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并置與消解:《養(yǎng)生主》的文本結構與莊子生命觀

        2022-07-15 13:40:26
        關鍵詞:點校莊子個體

        賈 星

        (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89)

        養(yǎng)“生之主”或“養(yǎng)生”之主,是古今莊學家爭論不斷的問題。無論解“主”為生命之“真宰”,還是養(yǎng)生之“根本”,抑或是如鐘泰以《庚桑楚》篇“性者生之質”為證,釋“養(yǎng)生”為“養(yǎng)性”(1)鐘泰:《莊子發(fā)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4頁。,都是試圖尋找一個核心范疇以統(tǒng)攝全文,這也是延續(xù)至今的一種研究路徑。然而,將解讀篇名含義作為確立文章主旨的認知前提,尤其是借助《莊子》外、雜篇的“養(yǎng)生”思想對“養(yǎng)生主”題名作脫離文本的過度解讀,恐怕存在本末倒置的邏輯錯誤和以偏概全的思想盲點?!肚f子》內七篇以三字為題的命名方式不同于戰(zhàn)國其他子書是不爭的事實,按崔大華先生的推論:或為西漢劉向受讖緯思想影響而擬定。(2)崔大華:《莊子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頁。篇題與內容之間是否具有直接對應關系仍存在疑問。且《養(yǎng)生主》的文本形態(tài)并非是圍繞一個中心漸次展開的單一結構。在以往的研究中,“緣督以為經(jīng)”一段被大多莊學家視為全文總綱。宣穎在《南華經(jīng)解》中說:“養(yǎng)生之妙,止在‘緣督’一句?!?3)宣穎撰,曹礎基點校:《南華經(jīng)解》,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頁。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篇首自‘吾生也有涯’至‘可以盡年’,分為四段,作全篇總冒,以后逐段舉事證明之?!?4)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75頁。>將“緣督為經(jīng)”作本篇思想之根基固然不錯,然而將首段視為全文中心,自然會將關注重心落在著墨較多的“庖丁解?!敝?,而難以圓融地解釋“公文軒見右?guī)煛薄皾娠簟币约啊袄像跛狼厥У踔贝嬖诘囊饬x。一味追求結構的規(guī)整和內涵的統(tǒng)一,則會忽視各寓言內在的關聯(lián)性和異質性?;谏鲜鲅芯繝顩r,筆者認為《養(yǎng)生主》在厘清文本結構的真實面貌和多層次理解莊子生命觀角度上,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一、并置結構——多種人生面相的呈現(xiàn)

        《養(yǎng)生主》以明確主體“知”的有限性作為文章展開的邏輯起點。在“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客觀矛盾下形成的“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的認識,并不是對有限自我的全盤否定,而是以社會自我的視角對既有價值秩序進行反思。既從“知”出發(fā),又消解“知”的意義,這就是“吾喪我”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包含著有限的當下存在與無限的超越可能兩種思想向度,所指向的是肉體全生和精神自由兩個層次的生命體驗,這也是《養(yǎng)生主》刻畫“庖丁”“右?guī)煛薄皾娠簟倍喾N面相的意義所在。

        基于戰(zhàn)國時期“中道夭于聾盲跛蹇”(《達生》)的社會現(xiàn)實,對人類形軀完整的期望是莊子生命觀的重要內容?!熬壎揭詾榻?jīng)”即是此種養(yǎng)生觀念實現(xiàn)的路徑。歷代莊學研究者對“督”的釋義多從“督脈”出發(fā),引申為“中”“虛”“總攝”等含義。以“中”釋“督”當無甚異議,然而僅從“督脈”的運行來解釋“順中以為?!钡酿B(yǎng)生意義,就將莊子的生命理論等同于內丹家所言的氣脈功夫,也割裂了“緣督為經(jīng)”所在語段與全文的邏輯關系。這一點,清人陸樹芝的解釋更為貼合文本脈絡和莊子原意,他說:“緣,循也;督,中也。謂中兩間而立?!聪挛乃^有間是也?!?5)陸樹芝著,張京華點校:《莊子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25頁?!扳叶〗馀!敝小氨斯?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可以說是“緣督為經(jīng)”最為有力的實踐例證。庖丁之所以能夠做到“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正是因為“因其固然”而行于“有間”,“有間”即為“緣督為經(jīng)”之中空。許多莊學家著眼于庖丁解牛所經(jīng)歷的三重境遇:“所見無非全牛”“未嘗見全?!钡健敖褚陨裼龆灰阅恳?,官知止而神欲行”,認為該寓言反映了庖丁十九年間生命境界由技向道的升級與超越。這固然為題中之義,但更為重要的是:盡管解牛經(jīng)驗已如此老道的庖丁,再次解牛時仍會“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此種謹慎小心、全身遠害的處世態(tài)度,才是庖丁能夠保身全生、盡其天年的養(yǎng)生之道。也只有在規(guī)避現(xiàn)世風險后,才能獲得精神的舒展:“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睂Υ?,成玄英感嘆道:“解牛事訖,閑放從容,提挈鸞刀,彷徨徙倚。既而風韻清遠,所以高視四方,志氣盈滿,為之躊躇自得。養(yǎng)生會理,其義亦然?!?6)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124頁。文中所引《莊子》文本均出于此。無論是成玄英富有詩意的解讀,還是陸樹芝所謂“因其自然之理路,不必勞神”(7)陸樹芝著,張京華點校:《莊子雪》,第125頁。的論斷,都是對莊子筆下生存境遇的理想化期待。而實現(xiàn)此飛越的基礎,則是對現(xiàn)實的深刻警醒。庖丁“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的追求與文惠君觀其解牛后“得養(yǎng)生”的感悟實為同一所指,即在現(xiàn)實社會中最大程度地尋求保身全生之法,實現(xiàn)“善刀而藏”的養(yǎng)生目標。實際上,莊子以“庖丁解?!痹⒀宰骼?,在突出刻畫庖丁“順中而行”的背后,其用意是引發(fā)對“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的思考。以善惡、名刑所代表的價值規(guī)范和社會秩序,既為主體智識所構建,又如避而不及的關節(jié)肯綮影響著個體生存。王夫之曾清楚地指出二者間的矛盾,他說:“大名之所在,大刑之所嬰,大善大惡之爭,大險大阻存焉,皆大軱也。而非彼有必觸之險阻也,其中必有間矣。所患者:厚其情,厚其才,厚其識,以強求入。避刑則必尸其名,求名則必蹈乎刑。名者眾之所聚爭,肯綮之會,即刑之所自召也?!?8)王夫之著,王孝魚點校:《莊子解》,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2頁。莊子養(yǎng)生之第一義,則是對儒家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觀念的反思。在天下無道的環(huán)境下,試圖以個體智慧力挽狂瀾,就會陷入既有秩序的桎梏之中,也就無法實現(xiàn)全身盡年的養(yǎng)生目標。對此種困境的揭示,也是《養(yǎng)生主》開篇感嘆“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深層用意。

        以“庖丁解?!睘橹行?,在庖丁對形體完整的追求和入世保全的謹慎之上,又映射出兩段并置的人生面相,即已然殘疾的右?guī)熀捅苁雷赃m的澤雉。右?guī)熤敖椤睔v來說法不一,大體有遭受刖刑與天生使然兩種歧見,實質都指向某種天命論,如林希逸所說:“雖是人做得底,也是造物為之?!?9)林希逸著,周啓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53頁。故而又引申出天刑一說,劉鳳苞《南華雪心編》說:“天使其祿仕,因祿仕而被刖,實人之不善養(yǎng)生使然也。而曰天為之,一若天與以祿,天實刖之矣?!?10)劉鳳苞撰,方勇點校:《南華雪心編》,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74頁。莊勇、陸永品在《莊子詮評》中亦稱右?guī)煛盎罄摱斡谳炛?,因貪心不止而被刖刑?11)莊勇、陸永品:《莊子詮評》,巴蜀書社,1998年版,第100頁。。由于“公文軒見右?guī)煛币徽缕^短,并未詳細交代二人對話始末,因而以上各家對右?guī)熤敖椤钡慕忉尰蛴幸軘嘀?。尤其是將右?guī)熤敖椤币暈椴簧起B(yǎng)生之過,認為形體殘缺即象征著某種自然或人為的懲罰,這顯然與文意違背,將養(yǎng)生題旨單一地視為肉體的存養(yǎng)。學者劉笑敢稱此類無可奈何之事為“既定境遇”,它“不是任何神靈或客觀意志的安排,沒有任何道德賞罰的意味,尤其不是針對個體的特別預設,在接受和承認既定境遇的基礎上,個體仍然有某種選擇和追求的空間”(12)劉笑敢:《詮釋與定向: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探究》,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180頁。。無論是天生殘疾抑或是后天刑禍,右?guī)煍嘧阋褳榧榷ㄊ聦?。公文軒所提出“天與?其人與”的疑問與右?guī)煛疤煲?,非人也”的回答,二者并不構成直接的對應關系,而是顯示出兩種認識維度,即他者審判與自我超越。“天也”是右?guī)煂埣铂F(xiàn)狀的一種超越理解?!疤臁彪m可解為天命,同時也代表一種超越的視角。右?guī)熤詫⑿蚊矚埣驳母蓺w結于天,是因為他達到了“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大宗師》)的萬物齊一境界,不因被賦予人形而自喜,亦不因異于人形而自傷,不以人貌有與為是,亦不以天生使獨為非,則能盡其天年而無怨懟,以獲得精神的舒適與安寧。莊子雖重視肉體生命的完整,卻不以其為終極目標,內篇中所塑造的形殘人物,無一不是以其超然的精神境界和充盈的生命狀態(tài)彌補形骸的缺陷,正如在《大宗師》中,子輿能夠欣然接受身體的疾病,抱有“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的通達態(tài)度。

        以上所列舉的人生面相,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現(xiàn)實條件的制約。而澤雉以避世無用為選擇,自放于清曠之地,身心都最大程度地展現(xiàn)出自在適意的狀態(tài)。歷來對澤雉“神雖王,不善也”的理解有很大分歧。如林希逸以“不善,不樂也”作解,謂“蓋籠中飲啄雖飽,雉之精神雖若暢旺,而終不樂”(13)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第53頁。,卻無法明確指出精神飽滿但不樂之緣由(14)對此,禇伯秀認為是“神”誤寫為“形”之故:“諸本多作神,使其神王,豈得謂之不善哉?況受縶樊中,無神王之理,傳寫之誤,失于訂正耳。”但沒有更多文獻可供佐證,故不采其說。。此處對澤雉生命面貌的認識尤以郭象與成玄英注解最為明白。郭象認為澤雉處于“夫俯仰乎天地之間,逍遙乎自得之場”之中,而常不覺其自在適意,“夫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也。雉心神長王,志氣盈豫,而自放于清曠之地,忽然不覺善之為善也”,此之謂養(yǎng)生之妙(15)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第126頁。。郭象點出了澤雉生命狀態(tài)的本質,即“忘”的境界?!巴笔恰肚f子》中構成精神超越的一個重要范疇。“忘”是對主觀理性的消解,即“離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師》)。有“知”的參與,則有是非彼我的分別,則會生出“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的成見,無法進入物我泯合的境界,也就無法獲道,這就是開篇所說的“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巴边€包括“吾喪我”之“喪”、“外天下”“外物”之“外”的功夫,即對社會價值的解構與自我價值的重建,正如林希逸在解釋“吾喪我”時說:“吾即我也,不曰‘我喪我’,而曰‘吾喪我’,言人身中才有一毫私心未化,則吾我之間亦有分別矣?!?16)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第13頁。而就我吾之別,程樂松教授的闡釋最為深刻明晰,即為“融入世界的言說者和外在事物秩序的建構者,與疏離外在的沉默者和既有秩序的解構者”(17)程樂松:《物化與葆光——齊物論中所見的兩種自我形態(tài)》,《中國哲學史》2020年第3期。。在同一主體的兩個層面的角力中,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對精神自由的不斷接近。澤雉不愿就養(yǎng)樊籠而自放清曠之地的人生選擇,展現(xiàn)出他在實現(xiàn)社會價值與完善自我生命間對后者的看重。澤雉未求道而在道與庖丁的有意求道形成了對比。顯然,澤雉不以保身為養(yǎng)生目標,實則已經(jīng)獲得了更為高妙的人生受用。由此也體現(xiàn)出莊子對精神自由的價值偏向。

        二、消解結構——視角轉換與思想超越

        “生也有涯”是養(yǎng)“生之主”或“養(yǎng)生”之主兩種認識得出的基本前提。無論是精神的接續(xù)或是肉體的長生,其關鍵處都在于淡化或破除死亡這一必然發(fā)生事件對生命存在的限制。生與死共同構成生命的完整形態(tài),是《養(yǎng)生主》生命哲學的一體兩面。以個體視之,二者為生命首尾的兩端,而以群體觀之,又是緊密相接的循環(huán),即所謂“始卒若環(huán)”。莊子“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的死生一體思想,就是從個體與群體、現(xiàn)實與超越兩個層面展開的?!袄像跛狼厥У踔焙汀靶奖M火傳”兩段寓言以個體生命消亡的必然性消解了上述寓言的重生思想,又以群體生命不息的延續(xù)性再次消解了個體死亡的悲觀情緒,凸顯了安時處順的生存態(tài)度,為打破對肉體生命的執(zhí)著提供了思想可能。

        “老聃死秦失吊之”一則旨在說明個體生命死亡的必然性與自然性,這與前文對生命存在的重視形成斷裂。就該段在全文中的用意,林希逸所說較為恰切:“蓋欲人知其自然而然者,于死生無所動其心,而后可以養(yǎng)生也。”(18)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第54頁。成玄英亦謂此為“托此言圣人亦有死生,以明死生之理也”(19)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第127頁。。眾人和秦失兩種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是建立在“遁天倍情”和“帝之縣解”兩個思想維度上的,如何理解此二種概念,是認識生死齊一內涵的關鍵?!岸萏毂肚椤敝氨丁币蛔髟黾又庵v,意為“逃遁天然之性,加添流俗之情”;一作“背”,指違背性命之情。而以《莊子》內篇的一貫思想來看,此處的“情”非取俗情之意,而應解作自然之命常。在《人間世》中莊子借孔子之口說出“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將父母子女之情視為自然獲得的本性,是“命”的一種體現(xiàn)。在《大宗師》中亦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此兩處在使用“命”這一概念時,一指向父母血緣,二指向生死常規(guī),這正與該寓言中所提及之“情”相合。老者非老聃之父卻如哭其子,少者非其子卻如哭其母,不僅有違人倫之常,更于生死之命相背,這就是“倍情”?!墩f文》:“倍,反也?!倍巫⒔忉專骸按吮吨玖x。”(20)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八篇上“人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78頁。戰(zhàn)國典籍中用“倍”字記注違背之意者甚多,朱桂曜指出:“郭注訓‘倍’為‘加’牽強難通?!丁c‘背’同,故《釋文》云‘本又作背’。《釋名·釋形體》‘背,倍也’,《淮南·詮言訓》‘背數(shù)而任己’,《文子·符言篇》作‘倍道而任己’?!?21)引自崔大華:《莊子歧解》,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18頁。故“倍”取“背反”之本意應更為合理?!岸萏毂肚椤笔且郧厥閰⒄?,對老聃葬禮本身和世人對死亡的態(tài)度進行反思,指出已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仍陷入對他人死亡的痛苦和自身死亡的恐懼,就會造成害生的后果。這是從現(xiàn)實境遇下就生者立場而言闡明不傷生之理?!暗壑h解”的提出是對死亡這一不可經(jīng)驗之事的超驗化解讀,極大程度地消解了死亡之于當下的終結意義,使個體生命融于天地而不局限于我之有無,這是在超越視角下以死者立場而言說明不畏死之理?!翱h解”在《養(yǎng)生主》中的解釋是:“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這說明所“縣解”之處并非指生死本身,而在于人對生死問題的思想認識。林希逸說:“人之生也,適然而來;死也,適然而去,當隨其時而順之,不足以為哀樂,知此理則天亦不能以死生系著我矣,故曰‘帝之縣解’?!?22)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第55頁。實際上,莊子十分關注人精神的倒懸和束縛,在內篇中多次提及這一問題,如《大宗師》在論及得失時使用了“縣解”的概念:“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德充符》中老聃認為孔子重己求名的觀念如桎梏在身,故應解其桎梏,這與“縣解”的含義十分相近:“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郭象對“縣解”的注釋更為接近莊子真意,他說:“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則無往而非我矣,將何得何失,孰死孰生哉!”(23)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第129頁。安時處順就是“藏天下于天下”,而不憂心于得失;融個體于大化,而不執(zhí)著于生死,故能無往而無不可??逼粕赖姆ㄩT是對主體意識的超越,即是“吾喪我”,不以“我”之有無、生死為意,以至達到善吾生者乃善吾死的生死為一境界。

        篇末“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一句一般視為“老聃死”一章的延續(xù),盡管由于“指”的多義性而有多種訓釋,但在薪火關系的認識上則較為統(tǒng)一,即以薪盡喻形骸之有限,以火傳喻精神之無窮,從而說明死不足悲,養(yǎng)生之要在于養(yǎng)性的道理。(24)此種養(yǎng)生在于養(yǎng)神的認識,如陸樹芝在《莊子雪》中說:“此言死不但不足哀,更有死而不死者存。如能養(yǎng)生之主,則形雖亡,而神不滅,有可與天地并傳于不盡者,豈特長延年而已哉。”此句綴于“老聃死”之后,的確對個體死亡的悲觀情緒起到了消解作用。然而莊子對個體死亡的超越理解是建立在融于大化、泯滅彼我的思想之上,非是抱有主體精神不滅的祈求,若此則又陷入“我”之有無得失的境地之中了,有違其本意。以“薪”喻“形”是毫無疑問的,然而火既可以傳而不滅,必然是有更多薪木供其燃燒。許多解莊者雖然認識到這一使火能接續(xù)存在的客觀條件,但仍著眼于形變神存的二元視角。如禇伯秀所說:“夫一家之薪有盡,而天下之火無盡,善為薪者有以傳之;一人之身有盡,而身中之神無盡,善養(yǎng)生者有以存之。”(25)禇伯秀撰,方勇點校:《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131頁。如此將“火”解為精神或神識并無不妥,但卻非個體所有,而應視為群體生命之性、萬物衍化之道。林希逸對這一句的理解頗為獨到,他說:“此生死之喻,謂如以薪熾火,指其薪以觀之,則薪有盡時,而世間之火,古今不絕?!?26)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第55頁。陸西星亦說:“指薪而觀,會有窮盡,然盡于此者續(xù)于彼,自古及今曾見有火盡時耶?”(27)陸西星撰,蔣門馬點校:《南華真經(jīng)副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52頁。學者張涅在《莊子解讀》中最為明確地提出此種認識,他說:“‘薪’指個體生命,‘指窮于為薪’,即作為個體生命是有盡頭的;‘火’指個體相傳而成為群體的生命精神,‘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即人類全體的生命精神是不會窮盡的?!?28)張涅:《莊子解讀:流變開放的思想形式》,齊魯書社,2003年版,第127頁?!靶奖M火傳”的精要在于“盡”與“傳”的不斷接續(xù)關系,即對前者不斷的否定和超越,這就是始卒若環(huán),和以天倪。

        三、和于天倪——文本結構與莊子生命哲學

        《養(yǎng)生主》揭示了主體“生”與“死”各自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對庖丁、右?guī)?、澤雉不同生活境遇的刻畫以及秦失與眾人對待死亡不同態(tài)度的呈現(xiàn),都旨在說明人既受社會秩序約束,同時又是自然生態(tài)的一環(huán)。文本通過多種生命面相的并置轉換以及對既有認識的不斷消解超越,展現(xiàn)出莊子生命觀的多維性和流動性。這種首尾呈圓、不斷變動的結構形態(tài)與莊子“和以天倪”“始卒若環(huán)”的思想具有內在一致性。

        “環(huán)形思維”是莊子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質,基于對環(huán)形“中空”且“循環(huán)”的深入思考建立了“天倪”“天鈞”“道樞”等概念,而這些概念又為理解莊子生命哲學的關鍵?!疤炷摺币辉~最先出自《齊物論》:“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曋啻?,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據(jù)此而知,遵循“天倪”就是泯滅是非分別,所謂“因之以曼衍”即說明“曼衍”是“天倪”的特性,“窮年”則為其結果。郭象將“倪”訓釋為自然之分,體現(xiàn)為世間萬物的客觀差別。這是源于他的“性分”思想,僅就此段文意來看尚可自圓其說。然而,“天倪”的用法不止一例,《寓言》篇中也有提及:“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且“均”與“鈞”常通用,《齊物論》又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标懙旅鳌夺屛摹氛f:“‘天鈞’本又作均。崔云:‘鈞,陶鈞也?!?29)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第80頁。這樣一來“天均”“天鈞”“天倪”即可在《莊子》文本中互為發(fā)明。歷代莊學者常以“自然均平”(30)成玄英說:“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绷窒R菀嗾f:“天均者,均平而無彼此者也。”解釋“天鈞”的含義。但自然均齊與自然之分又存有抵牾。(31)對二者的矛盾處,郭象與成玄英曾作出調和。郭象說:“夫均齊者,豈妄哉,皆天然之分?!背尚⒆冯S郭象自然之分的理論,稱“均齊之道亦名自然之分”。個體間的屬性差異雖為客觀現(xiàn)實,但此種差別包括對差別的認知是在不斷的流動變化之中,《大宗師》中所謂“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因此,認定自有一套先驗差別凌駕于現(xiàn)實之上,或一味消除差別使萬物均平,兩種皆非莊子之“道”,也忽視了“天倪”“天均”曼衍的屬性和“始卒若環(huán)”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墩f文解字》訓“均”:“平遍也?!倍斡癫米ⅲ骸捌奖檎?,平而帀也。言無所不平也?!?32)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十三篇下“土部”,第683頁。從“均”字的原初意看,更為強調無所不平之“遍”,且從土從勻,故引申為制作陶器的轉輪使泥土周勻。清代思想家方以智在其《東西均》一書中開宗明義說道:“均者,造瓦之具,旋轉者也?!?33)方以智著,龐樸注釋:《東西均注釋》,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頁。他借“均”之圓轉周勻的特點,指出對立、區(qū)別與無對待、無區(qū)別間存在著一種交互共生關系,即“無對待在對待中”(34)方以智著,龐樸注釋:《東西均注釋》,第243頁。。這種思想方式與莊子有相近之處,都是由“運鈞”關聯(lián)到事物間的對立在不斷變化之中。陸德明《釋文》說:“天倪,班固曰‘天研’?!贝撕篑R敘倫進一步發(fā)揮此說:“當從班固作‘天研’。疑紐雙聲相通借也?!墩f文》曰:‘研,也?!煅小q言自然之,道回旋,終而復始,以喻是非之初無是非也?!对⒀云吩唬骸炀撸炷咭?。’可證?!?35)馬敘倫著,李林點校:《莊子義證 莊子天下篇述義》,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94頁。馬敘倫以自然之磨盤解釋天倪,取其周而復始之意,正與“均”平遍周圓的意義相合。由此可證,以循環(huán)無終、變動無極來解釋“天倪”“天鈞”所蘊含的超越意涵,應當是合理的。

        《莊子》一書以平遍周圓消解區(qū)別、對立的思想觀念是很明顯的。《齊物論》中說:“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是非的形成源于以己是為先的認知順序和以己是為是的價值順序,而道樞的圓環(huán)形態(tài)無所謂始終先后,在不斷的曼衍中,也就不存在恒定的是非對立,故謂之“莫得其偶”,這與“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同義,故以“道樞”“天鈞”互相闡釋則內涵更為分明。圓環(huán)“平遍”的屬性使環(huán)中到圓環(huán)任意一處距離均等,以環(huán)中的超越視角看待萬物,則物我齊一、是非兩行,即如《齊物論》中說:“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痹凇熬壎綖榻?jīng)”這一以中空之道,不偏執(zhí)于任何一端為養(yǎng)生原則的背后,是以“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為其思想根源,表現(xiàn)出對一切區(qū)別、規(guī)訓的反思和疏離,故而又不止于善惡、刑名,還有是非、彼我等諸多二元對立的觀念。

        此種以“立于均上”形容言語無稽的比喻亦為戰(zhàn)國時諸子及其后學所常用,但多引為反例,如《管子·七法》說:“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猶立朝夕于運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36)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07頁?!赌印し敲氛f:“言必立儀,言而毋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37)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間詁》,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265-266頁。如上述兩家之說,言論與認識必須遵循一套價值標準用以分辨其是非真?zhèn)?。恰恰相反的是,莊子認為語言因其本身的不確定性而無法擔任價值判斷的重任,此種認識的背后是莊子對因言辯而造成的“與接為構,日以心斗”的警醒,和是非彼我爭斗中“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齊物論》)的痛心。莊子既不信任語言,又必須借助語言回應諸子間的爭論,故而創(chuàng)設“卮言”“吊詭”的言說方式,如同禪宗所說的“不立文字”“隨說隨掃”,即不斷拋出新的說法來對既有認識進行消解,以達到“和之于是非而休乎天鈞”的目的。面對“天下無道,圣人生焉”的嚴酷環(huán)境,莊子深感生存的不易,如徐復觀在闡釋“縣解”的概念時就指出:“莊子認為在戰(zhàn)國時代的人生,受各種束縛壓迫的情形,有如用繩子吊起來(縣),或用枷鎖鎖起來一樣。因為是縣(懸),是枷鎖,便很迫切地要求‘解縣’,去‘枷鎖’?!?38)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349頁。同時期的孟子形容當世境況時指出,“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時者也”,故而“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39)朱熹:《孟子·公孫丑章句上》,見《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30頁。孟、莊二人都以“懸”來形容個人生存之苦,孟子寄希望于仁政,而莊子則求自解。《莊子》內篇所探討的人生境遇大多在避無可避之中,如臣之事君、形殘貧病、死生大限,而對這些困境的化解又顯現(xiàn)出莊子之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由此則更加能夠理解“天倪”“天鈞”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真正要義,即在圓融開放的言說背后是莊子對個體生命的深切關注。

        綜上而言,《養(yǎng)生主》中多個寓言間并置、消解的多維關系,是結構文本內在思想邏輯的重要方式。這種相互關聯(lián)又互為異質的特殊文本形態(tài),如同不斷延展的圓環(huán),其效用在于充分展現(xiàn)當下存在的有限性,同時給予主體自省和超越的思想可能,在追求現(xiàn)實的保全之上,極大地拓寬了精神生命的活動向度,又反以思想的超越指導現(xiàn)實的生活,從而提升個體生命的意義。這種不以得出確定結論為最終目的的言說方式,也使得文本意涵成倍增加,由單一走向多元。始卒若環(huán)、合乎天倪,是一種語言效果,也是一種思考方式,更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這就是理解“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的關鍵所在,而其達到的理想境界即如《齊物論》所言“忘年忘義,振于無竟,故寓諸無竟”。

        猜你喜歡
        點校莊子個體
        古籍文獻點校成果的著作權問題研究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清代臺灣研究資料整理的新成果:評劉榮平、江卉點?!饵S鶴齡集》
        日韩一区二区,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 日韩中文字幕中文有码| 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成人av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国内老熟妇对白xxxxhd| 国产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毛片 |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午夜玫瑰园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日韩亚洲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 偷拍 无码 中文字幕| 久热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视频| 性感女教师在线免费观看|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永久免费无码AV电影 | 丰满少妇被猛进去高潮|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青青草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国产精品露脸张开双腿| 国产精品很黄很色很爽的网站|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 国产自拍在线观看视频| 最近免费mv在线观看动漫| 婷婷第四色| 综合激情五月三开心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