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羽 江蘇省徐州市雍景新城幼稚園
幼兒園課程資源庫是園本課程開發(fā)的重要基地,它能夠為教師提供可獲取、可分享的課程資源,能夠為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能夠為課程開發(fā)提供經驗和材料。
2022年3月底,徐州市幼兒園的幼兒實施居家隔離。經過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組的審議,決定進行“我們的畢業(yè)季”課程開發(fā),并研究“幼兒園+家庭”的雙軌課程實施、評價模式。如何進行在線課程的開發(fā)、幼兒如何繼續(xù)學習與發(fā)展、教師如何開展教研活動、家園共育工作如何實施,成為研究的重點。基于以上問題,我以課程資源庫管理員的身份參與了第一次“云上”園級課程審議,參與人員有教研員、園長、業(yè)務園長。在這場線上教研會中,我們共同討論幼兒園大班“我們的畢業(yè)季”主題活動的價值與可行性,并形成了初步活動規(guī)劃。作為幼兒園資源庫管理員,我也明確了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職責:為課程開發(fā)、幼兒發(fā)展、教師工作、家園協作提供吻合度更高的資源支持,并嘗試通過調查、訪談、觀察、參與線上研討等形式了解資源支持度,在服務課程開發(fā)的同時優(yōu)化課程資源庫管理模式。
面對這個特殊的畢業(yè)季,為激發(fā)幼兒對“我們的畢業(yè)季”主題活動的期待,也為緩解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焦慮,我從研前籌備、全程跟隨、動態(tài)調整、實時反思四個方面進行實踐。
兒童觀既影響課程開發(fā)與建設,也指導課程資源庫工作的方向。我再次回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明確幼兒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教育應回歸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和經驗是最重要的課程?!拔覀兊漠厴I(yè)季”主題活動的核心是讓幼兒對過去的經歷進行回顧;提供平臺、資源,滿足幼兒內心的愿景,感受成長的變化;做好幼小銜接,讓幼兒用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我為第一次年級組課程審議作了以下準備。
本次主題活動中,園長的身份轉化為了家庭指導師,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期,需要對家庭課程中幼小銜接的工作進行科學規(guī)劃,資源庫管理員需要協同園長、教師共同疏導家長的壓力,緩解家長的焦慮,將幼兒的生活轉化為有效的幼小銜接課程。在回收《“幼小銜接”家長問卷調查表》后,分析家長聚焦的問題,我以“幼小銜接”“習慣行為”“自理能力”“知識儲備”“作息規(guī)律”“心理準備”“社會交往”“雙減”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中國學前教育官網、徐州學前教研公眾號等平臺,檢索出有價值的相關文獻。同時設計出幼小銜接資源一覽表,并標注文章鏈接、文章脈絡等信息,從而實現資源一鍵瀏覽。在資源一覽表中,又劃分出三個板塊,即家長、教師、幼兒。大部分家長的專業(yè)理論儲備不足,提供的資源中有漫畫、具有操作性強的指導意見文獻,這樣更易于家長閱讀、內化;教師與家長接觸時間較多,提供的文獻內容是更具有專業(yè)性的典型案例,從而能更方便地為家長解決問題。之后,將資源包以微信傳送的形式轉發(fā)給大班教師和大班家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師只能通過“云上教研”,開展年級組課程審議。那么,“我們的畢業(yè)季”主題活動如何從居家活動過渡到復課后的幼兒園活動,是第一次年級組課程審議的主要內容。于是,我以“畢業(yè)主題活動方案”“畢業(yè)主題課程案例”“畢業(yè)典禮形式”“畢業(yè)相關繪本”“畢業(yè)相關文獻”等為方向,在中國知網、學前教育相關平臺、我園往屆畢業(yè)資源包、與之相關的人力資源中,檢索、梳理、整合,建立與本次課程審議匹配度更吻合的畢業(yè)主題活動資源包。同時設計出畢業(yè)主題活動一覽表,并標注文章鏈接、文章脈絡等信息,從而實現教師能夠從一覽表中快速查找可利用資源,明晰主題活動的價值,確定主題活動的目標。
第一批資源發(fā)放之后,我通過幾個渠道對資源使用情況進行信息收集。一是了解園長指導家庭教育的下一步規(guī)劃;二是訪談教師、家長對幼小銜接資源包的使用情況,并做詳細的記錄;三是跟隨年級組的第二次課程審議、第三次課程審議,并潛水進入班級家長群,了解主題課程開展的進度,了解教師的需求、幼兒的需求、家長的需求,從而第一時間給予相應的支持。
案例1:通過班級微信群,將幼小銜接活動資源包轉發(fā)給大班家長后,得到了較好的反饋。部分家長已從幼小銜接的誤區(qū)中慢慢走出,他們表示:過去更多關注的是知識技能、學習成績,但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疏導幼兒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作為家長,應從自身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幼兒,營造開心、輕松的學習氛圍,循序漸進過渡到小學的生活。
動態(tài)調整:通過這次的跟進,我發(fā)現課程資源庫已在家長群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這是一種新型的家園溝通模式,也是課程資源庫專業(yè)價值的體現。家長教育者身份的塑造需要專業(yè)學習與指導,適宜的咨詢能夠支持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從而更好形成教育合力。分析現狀后,我與園長決定將家教交流會提上日程,對特殊家庭進行跟蹤、持續(xù)指導,并建立電子檔案。在整個過程中,我會全程記錄、梳理、收集每一個典型案例,將它納入現有的課程資源庫,為未來的每一次幼小銜接活動保留最真實、最有價值的資源。
案例2:通過微信語音電話的形式,訪談教師使用“我們的畢業(yè)季”主題活動資源包之后的感受與效果。大部分教師表示,資源一覽表中板塊劃分合理、清晰,操作方便、快捷。形式多樣的畢業(yè)活動案例給予教師開展班本“云審議”更多的想法和思路。例如:在大班教師與家長溝通畢業(yè)主題活動時,家長表示,希望可以看到幼兒在畢業(yè)典禮的舞臺上進行才藝展示。對于這個問題,教師為家長提供資源包中的一篇文章,家長閱讀后發(fā)現,“儀式感”是我們必須要給予幼兒的,畢業(yè)典禮是他們即將邁入的一個新起點,但過于華麗的舞臺和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排練的表演,會導致畢業(yè)的莊重性被削弱,更多的還是要關注幼兒的想法,要將策劃權歸還于幼兒。
動態(tài)調整:通過這次訪談我了解到,課程資源庫不僅能夠給予教師在課程實施時一些專業(yè)的支持,也能夠給予家長更多的專業(yè)性意見。家長雖然也是課程開發(fā)的實施者、評價者,但正確的教育理念仍需要教師去正確引導。我會將本次的資源使用信息反饋記錄下來,接下來將會通過調查、訪談等形式,了解我園家長教育理念的現狀,定期推薦合理的育兒書籍、文獻、案例,提高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技能。
案例3:在參與第一次年級組課程“云審議”時,教師提出:如何與幼兒進行“云平臺”的互動?大班幼兒對于電子設備的操作不熟悉,如何順利與幼兒開啟“畢業(yè)”的話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呢?對此,我提供了三點建議:(1)與班級家長提前溝通,約定云端見面時間,運用騰訊會議APP與幼兒進行互動。(2)云端見面會開始前,以語音或者短視頻的形式,向幼兒發(fā)送見面會邀請,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附送一份見面會規(guī)則“舉手—開麥—發(fā)言—閉麥”。見面會中,由家長協助幼兒完成互動。(3)資源庫管理員會錄制一份“視頻版”騰訊會議操作流程。
動態(tài)調整:在這次跟進的過程中,教師預設出班本開展云端會議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需要資源庫管理員建立云端會議操作流程,幼兒通過視頻版的會議操作流程,了解云端見面會要求、規(guī)則,從而更加高效地保證云端互動的有效性。我會將本次問題的解決方案收錄到課程資源庫信息技術資源包中,同時,也會參與到班級“云互動”中,隨時給予教師、幼兒、家長信息技術上的支持。
云端“我們的畢業(yè)季”主題活動已在正常進行中,資源庫管理員不僅要全程記錄課程的開發(fā),更要在每一步的課程實施之前,篩選出優(yōu)質的、精準的、便捷的各類資源,為教師、幼兒、家長服務。對于今后的工作,我也有了新的思路。
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建設的本質是對資源的管理,使資源發(fā)揮最大的價值。通過尋找、收集、確認、加工、儲存、管理、傳播等方式,保障課程資源庫的運行使用,課程資源的提供能否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否滿足教師的需求、能否解決家長的困惑,課程資源庫中的資源需要系統(tǒng)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家園互動,追隨資源使用情況,不斷完善、調整、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應伴隨著課程建設的調整而調整,需要經過日積月累,才能滿足多方的需求。同時,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更需要園長、教師、幼兒、家長、社區(qū)的共同參與。當進入正常軌道后,會不斷發(fā)現新的問題、新的需求,這時需要再次對資源進行補充、完善、更新,從而提高課程資源庫的質量。設計課程資源庫使用反饋表,及時了解教師在使用中所遇的困難,做到實時調整。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資源進行儲存,是課程資源庫常用的一種留存形式。但往往收集來的信息過于雜亂,在梳理、分類的同時,建立課程資源電子目錄索引,不僅能夠作為資源傳遞的手段,實現資源在教師工作中共享、流動,也能更方便教師提取所需要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