述了他如何前往麗水會合,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最后終于到達延安。1939年10月1日,林輝山從浙南平陽鳳林村出發(fā),路經鰲江、瑞安、溫州,到達中共浙江省委所在地麗水,根據劉英安排,他與劉先、孫紹奎、謝廷齋三人一道到金華接上林一心,再一塊步行前往蘭溪。在離開金華不久,他們還遭到了便衣特務的跟蹤。到蘭溪后,蘭溪新四軍辦事處派汽車把5人送到安徽巖寺,在此與楊思一會合,然后到達小河口的新四軍后方醫(yī)院,再從小河口徒步到達皖南涇縣新四軍軍部。在新四軍軍部,他們見到了從另一條路來的劉英和張麒麟、鄭丹甫。由于形勢變化,10月底,劉英、張麒麟、楊思一、鄭丹甫4人返回浙江堅持工作。其他5人以林一心為組長,繼續(xù)在軍部等待南方其他省份的代表會集。在東南局指示下,各省的七大代表組成七大南方代表團支部,共50余人,1940年1月開始渡江北上,一起奔赴延安。到達延安后,他們參加中央黨校學習、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最后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出席中共七大的華中代表團成員共113人,其中正式代表91人,候補代表22人。但是,華中代表團名單中并沒有孫紹奎的名字,僅有來自浙江省的其他4人,林一心、林輝山、劉先作為華中代表團的正式代表參加了中共七大,肖崗(即謝廷齋)作為候補代表出席七大。據林輝山回憶,在整風審查時,“孫平(孫紹奎)由于沒有審查結論,就沒有出席‘七大’”。
林輝山是1939年10月從平陽出發(fā),次年12月16日到達延安,途經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陜西七個省,歷時15個月,徒步行程1萬多里路。其時日軍入侵,兵荒馬亂,途中的艱辛和危險可想而知。
林輝山一直有意識地保存黨史證件,并把它當成一種責任。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覺得這是我的一段光榮的歷史,覺得自己負有重大的政治責任,必須把這張代表證保存好,因為這張代表證是浙江省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選出的代表出席黨的‘七大’的黨史證件之一”。正是認識到中共七大在黨的歷史上的重大意義,從而自覺地守護和保存這一七大歷史見證物——中共七大代表證。
為了保存好這張代表證,林輝山專門做了一個皮掛包,“把代表證放在皮包里,日復一日地背在自己的身上,千方百計地不使這張代表證受到雨打水浸。無論是在幾千里的行軍中,還是在無數次的渡河戰(zhàn)斗中,它都沒有受潮變形?!?/p>
林輝山保存這張代表證,在思想上也做了充分的準備?!拔以跂|北遼南地區(qū)堅持三年左右游擊戰(zhàn)爭時,一直把此證貼身帶著。因為我想萬一我在戰(zhàn)場上犧牲,同志們可以把我這張代表證交給當地黨組織作為紀念。如果我在戰(zhàn)場上被敵人抓住,代表證被敵人抄去,我也作好了這樣的思想準備,我決不隱瞞自己是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共產黨‘七大’的代表,為黨的事業(yè)我不怕被殺頭,即使為黨的事業(yè)而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因此在任何困難情況下,我都義無反顧地將這張代表證背在自己的身上。只到安定下來,才將這張代表證收藏起來?!?/p>
林輝山在回憶錄中還提到了妻子為保存這張代表證所做的努力,他寫道:“我能將這張代表證完好地保存下來,是和我愛人姚欣華同志的協(xié)助分不開的。在這30多年的工作和斗爭中,欣華同志一直注意幫我保存好這張代表證?!闭憬〔┪镳^所藏的兩只林輝山存放七大代表證的布口袋,正是共產黨員努力保存重要黨史資料的見證。
責任編輯 / 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