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名老中醫(y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原副院長,長期擔任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師從于全國著名老中醫(yī)王文鼎及朱顏先生,擅長血液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內科雜病,尤其對各種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等疾病有深入研究、獨到見解。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yī)師。
花生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從炸花生到煮花生甚至生吃花生,各有各的滋味,每個人也有著各自的偏好。相信不少朋友聽過吃花生可以補氣血的說法,但是究竟怎么吃花生才最健康卻是眾說紛紜?;ㄉ詫α耍瑢︷B(yǎng)氣血有著相當大的益處,但如果吃錯了,花生的功效則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對身體有害。我們都知道,氣血充盈才能健康長壽。那么,究竟怎么吃花生才能達到養(yǎng)氣血的目的呢?在養(yǎng)氣血這方面,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原副院長鄧成珊可謂頗有造詣,他和“血”打了一輩子的交道,總結了許多養(yǎng)生妙招。
在具體介紹養(yǎng)生妙招之前,鄧老想先跟大家一起弄清一個問題:血瘀僅僅只是“瘀”嗎?其實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有“瘀”的表現,很多人對“瘀”也已經有所了解,但是大家很可能會把“瘀”簡單地理解為血流受到堵塞而不通暢,但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中醫(yī)認為,心不主血則會產生“瘀”。心不主血是一種病理狀態(tài),這時心臟不能正常地管理和指揮血液的運行。當血液運行受到阻礙后,就會發(fā)生血不循經,造成血管壁損傷,血溢于脈道之外就會出血,這就叫作瘀血型的出血。糖尿病足就是很明顯的血瘀出血,除此之外,血瘀出血還常見于腦出血、肢體動靜脈出血、外傷性出血等情況。等到血瘀出血發(fā)展到很嚴重的程度時,甚至可以出現局部的腫脹、發(fā)熱、皮膚潰爛、指尖發(fā)涼甚至破潰等癥狀。
通常血瘀出血的癥狀有2種:動脈血瘀出血和靜脈血瘀出血,而且兩種血瘀出血的癥狀也并不相同。靜脈血瘀出血主要影響血液回流,導致“腫”的癥狀,例如靜脈曲張或者久坐都會引起靜脈的血瘀出血。而動脈血瘀出血時主要會有“痛”的表現,并且往往是刺痛。但不管是動脈還是靜脈血瘀出血,都會因為影響了血供,而有麻和涼的感受。因此,當下肢有腫、麻、痛的表現時,就要警惕有發(fā)生血瘀出血的可能了。
對于血瘀出血的患者,鄧老也帶來了一個實用的經驗方——四妙勇安湯,此方出自清代醫(yī)家鮑相璈的《驗方新編》,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藥方,不但適用范圍廣,而且臨床效果好,但要注意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
【藥材】金銀花、玄參、當歸、甘草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癥狀】患肢暗紅微腫灼熱,潰爛腐臭、疼痛劇烈,或見發(fā)熱口渴、舌紅。
【主治】深靜脈血栓、肢體動脈硬化、糖尿病足。
鄧老介紹,有些血瘀出血可以流于經脈之外,如果不將這些瘀血排出體外,則會對病情的痊愈有不利的影響,必須要將瘀血化開或者使其通過一個出口排出,這就叫“止血不留瘀”。鄧老推薦了能起到雙向調節(jié)血瘀作用的“一招鮮”——三七粉,它是一味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的藥物。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yī)師陳卓補充道,三七的活血和止血功效其實并不相互矛盾,它活的是瘀血而止的是新血,例如外用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內服可以治療消化道出血。
雖然現在有很多人都對三七有所了解,也正在使用三七,但是如果使用方法不對,三七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掌握三七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鄧老介紹,小劑量的三七可以止血,如果劑量較大,起到的則是活血的作用,而且一般每天使用三七的最大劑量不能超過6克,否則就會產生副作用。三七味苦,將三七磨成粉后的藥用效果是最好的。最常用的服法是用一個小勺取三七粉半勺 (約3克)倒入口中,然后用溫開水沖服下去即可。如果有的患者對三七的氣味或苦味不能耐受,可以將三七粉裝入膠囊后服用,也可以在餐后服用,這樣就可以減少三七的苦味對胃帶來的不適感。
血熱出血是既有血熱的癥候,又有出血的情況,這在陽性體質中比較多見,且患者常常存在胃熱的情況,在患者合并感染時也可以有血熱的情況。在臨床上,出現血熱出血的情況有很多,例如口鼻出血、胃出血、便血尿血等都可以是血熱出血導致的。
鄧老介紹,當出現下面3種情況就提示有血熱出血的可能了。第一,伸舌頭時可發(fā)現舌頭偏紅;第二,摸手心和腳心時感覺發(fā)燙發(fā)熱,并且沒有特定的時間段,而是一直發(fā)熱;第三,皮膚會莫名出現一些小紅點或是一片一片鮮紅的瘀斑或瘀點。其他癥狀如口干舌燥、面紅耳赤、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癥也是有熱象的表現。
鄧老還補充,一些紫癜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如果出血情況嚴重,可出現大片的瘀斑或出血點,甚至口腔血皰、內臟出血、顱內出血等;而過敏性紫癜嚴重時如果合并腎臟損傷,發(fā)生血尿蛋白尿,甚至可能帶來致命的后果,因此要注意鑒別。
針對這樣的患者,鄧老常用犀角地黃湯加減的方子予以治療,在涼血止血、止血散瘀方面都有很好的功效。犀角地黃湯的藥方包含了四味藥,分別是犀角、生地黃、芍藥和牡丹皮,又在此基礎上加了連翹和甘草。鄧老解釋道,連翹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甘草可以活血解毒,都有著比較不錯的臨床效果。
日常生活中,許多朋友都有流鼻血的經歷,鄧老也分享了一個妙招。當發(fā)生鼻出血的情況時,首先要安定患者的情緒,使其平躺放松。接著用涼毛巾搭在患者的鼻子上,這是中醫(yī)講的“熱則行,寒則凝”,寒冷可以使血管收縮,過不了多久就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如果鼻出血仍未止住,則需要及時就醫(yī)接受治療。對于鼻中隔彎曲、鼻黏膜糜爛或破損的患者,鄧老推薦用紅霉素眼膏涂在鼻腔內,起消炎潤鼻、止血的作用。鄧老還提醒,不要用紅霉素軟膏,因為紅霉素軟膏是用于皮膚的,并不適用鼻出血。
對于牙齦出血和口腔出血的情況,鄧老帶來了兩個小妙招。一是“五倍子”,它有著很強的收斂作用。用5克五倍子加300毫升水同煎,晾涼后漱口,之后再用鹽水漱口,會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五倍子主要是外用的,并不宜內服。二是涼血止血、清熱利尿功效的白茅根。一般用30克白茅根沖泡代茶飲即可,如果藥效不夠也可煎煮,隔1-2天喝一次,這是一個涼血止血的通用方,安全系數很高,但也不宜使用太過頻繁,以免白茅根的藥性寒涼,引起胃部不適。
鄧老介紹,對于虛證的出血,脾不統(tǒng)血、氣不攝血是主要問題,患者往往有乏力氣短、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表現。脾臟統(tǒng)血是靠氣的統(tǒng)領來實現的,日常補氣攝血,待脾健運之后,氣也強盛了,氣就可以攝血,再加上脾的統(tǒng)血作用,就可達到止血的目的。
針對虛證出血的情況,鄧老有1個妙招——當歸補血湯。這個藥方很簡單,包含了黃芪和當歸兩位藥,有很強的補氣功效,但補脾健脾的作用比較弱。在此基礎上,鄧老又加了黃精和山藥兩味藥材,以此達到益氣健脾、養(yǎng)血止血的功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yī)師陳卓補充,氣虛出血的表現與血熱出血有所不同,主要是慢性出血和慢性滲血,發(fā)病比較緩和,多伴有食欲不振、便溏、乏力、疲勞、困倦等表現。當歸補血湯對這類患者很有效,而不適用血熱出血的患者。
看了這么多藥方,可能大家已經分不清哪種藥方適用于哪種出血了。為此,鄧老還帶來了一個適用方,這是一對“黃金搭檔”——阿膠和黃酒。鄧老介紹,黃酒和阿膠是絕佳的配伍。黃酒是引經藥,可以加快阿膠的溶解速度,便于人體消化吸收。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前要把阿膠敲碎,再放入黃酒,之后必須隔水蒸制,即烊化,而不能直接在鍋里使其融化,且用水融化阿膠其實浪費了阿膠的藥效。另外,阿膠的服用量也不宜過大,每日3克為宜。阿膠是養(yǎng)血止血的藥物,血虛、出血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但其他情況下不太適用,例如有血熱、脾胃虛弱等情況的患者盡量不要服用。
前文提到,吃花生可以養(yǎng)血補血。鄧老強調,正常吃花生并不能達到升血小板、養(yǎng)血止血的目的,只有紅皮花生的花生衣才有這個作用。在臨床上,主要有2個使用花生衣的辦法:第1個方法是用30克花生衣來代茶飲或者把花生衣煮熟之后做代茶飲,就可以起到補血止血的作用,還可以提升血小板,對血小板減少導致的出血有很好的功效;第2個方法是吃煮花生,也能補血止血。但要注意一定要用紅皮花生,而且不要帶殼煮制。
鄧老還補充,炸花生會破壞花生補血止血的有效成分,因此絕不能用炸花生來達到補血止血的目的,而涼拌或吃生花生并不好消化,胃氣好的人尚可承受,但如果胃不好的人群生吃花生,會導致胃部不適。鄧老推薦,將生花生和豬蹄一起燉煮,有很好的升血小板的作用,對止血有不錯的效果。
如果把人體比作持續(xù)生長的植物,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體,使其茁壯成長。一旦氣血不足,將導致人體機能全面性潰敗。鄧老分享的這些有效易行的經驗方,相信能改善人的健康狀況。但鄧老還是要提醒大家,在使用補血養(yǎng)血藥方前一定要咨詢專業(yè)的醫(yī)生,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應用。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