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奇
摘 要:桃樹是常見的一種落葉小喬木,在我國各地廣泛栽培。果實肉細汁多,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許多地區(qū)依托自然區(qū)位優(yōu)勢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桃產業(yè),已成為當?shù)卦鍪罩赂坏奶厣a業(yè)。受氣候條件、品種、管理等因素的影響,桃樹種植戶經常遭受各種病蟲害的困擾。桃瘡痂病是桃樹的一種重要病害,常導致桃樹果實品質和產量下降,影響農民的種植效率,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的損失達50%左右。有效防治桃瘡痂病對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桃瘡痂病的發(fā)病癥狀、病害特點、病害條件等,介紹了桃瘡痂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關鍵詞:桃瘡痂病;危害;防治技術
桃樹是常見一種落葉小喬木,在我國各地廣泛栽培。果實味道甘甜多汁,營養(yǎng)豐富,不僅可以補充身體的能量,還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預防疾病等,是市場上很常見的水果,深受人們的喜愛。桃花可以觀賞,果實可以生吃或制成桃脯、桃醬、桃汁、罐頭等,其根、葉、花、仁可以入藥,具有止咳、活血、通便等功能。近年來,許多地區(qū)依托自然區(qū)位優(yōu)勢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桃產業(yè),已成為當?shù)卦鍪罩赂坏奶厣a業(yè),并大力推進扶貧開發(fā)和鄉(xiāng)村振興。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桃樹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展。受氣候條件、品種、管理等因素的影響,桃樹種植戶經常遭受各種病蟲害的困擾。桃瘡痂病是桃樹的一種重要病害,常導致桃樹果實品質和產量下降,影響農民的種植效益。桃瘡痂病又稱黑星病,在我國桃產區(qū)均有發(fā)生。它主要影響果實,也能侵害葉片和新梢,給果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的損失達50%左右。有效防治桃瘡痂病對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下面針對病害的發(fā)病癥狀、病害特點、病害條件等,介紹桃瘡痂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1 危害癥狀
葉片受損后,葉片背面早期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紅褐色斑點,隨后葉片正面對應的斑點呈深綠色,最后變?yōu)樽霞t色干穿孔。在葉脈內可形成條狀深褐色病斑,發(fā)病重時引起落葉。
枝梢發(fā)病初期,有長圓形淺棕色斑點,逐漸變成深褐色。進一步擴張后病情上升,顏色加深,有時出現(xiàn)流膠現(xiàn)象。細菌只在表面危害不深入內部,在病斑的表面形成斑點密集的黑色小點[1]。
果實發(fā)病部位在果肩周圍,果實表面出現(xiàn)深綠色圓形斑點,逐漸擴大呈黑色痣樣斑點,發(fā)病嚴重時斑點將連成一片。這種病只傳播到表皮,導致表皮組織死亡龜裂,果實表面粗糙。當疾病部位停止生長時,果肉可以繼續(xù)生長,隨著果實的膨脹,果實出現(xiàn)裂縫,患病的斑點在晚期裂開成“痂”。在果實接近成熟時,斑點變成紫黑色或紅黑色。黑色痣狀斑點,逐漸擴大為黑點,病斑聚集成一片,當危害嚴重時遍及整個果實(圖1)。
2 發(fā)病特點
病菌侵入寄主后,潛伏期較長,菌絲在地面果實或樹枝病變組織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氣溫升高,病原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霧滴傳播蔓延,從氣孔或傷口侵入,進行初次感染。病原菌感染后潛伏期為20~36天,多雨潮濕利于病害發(fā)生,可反復感染,尤其春季和初夏多雨最適合病害發(fā)生[2]。
病原菌在枝梢病斑上生長發(fā)育,在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簇中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簇中的分生孢子通過降雨傳播到幼果表面。果實感染病害后產生的病原菌可繼續(xù)侵染無病果實。天氣潮濕或土壤黏重,樹冠郁閉的果園容易發(fā)病。
3 發(fā)病條件
本病的發(fā)生與氣候、果園地形和品種有關,特別是春季和初夏的降雨量和果實近成熟期是影響本病發(fā)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如果天氣潮濕多雨,很容易發(fā)病。果園地勢低洼,栽植密度過大,枝條密集,通風透光不好,排水不良,濕度大,修剪粗糙,樹體虛弱,可加重病害的發(fā)生。早熟品種發(fā)病較輕,中晚熟品種發(fā)病較重[3]。
4 發(fā)病原因
在冬季,園林未進行適當?shù)那謇?,未完全從樹上剪除的病害枝或未剪除的病害枝未及時集中消滅。它們仍然散落在果園里,導致第二年的繼續(xù)感染。或不小心扔在溝渠和河道中,造成病害通過水源擴大危害。有些果園地勢低洼,排水設施不完善,雨后桃園內澇,導致雨后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的濕度,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黏度重,透氣性差,造成病害嚴重。在施肥過程中,局部施氮或過量施氮,微量元素的缺乏,導致果樹營養(yǎng)不平衡,樹冠遮陰,枝葉過于茂盛,透光差,樹弱,果面茸毛減少,增加疾病危害的機會。桃樹栽培處于迎風口時,風大刮傷樹葉造成傷口,傷口是細菌入侵的主要途徑。
5 防治措施
5.1 清潔果園
桃樹落葉后,清潔果園(圖2),結合晚秋、初冬剪枝,徹底清除病枝、枯枝、僵果、落地果,集中焚燒處理,以減少傳染源。
發(fā)芽前,將桃園地上的枯枝枯葉清除,深埋,變廢為寶,用潰腐靈100倍液噴灑全園,殺滅病菌,滋養(yǎng)樹木。冬剪時人工剪除越冬病枝,消滅越冬致病菌。春季氣溫升高要盡快清理果園,用潰腐靈噴霧樹頸及周圍土壤,減少細菌數(shù)量,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5.2 田間管理
合理修剪(圖3),加強內膛修剪,去除緊擠、徒長的內膛枝,疏除外圍過密、過旺、直立生長枝條,促進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濕度,創(chuàng)造不利于瘡痂病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減少疾病的發(fā)病概率。5月份以疏除未結果枝條,回縮過長的無果枝為主,剪除過多嫩梢,對旺枝摘心。6—7月,長得過高和及時生長的枝條留1~2個副梢剪梢,沒有副梢留10厘米左右剪梢。合理負載,根據樹齡和樹勢留果,宜早疏果、坐果,平衡掛果量,克服大小年,防止果樹早衰。
果實套袋可阻斷病原菌感染,起到防病防蟲、保護果面、防止曬傷的作用,有效避免病原菌隨雨傳播到果面,避免感染。
5.3 肥水管理
添加有機肥,調整負載,實行配方施肥,以提高樹體的抗逆性。秋季每株果樹可施用生物有機肥和配方肥。生長季配合病蟲害防治噴施氨基酸類葉面肥,提高葉片的抗病性。對于旺長樹,可在6月底至7月噴施果樹生長抑制劑,控梢促花,提高果實表面光潔度。
澆水最好在晴天的早晨,灌溉盡量不要漫灌,建議采用噴灌、滴灌,以降低空氣濕度。及時做好開溝、排水工作,避免果園積水,合理修剪果樹,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濕度。在連續(xù)陰雨天氣下,及時進行果園排水和田間除草,降低田間濕度,改善田間生態(tài)環(huán)境。
5.4 藥劑防治
桃瘡痂病采用藥物防治時,主要是把握發(fā)病前和發(fā)病初期用藥,以達到提前預防和有效控制病害的加重。發(fā)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50倍液,或21%旺泉400倍液,或80%戊唑醇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25%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800倍液。對整個園區(qū)地面、樹體沖洗噴藥,以殺滅越冬菌,減少越冬菌源的數(shù)量。
謝花后可選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噻霉酮3%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硫黃懸浮劑8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70%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世高10%水分散顆粒劑2800倍液,或12%綠乳銅乳油8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交替使用上述藥物,預防耐藥性。交替用藥每7~10天1次,共防治2~3次。
幼果膨大期在套袋前,可用40%氟硅唑乳油7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劑8000倍液,或30%己唑醇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防治1次,交替使用2~3次。套袋前,40%氟硅唑乳劑7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劑8000倍液噴霧。交替用藥每5~7天1次,共防治2~3次。
參 考 文 獻
[1]? 余宏章. 桃樹瘡痂病千萬別粗心[J]. 農藥市場信息, 2018(29):1.
[2]? 張善苗. 桃樹瘡痂病林間防治技術[J]. 吉林農業(yè), 2019(23):2.
[3]? 李蓬勃. 桃樹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J]. 農村實用技術, 2020(4):1.
[4]? 付麗, 曲健祿, 楊曉宏,等. 4種桃樹主要真菌病害及其防治技術[J]. 落葉果樹, 2018, 50(2):4.
[5]? 李玲. 果樹病害防治現(xiàn)狀及解決對策[J]. 新農村(黑龍江), 2018(30):2.