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 樊瑩 張立 陳慶菊 │文
1 貴州省畜禽遺傳資源管理站,貴陽 550001;2 貴州開陽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開陽 550300
草莓屬薔薇科植物,營養(yǎng)價值豐富,被譽為“水果皇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維生素 A、維生素E 等營養(yǎng)物質,果實鮮美,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草莓難以在野外過冬,因而目前冬季草莓以大棚栽培為主,大棚內環(huán)境相對密閉,濕度大、空氣流動性差,且缺少自然授粉媒介活動,并不利于草莓授粉受精。因此,需要采用人工授粉或者蜜蜂授粉的方法來提高授粉效率,但人工授粉費時費力,且效果不理想,蜜蜂授粉不僅可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節(jié)約人工授粉勞動,還可避免激素噴花帶來的化學殘留。
近年來,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貴州省草莓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草莓種植戶采用購置或租用蜜蜂為草莓授粉,但因缺乏授粉蜂群管理技術,往往在草莓開花中后期蜂群就已衰敗,不能滿足大棚內草莓授粉需求。用戶不得不第二次購進蜜蜂來授粉,增大了授粉開支,還容易錯過部分花朵的最佳授粉時機,導致部分用戶對蜜蜂授粉增產作用產生質疑。其主要原因在于棚室草莓花期授粉時間較長,授粉期4~5 個月,草莓授粉期間天氣逐漸變冷,其環(huán)境條件和蜜粉源植物均不利于蜜蜂繁殖活動。在草莓生產期,蜜蜂已進入低溫越冬狀態(tài),蜂王停止產卵,工蜂進入休眠階段,蜜蜂轉入草莓棚后,快速解除了蜜蜂越冬期,蜜蜂進入興奮狀態(tài),大量蜜蜂涌出蜂箱進入棚內,造成蜜蜂大量撞棚死亡。
貴州省草莓花期從11月至次年5月,花期短、花蜜花粉少,且草莓開花期間貴州多數地區(qū)處于寒冷潮濕天氣,氣溫較低,持續(xù)時間長,需選擇耐低溫、嗅覺靈敏的蜂種才能較好完成授粉。而中蜂是貴州省人工飼養(yǎng)的主要蜂種,善于采集零星蜜源、消耗飼料少、易于管理、耐低溫(10℃左右仍能正常采集飛行),是冬季及早春溫度較低狀態(tài)下設施草莓授粉效果最佳的蜂種[1]。
蜂群的群勢對于大棚授粉尤為重要,需根據草莓棚面積,合理確定蜂群群勢,避免因授粉過度或授粉不足而影響草莓產量。貴州省屬于高原地區(qū),土地破碎,單個草莓棚面積平均在200~300m2,蜂群群勢需控制在2 脾(蜂箱尺寸為41cm×41cm),蜂量過多,容易導致授粉過度而影響授粉效果,導致產量降低,當棚內面積小于200m2或多于300m2時要適當減少或增加蜂量。配置的授粉蜂群要有大量的封蓋子和幼蟲,以提高蜂群采集積極性,同時每框巢脾上要有5~7cm寬的封蓋蜜和2~3 個巢房高的花粉圈,確保蜂群的健康發(fā)展。
當草莓棚內花開3%~5%,噴藥5 天后,適時安排蜜蜂進棚。蜜蜂進棚時間宜安排在傍晚或夜間,蜜蜂進場穩(wěn)定后于早晨6 ∶00~7 ∶00 打開巢門。研究表明,在設施環(huán)境下,蜂箱擺放的位置對蜂群的活動有重要影響,蜂群擺放位置與蜂群活動規(guī)律有相關性[2]。通常草莓種植戶將蜂箱坐北朝南擺放在大棚中部靠近過道處,但在推廣示范中發(fā)現將蜂群坐西朝東擺放,蜜蜂的出勤時間早,且出勤率最高,可提高蜜蜂授粉效率。這可能與太陽升起直接照射到蜂箱,使蜂箱內溫度升高促進蜜蜂提前出巢有關,因此蜜蜂擺放時可根據大棚建設,擺放在能使蜜蜂最早照射到太陽的位置,可延長蜂蜜有效采集時間,提高授粉效率。此外,蜜蜂擺放時置于30~50cm 支架上,既方便蜂群檢查管理,又可防潮防螞蟻。
溫度是影響蜜蜂出勤的重要因素之一,蜜蜂維持箱內溫度穩(wěn)定后才會有蜜蜂外出采集。在草莓盛花期,貴州省長期持續(xù)陰雨天氣,氣溫較低,蜂群未進行保溫,蜜蜂出勤率較低,授粉效果不佳。因此,為提高草莓授粉效率,蜂群進棚穩(wěn)定3~4 天后,在巢框兩側放入泡沫板或衣物填充等方式加強授粉蜂群保溫,一方面促進蜜蜂提前出勤,另一方面減少飼料消耗,避免蜜蜂低溫凍傷。但因棚內濕度過高,使用衣物保溫容易發(fā)霉,會影響蜂群健康、導致蜂病流行,因此使用泡沫保溫更方便衛(wèi)生。此外,根據蜂量變化,調整蜂群群勢,保持蜂脾相稱有利于維持蜂群溫度穩(wěn)定。
在草莓初花期,為提高蜜蜂訪花積極性,少量飼喂使用草莓花浸泡2 小時的糖水獎勵飼喂蜂群,刺激蜜蜂采集草莓花,提高蜜蜂訪花效率。貴州省草莓花期持續(xù)5~6 個月,90% 以上草莓種植戶選擇采用蜜蜂進行授粉,但因缺乏飼養(yǎng)管理,營養(yǎng)飼料不足,蜂群進棚1~2月后蜜蜂死亡較多,蜂量不足或群蜂死亡(如圖1所示),嚴重影響草莓授粉,未達到預期授粉效果。草莓花蜜、花粉較少,不能滿足蜂群繁殖需求,因此在蜜蜂授粉期間需定期補充飼喂糖水(糖水比例為1 ∶1),以保證蜜蜂生存需求。在推廣示范中,為方便草莓種植戶及時補充飼喂糖水,設計了糖水箱外自動飼喂裝置(如圖2所示),可減少對蜂群干擾,同時方便農戶操作。
花粉是蜜蜂飼料中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唯一來源,是蜂群繁殖培育幼蟲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除飼喂糖水以外,還需補充花粉飼料,滿足蜂群繁殖后代的營養(yǎng)需求,才能延長蜂群授粉服務時間。
蜜蜂對農藥敏感程度極高,濫用或誤用農藥都將對蜜蜂產生嚴重威脅,在蜜蜂傳粉期間使用農藥直接影響授粉蜂群安全,將導致草莓因授粉不充分而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因此,在噴施農藥前需將蜂群搬出棚內,通風透氣2~3 天后再搬回棚內。但多數草莓種植戶在噴施農藥期間未將蜂群搬出棚內,導致蜜蜂大量死亡。為方便在噴灑農藥期間對蜂群的管理,可在蜂箱前后兩側分別開兩個巢門,一側朝向棚內,另一側巢門安裝管道通往棚外。授粉期間,打開棚內巢門關閉棚外巢門,噴藥時關閉棚內巢門打開棚外巢門,可有效降低農藥對蜜蜂的傷害,也可減輕種植戶勞動力,方便操作(如圖3所示)。
蜂群入棚后,常出現蜜蜂撞擊大棚,其原因在于蜜蜂的趨光性,且棚內空間有限,蜜粉不能滿足蜜蜂采集需求。撞棚蜜蜂聚集在大棚內陽光充足的地方,2~3 天便會相繼死去,導致蜂群群勢大幅度減弱。為減輕蜂群的損失,一方面合理配置蜂群群勢,蜜蜂入棚后打開防蟲網,讓蜜蜂逐步適應后再放下防蟲網,減少蜜蜂撞棚死傷;另一方面在授粉棚內設蜜蜂采水點,并水中放入木棍等漂浮物方便蜜蜂采集,防止蜜蜂外出采水撞棚死亡。
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利用蜂類傳粉已成為草莓豐產的必備措施。為了進一步提高草莓蜜蜂授粉效果,需從草莓栽培、農藥使用及蜂群管理出發(fā),根據草莓情況合理配置授粉蜂群,并進行適當飼養(yǎng)管理,才能提高蜜蜂授粉率,增加草莓產量?,F結合貴州省草莓蜜蜂授粉推廣實踐,從蜂種選擇、授粉蜂群群勢配置、蜂群進場時間及板房、蜂群保溫、蜂群飼喂、農藥危害預防等方面探索提高草莓大棚中蜂授粉效率的方法和策略,以期為冬季設施草莓蜜蜂授粉增產提供參考依據,充分發(fā)揮蜜蜂授粉作用,保證大棚草莓優(yōu)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