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學(xué)開
【閱讀導(dǎo)航】
滄海桑田,星移斗轉(zhuǎn),總有一種情感讓我們難以忘懷,總有一種記憶讓我們刻骨銘心。親情是一個誘人的字眼,每每提及,總讓人心潮澎湃。只有紙筆,才能記載永恒的歷史;只有歲月,才能讀懂那濃濃的親情。親情是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是孟母三遷的動人佳話,是董永賣身葬父的孝心,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是朱自清的父親跨越欄桿的背影。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親人與我們血脈相連、心靈相通。人間至味是親情,親情彌足珍貴,讓我們珍惜親情、呵護(hù)親情,用親情描繪人生最美麗的畫卷!
【選文一】
姑姑的月光
李國明
姑姑千里迢迢來看望爺爺。那天,她一個人蹲在院子的老棗樹下抹眼淚。
那是個深秋的周末,樹上的棗紅彤彤的,整個院落散發(fā)著香甜的味道。我放學(xué)走進(jìn)院子,叫了一聲:姑姑!
姑姑抬起頭,眼睛紅腫地望著我。她每次來,見到我時,總像只百靈鳥,展開雙臂,抱起我旋轉(zhuǎn),還夸我長高了,長俊了,長成了大姑娘。可這次,姑姑的臉上卻籠上一團(tuán)迷霧,灰蒙蒙的。
爹說,你姑姑從小就是個孩子王、假小子。偷瓜摸棗,爬樹,摸鳥蛋,啥危險干啥,可沒少挨你爺爺?shù)男鬃印Ⅲ灾愀泶瘛?/p>
傍晚,爹在爺爺床邊睡下了。我在煤油燈下寫作業(yè)。突然,院子里“咕咚”一聲巨響,像一個重物摔在地上。我驚著了,抓起茶幾上的一把水果刀,緊緊握住,趴在窗臺上往外看。
月光如銀,灑滿了整個庭院,棗樹下躺著一個人,一個中年女人的輪廓。那不是我姑姑嗎?她在干嗎?我腦海里忽然飛來不祥的預(yù)感,目光飛快地往棗樹枝杈上尋找、捕捉,如果一眼發(fā)現(xiàn)有懸掛著的繩索之類,我會拼命跑過去阻止姑姑的異常行為。
接下來,姑姑爬樹的動作,打消了我那些顧慮。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50 歲的中年婦女爬樹的姿態(tài),有多么笨拙,又竭盡全力。和姑姑同齡的那棵棗樹,與枕頭一般粗,她兩手死死抱著樹干,沉如磨盤的身體,往上一躥一躥。哇!她竟然站到了第一個樹杈上。
姑姑又把身體蜷縮成一只刺猬,抱著樹干,滑了下來。她第二次爬上樹杈,就看不出有那么吃力了。她喘息著,用袖口擦一擦額頭上的汗珠,仰望著圓鏡一樣的月亮想心事。
姑!樹下的我迎著月光輕輕喚她。
姑姑從樹上滑下來,抱緊了我。她的淚光和月光一樣晶瑩剔透、皎潔溫和。她說:“這是咱倆的小秘密,拉鉤上吊一百年……”
自從姑姑出嫁,很多年沒見她了。她那雙也曾柔軟過的手掌,在多年后布滿了厚厚的老繭,變得石頭一般硬。
第二天,陽光明媚。姑姑拆洗完爺爺?shù)谋蝗欤职褷敔斖频皆豪锏睦蠗棙湎聲裉枴?/p>
爹走過來,俯下身去,指著姑姑說:“爹,你再看看,她是誰?”
爺爺迷離的目光,在他深陷的眼窩里閃了閃,搖搖頭。
一旁的姑姑,歪過頭去,抽泣了一會兒,回轉(zhuǎn)身,面對著爺爺。她開始脫去西服外套,露出那件多年前爺爺買給她的素花上衣。姑姑手里握一根長竹竿,蹭蹭幾下,已爬到了那棵棗樹的樹杈上。她用竹竿用力敲打樹枝,紅棗噼噼啪啪掉落,落在水缸里,落在柴堆上,落在爺爺?shù)念^上。幾只雞,在驚嚇中嘎嘎叫著,飛上了墻頭。
爺爺從輪椅上猛地站起來,四處望著,要尋找什么,又彎下腰去,脫掉腳上的一只布鞋,使出渾身力氣吼道:二丫,瘋丫頭,給爹下來!遲了,爹打疼你的屁股蛋兒!
“哈哈!爹,你打!打呀!”姑姑擰著眉毛,一副得意的神態(tài)。
爺爺不依不饒,索性把鞋子投向姑姑,罵道:“瘋丫頭,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姑姑丟掉竹竿,從樹上出溜下來,攥緊爺爺?shù)氖?,說:“爹!你認(rèn)出二丫來了?沒錯,我就是二丫呀!”
姑姑抱緊爺爺,孩子般張大嘴,哇哇哭起來。
一周以來,姑姑家里的電話源源不斷打過來。那邊說,沒有姑姑的家,簡直不像個家了。
爹對姑姑說:“爹也認(rèn)出你了,你也陪了他好多天,回吧!”
爹去車站,給姑姑買好了回家的高鐵票。姑姑要走的頭一天夜里,爺爺又不認(rèn)得姑姑了。大夫說,喚醒老人家的記憶,對他病情的好轉(zhuǎn)大有幫助。
月光下,姑姑把爺爺推到棗樹下,反復(fù)爬上爬下,累得她滿頭大汗,可爺爺還是眼皮低垂,沒精打采地斜靠在椅背上。
第二天一大早,爹對姑姑說:“看你眼睛熬成啥樣了,一宿又沒睡。”爹給姑姑打點好行李,騎著電動車強(qiáng)行送姑姑去車站。半路上,姑姑叫爹停車。她說:“爹這個樣子,我走了,怎么會心安呢?”
爹拗不過姑姑,只好讓姑姑又留了下來。那個月光如洗的夜晚,姑姑搬來長長的竹梯,搭在老屋房檐上。
我疑惑不解地問爹:“姑姑要做啥?”爹說:“她?還能做啥,掏鳥窩唄!”
(來源:《小小說月刊》2021年第10 期)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姑姑小時候非常頑皮,偷瓜摸棗,爬樹,摸鳥蛋,經(jīng)常挨爺爺?shù)拇颉?/p>
B.“我腦海里忽然飛來不祥的預(yù)感”,“不祥的預(yù)感”是指擔(dān)心姑姑自殺。
C.“這是咱倆的小秘密”,“小秘密”是指姑姑在月光下偷偷流眼淚。
D.“姑姑抱緊爺爺,孩子般張大嘴,哇哇哭起來”,爺爺突然認(rèn)出了姑姑,姑姑感到激動、興奮。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頭寫姑姑“一個人蹲在院子老棗樹下抹眼淚”,設(shè)置懸念,吸引讀者看個究竟。
B.“姑姑的臉上卻籠上一團(tuán)迷霧,灰蒙蒙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姑姑的愁緒。
C.本文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方法刻畫姑姑,姑姑形象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本文運用懸念法、誤會法、反常法、對比法、抑揚法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情節(jié),增強(qiáng)了文章的魅力。
3.請簡要分析文章標(biāo)題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結(jié)尾的對話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文二】
母親的沉靜
劉心武
還記得童年在重慶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獅子山,從那里可以到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覽。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險,靠里是陡峭的山巖,靠外是極深的懸崖。那天玩得很開心。返回時,我故意貼在懸崖邊上走,還蹦蹦跳跳,甚至以顛連步躍進(jìn)。7 歲的我還不懂生命的珍貴。那樣做,有存心讓母親看見著急的心機(jī)。
還記得那天母親的身影和面容。她緊靠著路段里側(cè)的峭壁,慢慢地走動。她一定后悔轉(zhuǎn)到那段路以前沒能牢牢牽著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邊。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卻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頑皮地蹦跳投擲,不住地朝她嬉笑,慪她,氣她,懸崖邊緣就在我那活潑生命的幾寸之外。事后,特別是長大成人后,回想起母親那時的神態(tài),非常驚異,因為按一般的心理邏輯與行為邏輯,母親應(yīng)該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過來把我拉到路段里側(cè);但她一派沉靜,沒有呼喊,更沒有吼叫,也沒有要邁步上前干預(yù)我的征兆,她只是抿著嘴唇,沉靜地望著我,跟我相對平行地朝前移動。
那段險路終于走完,轉(zhuǎn)過一道彎,路兩邊都是長滿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親才過來拉住我的手,依然無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滿是涼濕的汗水。
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提及這樁往事,我問母親那天為什么竟那樣沉靜。她才告訴我,第一層,那種情況下必須沉靜,因為如果慌張地呼叫斥責(zé),會讓我緊張起來,搞不好就會造成失足;第二層,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腳邊有懸崖的,是故意氣她,盡管我不懂將生命懸于一線是多么荒唐,但那時的狀態(tài)是有著一定的自我防險意識與能力的,一個生命一生會面臨很多次危險,也往往會有故意臨近危險也就是冒險行動。她那時覺得讓我享受一下冒險的樂趣未嘗不可。我很驚訝,母親那時能有如此深刻的想法。
母親去世快二十年了,她遺留給我的精神遺產(chǎn)非常豐厚,而每遇大險或大喜時的格外沉靜,是其中最寶貴的一宗。我寫第一部長篇小說《鐘鼓樓》時,母親就住在我那小小的書房里,我在稿紙上書寫,母親就在我背后,靜靜地倚在床上讀別人的作品。我寫到某一段時自我感覺優(yōu)秀,會念一段給她聽,她聽了,竟不評論,沒有鼓勵的話,只是沉靜地微笑。后來《鐘鼓樓》得了茅盾文學(xué)獎,那時母親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寫信向他們報喜。母親很快單獨給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獲獎的事,沒什么祝賀詞,只是語氣沉靜地囑咐了我?guī)准覄?wù)事——都是我在所謂事業(yè)有成而得意忘形時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我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盧浮宮看達(dá)·芬奇的《蒙娜麗莎》,在眾多的觀賞者中,我忽然產(chǎn)生了一種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麗莎臉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為微笑,那其實是神圣的沉靜。在具有張力與定力的靜氣里,默默承載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歡聚散、驚險驚喜。那時母親已仙逝多年,我凝視著蒙娜麗莎,覺得母親的面容疊印在上面,繼續(xù)昭示著我:無論人生遭遇什么,不管是意料之中還是情理之外,沉靜永遠(yuǎn)是必備的心理寶藏。
(來源:《視野》2021年第9期)
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游覽真武山返回時,故意貼在懸崖邊上走,存心讓母親著急,表明“我”少不更事。
B.“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卻一直盯在我身上”,這一細(xì)節(jié)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的牽掛與擔(dān)心。
C.“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滿是涼濕的汗水”,表現(xiàn)了母親游覽真武山的辛苦與勞累。
D.“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鐘鼓樓》榮獲茅盾文學(xué)獎,“我”寫信向母親報喜,母親在回信中卻只字未提“我”獲獎的事,母親希望“我”戒驕戒躁。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二段通過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的摯愛。
B.文章第六段將母親與蒙娜麗莎進(jìn)行類比,贊美了母愛的崇高、圣潔與偉大。
C.文章選材新穎,不落俗套,從“沉靜”這一視角謳歌了母愛,表達(dá)了對母親的感激與思念之情。
D.文章語言樸素平淡,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給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感。
3.請簡要分析文章結(jié)尾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本文“小中見大”的寫作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文三】
姥姥的房間
陳沖
姥姥冒著風(fēng)險在閣樓保留了一只棕色的小皮箱,里面藏著她最喜歡的書。我第一次看皮箱里的“禁書”是在扁桃體手術(shù)之后。母親告訴我,手術(shù)后醫(yī)院會給病人送冰激凌,聽她的語氣,這簡直是一項特權(quán),因此我立刻同意去割扁桃體。
姥姥看我可憐,去閣樓把那只皮箱拿了下來,從里面取出一本《哈姆雷特》的連環(huán)畫給我看。接著,我休了兩天病假,一遍遍地看那本連環(huán)畫,我被“哈姆雷特”眼睛里傳遞出來的瘋狂和痛苦深深吸引。劇中暴力和仁慈的共存、罪惡和恩典的交融,啟蒙了我潛意識里對人性的認(rèn)知。
那次手術(shù)以后,我時刻期待著感冒發(fā)燒不能上學(xué)的日子,好讓書本領(lǐng)我走進(jìn)自己內(nèi)心世界那些陌生的角落。至今若有人提起契訶夫、狄更斯或者勃朗特,都會讓我聯(lián)想起發(fā)燒譫妄的感覺,而躺在床上讀書,仍具有治愈一切的魔力。
姥姥在她的房間時,經(jīng)常有年輕人上門找她補(bǔ)習(xí)英文、修改文章或者閑聊。從英國回來的時候,她帶了一個手搖唱片機(jī)和教英語的唱片及課本。喜歡英語的人聚在她的房間里聽唱片,學(xué)講純正的英語。記得一個住在外交大樓的男青年,常來陪姥姥聊天,讓姥姥給他看閣樓上的舊物,后來姥姥把一盒子我曾外祖父史蟄夫刻的圖章都送給了他??上菚r我太小,還不懂得珍惜祖上留下的舊物,沒有阻止姥姥這樣做。
我留學(xué)美國的第四年,終于可以回家探親。別人從美國回家,總要帶一臺電視機(jī)或冰箱什么的,買那些所謂的“四大件”。我在信里問姥姥要買什么,她堅持不要任何大件,也許是不舍得我花錢,也許是真的對大件沒興趣。她讓我買一件有波浪的假發(fā)套、一件前扣式文胸、一支眉筆和一塊羊奶芝士。當(dāng)我把禮物一件件遞到姥姥手上的時候,她笑得眼睛瞇起來,好像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滿足。也許沒有人能準(zhǔn)確地說出幸福的定義;但是,在那個冬日的下午,陽光從窗外照進(jìn)來,火爐上燒著水,姥姥換了內(nèi)衣,戴上發(fā)套,描好眉毛,就著蘇打餅干吃芝士的樣子,無疑就是幸福的樣子。
回頭看,姥姥雖然沒有太多物欲,但是她非常懂得享受。有一個朋友知道我在寫姥姥的故事,從網(wǎng)上幫我買了一本姥姥在20世紀(jì)50年代編的《吃的科學(xué)》。在第一章《怎樣吃飯》里,姥姥首先強(qiáng)調(diào)了享受:“我們的眼睛會看電影,耳朵會聽音樂,這些都是享受??!為什么對好看、好聞又好吃的食品,竟不能欣賞一陣呢?”然后她又解釋:“如果他不帶著欣賞的態(tài)度來享受食物,那么他的口水就減少了分泌,胃液也減少了分泌……食物也因為不能充分和消化液接觸,而難以消化?!痹诶牙芽磥恚瞬恍枰嗟臇|西,要懂得欣賞眼前的生活。
我最后一次見姥姥,她已經(jīng)患了胰頭癌。我陪她到醫(yī)院做檢查,其中一部分的過程很痛苦,而且缺乏尊嚴(yán)。姥姥多次用哀求的眼光看我,我無力地安慰她說:“快查完了?!彼∥业氖?,堅決地跟我說:“你讓他們停下來?!蔽覜]能讓他們停下來。
檢查結(jié)束后,醫(yī)生說她得馬上住院開刀。黃昏,我跟姥姥回家拿生活用品,她呆立在房間的中央,似乎不知所措。我把她的牙刷、杯子和毛巾放在一個小臉盆里,再從抽屜里取出替換的內(nèi)衣。我說我們走吧,她不動;我輕輕拽她,她說再想想還有什么東西忘記拿了。姥姥的房間很簡單,沒有一件多余的物件或裝飾,只有外公的遺像掛在掛鏡線下。光線漸暗,我催她說:“忘了什么我再回來幫你拿?!彼€是不動,瘦弱的身體好像一幅剪影。那時我太年輕,哪里想得到,她不想忘記的東西,不是我可以替她帶去醫(yī)院的。她曾經(jīng)在這里成家,在這里哺乳,在這里心碎,在這里療傷,在這里創(chuàng)作。她也曾經(jīng)被關(guān)在這間房的門外,像一頭母獅一樣憤怒地徘徊和咆哮。
我非常喜歡弗吉尼亞·伍爾夫?qū)懙囊黄P(guān)于女性與小說的演講稿《一間自己的房間》。姥姥的房間,讓我想到那篇文章里所講的房間,那是她可以關(guān)起門來天馬行空、自由自在的世界。
住院當(dāng)晚,姥姥就動員同病房的病人一起逃回家,護(hù)士們只好把她的鞋藏起來。手術(shù)后,姥姥再也沒有恢復(fù)清醒,兩個月后就去世了。她死后的半年里,我?guī)缀趺客矶級粢娝?。夢境總是那么生動,好像她還活著。
(來源:《上海文學(xué)》2021年第9期,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姥姥冒著風(fēng)險在閣樓保留了一只棕色的小皮箱,里面藏著她最喜歡的書”,表明姥姥有高雅的情趣。
B.“那次手術(shù)以后,我時刻期待著感冒發(fā)燒不能上學(xué)的日子”,表現(xiàn)了“我”渴望閱讀姥姥藏書的迫切心理。
C.“她笑得眼睛瞇起來,好像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滿足”,表明姥姥知足常樂,不追求物質(zhì)享受。
D.“她也曾經(jīng)被關(guān)在這間房的門外,像一頭母獅一樣憤怒地徘徊和咆哮”,暗示姥姥文革期間曾遭到打擊迫害。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六段引用姥姥編著的《吃的科學(xué)》中的相關(guān)論述,以此佐證姥姥非常懂得享受生活。
B.文章第九段插敘弗吉尼亞·伍爾夫撰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照應(yīng)標(biāo)題,表明姥姥擁有她喜愛的寬敞的房間。
C.文章結(jié)尾通過夢境描寫,表達(dá)了對姥姥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摯,韻味無窮。
D.本文標(biāo)題為“姥姥的房間”,有些情節(jié)卻與姥姥的房間無關(guān),看似贅筆,實則豐滿了姥姥這一人物形象。
3.請簡要分析下面兩個句子的含義。
①劇中暴力和仁慈的共存、罪惡和恩典的交融,啟蒙了我潛意識里對人性的認(rèn)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還是不動,瘦弱的身體好像一幅剪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姥姥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選文一:
1.C(“小秘密”是指姑姑在月光下偷偷練習(xí)爬樹。)2.D(沒有運用抑揚法。)3.月光是人們共有的,不可能姑姑一個人獨享。作者以“姑姑的月光”為題,意在贊美姑姑對爺爺?shù)膿磹叟c孝順。姑姑50 歲了,在月光下練習(xí)爬樹,目的是喚醒爺爺?shù)挠洃?,治好爺爺?shù)牟。@份孝心感人肺腑、扣人心弦。4.結(jié)尾通過“我”與爹的對話,交代了姑姑搬長梯搭在老屋房檐上的目的——掏鳥窩。姑姑掏鳥窩,不是鬧著玩的,而是通過這件事喚醒爺爺失去的記憶,使?fàn)敔斣缛栈謴?fù)健康。結(jié)尾這樣寫,畫龍點睛,凸顯了文章的主題。
選文二:
1.C(表現(xiàn)了母親內(nèi)心的著急與擔(dān)憂。)2.B(贊美了母親的沉靜,再次點題。)3.文章結(jié)尾展開聯(lián)想,由母親的沉靜聯(lián)想到人生需要沉靜,“沉靜永遠(yuǎn)是必備的心理寶藏”,畫龍點睛,升華了文章的主旨。4.本文記敘了兩件小事:一是“我”童年時游覽真武山故意冒險、惹得母親著急;二是“我”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鐘鼓樓》時及《鐘鼓樓》獲獎后母親的反常舉動。作者通過這兩件小事,小中見大,贊美了母親的沉靜,謳歌了崇高、圣潔、無私的母愛。母親用內(nèi)心的沉靜掩飾情感的波瀾,這種愛讓人刻骨銘心。
選文三:
1.A(分析不全面,還表明姥姥有鮮明的個性,做事有主見。)2.B(表明姥姥的房間給她帶來了自由與快樂。)3.①《哈姆雷特》啟蒙了“我”對人性中善與惡的認(rèn)知。②姥姥舍不得離開自己的房間,表現(xiàn)了姥姥對自己房間的喜愛、眷戀之情。4.姥姥很慈祥,十分疼愛“我”,將自己心愛的藏書給“我”看;姥姥待人熱情,樂于助人,經(jīng)常幫助年輕人補(bǔ)習(xí)英文、修改文章或者與之閑聊;姥姥知足常樂,懂得享受生活;姥姥樂觀開朗,以坦然的心態(tài)面對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