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有一座剛剛落成的雄偉建筑——卡翁達國際會議中心。俯瞰,它猶如一只振翅高飛的雄鷹,就像贊比亞國旗上的那一只。
2022年5月31日,在援贊比亞國際會議中心項目竣工移交儀式上,贊比亞總統(tǒng)希奇萊馬發(fā)表講話,由衷感謝中國政府,盛贊中國是贊比亞的全天候伙伴。國際會議中心是中國政府和人民饋贈贊比亞的又一珍貴禮物,將幫助贊比亞順利承辦非盟峰會,并舉辦更多國際會議。
2018年,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贊雙方簽署雙邊合作文件,為舉辦2022年7月召開的非盟峰會,由中國援建贊比亞國際會議中心。
2019年年底,項目實施協(xié)議簽署不久,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國江蘇國際經(jīng)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中江國際集團)作為施工方,在克服千難萬阻的過程中,有一支由16名年輕人組成的突擊隊特別亮眼。他們平均年齡32歲,黨員6人、團員5人,大多數(shù)隊員深耕海外多年,參與過多個“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在緊急時刻,他們聽從召喚,迎難而上,抗疫情、保生產(chǎn)、搶工期、保質量,展現(xiàn)中國擔當,確保援贊比亞國際會議中心項目如期交付,以優(yōu)異成績書寫中非友誼新篇章。2022年,這支年輕的團隊獲得了第十七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榮譽稱號。
共渡難關,青春出列
“真的是太難了!”中江國際集團海外工程二公司團支部書記陳穎向記者介紹道,“疫情暴發(fā),對項目的影響可想而知,但非盟峰會時間不能推遲,我們對祖國的承諾更不能違背。”
5名常年在海外工作的突擊隊員難得一次回國陪家人過年,但在得知消息后,立即放棄休假,奔赴贊比亞一線,一面組織生產(chǎn),一面指揮抗疫。
鄧亞軍是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他在海外工作了十幾年,身體積下一堆毛病。2020年年初,他原準備陪家人過個年,利用間隙就醫(yī)治療,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他當即購買機票,返回贊比亞。家人不舍,鄧亞軍說:“沖在疫情前線、守在生產(chǎn)一線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別人可以退,我必須上前?!?/p>
一天早晨,北京時間9點鐘,在國內的陳穎因為一項工作的需要,給鄧亞軍微信留言。贊比亞當時是深夜3點鐘,沒想到鄧亞軍秒回信息。原來,他正因為腎結石的發(fā)作疼得整夜睡不著覺,吃止疼藥也壓不住,索性就起來工作了。
整個項目開展期間,鄧亞軍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忍受著腎結石的劇烈絞痛,始終堅守在項目一線。直到2022年項目建設基本完成,才申請回國治療。
1996年出生的王琪擔任的是商務工作,2020年初,結束上一個項目的工作,正要回國陪父母過年的她,也改變了計劃,決心留守和公司共渡難關。
在贊比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期間,醫(yī)院作為重災區(qū),變成了當?shù)刈钗kU的地方。當有同事生病需要就醫(yī)時,王琪擔心同事因為語言障礙影響與醫(yī)生之間的交流而耽誤治療,便主動提出陪同去醫(yī)院。繳費、問診、拿藥……她不顧被感染的風險,在醫(yī)院忙前忙后。
有一段時期,因為疫情形勢嚴峻,工地實施封閉管理,施工被迫暫停了下來,當?shù)毓と艘詾槭且o退他們,幾百名當?shù)毓と撕趬簤阂黄?,聚集到項目部門口,表達他們想要工作的愿望。當時正在項目部辦公室值班的王琪,也是第一次經(jīng)歷這樣的場面。有語言優(yōu)勢的她又是第一個沖在前面,向當?shù)毓と苏f明情況。經(jīng)過溝通交流,當?shù)毓と擞枰岳斫?,自行散去。當天晚上,回想白天的場景,王琪有點后怕,忍不住躲在被窩里哭了,但她感到很欣慰:“我的工作相當于一座橋梁,這道橋梁必須堅固?!?/p>
突擊隊員楊江山、田野、錢凱等,都是從上一個項目一結束就馬不停蹄地奔赴援贊國際會議中心項目。疫情暴發(fā)至今已近三年,錢凱有三年半沒有回國了。出國時,他的兒子兩歲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六周歲了,時常在家盼望著爸爸早日回家,陪他一起玩。錢凱的愛人知道他在外面工作很辛苦也很不容易,每當遇到老人、孩子不舒服的時候,她還是希望老公能在她身邊,和她一起分擔。錢凱理解愛人的心意,每次安慰愛人時都說很快就要回來了,請再堅持堅持。在公司一些常年堅守海外、頑強拼搏的同事中,還有付出更多的。楊江山的舅舅在安哥拉去世,當時整個項目施工非常緊張,雖然公司批了楊江山的假,但楊江山選擇了堅守,沒有離開工作崗位。
攻關有我,青春綻放
援贊比亞國際會議中心項目總面積近24000平方米,包含分別可容納2500人、1000人同時開會的大會議廳和多功能廳,可容納40人的分組會議廳15個、貴賓室5個,以及辦公區(qū)、展覽區(qū)、新聞中心、緊急醫(yī)療中心、服務區(qū)、迎賓區(qū)及停車場等附屬設施。
整個項目屬于超危大工程,為了搶工期、趕進度、保質量,朱兵、周常峰、李曉軍等隊員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連續(xù)三個月沒有休息,跑北京、上海,與設計院、合作局、管理公司的專家共同研究、制定專項方案。
該項目的施工難點在于主會議大廳屋頂及宴會廳樓層需要采用大跨度鋼結構系統(tǒng)以及外立面的異型玻璃幕墻系統(tǒng),技術攻關小組采用BIM技術,攻克了項目鋼結構大跨度屋面、異型玻璃幕墻等環(huán)節(jié)的施工難關。
作為留在國內的技術和材料保障人員,為了減少時差的影響,與海外一線的同事保持同步工作節(jié)奏,朱兵經(jīng)常熬夜。他和一線的同事沒有了時差,卻和家人有了時差。愛人下班、女兒放學后正是他最忙的時候。雖然同住一個屋檐下,有時候卻難得說上幾句話。他的女兒正處于幼小銜接的關鍵時候,需要爸爸在;他的母親身體不太好,需要兒子在,但是作為一名黨員,組織有號召,他必須積極響應。
為了搶回被疫情耽誤的施工進度,他和同事利用BIM技術,參照鋼結構廠家提供的視頻資料,努力克服廠家技術人員無法到現(xiàn)場指導的重重困難,全力保障前方的鋼結構安裝。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技術攻關形成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肯定,并在多項比賽中獲獎。
由于贊比亞條件有限,大量建筑材料和設備都由國內采購發(fā)運。為了不影響前方施工,朱兵、周常峰等隊員在6個月時間里,出差200多人次,完成176種材料的封樣,發(fā)運集裝箱達540多個。
創(chuàng)優(yōu)有我,青春建功
疫情來勢洶洶,以突擊隊員為主的防疫小組為了能更好地“保生產(chǎn)、搶工期”,首先要做的就是疫情防控,確保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他們在項目配備的專職醫(yī)生和援贊比亞中國醫(yī)療隊醫(yī)生的指導下,協(xié)調組織大量的抗疫物資空運現(xiàn)場,并與國內衛(wèi)健委專家組視頻連線,為在贊比亞一線工作的員工生命安全架設一條空中生命線。
突擊隊員還組織成立了志愿服務隊,為隔離期間的同事提供送餐送水、測溫消毒、心理輔導等全時段、全方位的服務,疫情防控期間,整個項目無危重感染。突擊隊員們作為項目管理的主心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把施工現(xiàn)場的安全放在首位,狠抓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加強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從項目開工到交付,保持了零傷亡的紀錄。
為把項目打造成援外示范樣板、創(chuàng)國家優(yōu)質工程“魯班獎”,突擊隊隊員們組建了品質控制小組,通過加強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和樣板制作、協(xié)調各工種施工順序、對所有進場的材料逐一核查等手段,嚴把施工質量關。尤其是裝修階段,他們從細節(jié)處著手,不放過絲毫瑕疵,以過硬的施工質量展現(xiàn)了中國的工匠精神,以恢弘大氣的裝修效果完美呈現(xiàn)了中國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