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黑山羊,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歷史淵源:慶陽黑山羊形成歷史悠久。主產區(qū)華池、環(huán)縣、合水等地,歷來為甘肅省貧瘠山區(qū),干旱少雨,地形復雜,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wěn)定。當?shù)馗珊刀嘧兊臍夂蛱攸c,適宜于羔皮、裘皮羊的生長繁殖。山高坡陡、溝深草矮、干旱缺水的地形,適宜發(fā)展體小靈活、適應性強、食物種類廣泛、耐粗飼的小型草食反芻家畜——山羊。同時,山區(qū)多地方病,交通閉塞,在歷史上逐步使子午嶺一帶山區(qū),變成地廣人稀的牧業(yè)區(qū)。當?shù)厣礁咂露笢仙畹膹碗s地形使善于登山爬坡,對飼養(yǎng)條件要求不高的山羊,較之其他家畜得到充分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西北農學院對環(huán)縣北部和子午嶺林緣區(qū)的黑山羊進行了專門調查。調查始于1980年,于1982年被列入《甘肅省畜禽品種志》,定名為子午嶺黑山羊,1988年甘肅省畜禽品種資源調查后,命名為隴東黑山羊,即慶陽黑山羊。
產地概況:慶陽黑山羊中心產區(qū)在華池、合水兩縣,位于慶陽市北部,地處子午嶺山區(qū),境內群山重疊,山大溝深,地面陰濕,土層深厚,灌木叢生,牧草生長豐茂。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形成了慶陽黑山羊體小靈敏,善攀登,耐粗飼,抗病力強等優(yōu)良特性。
外在感官:慶陽黑山羊體格中等,體質結構緊湊,毛色以黑色為主。據(jù)主產區(qū)調查統(tǒng)計,黑色個體占77.0%,其次為青色占7.7%、白色占5.9%、花雜色占9.4%,所以稱慶陽黑山羊。體形側視長方形,被毛分內外兩層,外層粗長明亮,略帶波浪形彎曲,內層纖細柔軟,未剪毛的當年羔羊全身黑亮,被毛卷曲,花穗清晰,著稱黑猾子羔皮。公母羊均有角。成年公羊剪毛后體重28.5 kg、母羊為24.9 kg、羯羊為26.0 kg,周歲羊的活重僅占成年羊的66.35%~80.71%。
生活習性:慶陽黑山羊喜干燥、惡潮濕,喜冬季寒而不冷、夏季熱而不燥的氣候;合群性強,性情活潑,體小靈敏,行動敏捷,善于登高;采食性能廣,喜吃短草、樹葉和灌木枝葉,在灌木叢林和短草草地上以及荒漠地帶,都能夠很好地生長;耐粗飼,抗病力強。羔羊6月齡性成熟,自然交配,無嚴格繁殖時間,母羊繁殖率為72%,一生共產羔6~8胎,一般集中在冬春兩季產羔,雙羔率為2%~4%,少數(shù)羊群因飼牧良好,可達30%。1~2月齡羔羊毛色純黑光亮。
產品特質:慶陽黑山羊肉質細嫩,低脂肪高蛋白、低膽固醇,膻腥味極輕,食后肥而不膩,香而不膻。羊肉肌肉暗紅色,有光澤,脂肪乳白色。纖維清晰,肉質堅韌。外表微干,不粘手。彈性較好,具鮮肉固有氣味,無異味。煮沸后肉湯澄清透明,脂肪團聚于表面,有特殊香味。成年羊屠宰率47.68%,凈肉率48.5%,成年羯羊活重可達60 kg,胴體重20 kg,是出口的主要肉產品。羔皮色澤以黑為主,俗稱“黑猾子皮”,大方美觀,色澤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