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莉莉, 張敏△, 陳延偉, 關弘, 修英杰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1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 2病理科(廣東深圳 518035)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復雜的、持續(xù)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其主要發(fā)病機制是TH1/TH2炎癥細胞因子比例失衡。白藜蘆醇(resveratrol, RV) (E)-3,5,4-三羥基二苯乙烯,又稱為芪三酚,是一種植物抗毒素,廣泛存在于葡萄、花生、桑椹等食物中,具有抗炎、抗氧化、調節(jié)免疫等生理作用。有研究[1-2]表明,白藜蘆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和細菌或過敏原誘導的氣道炎癥,但其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本研究觀察白藜蘆醇對OVA誘導哮喘小鼠氣道炎癥、氣道黏液分泌及JAK-STAT6信號通路的影響。
1.1 材料 實驗材料詳見表1。本研究已經(jīng)通過實驗動物福利和倫理審查(批準文號:TOP-IACUC-2020-07-0014)。
表1 實驗材料及型號
1.2 哮喘小鼠模型建立 購入SPF級雌性BALB/c 小鼠18 只,6~8周齡大小,體重18~22 g,于動物房適應性飼養(yǎng)1周。隨機分為3組:A組:對照組;B組:哮喘組;C組:哮喘經(jīng)白藜蘆醇治療組;每組6只。B組與C組小鼠于第0、7、14天分別腹腔內注射10%卵清蛋白(OVA)0.2 mL/只致敏,在實驗第21天,用1%OVA溶液霧化,每天30 min,連續(xù)1周,當出現(xiàn)打噴嚏、抓耳、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肌肉痙攣等表現(xiàn)時為陽性反應。A組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鹽水,并用生理鹽水霧化。
1.3 給藥方法 在實驗第21天開始灌胃給藥,每次霧化吸入激發(fā)前半小時灌胃藥物干預,C組小鼠灌胃100 mg/kg的白藜蘆醇溶液,0.1 mL/10 g體重;A組和B組小鼠給予生理鹽水灌胃,0.1 mL/10 g體重,每組小鼠連續(xù)灌胃1周。
1.4 取材與檢測
1.4.1 肺組織蘇木素/伊紅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 HE)及阿新藍/過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 and Alcian blue stain, AB-PAS)法染色 實驗第28天脫頸處死小鼠,生理鹽水洗去肺組織血漬,將肺組織分成3份,取小鼠右肺組織常規(guī)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做HE染色評價肺組織病理損傷情況,AB-PAS染色評價氣道黏液分泌情況。
1.4.2 IgE、IL-4、IL-13檢測 取小鼠肺組織約1 g加RIPA裂解液,用組織勻漿器研磨后(加蛋白酶抑制劑1∶100 + PMSF 1∶100 + 磷酸酶抑制劑1∶100)冰上裂解30 min,離心后取勻漿上清,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步驟檢測上清液中IgE、IL-4、IL-13的含量。
1.4.3 信號傳導及轉錄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p-STAT6檢測 取小鼠肺組織行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肺組織中STAT6、p-STAT6的表達。用BCA法測定蛋白濃度,經(jīng)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30 μg,轉膜、封閉后經(jīng)一抗、二抗孵育;洗滌后按1∶1配制發(fā)光液,覆蓋在膜表面,顯色2 min后曝光,進行圖像采集分析。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 19.0。3組之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進一步的兩兩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組織病理改變 HE染色后可見A組小鼠氣道黏膜正常,肺泡結構完整,未見明顯炎癥細胞浸潤;B組小鼠氣道黏膜充血水腫,黏膜下及間質血管旁可見大量炎癥細胞浸潤,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伴有小血管擴張,肺泡結構不完整;C組小鼠氣道黏膜水腫及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較B組小鼠明顯減輕(圖1)。
圖1 小鼠肺組織病理學改變 (HE,×200)
AB-PAS染色后可見A組小鼠氣道表面見少許藍染黏液,B組小鼠氣道表面可見藍染黏液呈毯樣分布(紅色箭頭所指),而C組小鼠氣道黏液分泌情況較B組明顯減輕(圖2)。
圖2 小鼠肺組織AB-PAS染色(×200)
2.2 白藜蘆醇對炎癥細胞因子及IgE的影響
2.2.1 白藜蘆醇對IL-4的影響 3組小鼠肺組織勻漿上清液中IL-4的濃度分別為:A組(26.19±3.63)pg/mL、B組(47.66±4.67)pg/mL、C組(36.99±1.97)pg/mL,3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6.07,P<0.000 1)。A組與B組、A組與C組、B組與C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白藜蘆醇治療明顯減低OVA誘導升高的IL-4濃度(圖3)。
2.2.2 白藜蘆醇對IL-13的影響 3組小鼠肺組織勻漿上清液中IL-13的濃度分別為:A組(26.56±3.77)pg/mL、B組(40.92±3.23)pg/mL、C組(34.14±4.13)pg/mL,3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2.26,P<0.000 1)。A組與B組、B組與C組、A組與C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1、P=0.01、P=0.007 8)。白藜蘆醇治療明顯減低OVA誘導升高的IL-13濃度(圖3)。
2.2.3 白藜蘆醇對IgE的影響 3組小鼠肺組織勻漿上清液中IgE的濃度分別為:A組(35.19±3.07)ng/mL、B組(59.55±3.29)ng/mL、C組(47.73±2.93)ng/mL,3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92.50,P<0.000 1)。A組與B組、B組與C組、A組與C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白藜蘆醇治療明顯減低OVA誘導升高的IgE濃度(圖3)。
注:與A組比較*P<0.01,**P<0.001;與B組比較△P<0.05,△△P<0.001
2.3 白藜蘆醇對JAK-STAT6信號通路的影響 Western blot檢測肺組織中STAT6、p-STAT6的表達,見圖4。3組間STAT6的表達無明顯差異,STAT6/GAPDH的灰度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3.208,P=0.112 9)(圖5)。OVA誘導明顯增加了p-STAT6的表達,并經(jīng)白藜蘆醇治療后顯著緩解。3組p-STAT6/STAT6的灰度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2.67,P=0.011)。其中A組與B組、B組與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 9、0.049 8),而A組與C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04 9)(圖5)。提示C組STAT6的磷酸化較B組有減弱,與A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圖4 Western blot檢測條帶
注:與B組比較*P<0.05,**P<0.01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特征是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等氣道浸潤增加、可逆性的氣流受限、呼吸功能降低,炎癥導致支氣管收縮和黏液分泌增加。
白藜蘆醇是一種具有抗炎和抗氧化功能的多酚[3]。既往研究證明,白藜蘆醇可以通過調節(jié)細胞信號轉導過程,從而減少炎癥[4-5],還能通過多種抗氧化機制發(fā)揮作用,包括抑制炎癥細胞產(chǎn)生活性氧[6],清除自由基[7],刺激內源性抗氧化劑的生物合成[8]等。哮喘是氣道的炎癥反應,且氧化應激也為其主要發(fā)病機制之一,因此我們推測白藜蘆醇可能緩解哮喘的氣道炎癥。在本研究中,我們觀察到肺組織病理顯示經(jīng)白藜蘆醇治療后小鼠氣道黏膜水腫、嗜酸性粒細胞等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較OVA誘導組小鼠明顯減輕,AB-PAS染色見氣道黏膜黏液分泌亦較OVA誘導組小鼠明顯減少,說明白藜蘆醇抑制了OVA誘導的肺組織炎癥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和氣道杯狀細胞的黏液高分泌。
既往研究顯示,氣道暴露于過敏原后,通過招募和激活包括嗜酸性粒細胞、T細胞、肥大細胞在內的炎癥細胞,釋放IL-4、IL-5、IL-13等TH2型炎癥因子,產(chǎn)生TH2主導的炎癥反應,這些TH2炎癥因子誘導炎癥反應,是哮喘的重要發(fā)病機制[9-12]。另一方面,IL-4、IL-5、IL-13等炎癥因子,進一步激活B淋巴細胞,使之合成特異性IgE,后者結合于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IgE受體,當再次接觸變應原后與IgE交聯(lián),使細胞合成并釋放多種活性介質導致哮喘的臨床癥狀。哮喘經(jīng)治療后IL-4、IL-5、IL-13等炎癥因子濃度減低,IgE合成減少,哮喘癥狀緩解。本研究發(fā)現(xiàn),白藜蘆醇治療后肺組織勻漿上清液中IL-4、IL-13、IgE濃度較OVA誘導組小鼠明顯減輕,說明白藜蘆醇治療可明顯減輕OVA誘導的小鼠氣道炎癥。
JAK是一種非受體型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TAT是一種能與DNA結合的蛋白質獨特家族,包括STAT6在內的7個結構和功能相關的蛋白。STAT6在胞質內作為一種潛伏的單體形式存在。當IL-13 /IL-4與膜受體(IL-4Rα)結合后, 激活JAK2和JAK3,活化的JAKS使胞漿內的STAT6磷酸化并形成二聚體,遷移到細胞核,與IL-4和IL-13反應基因的啟動子結合,啟動轉錄以調節(jié)免疫應答反應[13-14]。因此,IL-4、IL-13是JAK/STAT6 信號通路的上游刺激因子。有證據(jù)[15]表明 JAK/STAT6 信號通路通過促進氣道高反應(AHR)和肺部炎癥在哮喘的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關鍵作用。p-STAT6代表了JAK/STAT6通路的活化水平,本研究中我們觀察到白藜蘆醇顯著降低了OVA致敏小鼠IL-4和IL-13的水平,且白藜蘆醇治療組小鼠的p-STAT6/STAT6較哮喘組明顯減低,提示白藜蘆醇通過抑制JAK/STAT6通路的上游刺激因子,從而進一步抑制了STAT6的磷酸化,影響了JAK/STAT6通路的表達。
既往研究顯示,JAK/STAT6信號轉導途徑可誘導Th2細胞分化、AHR和IgE合成[16]。本研究中我們觀察到白藜蘆醇抑制了OVA致敏小鼠特異性IgE的表達,推測其可能與抑制JAK/STAT6通路的活化有關。
哮喘患者大量分泌的黏液會加重氣道的阻塞,是哮喘患者致死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17]顯示IL-13是杯狀細胞化生和黏液分泌的關鍵細胞因子,而JAK-STAT6通路是調控該過程的重要信號通路。當氣道被外源性微生物或抗原攻擊時,誘發(fā)了TH2型變態(tài)反應,IL-13分泌大量增加,JAK-STAT6通路被激活,促進氣道纖毛細胞向杯狀細胞的化生,同時分泌大量黏液。有學者觀察到敲除小鼠體內IL-13基因后其杯狀細胞化生的過程被阻斷,黏液分泌減少[18]。在本研究中,我們觀察到白藜蘆醇治療組小鼠氣道黏液的分泌較哮喘組明顯減輕,同時IL-13分泌減少,STAT6的磷酸化受到抑制,推測其可能是通過減少IL-13的分泌,從而抑制JAK-STAT6通路的活性,以達到抑制杯狀細胞化生和減少黏液分泌的作用。
綜上所述,白藜蘆醇可減少哮喘模型鼠OVA特異性IgE的表達、減輕氣道炎癥反應及黏液高分泌,其機制可能與抑制JAK-STAT6通路的活性有關,提示白藜蘆醇在哮喘治療方面有一定的應用前景,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fā)。
利益相關聲明:文章所有作者共同認可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說明: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分析、論文撰寫為武莉莉,研究設計和方案指導為張敏,論文修改和審閱為陳延偉,研究方案協(xié)助執(zhí)行和實施為關弘和修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