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敏 徐亞威 毛云 鄭璐 裴小鑫 楊海波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鄭州4500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雖然冠脈介入技術及藥物不斷發(fā)展,STEMI仍可導致各種致命性并發(fā)癥。STEMI 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根據(jù)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可以分為射血分數(shù)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射血分數(shù)中間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和射血分數(shù)減少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多項研究表明,STEMI 患者射血分數(shù)降低與預后不良密切相關,與HFpEF 及HFmrEF 的預后相比,HFrEF 的預后較差,但發(fā)生HFrEF 的比例低于HFpEF 及HFmrEF。左室重構是指在發(fā)生心肌損傷時,心肌細胞和間質(zhì)變化,表現(xiàn)為左室大小、質(zhì)量、形狀和功能改變,導致心室擴張、心室間質(zhì)纖維化以及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左室逆重構是擴大的左室恢復到正常的幾何學結(jié)構,維持正常的心肌收縮和舒張功能[1]。近年來發(fā)現(xiàn),部分HFrEF 患者經(jīng)過規(guī)范化治療可發(fā)生左心室逆重構(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LVRR),且出現(xiàn)LVRR的患者預后明顯改善。因此本研究探究STEMI 患者直接PCI 術后HFrEF 發(fā)生逆重構的預測因素,為臨床診療方案的指定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連續(xù)納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診斷為STEMI 患者接受PPCI 且LVEF 小 于40%的患者108 例,其中男82 例,女26 例,平均(60.56±11.21)歲。根據(jù)患者PCI 術后6 個月的心臟彩超結(jié)果將患者分為LVRR 組48 例和NLVRR 組60 例。研究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1)患者的病史、心電圖改變及肌鈣蛋白等方面均符合STEMI 診斷標準[2];(2)在發(fā)病12 h 內(nèi)行直接PCI 的患者;(3)術后3 d 內(nèi)超聲心動圖測得EF 值小于40%。
排除標準:(1)年齡<18 歲;(2)心臟瓣膜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導致心力衰竭的患者;(3)存在嚴重感染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4)合并腫瘤、結(jié)核等消耗性疾病患者;(5)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 資料收集 通過電子病例系統(tǒng)查閱并記錄所納入患者的基線資料及手術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既往病史、心率、血壓、Killip 分級、常規(guī)生化指標、超聲心動圖指標、手術資料和用藥情況。心臟彩超采用Simpson 雙平面法測量LVEDV、LVESV、LVEF 和FS。LVRR 組的NT-proBNP 峰值、cTnT 峰值、間接膽紅素、LVEDV、LVESV 低于NLVRR 組,F(xiàn)S 高于NLVRR 組(P<0.05),見表1。
表1 基線特征比較Tab.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M(P25,P75)
1.3 手術方法 入院后給予雙抗負荷量、抗凝,手術方法采用橈動脈或股動脈入路置入動脈鞘,由經(jīng)驗豐富的心血管介入醫(yī)師行冠脈造影明確罪犯血管及余冠脈病變的狹窄程度,根據(jù)冠脈鈣化、冠脈直徑及狹窄情況選擇植入支架型號及數(shù)量,根據(jù)患者能否耐受直接或擇期處理余病變冠脈,術后是否應用糖蛋白Ⅱb/Ⅲa 受體拮抗劑據(jù)情況而定。術后常規(guī)服用阿司匹林及P2Y12 抑制劑,β 受體阻滯劑、ACEI/ARB/ARNI、利尿劑、MRA、地高辛、SGLT-2 抑制劑視情況而定,并記錄患者院外用藥情況。收集患者6 個月后Simpson 雙平面法測得的LVEF 值及LVEDd 值,LVEF 絕對值較基線提高≥10%且LVEF ≥50%,同時LVEDd 絕對值較基線縮小≥10%且LVEDd ≤55 mm 為LVRR 組,反之則為NLVRR 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表示為M(P25,P75),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研究HFrEF 患者發(fā)生LVRR 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采用Med-Calc 19.0 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采用Delong檢驗進行兩個指標間ROC曲線下面積(AUC)的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資料及院外用藥情況 兩組患者手術資料對比,LVRR 組的TIT 低于NLVRR 組,完全血運重建高于NLVRR 組(P<0.05)。LVRR 組IRA 的左前降支比例、三支病變比例低于NLVRR 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院外用藥情況對比,LVRR 組與NLVRR 組阿司匹林、P2Y12抑制劑、他汀、β 受體阻滯劑、伊伐布雷定、ACEI/ARB/ARNI、MRA、利尿劑、地高辛、SGLT-2 抑制劑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手術資料及院外用藥情況Tab.2 Operation data and discharged medications 例(%)
2.2 LVRR 預測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標準,從納入的變量中篩選出TIT、完全血運重建、LVEDV、LVESV、FS、NT-proBNP 峰值、cTnT 峰值、IBil 為影響因素。對上述影響因素進行共線性診斷并篩選共線性因素,LVEDV 和LVESV僅保留LVEDV。將上述影響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影響STEMI 伴HFrEF 患者LVRR 的獨立影響因素為總?cè)毖獣r間、cTnT 峰值、完全血運重建,其中TIT、cTnT 峰值為危險因素,完全血運重建為保護因素,見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2.3 ROC 曲線分析及最佳診斷界值 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分別計算TIT、cTnT 峰值、TIT 聯(lián)合cTnT峰值的預測概率,繪制ROC 曲線。結(jié)果顯示,TIT聯(lián)合cTnT 峰值的AUC 高于TIT、cTnT 峰值單獨的AUC(AUC 分別為0.817、0.737、0.714),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表4。
圖1 TIT、cTnT 峰值單獨及聯(lián)合的預測價值Fig.1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of TIT and peak cTnT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表4 獨立危險因素預測的效能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STEMI 術后嚴重左室收縮功能不全(HFrEF)的發(fā)生率隨著直接PCI 的廣泛應用及指南推薦的藥物治療而顯著降低。在一項包括2 853 例接受直接PCI 治療的STEMI 患者的研究中,ABOU 等[3]發(fā)現(xiàn)LVEF<40%的發(fā)生率為13%。與HFpEF 和HFmrEF 相比,HFrEF 的心血管死亡率較高,預后較差[4-5]。但是,羅瑤等[6]表明射血分數(shù)改善的心力衰竭(HFrecEF)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低于HFpEF 及HFrEF,GHIMIRE 等[7]發(fā)現(xiàn)HFrecEF的心臟移植、全因住院、全因死亡率低于持續(xù)性HFrEF,提示左心室逆重構與預后改善密切相關。
肌鈣蛋白存在于心肌細胞中,STEMI 患者冠脈斑塊破裂,繼發(fā)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損傷或壞死,繼而血清cTnT 升高。本研究通過比較LVRR 組與NLVRR 組的cTnT 峰值,發(fā)現(xiàn)cTnT 峰值是LVRR 的危險因素,這與DAUW[8]和ABOU[3]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cTnT 峰值反映心肌梗死面積的大小[9],較大的梗死面積導致更不可逆的左心室功能障礙;較高的cTnT 峰值代表更不可逆的心肌壞死,較低的cTnT 峰值表明更可逆的心肌頓抑[8];且較高的cTnT 峰值與較差的心外膜及組織灌注有關[10],上述原因?qū)е螺^高cTnT 峰值與STEMI 術后左心室不良重構密切相關。
TIT 為胸痛癥狀開始至恢復心肌血流再灌注的時間。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心肌壞死是時間依賴性的過程,從心內(nèi)膜開始延伸至心外膜層,罪犯血管缺血時間延長,導致更大的心肌梗死面積,甚至出現(xiàn)心肌的透壁性壞死[11]。而心肌梗死面積和透壁性心肌壞死直接影響患者的心功能。有研究表明,總?cè)毖獣r間越長,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及全因死亡率越高[12-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NLVRR 組的TIT 明顯長于LVRR 組,且TIT 是STEMI 術后HFrEF 患者發(fā)生左心室逆重構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需要盡量縮短總?cè)毖獣r間,包括患者自身延誤、院前系統(tǒng)延誤和院內(nèi)救治延誤,早期、快速并完全地開通罪犯血管是改善LVRR的關鍵。
有研究表明,高達50%的STEMI 患者有多支冠狀動脈病變[14],與單獨罪犯血管PCI 相比,包括非罪犯血管PCI 的完全血運重建可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再發(fā)心肌梗死的風險[15-16],但關于完全血運重建的最佳策略和時機仍有爭議[17]。本研究顯示完全血運重建為STEMI 伴HFrEF 患者左心室重構的保護因素。與單獨罪犯血管再通相比,完全血運重建可最大限度恢復心肌灌注,改善非梗死區(qū)域心肌的收縮功能,促進STEMI 伴HFrEF 患者左心室重構的發(fā)生,同時可顯著改善臨床結(jié)局,包括心血管死亡和再發(fā)心肌梗死[18]。因此對于STEMI 患者,除處理罪犯血管外,積極干預非罪犯血管減少左室不良重塑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STEMI 伴HFrEF 患者,cTnT 峰值、總?cè)毖獣r間、完全血運重建是發(fā)生左心室重構的影響因素,對于較高cTnT 峰值的STEMI 患者,更應盡早給予罪犯血管的干預措施,同時或擇期完全血運重建。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且樣本量小。研究可能存在未知的混雜因素和選擇偏倚影響結(jié)果,未來仍需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