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狄
摘要:為加強高層建筑火災事故被困人員的疏散逃生成效,提出切實有效的滅火救援對策,進一步提高我國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工作的質量。消防隊伍應以高層建筑火災事故的特點為切入點,解決被困人員疏散逃生的難點。秉持高層建筑滅火救援行動的根本性原則,規(guī)劃出科學的滅火救援策略,保障消防滅火救援任務的效果。
關鍵詞:高層建筑;疏散逃生;滅火救援;對策
經濟全球化促使我們各地發(fā)展進入快車道,城市化發(fā)展迅速,為緩解城市土地資源壓力,合理安置日漸增多的城市人口,高層建筑在各地城市遍地開花。在我國高層建筑設計建設日趨集成化、功能化、異形化發(fā)展的同時,火災隱患也隨之大量伴生。高層建筑一旦發(fā)生火災,將迅速發(fā)展為“立體火災”。不僅會造成巨額的公共財產損失,還能威脅群眾的生命安全。對此,消防救援隊伍更應重點關注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及人員疏散逃生,推出科學、可行的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方案,維護社會公共消防秩序長期穩(wěn)定運轉。
1? 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
高層建筑樓層多、結構復雜、水電管網分布密集、可燃危險物多、人員密集、人流量大,均成為消防滅火救援行動中的客觀阻礙,使得火場被困人員的疏散逃生難度只高不下。同時,因高層建筑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建筑內部敞開式消防門始終處于關閉狀態(tài)、消防安全通道雜物堆積、安全疏散指示燈失靈破損、消防設備配置不足、消防裝備無法正常使用等問題,使“小火苗”發(fā)展為“大事故”。
將高層建筑的火災救援工作梳理出三項典型特征,極易出現(xiàn)立體燃燒、人員迅速疏散困難、火災救援行動推進阻礙較多[1],皆可為高層建筑火災事故帶來重大損失,不利于我國社會和諧發(fā)展。
2? 高層建筑火災人員疏散逃生的現(xiàn)存問題
2.1? 人員密集、疏散距離長
高層建筑火災人員疏散逃生難有多方面因素,人員過于密集則為其中突出性特點。當高層建筑屬性為大型商場、民用住宅、辦公場所時,火災發(fā)生后被困群眾的指導疏散將更為復雜,具體表現(xiàn)有:
一是被困人員疏散逃生方式單一。當高層建筑起火后,內部普通電梯將不能正常使用,群眾在火場逃生只能選擇建筑步梯。
二是被困人員疏散逃生用時較長。樓層過高、人員密集,致使逃生路程長、逃生速度緩慢。
三是被困人員逃生擁擠。由于應急通道有限,在火災發(fā)生后,大量被困人員在第一時間同時涌入安全通道。在封閉、狹窄的道路空間中較易出現(xiàn)人員踩踏、爭執(zhí)等不良行為,導致疏散逃生滯后,火災損失難以預估。
2.2? 濃煙粉塵、能見度有限
因高層建筑主體垂直,在火災事故發(fā)生后,煙氣將迅速豎向上升。特別是對于電梯間、樓梯間、垂直管道等結構,煙氣將快速滲透、發(fā)展,且火勢蔓延速度較快,從而發(fā)生煙囪效應[2]。此外,高層建筑內部物品眾多,加大了火勢助燃,濃煙、粉塵隨之大量伴生,損害被困人員的呼吸系統(tǒng),還縮短了其逃生視距,使他們不能及時、自主地完成火場撤離。同時,對于物品燃燒產生的毒害氣體、高溫,不具備防護設備的被困人員同樣難以抵抗,可能出現(xiàn)抽搐、眩暈、呼吸衰竭等現(xiàn)象。在此前提下,消防救援人員的搜救工作也難以順利開展。
2.3? 自救力弱、心理壓力大
因高層建筑內部人員較多、人流量大,在火情發(fā)生后,大部分群眾容易選擇不正確的自救逃生措施。一方面,被困人員往往忽略了對高層建筑內部消防通道、疏散標識、消防設備的關注,未對建筑空間環(huán)境加以了解,或是對火災自救常識技巧未深度學習,自救能力較差。可導致被困人員在火場逃生中出現(xiàn)消極的心理情緒,如恐懼、慌亂、焦慮等,容易在疏散過程中發(fā)生人員跳樓、踩踏等問題。另一方面,高層建筑的安全通道被占、消防應急照明系統(tǒng)損壞、緊急疏散標志缺失、消防設備配置不足等問題,也是火災出現(xiàn)后人員不能迅速、安全撤離的關鍵原因,造成公共財產受損、火場人員傷亡。
3? 高層建筑人員疏散逃生的措施
3.1? 注重消防專項訓練
消防救援人員應圍繞轄區(qū)內重點高層建筑展開滅火救援調研及“六熟悉”,明確消防救援人員火場引導疏散被困人員的專項訓練目標,清晰劃定消防班組責權范圍。通過實戰(zhàn)訓練、模擬演練等多形式的訓練活動,逐步提高消防隊員整體組織逃生能力。
針對消防救援人員火場開展組織疏散逃生工作、指導被困人員迅速撤離火場、火場安全救人等方面統(tǒng)籌策劃人群疏散應急預案,并依照火場綜合現(xiàn)況靈活實施[3]。另外,這類應急預案在實戰(zhàn)、戰(zhàn)評中應不斷優(yōu)化完善,逐步增強消防救援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還應構建火災快速應急預警系統(tǒng)。在高層建筑火災發(fā)生后,應及時承載應急廣播、地方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媒介,實時發(fā)布火情預警信息。保證鄰近人員能夠獲知時下火情發(fā)展實況,以最短時間撤出火災“危險圈”,降低人員傷亡率及財產損失。
3.2? 強化消防設施建設
基于高層建筑火災頻發(fā)的背景,消防救援部門需高度關注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有關政府部門同樣需將消防安全擺放至日常工作重點。對高層建筑內部消防設施的配備、維護、升級等管理加以督促約束,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公共消防安全建設的資源投入。
消防救援部門應定期聯(lián)合有關部門,隨機抽查高層建筑內部消防系統(tǒng)建設及管理情況,對消防裝備設施,如防火門、消火栓、消防通道、應急疏散標志等進行嚴格檢查,利用“檢查、發(fā)現(xiàn)、整改”,以及“再檢查、再發(fā)現(xiàn)、再整改”的監(jiān)管模式,對高層建筑消防管理者提出整改方向、整改意見。并加強監(jiān)督執(zhí)法,整治逾期不改、整改不當的亂象。確保這些消防設施能夠正常使用、充足配備,無堵塞、破損、失效等不良問題,可在高層建筑火災發(fā)生后多角度發(fā)揮積極性應用價值,輔助被困人員及時順利疏散,為消防救援人員爭取火場救人及滅火的時間。
3.3? 制定多種疏散模式
選用相對適宜、恰當的人群疏散模式是順利逃生撤離的關鍵。通常情況下,在火災發(fā)生后,大多數人會選擇步梯撤離火場;少數人員,如行動不便、被火勢阻隔,將放棄逃生,通過大聲呼救、敲擊物品,原地等待救援。同時,也存在一些極少數的人員,在火場逃生中使用電梯撤離。
對此,消防救援人員為保證高層建筑火災的全部人員均可安全撤離逃生,并避免其在撤離中發(fā)生意外事故,應靈活使用“主動”“被動”這兩種人群疏散方法。主動疏散,簡單來講就是利用建筑步梯、電梯分區(qū),指導被困人員自主疏散逃生;被動疏散,則是消防救援人員通過架設消防云梯、外墻繩索、登高車等消防設施,輔助被困人員撤離火場。
消防救援人員在高層建筑火災組織被困人員疏散逃生中,應根據火情蔓延趨勢及現(xiàn)有消防力量實況,展開科學的組織疏散工作。在火勢較小、可控的情況下,消防救援人員可依靠主動疏散模式,引導被困人員有序、迅速地疏散逃生。具體來講,消防人員可利用高層建筑消防中控室的應急廣播、消防監(jiān)控等系統(tǒng),向被困人員詳細播報當下火情現(xiàn)況,如核心起火點、消防樓梯樓層、消防卷簾門位置等,指導其遠離著火樓層,前往安全區(qū)域;而在火勢較大、短時間內難以控制的前提下,消防救援人員應立即開展被動疏散救援,及時搭架云梯、操作登高車等,帶領被困人員通過預定的安全窗口、安全樓層快速撤離火場。
4? 高層建筑火災救援的戰(zhàn)術原則
4.1? 加強戰(zhàn)力、精準迅速
高層建筑起火后,消防救援隊伍應迅速調集足夠戰(zhàn)斗力和所需裝備,以科學、精準的戰(zhàn)斗救援預案,快速展開組織疏散逃生工作及救援行動部署。因高層建筑獨有的火勢特點,消防救援人員應突出“打小、打早、打了”的初戰(zhàn)原則[4]??焖俜€(wěn)定、控制初期火災,防止其蔓延發(fā)展,規(guī)避爆炸、泄漏、塌方等險情發(fā)生。同時,在滅火救援行動中,消防人員應利用信息設備,如無人機等,密切關注火勢發(fā)展及人員疏散情況,及時優(yōu)化滅火戰(zhàn)力、搶救生命,減少財產及人員損失。
4.2? 舉重救急、救人第一
高層建筑火災規(guī)模往往較大、潛在險情眾多。一些表面緊急的火場情況,實則“強弩之末”,而部分輕緩、微小的火場現(xiàn)象,則可能潛藏大禍大險。因此,消防救援人員應強調審視奪度,在滅火救援中冷靜、客觀地分析情況。在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行動中,消防救援人員應突出“救人第一”的理念,實現(xiàn)“滅火”與“救人”的關系平衡,在掌握被困人員數量、位置等信息的前提下,依照火情發(fā)展、現(xiàn)場戰(zhàn)斗力,編制專屬救人小組,合規(guī)運用安全通道、消防云梯、緩降器等消防設施進行救人疏散。
4.3? 以固為主、內外結合
在高層建筑中執(zhí)行滅火救援任務時,消防救援人員應持有“以固為主、內外結合”的觀念意識,優(yōu)先運用高層建筑內設的多樣性消防設備掌握火情信息,應急廣播喊話指導被困人員疏散逃生、啟動噴水滅火及排煙系統(tǒng)裝置等,為救援總攻創(chuàng)造良好基礎。在火災形成初期,燃燒范圍有限、火勢蔓延僅在較小的固定區(qū)域以及樓層低的條件下。首先到達現(xiàn)場的消防救援人員可果斷組織戰(zhàn)斗力量,運用各類消防裝備登高作業(yè),主動深入火場內部搶救、疏散被困人員,撲滅火情。在火勢大規(guī)模發(fā)展蔓延,或已形成立體燃燒的情況下,消防救援隊伍應在內攻的基礎上,利用消防起重機等救援手段,在建筑外部對被困人員進行救助,控制火勢發(fā)展。
5? 高層建筑火災的救援策略
5.1? 加大消防安全宣傳力度
消防救援隊伍應采取多重措施,面向社會宣傳消防安全教育。具體辦法有:
一是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面向社會大眾,尤其是高層建筑使用者,普及消防隱患自排自檢方法、自救逃生技巧、消防安全常識等知識,全民樹立消防安全意識。
二是聯(lián)系社區(qū)組織,定期開展專業(yè)消防設施使用教學,如移動消火栓等,提高高層建筑使用者火災控制能力,使其可在火場逃生中,靈活、正當的運用建筑內消防設施,為自己、為他人、為消防人員爭取自救逃生及滅火救援時機。
三是定期組織高層建筑使用者展開消防演練,輔助其熟悉建筑內消防設施安裝地點、安全疏散通道位置。保證可在實際火災中,有序、安全、成功地撤離火場,正確配合消防人員完成疏散逃生。
5.2? 加強實戰(zhàn)演練
為落實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任務,消防救援隊伍應開展專項實戰(zhàn)訓練,組織消防救援人員實地調查建筑物周邊環(huán)境、鄰近消防水源、建筑物內部結構、管線分布特點等多方面信息,落實“六熟悉”工作。此外,需全面考量高層建筑起火點的不同樓層、不同角度、不同部位等要素,對應編制人員疏散及滅火救援方案,加快滅火救援行動完成效率。
消防救援站應定期組織開展高層建筑實戰(zhàn)演練以及模擬訓練,考察各消防救援人員的協(xié)同作戰(zhàn)綜合能力素養(yǎng)。確保消防救援人員可在實際火場救援中,以最快速度疏散人群,輔助被困人員撤離逃生,繼而順利推進后續(xù)滅火救援總攻工作,將火災損失控制在最低。
5.3? 整合火災現(xiàn)場救援力量
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行動存在一定客觀難度,應及時組建火災現(xiàn)場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調度。消防指揮員應迅速制定人員疏散及滅火救援對策,統(tǒng)籌開展滅火救援行動的資源調度、加強戰(zhàn)斗力量等指揮工作[5]。并在火場偵查、內攻、外攻、消防供水等行動中,強調各單位、各消防小組間的協(xié)同作業(yè)、協(xié)作配合,增強救援行動任務的針對性、實效性。
除此之外,滅火救援總體方案應清晰設計主攻方向、救援計劃、滅火方案等重點內容,科學規(guī)劃現(xiàn)實可行的人員疏散逃生及火災撲救途徑。并根據當下火災發(fā)展現(xiàn)況,對應調整救援部署,保障滅火任務高效完成。
6? 結語
綜上所述,消防救援隊伍應重點聚焦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及滅火救援行動,在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中,消防救援人員應迅速引導疏散火場被困人員逃生為根本立足點,為后續(xù)滅火總攻進行鋪墊。而這就需要消防救援隊伍嚴格落實消防安全宣傳工作、火災救援實戰(zhàn)訓練等多樣任務。依照轄區(qū)內高層建筑各自特點,科學制定人員疏散、火災撲救方案。保證在高層建筑火災被困人員能夠快速撤離危險區(qū)、主動配合消防人員逃生,高質完成滅火救援行動。最大化減少火災事故引發(fā)的財產及生命損失,驅動我國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文明.高層建筑火災危險性分析及滅火救援措施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21,11(20):134-136.
[2]魏凌峰,曹增強,吳蓉,等.高層建筑滅火彈電磁彈射系統(tǒng)研發(fā)[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0(4):519-523.
[3]蔣智明,劉晉軍,于炳辰,等.智能化背景下利用物聯(lián)網與大數據的消防救援系統(tǒng)——以商羊系統(tǒng)為例[J].今日消防,2021,6(1):4-6.
[4]王川,劉曉東,王智文,等.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應急能力評估體系研究與應用[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20,46(12):31-36.
[5]趙鵬璞,郭義偉.滅火搶險救援的“制勝武器”——河南省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專業(yè)突擊隊建設紀實[J].消防界(電子版),2020,6(22):8-10.
The evacu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countermeasures
Wu Di
(Nanning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Guangxi? Nanning? 530000)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evacuation of people trapped in high-rise building fire accidents, put forwar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re-fighting work in high-rise buildings in China. Firefighting teams should t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 accidents as an entry point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evacuating and escaping trapped personnel. Uphol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operations, plan out a scientific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strategy, and guarantee the effectiveness of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tasks.
Keywords: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and escape;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