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剛 黃剛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1輸血科,2檢驗科(陜西咸陽712000)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指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以肝臟局部慢性炎性損傷為主的慢性感染性疾?。?-2],我國為高發(fā)國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CHC 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4]。研究表明,感染HCV 后,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5]。肝纖維化為CHC 進展為肝硬化的病理過程,因此早期診斷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對診治CHC及評估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肝纖維化診斷的金標準為肝臟活體組織穿刺,該式雖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但活體組織穿刺具有創(chuàng)傷性,患者疼痛感強烈,這也導致該方法難以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病情的變化[6-7]。微小RNA(miRNA)是一類非編碼小RNA 分子,主要通過直接靶向結合于特定信使RNA3'端的非編碼區(qū)進而起到降解該信使RNA 或抑制其蛋白反應的負向調(diào)控作用[8-9]。近年來,已有大量研究證實,miRNA 可作為生物標志物用于疾病的診斷及預后評估[10]。既往已有研究證實,miR-134 和miR-301 表達與HCV感染存在密切聯(lián)系,并在HCV 感染病毒增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也為臨床上診斷及評估CHC 病情提供新的思路[11-12]?;诖耍狙芯客ㄟ^探討血清miR-134 及miR-301 水平對慢性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診斷價值,旨在為臨床上診治慢性丙型肝炎肝纖維化提供相關依據(jù)。
1.1 病例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 例CHC 患者為CHC 組。同期選擇150 例體檢健康(常規(guī)體檢項目: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胸片、血壓、血脂、血糖)人群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知情且同意。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排除標準 CHC 組納入標準:(1)符合2019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分會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13];(2)年齡≥18 歲;(3)完成肝臟活體組織穿刺檢查。對照組納入標準:(1)近1 個月內(nèi)體檢正常者;(2)年齡≥18 歲。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或感染性疾病者;(2)患有肝臟腫瘤、脂肪肝等其他類型肝臟疾病者;(3)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4)近3 個月服用免疫抑制劑等;(5)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于入組時采用真空干燥管、EDTA-K2 抗凝靜脈血各抽血5 mL,分離血清及血漿供后續(xù)試驗。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600-310,日立)檢測研究對象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水平。采用RNA 提取試劑盒(TAKARA 公司,日本)提取外周全血RNA,并根據(jù)反轉錄試劑盒進行反轉錄反應,根據(jù)SYBR RT-PCR 試劑盒(中國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RT-PCR實驗。反應體系為:95 ℃預變性30 s,95 ℃5 s,60 ℃30 s,循環(huán)35 次。采用2-ΔΔCt法來測定各組miR-134 和miR-301 相對表達量,內(nèi)參為U6,每個樣本重復三次,取平均值。引物由中國北京鼎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Tab.1 Primer sequence
CHC 組進行肝組織活體穿刺檢查,并對患者肝纖維化程度進行判定[14]:無纖維化,S0;擴大的匯管區(qū)纖維化,S1;匯管區(qū)周圍纖維化,S2;匯管區(qū)周圍纖維化但小葉結構保留,S3;纖維化并伴有小葉結構紊亂,S4。
1.4 觀察指標 (1)比較CHC 組及對照組ALT、AST、TBIL、miR-134 及miR-301 水平;(2)ROC 曲線分析ALT、AST、TBIL、miR-134 及miR-301 水平在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S2-S4 期)中的臨床價值;(3)比較不同程度肝纖維化患者ALT、AST、TBIL、miR-134 及miR-301 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ROC 曲線分析ALT、AST、TBIL、miR-134 及miR-301 水平在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S2-S4 期)中的臨床價值。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HC 組及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CHC 組及對照組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在ALT、AST 及TBIL 上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HC 組及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CH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
表2 CHC 組及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CH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
指標年齡(歲)性別[例(%)]男女ALT(U/L)AST(U/L)TBIL(μmol/L)CHC 組(n=150)55.2±8.9 81(54.00)69(46.00)122.31±18.95 137.83±20.56 18.72±3.51對照組(n=150)54.7±9.2 84(56.00)66(54.00)25.62±9.93 24.47±6.54 7.51±2.35 t/χ2值0.478 0.121 55.352 64.351 32.503 P 值0.633 0.728<0.001<0.001<0.001
2.2 CHC 組及對照組miR-134、miR-301 水平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CHC 組miR-134、miR-301 水平更高(P<0.01),見表3。
表3 CHC 組及對照組miR-134、miR-301 水平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miR-134 and miR-301 levels between CH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
表3 CHC 組及對照組miR-134、miR-301 水平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miR-134 and miR-301 levels between CH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
組別CHC 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150 150 miR-134 5.89±1.91 2.25±1.07 20.363<0.001 miR-301 7.60±2.61 2.76±1.34 20.204<0.001
2.3 CHC 組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LT、AST、TBIL、miR-134、miR-301 水平比較 隨著肝纖維化分期的上升,患者ALT、AST、TBIL、miR-134、miR-301 水平也有所上升(P<0.05),見表4。
表4 CHC 組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LT、AST、TBIL、miR-134、miR-301 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ALT、AST、TBIL、miR-134 and miR-30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iver fibrosis in CHC group ±s
表4 CHC 組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LT、AST、TBIL、miR-134、miR-301 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ALT、AST、TBIL、miR-134 and miR-30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iver fibrosis in CHC group ±s
注:a,與S0 組比較,P <0.05;b,與S1 組比較,P <0.05;c,與S2 組比較,P <0.05;d,與S3 組比較,P <0.05
組別S0 S1 S2 S3 S4 F 值P 值例數(shù)30 51 24 24 21 miR-134 4.11±0.89 5.14±0.93a 5.97±0.94ab 7.39±0.91abc 8.22±0.36abcd 88.027<0.001 miR-301 4.24±1.03 5.91±0.96a 7.33±1.24ab 8.87±1.01abc 9.95±0.47abcd 132.352<0.001 ALT(U/L)116.43±11.24 121.98±10.13a 126.09±8.83ab 133.45±9.21abc 138.13±9.09abcd 19.938<0.001 AST(U/L)129.44±13.95 134.17±11.08a 140.92±10.56ab 145.21±7.73abc 150.39±7.18abcd 15.768<0.001 TBIL(μmol/L)13.34±2.25 16.71±2.09a 20.12±1.88ab 23.45±2.31abc 26.67±2.25abcd 74.356<0.001
2.4 ROC 曲線結果 ROC 曲線結果顯示,當miR-134 截斷值為4.827 時,其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 為0.825;當miR-301 截斷值為9.069 時,其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 為0.775;ALT 截斷值為121.51 U/L 時,其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 為0.604;AST 截斷值為132.62 U/L 時,其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 為0.573;TBIL 截斷值為18.69 μmol/L 時,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 為0.618。見表5 和圖1。
圖1 miR-134 和miR-301 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ROC 曲線圖Fig.1 ROC curve of miR-134 and miR-301 in the diagnosis of significant liver fibrosis
表5 ALT、AST、TBIL、miR-134 和miR-301 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ROC 曲線結果Tab.5 ROC curve results of ALT、AST、TBIL、miR-134 and miR-301 in the diagnosis of significant liver fibrosis
CHC 在發(fā)展過程中往往伴有肝細胞慢性壞死以及肝纖維化,對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危害[15]。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無創(chuàng)診斷模型診斷疾病成為醫(yī)學研究者關注的熱點。但多數(shù)模型涉及的參數(shù)往往為非常規(guī)臨床檢驗項目,導致這一類模型難以廣泛運用于臨床診斷中[16-17]。近年來,已有大量研究證實,miRNA 可參與近1/3 的基因調(diào)控,在肝細胞的增殖、分化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18-19]。此外,miRNA 在血清中性質(zhì)穩(wěn)定,檢測方式簡便,為肝臟相關疾病的診斷、病情評估提供可能。
miR-134 位于人14 號染色體上。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miR-134 及其同簇的miRNA 在肝細胞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關鍵作用[20]。肝纖維化以及肝癌進展過程中,失調(diào)的轉錄因子肝細胞核因子1a 可對miR-134 進行調(diào)控,從而抑制肝臟腫瘤的惡性表型。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正常人群,CHC 患者miR-134 水平顯著上升。筆者進一步發(fā)現(xiàn),隨著CHC 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增加,患者miR-134 水平也有所上升。這提示miR-134 可能參與CHC 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其水平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為CHC 疾病的評估提供了相關依據(jù)。
miR-301 位于人體第17 號染色體上,既往已有研究證實,miR-301 可參與腫瘤細胞的生長。研究表明,miR-301 在肝細胞癌中呈過表達,并能參與肝癌細胞的增殖、凋亡、遷徙、侵襲等過程,與肝癌的預后密切相關[21]。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正常人群,CHC 患者miR-301 水平也有所上升。且與miR-134 一致,miR-301 水平隨著CHC 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趨勢,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
目前,臨床上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方式主要為肝活檢,該術為有創(chuàng)性,部分患者難以接受,因此探討安全性更高且有效的生物標志物十分必要。筆者進一步通過ROC 曲線分析了ALT、AST、TBIL、miR-134 及miR-301 在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中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當ALT、AST、TBIL 在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中臨床價值一般。而miR-134截斷值為4.827 時,其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 為0.825,靈敏度為0.934,而特異度為0.871;當miR-301 截斷值為9.069 時,其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 為0.775,靈敏度為0.826,特異度為0.922,提示miR-301、miR-134檢測可獲得較高的診斷價值。
但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1)未進一步隨訪患者預后,難以分析上述指標在評估患者預后中的臨床價值;(2)未與其他類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相比較,以分析上述指標的特異性。
綜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134 及miR-301 水平顯著上升,并與患者肝纖維程度密切相關。miR-134 及miR-301 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中具有一定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