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晟斌,韋欣捷,劉愛玲,孫利凱,王幼明
(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青島 266032)
布魯氏菌?。╞rucellosis,以下簡稱布?。┦怯刹剪斒暇鸬娜双F共患病,曾流行于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1],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近年來,我國家畜布病病例數(shù)(每年約4 萬家畜被感染[2])居高不下,且以羊布病為主[3],因此亟需對羊布病開展經濟損失評估,以調整防控策略。為了解我國布病一類地區(qū)羊布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及防控投入的合理性,本研究根據(jù)當前我國布病流行現(xiàn)狀,構建了羊布病直接經濟損失指標體系和防控成本效益評估方法,并對我國羊主產區(qū)4 省份17 市縣的防疫部門和養(yǎng)羊場戶進行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測算出單只羊患有布病的直接經濟損失,以此推算地區(qū)羊布病直接經濟損失,分析我國羊布病的防控成本效益,為優(yōu)化布病防控政策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1.1.1 場戶規(guī)模 按照2020 年底養(yǎng)羊場戶羊存欄量分類,100 只以下的是小規(guī)模場,100~499 只的是中規(guī)模場,500 只及以上的是大規(guī)模場。
1.1.2 病例 布病陽性羊(以下簡稱布病羊)是指經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確診為布病陽性的羊只;布病陽性場,是指2020 年檢出布病羊的養(yǎng)羊場戶;布病陰性場,是指2018—2020 年連續(xù)3年未檢出布病羊的養(yǎng)羊場戶。
1.1.3 羊種類 育肥羊,是指用于育肥的羊;種公羊,是指用于配種的成年公羊;種母羊,是指用于產羔的成年母羊;奶羊,是指用于產奶的成年母羊。
養(yǎng)羊場戶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問卷調查。本研究共調查4 省份17 市縣養(yǎng)羊場319 戶,回收問卷319 份,有效問卷301 份,問卷合格率為97%,其中來自布病陽性場124 份、陰性場177 份(表1)。2020 年各省份布病防控費用數(shù)據(jù),來自各省份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表2);各地區(qū)羊養(yǎng)殖量數(shù)據(jù),來自《2020 年中國畜牧獸醫(yī)統(tǒng)計摘要》;畜牧業(yè)總產值數(shù)據(jù),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
表1 4省份不同規(guī)模被調查養(yǎng)羊場戶布病監(jiān)測情況 單位:個
表2 2020年4省份政府布病防控費用 單位:萬元
1.3.1 直接經濟損失評估指標體系 羊布病直接經濟損失主要包括養(yǎng)羊場戶損失和政府防控成本。養(yǎng)羊場戶損失包括:被撲殺布病羊的價值(以下簡稱撲殺羊價值)、羊場因發(fā)生布病而增加的生產成本(以下簡稱生產成本增加)和母羊因布病被撲殺損失的1 年預期收益(以下簡稱預期收益損失,包括產羔和產奶預期收益損失)。政府防控成本包括:政府處置羊布病疫情費用(以下簡稱疫情處置費)以及布病的監(jiān)測費、檢疫費、免疫費和宣貫培訓費。其中,疫情處置費中含撲殺費、撲殺補償費、消毒費、無害化處理費。此外,由于多數(shù)地區(qū)獸醫(yī)部門豬牛羊布病防控費用合并統(tǒng)計,故本次調查未獲得羊布病檢疫監(jiān)督費、疫苗冷鏈運輸費和免疫人工耗材費用等數(shù)據(jù),未將其納入指標體系。羊布病直接經濟損失指標體系見圖1。
1.3.2 損失值計算 根據(jù)以上指標體系,運用Excel、SPSS 等軟件進行統(tǒng)計檢驗和數(shù)據(jù)分析。撲殺羊價值,用撲殺前1 周的羊平均出欄價格計算(公式1)。生產成本增加,計算布病陽性場較陰性場增長的草料費、水電費、消毒費等主要生產成本(公式2)。預期收益損失包括預期產羔損失和預期產奶損失兩部分:產羔方面,被撲殺的布病種母羊1年的產羔預期收益全無,全部計入預期收益損失(公式3);產奶方面,被撲殺的奶羊1 年的預期產奶收益無法獲得,全部計入產能損失(公式4)。疫情處置費,以撲殺費、撲殺補償費、消毒費及無害化處理費4 項總數(shù)計算(公式5)。
1.3.3 防控效益成本比計算 2016 年,我國重點地區(qū)羊布病個體陽性率約為3.3%[4]。假定不采取防控措施,2020 年羊布病個體陽性率與2016 年相同,也為3.3%。以此為基線風險,計算2020 年養(yǎng)羊場戶實際損失,將減少部分作為防控措施效益,具體公式如下。
2.1.1 養(yǎng)羊場戶損失 1 只羊患有布病,對養(yǎng)羊場戶造成的損失為1 488~6 282 元。從損失構成看,撲殺羊價值為1 482~2 600 元,占23.5%~64.0%。預期收益損失為1 811~4 526 元,占0~63.0%。生產成本增加方面,陽性場草料、水電等生產成本與陰性場無顯著差異,僅消毒成本有顯著提高(t檢驗,P<0.05,表3)。因此,生產成本損失僅估算消毒成本的變化,每只羊因布病增加消毒成本約6 元,占0.1%~0.4%。從羊種類看,單只育肥羊損失為1 488~1 941 元,單只種公羊損失為2 444~2 786 元,單只種母羊損失為3 801~4 116 元,單只奶羊損失為5 974~6 282 元。從場戶規(guī)???,小規(guī)模場羊患布病的平均損失最高,為3 514 元,大、中規(guī)模場損失分別為2 898、3 394 元(表4)。
表3 養(yǎng)羊場戶單只羊每年生產成本對比
表4 養(yǎng)羊場戶單只布病羊經濟損失 單位:元
2.1.2 政府防控費用 2020 年各省份撲殺了381~7 559 只布病羊,支出疫情處置費50.14 萬~850.16 萬元,單只羊疫情處置費用為882~1 469 元。各省份羊布病常規(guī)防控費用為1 477 萬~11 245 萬元,按養(yǎng)殖量(存欄數(shù)+出欄數(shù))平均計算,單只布病羊防控費用為0.53~1.46 元,其中監(jiān)測費占84.5%~94.1%,疫苗費占4.2%~12.2%,宣貫培訓費占0.4%~8.5%(圖2)。羊患布病意味著防控失敗,政府防控投入即為損失,每只羊損失防控投入883~1 470 元(表5)。
表5 單只布病羊的政府防控成本損失 單位:元
2.1.3 單只布病羊直接經濟損失合計 單只布病羊直接經濟損失平均為4 557 元(不含奶羊),其中撲殺羊價值平均占42.0%,生產成本增加平均占0.1%,預期收益損失平均占33.7%,政府防控成本平均占24.2%(表6)。從種類看,單只育肥羊損失2 371~3 411 元,平均損失2 965 元,單只種公羊損失3 327~4 256 元,平均損失3 684 元;單只種母羊損失4 684~5 586 元,平均損失5 026 元;單只奶羊損失6 857~7 752 元,平均損失7 161 元。從構成看,撲殺羊價值占24.2%~70.0%,生產成本增加占0.1%~0.2%,預期收益損失占0~60.4%,政府防控成本占15.4%~37.2%(圖3)。
表6 單只布病羊直接經濟損失 單位:元
根據(jù)被調查省份羊布病監(jiān)測個體陽性率推算,4 個省份各有布病羊4.2 萬~44.5 萬只,其中育肥羊占2.0%~17.0%,種公羊占10.0%~22.0%,種母羊(含奶羊)占72.0%~88.0%。若撲殺全部病羊,對地區(qū)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8 億~20.4 億元,占各省份2020 年畜牧業(yè)總產值的0.1%~2.0%(表7)。
表7 4 省份布病直接經濟損失
從種類看,育肥羊損失占總損失的4.0%~9.0%,種公羊占1.0%~10.0%,種母羊(含奶羊)占61.0%~75.0%。從構成看,羊場戶損失為1.4 億~16.4 億元,占總損失的73.0%~81.0%,政府防控成本損失為0.4 億~4.0 億元,占總損失的19.0%~27.0%。
根據(jù)單只布病羊直接經濟損失結果推算,當布病個體陽性率為3.3%時,被調查省份養(yǎng)羊場戶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1.6 億~69.4 億元。與2020 年實際經濟損失相比,規(guī)避了7.6 億~63.3 億的損失,4 省份平均防控效益成本比為15:1,各省份防控效益成本比為5:1~38:1(表8)。若不考慮預期收益損失,當布病個體陽性率為3.3%時,被調查省份養(yǎng)羊場戶損失為6.2 億~47.7 億元。與2020 年實際損失相比,規(guī)避了4.1 億~43.5 億的損失,4 省份防控效益成本比平均為10:1,各省份防控效益成本比為3:1~27:1。
表8 4 省份布病防控成本效益
從本次研究結果看,在不考慮布病公共衛(wèi)生危害的前提下,2020 年度,布病對被調查省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8 億~20.4 億元,占各地2020 年畜牧業(yè)總產值的0.1%~2.0%,損失相當嚴重。從區(qū)域損失構成看,養(yǎng)羊場戶損失占總損失的73.0%~81.0%,政府防控成本損失占19.0%~27.0%。大部分損失由養(yǎng)殖場戶承擔,因此養(yǎng)殖場戶理應是布病防控主體。但從調查情況看,養(yǎng)殖場戶防疫意識較為淡薄,突出表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羊只感染后,第一時間售賣病羊。因此,在未來的布病防控中,政府監(jiān)管的重心是進一步加強養(yǎng)羊場戶主體責任的落實。
在養(yǎng)殖場戶層面,單只育肥羊因布病損失1 488~1 941 元,單只種公羊損失2 444~2 786 元,單只種母羊損失3 801~4 116 元,單只奶羊損失5 974~6 282 元。在區(qū)域層面,育肥羊損失占總損失的4.0%~9.0%,種公羊損失占1.0%~10.0%,種母羊(含奶羊)損失占61.0%~75.0%。從養(yǎng)殖規(guī)??矗∫?guī)模場種母羊平均損失最高,約為3 514 元,大、中規(guī)模場損失分別約為2 898、3 394 元。因此,未來防控對象的重點應是中小型規(guī)模養(yǎng)殖場戶的種母羊(含奶羊)。
從政府層面看,單只布病羊的疫情處置費用平均為1 102 元,而單只布病羊防控費最高僅為1.46 元,僅占政府投入損失的0.1%。防控費用中,監(jiān)測費占84.5%~94.1%,疫苗費占4.2%~12.2%,宣貫培訓費占0.4%~8.5%。疫情處置費用占比過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布病防疫工作的被動。建議未來在布病防控投入方面,參考國際通行做法,進一步提高預防性投入比重。即使如此,當前的布病防控仍然是經濟有效的,4 省份布病防控效益成本比達15:1,在不計算預算收益的情況下,效益成本比也達到了10:1,即每投入1 元的防控費用,可減少因病損失10~15 元。所以,無論是養(yǎng)殖戶還是政府,均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布病防控投入。
國外消滅布病的實踐經驗顯示,當某地區(qū)動物布病流行率為2%或低于2%時,實施消滅計劃(不免疫+檢測撲殺)更為經濟,高于2%時實施免疫計劃更為經濟可行,而且該經驗做法得到歐盟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認可和推薦[5-8]。然而,我國牛羊養(yǎng)殖模式和密度與成功撲滅布病的發(fā)達國家不同,該經驗做法并不完全適用我國國情。目前,我國布病一類地區(qū)的布病防控通常采取免疫與檢測撲殺并行的策略,從經濟角度出發(fā),該防控策略仍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
一方面,從疫病控制消滅規(guī)律看,隨著流行率的降低,假陽性數(shù)量的增多,消滅階段的檢測撲殺策略成本也在不斷增加,效益成本比可能會低于流行率高時的全面免疫策略。例如,2001 年葡萄牙在高流行率下采取布病全群免疫計劃(不撲殺),效益成本比約為50:1[9],均高于本次調查的任何省份。另一方面,相同防控策略在不同地區(qū)實施也存在成本效益的差異。例如,C 省和D 省防控效益成本比遠低于A 省和B 省。防控策略的優(yōu)化選擇與流行率密切相關,因此該規(guī)律仍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