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秀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荊門 448035)
DOC催化劑一般以Pt、Pd等貴金屬為活性成分,主要作用是氧化柴油機尾氣中的CO和碳氫化合物,有效減少其排放;同時還可以降低顆粒物排放中可溶性有機物的含量,從而降低PM的排放。除以上功能外,DOC還能將NO氧化為NO2,這對柴油機尾氣凈化處理系統(tǒng)具有重大意義。在柴油車排放后處理的DPF階段,要求在(500~600) ℃下將碳煙顆粒氧化,而NO2可作為氧化劑消除碳煙,因此絕大部分DPF會通過與DOC聯(lián)用來調(diào)節(jié)降低碳煙氧化溫度[1]。同時,提高NO2在氮氧化物中的比例可使柴油車尾氣排放后處理NH3-SCR階段在較低溫度下發(fā)生快速反應,有利于提高NOx轉(zhuǎn)化效率。因此,SCR可以通過與DOC聯(lián)用來提高柴油車尾氣中NO2的比率從而使轉(zhuǎn)化率提高[2]。
柴油機氮氧化物排放主要以NO和NOx為主,其中NO占90%以上[3],由于柴油機排氣中氧濃度較高,貴金屬活性位有較多的吸附態(tài)氧,抑制了NO的還原反應[4],吸附的NO很難分解為N2和O2。部分NO首先被貴金屬催化氧化成NO2,其中一部分NO2以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形式儲存,另一部分NO2則被釋放到氣相中[5]。DOC氧化NO的轉(zhuǎn)化率受反應時間和平衡濃度的限制。催化劑溫度較低時,NO氧化速率慢,達不到平衡濃度;溫度過高時,由于NO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平衡限制了NO2的生成。DOC技術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轉(zhuǎn)化效率、降低起燃溫度[6]。本文基于DOC催化劑NO低溫氧化性能開展研究,為柴油機后處理DOC實現(xiàn)低溫氧化NO設計了優(yōu)化方案。
將計量的Si(30%)-Al2O3粉體、粘結劑和水加至球磨罐中球磨制漿,球磨至粒度(D90<10 μm),完成前驅(qū)體漿料(CA02)制備;將計量的Si(5%)-Al2O3粉體、粘結劑和水加至球磨罐中球磨制漿,球磨至粒度(D90<10 μm),完成前驅(qū)體漿料(CA05)制備;將計量的BaMnO3粉體、粘結劑和水加至球磨罐中球磨制漿,球磨至粒度(D90<10 μm),完成前驅(qū)體漿料(CA06)制備。然后將計量的貴金屬(Pt或Pt/Pd)溶液加至CA02、CA05中,調(diào)整固含量到適合涂敷的范圍(30%~40%),攪拌均勻(約2 h),完成活性漿料制備。
選用Ф23 mm×50 mm×400 cpsi的堇青石蜂窩陶瓷基體制備整體式催化劑,具體制樣方案見表1,其中CA02+CA06和CA05+CA06方案為分段涂敷,含貴金屬的CA02和CA05漿料涂敷于堇青石蜂窩陶瓷基體的一端(進氣端),CA06涂敷于另一端(出氣端),進氣端和出氣端的涂敷體積比為1∶1。經(jīng)過涂敷、烘干、焙燒工序,最終制得DOC催化劑。
表1 整體式DOC催化劑制備方案Table 1 Preparation schemes for monolithic DOC catalyst
采用Ф23 mm×50 mm×400 cpsi的整體式催化劑,參照TCAEPI 12.1-2017輕型柴油機DOC配氣要求,CO:(1 000±100)×10-6,C3H6:(500±50) ×10-6,NO:(200±20) ×10-6,O2:(10±0.5)%,CO2:(8±0.5)%,H2O:(7±0.5)%,N2為平衡氣。預處理試驗,在配氣條件下,DOC催化劑入口溫度(550±10)℃,空速(30 000±1 500)h-1,保持1 h。預處理結束后,關閉反應氣,通入氮氣,快速降溫至100 ℃以下并維持穩(wěn)定。起燃溫度試驗,空速為(80 000±4 000) h-1,在DOC催化劑入口溫度(100~500)℃范圍內(nèi),測量記錄DOC催化劑入口和出口的氣態(tài)CO、H3C6、NO、NO2和NOx濃度,計算各組分的轉(zhuǎn)化率。
Pt/Pd和單Pt對DOC起燃性能的影響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Pt/Pd型DOC的CO和C3H6起燃性能明顯優(yōu)于單Pt型DOC,CO起燃溫度T50分別為184 ℃和238 ℃,Pt/Pd型DOC的CO起燃溫度T50低54℃;C3H6起燃溫度T50分別為204 ℃和260 ℃,Pt/Pd型DOC的C3H6起燃溫度T50低56 ℃。NO轉(zhuǎn)化率峰值相當,分別為20%和19%,但峰值對應的溫度分別為215 ℃和261 ℃,Pt/Pd型DOC要低46 ℃,因此Pt/Pd型DOC對CO、C3H6和NO的低溫氧化性能好于單Pt型DOC,得益于單Pt型DOC催化劑中引入一定比例的Pd,可降低Pt顆粒粗化速率,顯著提升DOC的活性[7-8]。
圖1 Pt/Pd和單Pt對DOC起燃性能的影響Figure 1 Impacts of Pt/Pd and single Pt on light-off performance of DOC catalyst
圖2是不同涂敷干重DOC起燃性能的變化,從圖2可以看出,對于Pt∶Pd=5∶1,0.636 g· L-1的貴金屬配置,涂敷干重為100 g·L-1方案的起燃性能要好于70 g·L-1方案。主要差異體現(xiàn)在C3H6和NO起燃性能,C3H6的T50分別為204 ℃和212 ℃,100 g· L-1方案的T50要低8 ℃;NO轉(zhuǎn)化率峰值分別為20%和15%,100 g·L-1方案的峰值高出5個百分點。由于該貴金屬配置狀態(tài)下,貴金屬在DOC涂層中分散度對催化活性的影響要大于貴金屬在DOC涂層中密度的影響,涂敷干重增加,涂層中活性位更加分散,同時涂層對NO和C3H6的吸附能力增強,其中對于NO轉(zhuǎn)化活性的增強更為明顯。
圖2 不同涂敷干重DOC起燃性能的變化Figure 2 Changes in light-off performance of DOC with different coating dry weight
圖3是不同配方DOC起燃性能的變化,具體技術指標對比見表2。從圖3和表2可以看出,對于CO的起燃性能,CA02和CA05配方的T50明顯低于CA02+CA06和CA05+CA06配方,對于C3H6的起燃性能,CA02和CA05配方的T50也稍低于CA02+CA06和CA05+CA06配方。由于CA02+ CA06和CA05+CA06配方采用的是分段涂敷,貴金屬集中在DOC催化劑的進氣端,活性位分散度降低,該貴金屬配置狀態(tài)下,貴金屬在DOC涂層中分散度對催化活性的影響要大于貴金屬在DOC涂層中密度的影響,導致CO和C3H6的T50稍有下降。NO轉(zhuǎn)化率則是CA02+ CA06和CA05+CA06配方明顯好于CA02和CA05配方,主要體現(xiàn)在NO轉(zhuǎn)化率峰值和峰寬的優(yōu)勢,得益于CA06配方中的BaMnO3在低溫吸附NO,大部分形成表面亞硝酸鹽,溫度升高至200 ℃時,表面結合能力較弱的亞硝酸鹽脫附、氧化為NO2釋放出來[9]。
圖3 不同配方DOC起燃性能的變化Figure 3 Changes in light-off performance of DOC with different formulations
表2 不同配方DOC起燃性能對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light-off performance of DOC with different formulations
(1) 單Pt型DOC催化劑中引入一定比例的Pd,可以顯著提升CO和C3H6的起燃性能,同時也能一定程度降低NO轉(zhuǎn)化率的峰值溫度,從而提升DOC催化劑的性能。
(2) 基于Pt∶Pd=5∶1,0.636 g·L-1的貴金屬配置,DOC催化劑的涂敷干重由70 g·L-1增加到100 g·L-1,涂層中活性位更加分散,同時涂層對NO和C3H6的吸附能力增強,其中對于NO轉(zhuǎn)化活性的增強更為明顯,因此增加涂敷干重到100 g·L-1有助于提升DOC催化劑的活性。
(3) 通過對比4種不同配方DOC的起燃性能,對于CO和C3H6的起燃性能,CA05配方最好,CA02配方次之,CA02+CA06和CA05+CA06配方性能相當,比CA02和CA05配方稍差一些;對于NO轉(zhuǎn)化性能,CA05+CA06配方最好,CA02+CA06配方次之,CA05配方第三,CA02配方最差。
(4) 針對DOC催化劑NO低溫氧化性能提升,通過在單Pt型DOC催化劑中引入一定比例的Pd、增加涂敷干重和調(diào)整配方等方式進行優(yōu)化設計和驗證,最終確定了優(yōu)化方案,其貴金屬配置為Pt∶Pd=5∶1,濃度為0.636 g·L-1,涂敷干重為100 g·L-1,涂層配方為CA05+C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