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龍曉東,楊與敏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德陽 618000
神經外科中顱腦外傷科目帶教中,在疾病診斷中除病史、實驗室檢查結果外,還包括神經系統(tǒng)查體、影像學資料等,均為臨床教學重點,可為神經外科醫(yī)生對顱腦損傷患者做出快速、準確診斷。在傳統(tǒng)教學中,神經系統(tǒng)查體、影像學資料較抽象,學生硬性記憶、理解難度較大,常規(guī)教學方案難以滿足學生實際教學需求[1]。隨微信程序應用,臨床帶教期間可通過應用微信程度,將教學難點、影像資料等發(fā)送至學生個人,使其在課余時間結合微信資料對帶教知識反復鞏固。此種教學方法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認知能力,但仍屬于機械記憶范疇,帶教效果相對局限[2]。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學,指在教學期間通過教學內容相關問題為引導基礎,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能力,使其對教學內容充分理解后有效記憶,以滿足臨床帶教需求[3]。為此,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9月—2021年6月期間在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73名實習生為研究對象,分析PBL聯(lián)合微信教學法對其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神經外科73名實習生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分為A組(37名)、B組(36名),A組男20名、女17名;年齡19~22歲,平均(20.46±1.39)歲。B組男18名、女18名;年齡18~22歲,平均(20.70±1.41)歲。排除研究期間脫出、發(fā)生重大家庭事故者;組間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將其以不同實習年份分組,即2018年9月—2019年6月23名實習生分為A1組(12名)、B1組(11名)、2019年9月—2020年6月25名實習生分為A2組(12名)、B2組(13名)、2020年9月—2021年6月25名實習生分為A3組(13名)、B3組(12名);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標準。實習生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實習生組間一般資料
對照組(微信教學法):①課堂教學:依據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傳統(tǒng)教學方案,包括講述顱腦外傷病史、實驗室檢查方法,重點進行神經系統(tǒng)查體、影像學資料講解,包括神情、記憶力、定向力、四肢肌力等,指導學生利用量表進行患者腦神經損傷程度評估,包括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等;教學方式以PPT形式講解;課后將教學PPT發(fā)送至實習生微信群,要求其課余時間自行觀看、記憶,并在微信中及時解答學生疑問,收集頻率較高問題統(tǒng)一課堂上講解。②查房指導:查房指導中,指導學生提前掌握病歷資料,在病床旁逐一描述患者病史、查體內容、治療方案、預后情況等;課后指導老師在微信群中發(fā)送經典顱腦外傷患者入院記錄及出院記錄,供學生自行查閱觀看。
觀察組(微信教學法+PBL教學):(1)課堂教學:①教學問題:結合下堂課知識點,在微信群中提出課程預習相關問題,如在影像學講解中,提出“X線、顱腦CT、MRI在對顱內血腫診斷中有什么不同之處?”“基底部血腫MRI特點是什么?”“顱腦外傷與腦出血如何鑒別?”等并將其作為課后作業(yè)指導學生查閱資料解答,鼓勵學生在微信中提出自己補充觀點,如在教師提出問題基礎上,豐富患者個人資料,包括既往腦卒中史、年齡等,若問題難度大,帶教老師則予以適當語言引導。課堂教學時,上課前5 min由學生代表進行問題解答,帶教老師對問題進行總結、答疑,并在教學期間,結合問題展開課堂教學,并在涉及到問題時重點講解,提升學生對課堂內容及課堂問題理解能力,并保證不同教學內容銜接質量。②病例問題:列舉經典案例時,交代基礎病例背景后,播放患者影像學檢查資料,并將其顱腦外傷特點作為整體性課堂問題描述,留3~5 min讓學生自由討論后,抽查學生描述影像學檢查結果,并進行患者創(chuàng)傷診斷,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糾正,最終由帶教老師進行影像學資料分析;課后帶教老師將經典案例分析、影像學資料、教學PPT軟件均發(fā)送至微信群中,為學生提供完整復習資料,滿足其課后自主學習需求。(2)查房指導:學生完成患者病例資料基本描述后,帶教老師結合患者資料變化提出問題,如“患者是否有意識障礙?怎么判斷?”“患者是否合并顱內感染?如何判斷?”等,讓學生當場回答,帶教老師結合回答情況進行補充、糾正;課后將當日查房患者入院記錄、治療經過、影像學資料、實驗室檢查資料等發(fā)送至微信群,并提出新問題,如“為什么患者在做顱腦CT后還需要做MRI?”“去骨瓣減壓術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等供學生討論,并在下次查房指導中結合患者康復情況進行問題講解,幫助學生將書面知識與查房情況相結合,提升其問題深入理解能力。
①比較兩組學生考核結果,包括理論成績、技能成績,每項滿分為100分;②比較兩組學生綜合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及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每項滿分10分,由帶教老師客觀評價;③比較兩組帶教滿意度,帶教結束時由學生進行帶教滿意度評價,包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人數+一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00%。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學生理論成績、技能成績均較A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學生不同亞組之間成績相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2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注:與A1組、A2組、A3組、平均相比,①P<0.05,②P<0.05,③P<0.05,④P<0.05;與B1組、B2組相比,③P>0.05
組別理論成績技能成績A組A1組(n=12)A2組(n=12)A3組(n=13)平均(n=37)B組B1組(n=11)B2組(n=13)B3組(n=12)平均(n=36)91.13±2.08 92.44±1.97 90.06±2.38 91.76±2.40 84.45±3.66 86.01±5.19 85.28±4.28 85.33±7.40(93.45±2.31)①(95.71±3.05)②(94.39±2.16)③(94.48±3.43)④(89.84±4.29)①(90.47±3.71)②(89.42±3.43)③(89.98±4.08)④
B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及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評分均較A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學生不同亞組之間成績相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比[(±s),分]
表3 兩組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比[(±s),分]
注:與A1組、A2組、A3組、平均相比,①P<0.05,②P<0.05,③P<0.05,④P<0.05;與B1組、B2組相比,③P>0.05
組別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及表達能力 溝通交流能力A組A1組(n=12)A2組(n=12)A3組(n=13)平均(n=37)B組B1組(n=11)B2組(n=13)B3組(n=12)平均(n=36)9.08±0.34 9.11±0.28 8.96±0.26 9.07±0.30 9.06±0.29 9.13±0.30 9.00±0.27 9.05±0.16 9.11±0.33 9.05±0.26 9.14±0.35 9.10±0.34(9.35±0.25)①(9.44±0.31)②(9.29±0.34)③(9.37±0.42)④(9.41±0.38)①(9.43±0.27)②(9.30±0.42)③(9.40±0.33)④(9.43±0.41)①(9.46±0.32)②(9.40±0.37)③(9.41±0.44)④
B組帶教滿意度為97.22%,較A組81.08%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的帶教滿意度對比[n(%)]
顱腦外傷臨床教學中,對理論課教學內容理解均需建立在神經系統(tǒng)基礎知識內容掌握程度上,其主要涉及解剖學、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等多個學科。對學生而言,部分基礎學科學習時間間隔較長,缺乏知識點之間連接性,影響其知識理解能力及記憶能力,進而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講座式培訓模式為主,此種教學模式帶教老師需融入大量時間、精力備課,教學方案以多媒體為主,并通過融入圖片、動畫等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4]。但此種方案為單向輸出模式,學生多為硬性記憶,不利于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培養(yǎng)[5-6]。隨微信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用,可通過微信推送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課后復習基礎[7-8]。但單純使用微信教學方法并未改變知識單向輸出教學方案,因此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后,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PBL教學法,指在教學期間以問題為出發(fā)點,其主要優(yōu)勢為,可將課堂講解重點以問題形式拋出,通過學生課下時間找尋資料答案,幫助其完成不同教學內容銜接質量,并滿足課程預習需求[9-10];同時以問題為基礎展開教學,可在學生對課程內容基本了解基礎上,深入開展教學,提升其對相關知識理解記憶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11-12]。將其與微信方法相結合后,可在課后通過微信方法提出相應問題,并進行問題解答,可將問題有效延伸至課后,幫助學生在課后時間內仍可通過思考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13-14]。該次研究結果顯示,B組學生理論成績及技能成績均較A組高,且綜合成績較A組高,帶教滿意度較A組高(P<0.05),考慮原因為,兩種教學方法聯(lián)合后,可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課后復習及預習中,均為問題引導下進行相關知識深入研究,同時在問題討論中,可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可提升其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掌握能力;同時該次研究結果顯示,B組不同亞組中,其考核成績及綜合能力結果均相近,說明應用PBL聯(lián)合微信教學方案效果穩(wěn)定,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教學內容,進而可提升其帶教滿意度[15-16]。
綜上所述,在顱腦外傷臨床帶教中,實施PBL聯(lián)合微信教學,可提升學生考核成績、綜合能力,提升帶教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