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暢,呂建勛,姚薇薇 (香港大學深圳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1)
磁共振膽管造影(MRCP)是使用磁共振檢查來評估膽管和胰管的一種無創(chuàng)、無輻射成像方法,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胰膽管疾病的診斷[1-3]。MRCP掃描主要采用常規(guī)膈肌導航3D-SPACE序列,主要通過呼吸觸發(fā)技術獲得高分辨的向同性圖像。盡管使用并行采集技術[4-5],由于掃描時間長,呼吸不規(guī)律,運動偽影的累積效應十分明顯,經(jīng)常出現(xiàn)膽囊頸、膽總管下端或者胰管顯示不清的情況。因此,臨床需要在保證圖像質量和高分辨的情況下,實現(xiàn)快速或屏氣掃描。將原有3D-SPACE序列通過優(yōu)化參數(shù),從3~5 min縮短到18~20 s,優(yōu)化后的單次屏氣3D-SPACE序列,成像速度快,呼吸偽影少,圖像質量高,開辟了MRCP領域新的前景[6]。
1.1研究對象:回顧性選取2020年1月~2020年8月來我院行MRCP檢查的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齡32~87歲。本次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圖像采集:本研究所用德國(Siemens Skyra 3.0T MRI)掃描,患者檢查前空腹4~6 h,檢查前進行呼吸訓練,囑平靜呼吸及呼氣末屏氣。采用仰臥位、頭先進,腹部專用線圈,中心線對齊劍突位置。所有患者都采集單次屏氣可變翻轉角3D快速自旋回波SPACE序列和常規(guī)膈肌導航序列進行。單次屏氣可變翻轉角3D快速自旋回波SPACE序列優(yōu)化參數(shù):TR 2400,TE 700,層厚1.2 mm,F(xiàn)OV 380 mm,矩陣320*320,層數(shù):48層,并行IPAT mode改為GRAPPA,factor PE為4,掃描時間18~20 s。常規(guī)膈肌導航序列參數(shù)與單次屏氣序列一致,配合呼吸膈肌導航觸發(fā)技術,掃描結束后對所有原始圖像進行最大信號強度投影(MIP)后處理。
1.3圖像評價標準與分析:由兩位放射科高級或副顧問醫(yī)生對兩組圖像MIP采用盲選法評分:主觀評估:采用4分制,包括如下內容:①整體圖像質量評分:1分:差;2分:一般;3分:較好;4分:優(yōu)良;②呼吸偽影評分:1分:嚴重偽影無法診斷;2分:中度偽影,尚可診斷;3分:輕微偽影,不影響診斷;4分:沒有偽影,圖像清晰。客觀評價:通過感興趣區(qū)(ROI)測量膽總管(CBD)和膽總管(CBD)周圍組織的信號強度(SI)[7-8]。CBD ROI面積≥5 mm2,放置在CBD中心;CBD周圍組織ROI面積≥20 mm2。由于圖像背景噪聲太小無法計算,信噪比 (SNR)定義為:SNR=SICBD/SDCBD標準差,對比度(CR)定義為:CR=(SICBD-SI周圍)/(SICBD+SI周圍),對比噪聲比(CNR)定義為:CNR=(SICBD-SI周圍)/ SDCBD標準差。
1.4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及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種序列,均有效顯示膽囊和胰管結構。單次屏氣3D-SPACE序列[SNR(16.08±3.09)、CNR(15.43±2.98)]均大于常規(guī)膈肌導航3D-SPACE序列[SNR(14.99±1.51)、CNR(14.63±1.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次屏氣3D-SPACE序列[CR(0.8±0.28)]明顯小于常規(guī)膈肌導航3D-SPACE序列[CR(0.94±0.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膈肌導航3D-SPACE序列相對于單次屏氣3D-SPACE序列的呼吸偽影明顯,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典型病例MIP圖像見圖1。
表1 兩組序列方法SNR、CR及CNR比較
分別為男性62歲患者單次屏氣和常規(guī)膈肌導航(MIP)圖像,圖像清晰,無明顯異常;分別為男性32歲患者單次屏氣和常規(guī)膈肌導航(MIP)圖像,C為單次屏氣,圖像顯示清晰;D常規(guī)膈肌導航呼吸不均,導致圖像明顯呼吸偽影,圖像模糊不清
本研究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9-12],常規(guī)膈肌導航觸發(fā)3D SPACE序列的優(yōu)點,圖像清晰、信噪比高。薄層掃描圖像通過圖像后處理可以清晰顯示膽道系統(tǒng)結構。但其采集速度慢,受呼吸的影響比較明顯,當患者呼吸節(jié)律不均勻,呼吸偽影明顯,導致圖像模糊不清,圖像質量下降。即使患者呼吸非常規(guī)律也可能由于長時間信號采集,胃腸道蠕動出現(xiàn)不清情況[13],影響組織顯示細節(jié)。而單次屏氣3D SPACE序列,掃描時間約18~20 s,明顯縮小成像時間,避免產(chǎn)生呼吸偽影。相比常規(guī)導航MRCP,由于較少的運動偽影而顯著改善整體圖像質量。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只針對少數(shù)的患者研究。其次,只對比了兩種方法成像的質量,并未對比檢測各種膽道和胰腺疾病診斷準確性。最后,一些年老患者可能難以進行屏氣檢查,隨著壓縮感知技術(CS)[14-15]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與壓縮感知的3D單次屏氣結合進行臨床研究對比。
總之,與常規(guī)膈肌導航觸發(fā)3D SPACE MRCP相比,單次屏氣3D SPACE序列,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xiàn)更高的整體圖像質量,更好地顯示膽胰管結構,給臨床提供更大的實用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