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
(白銀市林業(yè)和草原局,甘肅白銀 730900)
利用從資源豐富的蝦蟹殼等農(nóng)業(yè)廢棄物中采用特殊工藝提取的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經(jīng)特殊工藝復合制成新型膜材料將其涂抹在椰纖維、農(nóng)作物秸稈等廢棄物為主要材料制成的專用原紙(附著基質(zhì))上,形成“夾芯板式”結(jié)構(gòu),制成敞口底封閉的“紙袋”。使用時將欲定植的苗木植入袋內(nèi),再向袋內(nèi)澆入過飽和的水分,然后連同袋體一起定植到地里。
這項技術(shù)相當于在每株苗木的下部形成一個蓄水層,阻止水分的滲漏和蒸發(fā),可以極大地提高水分的利用率,比滴灌還節(jié)水,少量水分就可以使植物度過干旱期(成活期),栽植時一次性澆足水,在樹苗成活期2個月無需再澆水。植物根系還能穿透袋壁,扎根于土壤中,茁壯成長,提高造林成活率。
移栽袋大小、形狀可因立地、氣候、苗木等條件需要而定,其降解速度可以隨土壤干旱程度自動調(diào)節(jié)。
項目組在靖遠縣大蘆鎮(zhèn)和景泰縣中泉鎮(zhèn)選擇了無灌水條件的2種土壤類型,建立常規(guī)栽植和使用移栽袋栽植對比試驗組,詳實記錄試驗數(shù)據(jù),對比研究成活率、用水量、節(jié)水率。選擇了高海拔和低海拔進行對比試驗研究:靖遠縣大蘆鎮(zhèn)常塬村、大塬村海拔在2000m以上,土壤為黃綿土,植被稀疏,多為冰草、針茅草、黑柴。試驗地為干旱山塬地、氣候干燥、風多雨少、蒸發(fā)量大、年均降雨量240mm左右、晝夜溫差大、蒸發(fā)量大、光熱條件充足、無霜期一般為160d左右、年均氣溫7℃~8℃、日照時數(shù)2700h,作物生長期200d左右。景泰縣中泉鎮(zhèn)胡麻水村海拔在1700m為砂礫荒漠,植被稀疏。試驗地為干旱山塬地和梁卯交錯的溝壩地2種類型,蒸發(fā)量大、光熱條件充足、無霜期一般為170d左右,年均氣溫6℃~8℃、日照時數(shù)2800h,作物生長期230d左右。
(1)移栽袋:規(guī)格為口徑35cm,高50cm。
(2)種苗:柳樹、云杉、楊樹、刺槐、側(cè)柏和文冠果苗。
(3)林業(yè)用測量儀器。
根據(jù)試驗要求和安排,首先,把好苗木選擇關(guān)。苗木質(zhì)量的優(yōu)劣直接關(guān)系到樹體生長的好壞和產(chǎn)量的高低。項目組苗木選擇根系完好、健壯;苗木節(jié)間短、芽飽滿、皮色光亮;無檢疫病蟲害。對畸形苗、弱小苗、傷口過多和質(zhì)量差的苗木,做到了及時剔出、另行處理。苗木運輸中做到了注意防止日曬、凍害以及保濕和防霉。項目組在苗木到達栽植地隨即進行了栽植。如果不能及時栽植,必須待苗木充分吸水后,再行栽植或假植。
合理密植可增加葉面積、充分利用光能;減少空閑地、合理利用地力;可增強群體抵抗自然災(zāi)害的能力;同時還可免受陽光直射園內(nèi)、保持園地濕潤、提高土壤肥力??傊瑧?yīng)以單位面積獲得高產(chǎn)、便于管理為總原則,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生產(chǎn)情況掌握栽植密度,項目組選擇栽植密度為1m×2m、1.5m×2m、2m×3m進行試驗。
白銀市范圍內(nèi)栽植最佳時間為4月中下旬。
雨秋季造林,選擇10~11月初。由于白銀市8~10月份降雨集中,雨量相對較多,選擇雨秋季造林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整地。2018年和2019年10月上旬,利用林用挖機深翻土壤,分別對選定的試驗地土壤進行充分暴曬殺菌,使土壤風化熟化。2019年12月下旬耙除草根,打磨平地(用平土器平整土地表面)。平整地面,利于播種和田間管理。用機引平地器作業(yè),結(jié)合耙地、鎮(zhèn)壓等進行,效果良好[1]。2019年和2020年 3月下旬,挖定植穴,定植穴直徑60cm、深50cm。挖定植穴時,表土和底土分別放置,株行距2m×3m,然后再行栽植。
栽植時,將苗木主根下部用修枝剪剪平,去掉劈裂部分和損傷部分,以有利于苗木栽植后根系的恢復和斷根處的愈合,避免病蟲侵入,只剪劈傷口,長根系切忌不要剪短[2]。同時,將苗木進行嚴格分級,同等苗木栽植在一起,使栽后幼樹生長一致,便于管理。
將修根后的苗木基部浸入清水中,浸泡15min,使苗木充分吸水,便于快速緩苗。
苗木消毒后,栽植前先用ABT3號100mg/k(每小包1g兌水20kg)溶液噴濕苗根,要噴勻噴透。促進形成新根,可顯著提高黑枸杞苗成活率。
栽植時先將苗木放進移栽袋中,然后把土填入移栽袋,再向栽好苗木的移栽袋澆透水,將澆水后的帶移栽袋苗木栽進定植穴,填土、踩實、覆土、覆膜。栽栽后即刻修好樹盤并覆膜[3]。
定期做好成活率、生長量監(jiān)測記錄。
表1表明,使用移栽袋造林比常規(guī)造林成活率要高,柳樹成活率高8.6%,云杉成活率高10.1%,楊樹成活率高6.1%,刺槐成活率高12%,側(cè)柏成活率高6.5%,文冠果成活率高11.6%。試驗結(jié)果表明,移栽袋對造林成活率影響較大。由于白銀市造林用樹種多為喬木樹種,需水量較大,而4~6月降雨稀少,常規(guī)造林不能保證初植苗木生長需要的水分,而移栽袋的保水性可以使初植苗木生長需要的水分從而提高成活率。
表1 移栽袋對不同樹種造林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移栽袋造林對植株的生長影響明顯,試驗樹種的樣株地徑生長量明顯比對照組要高,云杉平均提高0.4cm,楊樹平均提高0.29cm,刺槐平均提高0.36cm,側(cè)柏平均提高0.34cm,文冠果平均提高0.12cm。
表2 各樹種地徑生長量測量(cm)
移栽袋造林相當于在每株苗木的下部形成一個蓄水層,阻止水分的滲漏和蒸發(fā),可以極大地提高水分的利用率,比滴灌還節(jié)水,少量水分就可以使植物度過干旱期(成活期),栽植時一次性澆足水,在樹苗成活期2個月無需再澆水。植物根系還能穿透袋壁,扎根于土壤中,茁壯成長,提高造林成活率。移栽袋造林平均成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苗木生長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移栽袋具有阻水性、阻鹽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降解產(chǎn)物具有抑制和殺滅植物病原真菌以及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因此,移栽袋造林可以在繼續(xù)擴大試驗的基礎(chǔ)上推廣應(yīng)用于造林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