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霖
還記得“守株待兔”的故事嗎?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宋國的一個農(nóng)夫,自遇到一只野兔撞死在樹樁上后,他就每天都守在樹樁旁,盼著兔子再次撞上樹樁,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這個寓言故事,意在告誡人們不要指望不勞而獲。實際上,在先秦時期的很多故事里,被嘲笑的宋國人比比皆是。
拔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予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公孫丑上》
【閔】mǐn,憂慮,擔憂。
【摳】ya,拔。
【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其人】指家里的人。
【病】疲勞,困乏。
【趨】快走。
【槁】gǎo,枯萎。
宋國的一位農(nóng)夫,家里有幾畝良田,種上了禾苗。他嫌禾苗長得太慢,總想找到辦法讓它們長得快一些。
有一天,農(nóng)夫突發(fā)奇想,想到一個“良方”:手動幫助禾苗長高。于是,他花了一天的時間,將剛種下不久的禾苗一株一株地手動拔高。一天下來,農(nóng)夫累得氣喘吁吁,卻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氐郊?,他驕傲地跟家人炫耀說:“今天可把我給累壞啦!不過收獲也很大,我們家的禾苗總算一下子就長高了!”
田父獻曝
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陜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喧,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列予·楊朱》
【缊黂】yùnfén,用亂麻做絮的冬衣。
【暨】等到。
【東作】春耕。
【隩】yù,暖,熱。
【纊】kuàng,絲綿。
【狐貉】狐貍和貉的毛皮制成的衣服。
【暄】暖和。
他兒子一聽,感覺事情不太對勁,立馬跑到田里一看,發(fā)現(xiàn)禾苗已經(jīng)全部枯萎了。農(nóng)夫本來是想幫助禾苗長快點兒,卻違背客觀規(guī)律,想當然地拔苗助長,不僅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把地里的禾苗都害死了,真是好心辦壞事。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欲速則不達。事物的發(fā)展都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我們在做事和處理問題時需要循序漸進,一味想走捷徑,往往會適得其反。
從前,宋國有個農(nóng)夫,家中貧寒,常年穿著粗麻破衣,即使是在冰天雪地、寒風凜冽的大冬天,他也只能披著用破絮填充的布衣取暖。
好不容易熬過冬天,迎來春天,這位農(nóng)夫開始忙著春耕。這一天,天氣晴朗,陽光照在身上特別暖和,農(nóng)夫覺得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般,忍不住感慨道:“曬太陽這個取暖法子可遠比穿著粗布麻衣要好得多呀l”
回到家中,農(nóng)夫對妻子說:“世上的人們恐怕都不知道曬太陽就能取暖,如果我們把這個辦法告訴國君,一定會得到重賞的!”
農(nóng)夫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壓根就沒有見過深宅大院、絲綿衣裳和狐皮袍子,曬太陽就是他所知的最好的取暖方式了。農(nóng)夫的孤陋寡聞令人啼笑皆非,但細細想來,又讓人覺得辛酸。這位還在尋找“溫暖”的農(nóng)夫并不知道,國君住在豪華的深宮大院里,錦衣玉食,根本不需要為取暖而發(fā)愁。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韓非子·說難》
【筑】修筑。
【亦云】也這樣說。亦,也;云,說。
【盜】偷竊。這里指偷竊者。
【亡】丟失。
【智】以……為智,認為……聰明。
有深宮大院住的可遠不止國君。宋國有個富人,他家里的房子非常華麗,圍墻也很高,既能抵御寒風,又能防賊。
可是有一天,天降大雨,富人家的一面圍墻在大雨的沖刷下坍塌了。見到這情景,富人的兒子趕緊勸說父親:“如果我們不趕緊把這堵墻修好,就會有竊賊進來偷東西?!备蝗寺犃耍灰詾槿?。
正好這天,隔壁的老人也看到富人家圍墻坍塌了,就對富人勸說道:“破了這么個大洞,咋還不修理呀?不把墻修好,晚上一定會有竊賊來偷東西的?!备蝗艘廊徊粸樗鶆?。
富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天晚上他家里果然丟失了大量的財寶。第二天,發(fā)現(xiàn)財寶被偷,富人后悔自己沒有聽兒子的話,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夸贊道:“不愧是我兒子,連這都能預知,真是太聰明了!”那么家里的財寶究竟被誰偷走了呢?富人猛然想起了隔壁老人,忍不住心生懷疑:他昨天不是勸我修墻嗎?還說不修墻就會招賊,那我家的財寶應該就是他偷的吧!
為人處世,貴在公正客觀、實事求是,若只是想當然地判斷是非,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最后難免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為何受傷的總是宋國人
你可能會好奇,在這么多先秦故事里,為什么常常會有一個“傻傻”的宋國人呢?
有人分析原因,認為這和宋國是商朝遺民所建立的諸侯國分不開。周滅商后,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仁義,周王把商朝的遺民安置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商丘市附近,由紂王的哥哥微子建立了宋國。相較于姬姓諸侯國和周朝功臣們所建立的諸侯國,宋國人自然是異類,也就成了人們嘲諷的對象。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和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經(jīng)濟和文化比較發(fā)達有關。先秦故事里的宋國主角不乏農(nóng)夫、富人,也說明了宋國的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比較發(fā)達。再加上文化昌盛,很多寓言故事便起源于宋國,因而造成了宋國“傻人”特別多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