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引】1994年,農(nóng)村小伙張俊成抓住了一個機會。在山西長治一家汽車配件廠當臨時工的時候,他得知縣勞動局要向北京輸送一批勞動力,二話不說就跑去報名。經(jīng)過26 天的培訓,張俊成以第一名的成績從500 人里脫穎而出。19 歲的張俊成被分到了北大地標性建筑、有著“北大第一門”之稱的西門,張俊成以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巔峰了”。他分外珍惜這份工作,上崗時站得筆直,業(yè)務考核次次滿分,一有時間就向前輩請教業(yè)務細節(jié),了解北大環(huán)境。不到兩個月,他便從一名保安員升任班長。那一年,張俊成所在的北大保衛(wèi)隊被評為“北京市十佳模范示范崗”。張俊成知道,對于窮孩子來說,“有時候我們除了努力,沒有更好的辦法”。張俊成的英語,從一開始與人對話連蒙帶猜,到后來和他交流過的人說他“英語說得比普通話還溜”。他想?yún)⒓痈呖?,可學業(yè)中斷了好幾年,只能一門課一門課去攻關(guān)。
1995 年秋季,只有初中學歷的張俊成參加成人自考,被北京大學法律系(專科)錄取,媒體稱他為“北大保安成人自考第一人”。接著張俊成又花了3 年時間,守著厚厚的專業(yè)書籍,抱著英語辭典、法典,一點點啃下一個個艱澀難懂的知識點。最后,13 門專業(yè)課他全部通過,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學法律專業(yè)自考??飘厴I(yè)證。在他的帶動下,當年有十余位保安相繼攻讀自考或參加成人高考。就這樣,張俊成開創(chuàng)了一個“神一樣的組織”:北大學霸保安隊。自他而起,有500 多名北大保安繼續(xù)學習深造。他用自己的努力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畢業(yè)后張俊成選擇回到家鄉(xiāng)長治當老師,并在2015 年創(chuàng)辦了一所職業(yè)學校且擔任校長。這所職業(yè)學校以軍事化管理和勵志教育為辦學特色。張校長說,他通過講述個人經(jīng)歷吸引孩子們前來上學。而且他也相信,孩子們會像他一樣通過努力學習改變命運。
從北大保安到中職校長,張俊成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對知識的熱愛和自我提升的堅持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通過他的自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著眾多優(yōu)點。艱苦的童年激勵著他改變自己的生活,但他的光芒絕不僅僅來自對擺脫貧窮的生存境況的渴望,更多的是他對自己的不斷超越。可以說,他的骨子里就有著對卓越的追求,而這一特質(zhì)并不因為他的出身和職業(yè)而被埋沒。境隨心造,他懂得努力改善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給自己謀取了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又通過不懈的努力獲得了許多老師的無私幫助。他把學習、提升自己當作是自然而然的事,當別人驚訝于保安也看書時,他說“是個人都要學習”。這樣的人,無論他選擇了哪一條人生道路,都注定會走向成功。
【作者簡介】張俊成,山西長治人,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yè)學校校長,被媒體稱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附文】
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一
我叫張俊成,1976 年生人,老家山西長治。作為一個從小吃不飽飯的山里娃,我初中一畢業(yè)就開始打工,19 歲那年有幸到北京大學當了保安。
靠著一股認真勁兒,我利用業(yè)余時間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被媒體稱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如今我45 歲,在家鄉(xiāng)一所民辦職業(yè)學院擔任校長。我深知,自己的命運是被知識改變的,所以我投身教育行業(yè),想以親身經(jīng)歷去影響更多農(nóng)家學子,“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我從小在一個偏僻山村長大,眼里除了大山還是大山。家里七個孩子,全靠父母種幾畝薄田養(yǎng)活,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因為經(jīng)濟困難,我的大哥和大姐一天學也沒上過,三哥被過繼給了親戚。即便這樣,一家人還是吃不飽飯。
母親是個要強的人,從不在人前說一句難,總是想盡辦法打理好家中的日子。每天清晨四五點,她就跑到山上摘一些小野梨,回家上灶蒸熟后當作一家人的早飯。
水果不頂餓,過不了一會兒我的肚子又開始咕咕叫,但嘴上一聲也不敢吭,父母吃的也一樣,就那他們還得下地干活呢。
少年時代,我印象中最好的吃食是親戚來家時送的幾塊雞蛋糕。因為舍不得吃被母親鎖了起來,等想起時已經(jīng)長滿綠毛。
母親舍不得扔,把表層的綠毛輕輕刮去分給我們,吃起來依舊很香。
那時我天天盼著快點長大,想早點脫離被饑餓淹沒的日子。可稍大點之后,自卑又蒙上心頭。我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挨個穿過的,到我身上已爛得不成樣子。10 歲之前,我衣服的袖口和前襟總是臟得明晃晃,鞋子也是露著腳指頭的。
從小學到初中,我因為自卑很少敢往人前站。母親教育我要比斗志,不要比吃穿,人窮志不窮。我那時還小,只覺得敏感的自尊心很受傷,于是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靠文字發(fā)泄心中的苦悶,不怎么愛言語。
有次我在學校和一個女同學起了爭執(zhí),對方伶牙俐齒,把我罵得夠嗆,沒想到還帶家長來上門告狀。母親根本不聽我解釋,拎起笤帚就打:人家可以鬧,咱不能鬧!我又氣又委屈,好一陣兒誰都不理。
最后還是在外地工作的舅舅幫我解開了心結(jié)。他說母親打我自有她的道理,男孩子不能為點小事就跟人計較,胸中要有大目標。
舅舅的話讓懵懂的我開了竅,我很快就給自己定了目標:將來一定要走出大山,不再過這種被庸常和苦難腌透了的生活。
記得那時去地里幫父母干活,我總是望著割不完的麥田發(fā)愁,感覺苦日子也跟這活計一樣,綿延不斷,一眼望不到頭。我天天盼望著自己趕緊長大,長大了就能養(yǎng)活自己了。
那時我三哥在縣城燈泡廠打工,回到村里言談舉止都帶著城市的洋氣。我見了眼紅,也開始憧憬外面的世界。初中一畢業(yè),我就下定決心不再上學,想讓家里人幫我找份工作。
母親聽了又心疼又無奈:“你還不如灶臺高,出去連自己都照顧不了?!笨上н@話我已聽不進去,走出大山的心思早在心頭扎了根。
輟學后,我便跟著父親和哥哥一起到附近的鐵礦打零工。炸山洞、撿鐵石、背礦,這些活兒我統(tǒng)統(tǒng)都干。父親心疼我十五六歲的小身板兒,讓我每次少挑點。我不肯,咬著牙和他們一樣挑一百來斤,掙一樣的錢。
在礦場賣了兩年力氣后,表哥幫我在縣城找了個汽車配件廠的活兒。我終于有機會離開苦累無邊的大山,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我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每天勤勤懇懇。分內(nèi)分外的活我都干,臟活累活從不怕,工友都知道有個搶活兒干的張俊成。有一回廠里來了一批急活兒,老工人都不愿意加班,我和伙伴們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就干。兩個領(lǐng)班見了,感動得在車間給我們煮面條吃。
我知道,在汽配廠即使干得再好,憑我的學歷和閱歷,也不可能轉(zhuǎn)成正式工。所以八個月后,當表哥告訴我縣勞動局要向北京輸送一批勞動力時,我立馬抓住了機會。
二
北京可是咱國家的首都啊,盡管那時我不知道保安具體是干什么的,但心里早已沸騰。
1994 年5 月26 日,19 歲的我終于踏上開往北京的大巴。車越走越遠,心情越來越激動。到了北京,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大都市,什么是高樓大廈,才終于理解書里寫的“高聳入云”的寫字樓究竟有多高。
我和一群年輕人被帶到了昌平農(nóng)村的保安訓練基地,教練告訴我們要在這里訓練些日子,到時分到哪里要看個人成績。
一聽按成績分配,我懸著的心落了地。只要憑本事就不難,大不了別人學一小時我學兩小時,別人努力,我比他更努力!我的付出果然沒有白費,最終成績在五百多人里排名第一。
分配那天的情景我至今記憶猶新。公司大巴拉著我們一路???,把學員分配到對口單位。我很期待也很安靜,知道按成績分自己去的地方不會差。當我們一行十人被留在北京大學時,我意外極了!以前只是聽說過北大這個學校,壓根沒想過還能來這樣的地方工作。
北大保衛(wèi)處派人帶我們一路參觀,認路,認地點,路上不時遇到頭發(fā)花白的教授,我心里感覺特別踏實。最后分配崗位時,我有幸被分到了北大西門。
上崗時我站得筆直,業(yè)務考核次次滿分,一有時間我就向前輩請教業(yè)務細節(jié),了解北大環(huán)境。我還積極幫班長協(xié)調(diào)班里的工作。
看到一些勵志語后很受鼓舞,我就突發(fā)奇想,和同事們每天也在保衛(wèi)室的黑板上寫一句格言學習。領(lǐng)導見我做事格外認真,兩個多月后,便把我破格提為保安班長。
當班長后,我更加用心,總想著怎么樣才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樹立好保安在師生心中的印象。后來我們借鑒天安門的國旗護衛(wèi)隊,創(chuàng)立了一套很有儀式感的交接班規(guī)范。那段時間我們總在工作之余自行練習掐步子、算時間、統(tǒng)一節(jié)奏。
半個月后,我們在北大西門第一次實操這套交接儀式時,來往的老師和學生都停下了腳步。很多人拿起相機拍照,紛紛豎起大拇指,都覺得北大保安因為這個儀式提升了一個檔次。
還有人特地趕來看保安們的交接儀式。大家都夸贊說北大果然牛,連保安都不一樣!那一年,我們北大保衛(wèi)隊還被評為了北京市十佳模范示范崗。
生活越來越有意思,眼前的光越來越亮,我有種走出牢籠的感覺,走路站崗時都喜氣洋洋??删驮谖臆P躇滿志時,一個打擊讓我瞬間清醒。
北大西門外國人往來頻繁,很多外賓不懂中文,我們保安也不懂英語,這樣嘰里呱啦的溝通經(jīng)常鬧笑話。有一天七個外國年輕人沒有證件想進門,我解釋不清只好把他們攔住。這幾個人走到馬路對面,齊刷刷地豎起大拇指,又齊刷刷地倒了過來。
我開始還以為這些人是要夸我認真,后來一看,鼻子都快氣歪了。來北大這么久,我一直都是同事們眼里的楷模,這次打擊對我太大了。
冷靜思考后,我想:不能因為個人原因給北大抹黑,大不了學習英語!于是第二天我就從早市淘來兩本英語書,一有時間就背單詞。
我膽子大,不管發(fā)音準不準,背完第二天就敢跟外賓對話。晚班輪到坐崗時,我也會大聲朗讀。北大西語系的教授曹燕老師下班晚,有幾次路過西門她會停下來聽一聽,提醒我發(fā)音不對,把英語說得像德語;后來,她主動幫我辦了英語強化班的聽課證。
我那時一個月工資214 元,還得寄回家50元,日子緊緊巴巴。我每天起早貪黑擠時間,一天只睡三個小時,發(fā)了工資就去買書,有時錢不夠還得餓肚子。
曹老師告訴我英語強化班是免費的,她還特意關(guān)照保衛(wèi)處安排我錯班學習,把我感動得差點流淚。
剛開始去聽課我有點不好意思,怕穿保安服被人看不起,每天提前十五分鐘換班跑著換便衣。后來同學們紛紛鼓勵我,我才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可憐的自尊心其實很可笑,此后專心學習,再也不考慮身份問題。
其實在北大,無論學生還是教授,沒人會關(guān)注你的出身,大家都敬重努力的人。在這種謙敏的氛圍里,我學習努力,工作也更加用心。每次遇到面熟的老師和學生我都會打招呼敬禮,真心敬佩他們的學識和為人。慢慢地,越來越多的老師關(guān)注到了我。
有天我下班剛好碰上德語系的張玉書教授和夫人遛彎兒,張教授主動邀請我跟他們一起。當時我還以為人家是晚上怕不安全才喊我,我想就算主動加班吧。
后來張教授摸準了我的下班時間,三天兩頭來叫我一起走。一路上他不斷給我講哲學,從黑格爾講到尼采、馬克思,剛開始我聽得不耐煩又不好說什么,后來越聽越喜歡。
最后我才反應過來,原來不是我在加班陪教授,而是教授在主動加班給我講課呢!他知道我愛學習,才用一顆愛才之心啟蒙我。
1997 年,我如愿拿到北大繼續(xù)教育學院的畢業(yè)證。看著上面的照片和鋼印,我眼睛濕潤,心里像放下了一塊千斤墜,三年多日夜堅持,終于挺過來了!
這之后,我被北大內(nèi)部和好幾家高校請去做講座。第一次我準備了一篇《我是一個北大保安》的講稿,寫的都是工作日常,緊張起來說話磕磕巴巴,只能硬著頭皮講。后來次數(shù)多了,表情越來越自然,還掌握了很多演講技巧。
我成了北大保衛(wèi)隊的一張名片,勤奮好學的事跡被廣泛報道,我的故事被寫進《北大燕園衛(wèi)士》???,照片還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圖冊上。很多人來到北大都特意請我簽名留念。
正好那時我的勞動合同到期了,北大希望我留下,還許諾幫我解決家屬的工作問題。老師和學生們也勸我留在大城市打拼。但我的妻子已身懷六甲,年邁的雙親也等著我回去孝敬。
考慮再三,我還是打算回去,家鄉(xiāng)雖然比不上北京,但我已經(jīng)看到了想看的世界,還收獲了知識和學歷,相信回去也能闖出一片天。
三
1999 年7 月3 日,我?guī)Я藘纱舐榇鼤氐郊摇? 月份看到一所中專的學生處在招聘,便毛遂自薦。有了之前的經(jīng)歷加持,我順利被錄用。
工作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學校也有哲學課,翻了翻課本,感覺里面的內(nèi)容非常簡單。這激起了我講課的欲望,我想把在北大學到的東西講給家鄉(xiāng)的孩子們聽。跟校長申請后,我精心備課,把一本哲學書概括為三點——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質(zhì)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學校組織評課委員會專門評審我的課。我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仿佛回到了北大的演講臺。我的課讓大家眼前一亮,獲得一致通過。
自此,我的工作從學生處辦公室換到了三尺講臺前。我兢兢業(yè)業(yè),認真講課,從任課老師到做班主任,始終不離一線。
我愛讀書,講課知識面寬,言談舉止又有大都市的影子,同學們都喜歡聚在我周圍。我比他們大不了多少,這種亦師亦友的形象“迷惑”了很多同學,我總能和他們打成一片。
我對自己嚴苛謹慎,生怕哪一點做不好帶壞了學生,行走坐臥都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那些叛逆的男孩子見了有樣學樣,也把腰桿挺得筆直,行事講紀律。
看我教學有一套,學校一次次給我分了難管的“刺頭”班,把這當成另一種器重。分析完那些難啃的骨頭,我跟學生們坦誠交底:要么最好,要么最差,你們自己決定!
再差的人也有自尊,孩子們還是選擇上進。我一看有希望,就連趕帶拽,想方設法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后這些班級的成績都從墊底爬升到了中上等。
在教師崗位上一做十六年,我的頭腦愈發(fā)充實,對教育行業(yè)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工作這么多年,肚里累積的東西總讓我有種揮袖一搏的沖動。2015 年,39 歲的我決定和朋友一起出資開辦一所科技職業(yè)學院,由我擔任校長。
創(chuàng)業(yè)何其艱難,開始我也很迷茫,但心中不曾慌亂,堅信只要秉承勤勉、堅持、扎實這三大原則,肯定能出成績。我習慣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的,我自己先要做到最好,時刻做表率。學生6 點上早課,我5 點50 就等在教室門口。我還經(jīng)常陪學生吃飯、打球、上晚自習,孩子們都親切地叫我“張大大”“老張”。
我平時經(jīng)常住校,和學生一樣疊豆腐塊被子。
我對自己近乎嚴苛,但對老師們只要求達到學校規(guī)定就好。這么多年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做好自己,優(yōu)秀的人自然會向你靠攏。
我這種“無為而治”反倒很快有了追隨者。老師們也把表撥快,行為“軍事化”。我看到后告訴他們,管理方式只是殼子,想做好教育必須有一顆想奮進和愛學生的心。很快,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就有了明顯提升,老師們都開始以校為家,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
有個15 歲的學生剛上高一,就接到了爸爸突然去世的消息。我聽說后帶著老師趕去探望,孩子遠遠地就向我們跑來,撲倒在她班主任懷里放聲大哭,老師摟著她,心疼得淚流滿面。
我經(jīng)常和老師們?nèi)ヘ毨W生家中探望。
有些學生比較調(diào)皮,家里條件并不好,拿著家長的血汗錢卻不好好學習。我覺得他們還是不明白學習對改變命運的重要性,為此特意設計了“校長秘書室”,讓他們在秘書室里抄寫勵志名言。
我工作時讓他們?nèi)缬半S形地跟著,幫忙解決問題,幫忙翻書查資料,潛移默化地去點醒他們。不傷自尊又能進步,這可以說是我最得意的“發(fā)明”。
為了讓孩子們多條出路,能夠走進大都市開闊眼界,我總在想辦法與大城市里的企業(yè)單位聯(lián)絡,舉辦校企合作項目,先后與北京的航空公司、科技公司等國內(nèi)十多家知名公司對上了口。
雖然我們是職校,但我還是要求學生盡力考大學,一技之長是后備之手,這樣無論走到哪里心里都踏實;而大學是更高一個層級,眼界和氛圍總歸不一樣。
這五年我們?yōu)槠髽I(yè)和社會輸送了大幾千的人才。在我們當?shù)氐恼畽C關(guān)、創(chuàng)業(yè)單位,都有我的學生。每當看到他們,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榮譽感和滿足感。
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我時刻不忘自己當初是怎樣走出窮困山溝的,又怎樣在北大接受恩師們的教誨。我也一直都記得寫在日記本上的那句話:不跟別人攀比,先想辦法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