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輝
(天津市寶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呼吸科,天津 3018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臨床常見病,其發(fā)病機制復雜,與多種因素相關,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的特點[1]。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可以一定程度減輕癥狀,但是難以治愈[2]。鹽酸氨溴索屬于強效黏液溶解劑,可有效溶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道內黏液,利于分泌物排出,改善患者呼吸狀況[3]。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屬于抗菌類藥物,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抗菌效果[4-6]。本研究選擇2018 年9 月-2021 年7 月在我院治療的8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與氨溴索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21 年7 月在天津市寶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治療的8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20 例;年齡52~75 歲,平均年齡(68.19±2.31)歲。觀察組男23例,女18 例;年齡53~74 歲,平均年齡(67.86±1.98)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臨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診斷標準[7];②經X 線檢查顯示肺部紋理增多,且增粗者[8];③合并不同程度呼吸困難、氣促、憋喘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心、腦血管等疾病者;②研究藥物過敏者;③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者;④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氨溴索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132,規(guī)格:2 ml∶15 mg)治療,將30 mg 氨溴索注射液加入0.9%的100 ml 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2 次/d,連續(xù)治療10 d。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國藥準字H20054306,規(guī)格:2.25 g/支)治療,將4.5 g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加入0.9%的100 ml 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每8 h 給藥1 次,療程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肺功能指標[呼氣峰流速(PEF)、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降鈣素原(PCT)、C 反應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應(頭痛、皮膚過敏、胃腸不適)發(fā)生情況。臨床療效[9,10]:顯效:臨床呼吸困難、氣喘等癥狀顯著改善,胸部X 線炎癥病灶消失;有效:癥狀有所改善,X 線顯示炎癥病灶有所縮小;無效:以上指標均未達到,甚至有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4.0 版本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PEF、FEV1、FVC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PCT、CRP 水平比較 兩組PCT、CR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CT、CRP 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PCT、CRP 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目前,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主要以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呼吸狀態(tài)為治療目標[11]。有研究指出[12,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氣管-支氣管感染密切相關,其感染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病毒以及非典型病原體感染。因此,臨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合理選擇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本研究選擇的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屬于廣譜抗菌藥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對多種致病菌發(fā)揮抗菌效果[14]。同時該藥物代謝產物β-內酰胺酶會導致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失去活性[15]。因此,臨床對于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持一定的懷疑狀態(tài),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與潘小娟[1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聯合氨溴索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增強治療效果,可作為一種新的聯合用藥方案在臨床應用,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兩組PEF、FEV1、FVC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該治療方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促進呼吸狀態(tài)的改善,減輕患者呼吸困難、氣喘等癥狀。分析原因,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聯合氨溴索可實現優(yōu)勢互補的效果,氨溴索可促進黏稠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氣[18];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可發(fā)揮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時,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綜合了哌拉西林與他唑巴坦鈉藥動力學特點,可減少耐藥性,進一步促進患者肺功能恢復[19]。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CT、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聯合氨溴索治療可減輕炎癥因子表達,抑制炎癥反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癥反應會使機體產生大量內毒素,而機體內細胞內毒素會刺激干細胞大量釋放和合成PCT,從而使血清PCT 水平升高。鹽酸氨溴索通過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細胞因子、組胺,可調節(jié)炎性因子表達,進而有效抑制炎性反應,從而使PCT、CRP 水平下降。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可抑制β-內酰胺酶,減輕氣道、肺部炎癥反應,同樣可促進炎癥因子水平降低[20]。兩者聯合應用,在其雙重作用下更有利于促進PCT、CRP 水平的降低。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聯合氨溴索不良反應少,治療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聯合氨溴索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效果良好,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指標,改善患者呼吸狀況,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