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毅
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濒浯渥鳛槊F的玉石原料,以其豐富絢麗的色彩和優(yōu)良的材質給玉雕藝人以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工匠們通過多樣的雕刻技法,完美地將大自然的絢麗之美賦予翡翠,并使其獲得了最佳的美學功效。
翡翠自面世以來,就以其璀璨絢麗的外表和完美的品質征服了世人。中國人自古就有深厚的“玉文化”情結。在中國人眼中,玉石不只是一種可以佩戴的飾品,一塊原石經過精雕細琢,體現自己的意義,也可以成為一種令人贊嘆的工藝品。
翡翠作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原材料價值、雕刻工藝價值和藝術價值?!坝裎幕钡木杈驮诖耍诰罒o瑕的玉質的基礎上,經過玉雕師鬼斧神工的雕琢,使之成為飽含心血和智慧的玉器,具有無限的藝術魅力和珍貴的歷史藝術美學價值。
《鄉(xiāng)村》 楊毅/作
翡翠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寶物。“翡翠”一詞在我國原來是鳥名。一雄一雌,公鳥為鮮紅羽絨,母鳥則為翠綠羽絨。翡翠一詞之所以被移用在翡翠上,是因為這些玉石色彩不勻的顏色和鳥兒一樣艷麗而豐富。清朝中期,翡翠就開始大量傳入中國,當時中國的玉石行家們發(fā)現這種玉石與熟悉的、傳統(tǒng)的新疆玉石有所不同,因翡翠的色彩豐富、種類繁多,為了體現翡翠給人帶來的美感故用“翡翠”這個詞來命名。
翡翠材質的美感主要體現在顏色、質感、種水等方面。翡翠的顏色變化多樣,由于翡翠中包含多種不同的致色元素,所以翡翠外觀上呈現出各種色彩,翡翠的主要顏色有黑、白、綠、藍、紅、黃、紫,呈現出點狀、游絲狀及片狀,翡翠之所以如此被人們喜愛,也是因為其顏色變化多樣。翡翠的“種”是指材質,主要是從翡翠的種質、種份方面進行評價和鑒賞,是對翡翠顏色、透明度、質地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
翡翠作為玉的一種,被擁有幾千年獨特玉文化的中國人所欣賞絕非偶然。幾百年前,當這些深藏于緬甸崇山峻嶺中的珍寶剛一露出真顏,便以自身的絢麗色彩受到帝王后妃、王公巨卿的珍愛,從此,中國的玉文化又翻開了一個新篇章。
翡翠的價值并不僅僅體現在原料價格的提升上,賦予翡翠的工藝價值更不可小覷。從種水通透和色彩艷麗的翡翠飾品,再到巧奪天工、意蘊豐厚的玉石擺件,都體現了非同一般的工藝價值。人們在最早接觸翡翠的時候見到的都是原石的樣子,翡翠作為一種天然礦石,由于產地的差異及深藏地底下的深度和年代的久遠等各類自然條件的差異,其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形態(tài)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每一塊翡翠都具有獨特的特點,這也為翡翠這種獨特的玉石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因為長期的地質運動和深埋地下的長期演變,在經歷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時間積累后,翡翠的質地在逐漸演化。而大部分人往往很難得到自己滿意的精品,玉雕師在這個時候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他可以使一塊優(yōu)質的翡翠通過加工上升一個檔次,甚至提升它的價值。
在翡翠作品設計中,“量料取材、因材施藝”是首要原則。在先期的作品設計中,要充分依憑原料的優(yōu)點,想辦法彌補缺點,揚長避短,化整為零。在翡翠雕刻里分為兩個大類:一類為首飾類,一類為雕刻類。過去的工匠們對于玉石材質的要求都非常高,尤其是首飾類,要求色、種、水三樣俱全,根據需求來打造合適的翡翠首飾,往往這類翡翠數量稀少,所以都用來打造手鐲、戒指、耳墜、項鏈等首飾,其中要求最高的就是翡翠手鐲,因為尺寸最大,沒有裂隙,顏色均勻,種水要通透,所以每一個優(yōu)質的翡翠手鐲都是價值連城。
優(yōu)質翡翠所加工的首飾散發(fā)著翡翠獨有的魅力,這些魅力來源于翡翠材料自身所體現的“材質”的魅力。而雕刻類翡翠則體現了“工藝”的魅力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藝術魅力。
翡翠雕刻工藝最大的魅力在于使不同類別的翡翠經過加工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這完全取決于玉雕師的文化內涵以及自身過硬的技藝水平。雕刻類翡翠作品更加重視整體的視覺和精神效果,還包含了美學思想,對于線條的流暢和結構準確要求也很高。
翡翠加工程序細分有二十多道,總體上分為開料、起型、細刻、拋光等程序。
開料:即剖開。像剖解木料、石料一樣,去除其中的雜質,切割出作品擺件的外部輪廓和結構。
起型:即把翡翠磨制成所需要的作品題材。將事物的外輪廓和大致結構以及作品的細節(jié)形態(tài)展現出來。
細刻:細刻和起型的區(qū)別在于起型是針對外在的加工,如人物的動態(tài)、山水的意境以及花鳥的形態(tài),而細刻是對作品內在的加工,是對作品內容進行真正完整的細節(jié)刻畫。
拋光:拋光的工具大多用砂紙,除非像首飾這類小型而且沒有進行加工的單一作品會用到拋光磨頭。砂紙從粗到細,在拋光之前還要進行拉光、去糙等工藝。
在二十世紀末,由于北派南遷帶動了南北玉雕文化的互動,從而使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翡翠玉雕文化走向了多元化的發(fā)展階段,藝術作品中也呈現出了交叉融匯的藝術特征,主要體現為宗教傳統(tǒng)與寫實風格及現代人文的意境風格交錯共存,從而把玉石的色彩和玉質的特征以更加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展示出來。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傳統(tǒng)玉雕藝術不斷地和中國山水畫、青銅雕塑及書法藝術等藝術表現形式相互融匯,從而不斷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和發(fā)展的動力。翡翠玉石雕刻工藝亦是這樣,唯有結合眾家之所長,在多門專業(yè)領域交叉融匯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發(fā)展壯大,從而實現交叉的優(yōu)勢互補。
玉石雕刻的內容寓意深遠,是人類對情感和美好愿望的寄托,對玉石的欣賞和研究方式的探討,實際上正是中國人對“美”的渴望。從種、水、色系齊全且具有特殊設計的玉石飾品,到巧奪天工、意蘊豐厚的玉石雕刻工藝品,都體現出非同一般的美學價值。由于玉石顏色多樣、種類多樣,再通過匠師的細致打磨,每一件玉石首飾或是翡翠擺件都可以給人一種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體驗。
玉石工藝品只有形神兼具,才能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從而震撼心靈,所以玉雕藝術要注重形似以外的神韻。這不單是一個工藝方法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需要耗費設計師很多精力和時間。玉雕大師在玉石本身種質、色澤的基礎上,再加上對自身的理解與情感,用高超的工藝技術通過造型設計表現出來,讓人在佩戴這些玉石飾品或是欣賞玉雕工藝品之時,都可以體會到大師的情感,獲得精神上的撫慰。展示出人生境界、形神兼具的玉雕藝術作品,既具有人文性,同時也具有藝術性;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價值性,就是這樣的多重性,才是翡翠作品的魅力和藝術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